案例故事:(烏魯木齊 李小芬提供)
前些日子,女兒告訴我她和班上同學王剛打架了。他倆同為政治課代表,因為交作業(yè)的事發(fā)生了爭執(zhí)。后來,王剛動手打了她。女兒大怒,沖上去,在王剛臉上抓了幾道紅印子。從此,兩人互不說話。
“打得好!”我很支持女兒,“哪有男生先動手的?真丟臉!你別怕他。”一連幾天,女兒一直在宣泄,她說王剛總是與她過不去,經(jīng)常拉攏同學孤立她。特別是王剛當值日班長那天,充分運用權(quán)力,對女兒微小的違紀行為放大批評。女兒更加生氣,在教室又和王剛大吵了一架。
“你告老師呀!就說他打擊報復你。他針對你,你不會針對他?”我對女兒大吼。
“看你,怎么教育孩子的?”老公把我拉到臥室,“你不僅不化解矛盾,還在推波助瀾。你是不是接著還要告訴女兒,人善被人欺,不能讓步和示弱?”我怔怔地看著老公,是的,我內(nèi)心正是這樣想的。
“再過三個月,你們就要小學畢業(yè)了,應該珍惜這段同學感情。你天天在家說王剛的不是,可能在同學面前也經(jīng)常說。王剛聽到了自然會不高興,你們的矛盾才會越積越深。爸爸相信,如果你忘掉此事,不對他耿耿于懷。你們以后一定能和平共處?!崩瞎珜ε畠貉普T。
我在一旁點頭:“嗯,你爸說得有道理,退一步海闊天空。我們在工作中,有時也會遇上不愉快。要是像我說的那樣,激憤不冷靜,那就無法和同事相處了。所以,你應該冷靜。別在同學面前說他的壞話,別揪住一件事不放。”
女兒點點頭:“那我試著原諒他吧?!?nbsp;
我的點評:
同學之間交往時,難免會產(chǎn)生這樣或那樣的小磨擦,小碰撞,俗話說的好:時間長了,哪有勺子不碰鍋沿的。不少同學自我意識較重,在以我畫圓意識支配下發(fā)生矛盾在所難免的。因此,切不可同學間稍有不愉快就委屈得了不得,也不要因噎廢食,不再和同學接觸。
媽媽開始的處理顯然是助長了孩子的不健康的心理滋生,而爸爸呢?認識到矛盾既然已經(jīng)發(fā)生了,我們 首先要保持冷靜。一個巴掌拍不響,冷靜是處理矛盾的最佳方式。冷靜會使人們變得理智,冷靜會化解一切矛盾的煙云,從而成功度過矛盾的危機,從矛盾之中解脫出來。
爸爸引導孩子這樣做不是"沒面子",而是在掙回面子。相信孩子可能會大方地過去告訴王剛,誠懇地說:"我想過了,那件事錯全在我,我真誠地向你道歉,假如你能接受我的道歉,我會很感激你的,我想我們會成為好朋友的。"王剛也會想:同學之間與其每天這樣別別扭扭地在一起學習生活,倒不如化解矛盾,每天開開心心快快樂樂地在一起學習生活。
同學一場,那是緣分。同學關(guān)系是現(xiàn)在社會上最純潔的人際關(guān)系,我們將來走向社會,誰都會遇到困難的,說不定將來我們會成為互相幫助的好朋友呢,到那時我們在回憶起現(xiàn)在鬧的這點小別扭是不是很可笑的呢?"
相信王剛他一定也會認同這個看法,你們會握手言和的。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王剛可能早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只是都礙著面子,誰也不愿意第一個道歉罷了。這是誰要搶先誰就大度了一點,是不是會很讓對方佩服呢。
更可惜的是看到了這個故事,讓我們真正認識到,教育孩子父母的作用很大,和諧而一致的教育理念,促使了這個家庭的每一個成員都在一同進步成長。
相鄰博客
- 專家學者論習慣(2)陳鶴琴論習慣 [2009-04-19 11:18:00]
- 讓家庭教育事業(yè)成為每個家庭指導師生命成長的和諧樂章(原創(chuàng)) [2009-04-24 22:35:00]
- 《3年級試卷難倒教授 15名大學生答不全》—學校教育要引導孩子走向何方? [2009-04-25 07:43:00]
- 祝各位朋友五一快樂!—站在人生最高處 [2009-04-28 13:13: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