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 $tag='教育,育兒,溝通障礙,家長';
var $tag_code='a66369d93c158926ca195e0c3244aad7';
< />
(轉自網絡)
我是老師,同時也是家長。所以站在中間立場上說說關于和老師溝通的一些問題。
在子女的教育方面,很多家長與老師溝通存在著一些障礙,因此有些家長感到非常的困惑,如何消除與老師溝通障礙,與老師進行“近距離”的溝通呢?
不找借口“工作忙!”
多數(shù)家長不愿意與教師進行溝通,往往借故于“工作忙”等原因(有的家長,即使是每學期一次的家長會也要找親戚朋友替開)。特別是一些“問題”學生的家長,多數(shù)都是被老師請到學校,被動地與老師見面。因此建議有這樣溝通障礙的家長,請你要改變與老師溝通態(tài)度,明白積極配合老師對學生的教育是我們做家長的“天職”,建立積極溝通的意愿,主動走近老師,是與老師進行有效溝通的關鍵。
不要說“一切都聽老師的”
現(xiàn)在不少家長對孩子的老師多多少少都有一種說不清的“懼意”,有很多的學生家長與老師溝通經常說:“一切都聽老師的!”完全放棄了做家長的權利,而當起孩子老師的學生。
家長與老師由于教育方式、方法的分歧,缺少一個和諧的溝通氛圍,容易產生一些溝通障礙,導致老師對家長和家庭的教育方式有看法,家長對老師的教育方法有意見。往往就會產生這樣的場景:老師成了訓話人,家長成了毫不相干的聽眾,兩者都對對方“不以為然”,這就難免走入溝通的死胡同。
任何溝通都需要誠意,家長與老師也不例外,如果家長拿出溝通的誠意,而老師在與家長溝通時能夠平和、客觀,這樣就容易統(tǒng)一認識,選擇一種更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可以避免老師講一套,家長做一套,學生無所適從的情況。
不做態(tài)度蠻橫和沒有主見的家長
有些家長總是說“孩子全交給老師,該罵就罵,該打就打”之類的話,雖然看得出家長對老師充分信任,但家長應該知道,和老師溝通不是找問題讓老師解決,而是和老師協(xié)商得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案。老師不愿意和態(tài)度蠻橫的家長溝通,但老師也不愿意和沒有任何主見的家長溝通,因為這樣溝通不會有效。
不為孩子不良表現(xiàn)強找“理由”
家長與老師溝通的重要內容之一,是聽取老師反映孩子在學校的表現(xiàn),而老師要重點反映孩子的一些不良的問題。有些家長過于偏愛自己的孩子,只能接受表揚孩子的話,不能接受批評孩子的話,往往找一些理由,替孩子進行搪塞錯誤的行為,從而造成老師對家長教育觀念不能接受。家長要正確面對孩子存在的問題,對問題要誠懇。但也不要放棄保護孩子的安全線。
以自己的方式與老師“通氣”
發(fā)現(xiàn)問題要及時與老師溝通,形成合力,不可放著問題不解決。家長老師要經常通氣。溝通方式可以和老師商定或選擇你最擅長的。
面談,這是最好的溝通方式。通過與老師零距離的溝通,讓老師對孩子在家里的表現(xiàn)有更深刻的了解,而家長也從老師的口中知道孩子在學校的樣子,這樣雙方更容易達成共識。也可以通過電話和短信溝通,在你不確定打電話時間是否合適時,短信是個折中的方案。你感到溝通有困難時,也是不錯的方式。
溝通不只是“學習”那么簡單
行為:這是家長容易忽略而老師會關注的問題。有些孩子在學校和在家里會有不一樣的表現(xiàn)。
情緒:情緒的變化關系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只有樂觀、向上、積極的態(tài)度才有助于孩子的發(fā)展。
興趣:孩子在學校的時間和活動較多,老師更容易發(fā)現(xiàn)孩子在哪方面更有優(yōu)勢,要發(fā)現(xiàn)孩子的長處并給予肯定。
同學關系:健康的伙伴關系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
思想品德修養(yǎng):重要還是要關心孩子德育心理和道德行為。
青春期心理:家長和老師要共同關注孩子青春期心理變化,家庭學校共同引導。
學習:這是許多家長和老師溝通的主題。在溝通中家長應咨詢孩子這段時間和以前有哪些變化,學習是不是更主動,方法是不是更合理,而不是只關心成績的高低。
與老師溝通要本著這樣的一個原則:尊重老師的人格和老師提出的意見、要求,同時也要坦誠地提出家長的想法與老師商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