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引導 走出“厭學”
眾多咨詢案例中,孩子厭學、成績下降成為家長向心理咨詢專家反映的最為普遍的問題。
學習偏科缺乏動力
龍口康心個案:在中學上高二的陳同學語文成績很不錯,讀初中時常有一些小文章在報刊上發(fā)表。上了高中后,她的作文也經(jīng)常被老師作為范文在班上朗讀。不過幾乎與作文一樣“聞名”的是她的數(shù)學成績,一直排在全年級倒數(shù)幾位,物理成績也不好。一提到數(shù)學、物理,陳同學一點興趣都沒有。
龍口康心的心理專家認為,陳同學出現(xiàn)了嚴重的偏科現(xiàn)象,是因為她對數(shù)學、物理不感興趣,導致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大打折扣。
龍口康心心理專家建議,孩子由于對某門學科不感興趣而導致偏科,首先家長不要給孩子壓力,應用積極的語言暗示孩子,幫助孩子形成積極的心理,以此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而當孩子在不感興趣的學科上取得小小的進步時,父母應當鼓勵孩子,讓孩子體驗到成就感。許多孩子對某門學科怕學、厭學,可能是由于遭受了學習上的失敗。父母應該和孩子一起分析,從易到難地制訂該門學科的學習目標。一旦孩子達到制訂的學習目標,學習有了進步,家長就要及時給予鼓勵、表揚,這樣孩子的自信心就會隨之增強。
青春叛逆,故意和老師作對
個案:劉同學在某重點中學讀高一。初中時他的英語成績很不錯,上了高中后成績越來越差了。他認為現(xiàn)在的英語老師教學方法太簡單了,作業(yè)多,還要求學生背誦單詞或課文。劉同學還經(jīng)常覺得英語老師諷刺、中傷他。所以,他故意在課堂上起哄。大家背單詞時他找其它書來看,課后也不去英語角練習口語,慢慢就開始逃避英語了。
心理專家分析說,劉同學是獨生子女,家庭富裕,自小受到父母溺愛,他的父母都說他“聽慣了好話,一點嚴厲的話都聽不進去”。優(yōu)越的家庭成長環(huán)境,導致他自尊心強,愛面子。同時,劉同學正處于青春叛逆期,人容易煩躁。他不愿意做英語作業(yè),有一種“我會做,但我就是不做”的心理。
心理專家建議,學校和家長應該重視對孩子的青春期教育,看到孩子青春期的變化不要覺得詫異,更不能打罵孩子,否則只會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增加和孩子的溝通難度。處于青春期的孩子獨立意識比較強,此時家長要轉(zhuǎn)變角色和觀念,做孩子的朋友。同時,家長要認真傾聽孩子的問題,站在孩子的立場去理解他們。
不適應新老師,影響學習積極性
個案:在某小學就讀的杜同學今年上六年級。之前杜同學的語文成績非常好,作文也經(jīng)常在班上當范文讀。上六年級后,班里換了一名語文老師,老師并沒有特別寵愛他,杜同學覺得語文老師對他不重視了。于是,他開始不想上語文課,語文成績也隨之下降。
心理咨詢專家說,通常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存在這樣的情況時,都覺得手足無措。有的家長聽了孩子對老師的評價后,往往沖動地認為是老師做得不對,并在孩子面前數(shù)落老師的不是。這樣做不僅不能幫助孩子走出困惑,相反容易加深孩子對老師的反感。所以,家長聽了孩子發(fā)泄對老師的不滿后,應該站在客觀的角度和孩子分析問題,應引導孩子首先從自身找原因。如果確實是老師存在問題,家長應該親自和老師溝通,與老師一起找出解決的辦法。
最后,龍口康心心理的心理咨詢專家提醒家長:孩子厭學,要及時關注和疏導他們的心理原因,必要時可以尋求專業(yè)的心理咨詢機構的幫助!
相鄰博客
- 學生日記(6) [2009-03-24 01:49:00]
- 學生日記(7) [2009-03-24 01:51:00]
- 實際案例分析--厭學類型種類 [2009-03-24 01:59:00]
- 青春期案例集 [2009-03-25 09:36: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