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拖拖拉拉時
溝通有四大原則-找對時間,找對地方,找對人,說對的話,其中「說對的話」,就是○□○(圈框圈,三明治法)。每一個圈都是對孩子說正面肯定的,框框則是對孩子說「就事論事」的話。
有個爸爸問到:「為什么女兒總要三請四請才肯出來吃飯?」這時候我請教這位爸爸都是怎么處理。他說:「國中女兒脾氣很別扭,所以吃飯的時候,我就忍不住開罵…?!?br /> 我說:「親愛的爸爸,讓我們來學習新的溝通方法吧!比如找個女兒念過書、洗過澡,心情比較輕松的時候,單獨告訴女兒-妳一向是很懂事的孩子,吃飯的事很希望妳能好好配合,相信妳了解爸爸的意思。」
其中,「妳一向是很懂事的孩子」和「相信妳了解爸爸的意思」,這兩句是屬于圈圈的話,而「吃飯的事很希望妳能好好配合」,就是屬于框框的話。記,說「就事論事」的話,絕不批判孩子的人品和行為,這樣,孩子比較愿意去反省自己的言行舉止。
孩子為什么變臉
講到一起吃晚飯,確實是家人聚會的好時刻。忙了一整天,下班的下班,放學的放學,總希望大家好好坐下來輕松吃一頓飯。但是老實說,在工商業(yè)社會,有時大人要應酬,孩子要補習,一家人要準時的湊在一起吃一頓飯,還真不容易。
曾經(jīng)有個爸爸也很生氣孩子都不肯好好坐下來吃頓飯。當時我請教他:「通常吃飯時都談些什么?」
這位爸爸說,他都抓住這個重要的機會,對孩子說:「你們要好好用功念書,不要丟我們邱家的臉…」說到這里,這位爸爸問:「我這樣說話有錯嗎?為什么孩子一聽到這里都『變臉』了?」
哈!爸爸的心意當然沒有什么錯,只是因為盡管找對人,但是沒有找對時間、找對地方,說對的話,結(jié)果溝通的效果似乎就被打了折扣了。我鼓勵這位爸爸放輕松一點,和孩子談些有趣的事吧!
口氣堅定 態(tài)度果決
有個媽媽常為了孩子不趕快洗澡而生氣。在角色扮演的過程,我發(fā)現(xiàn)這位媽媽對孩子講話時太客氣了,比如她對孩子說:「兒子,拜托你趕快洗澡,好不好?」
像這樣有點「懇求」孩子做「責任內(nèi)的事」,容易寵壞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仗著媽媽對他「客氣」,反而可能是非不清,有恃無恐。
我建議這位媽媽在運用「三明治法」說話時,不妨口氣更堅定,態(tài)度更果決。比如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孩子尚未起身去洗澡,可以對他說:「這是你的洗澡時間,相信你會立去?!?br /> 對,從我們的聲調(diào)、口氣,孩子已經(jīng)聽出自己的責任了,再也不會左耳進,右耳出,有聽沒有到。老實說,不痛不癢的話,孩子聽多了,往往不當一回事,還不如讓孩子清楚事情的輕重緩急,盡快起身行動。來源 : 互聯(lián)網(wǎng)
相鄰博客
- 顧曉鳴老師謝謝您 [2008-11-01 23:57:00]
- 一個初二學生的夢想 [2008-11-01 23:58:00]
- 怎樣擺脫錯誤的家教模式 [2008-11-03 00:28:00]
- 家庭教育最容易出錯的地方 [2008-11-03 00:33: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