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兒童敏感期(2)
天 賦
詞典是這樣解釋天賦的:自然賦予、生來就具備。許多人因具備某種天賦而在一個領域中卓有成就,有一個具有一種甚或幾種天賦的孩子無疑是父母的驕傲。
我也企盼自己的孩子有天賦。緹緹有不少喜好,她喜歡舞蹈,喜歡看電視上播放的芭蕾舞、踢踏舞、少兒舞蹈等,還暗暗地崇拜徐老師的舞姿,但她只是愿意欣賞,從不敢自己上去表演,不管我們如何請求、鼓勵,她總是一句話:“我不行,我跳不好?!?span lang="EN-US">
偶爾有一次,緹緹情不自禁地手舞跳蹈時,她爸爸以萬分驚喜的口氣驚嘆道:“女兒,沒想到你有跳舞的天賦?。 本熅熞幌伦蛹t了臉,而后含羞帶笑地對我說:“媽媽,爸爸說我有跳舞的天賦?!蹦且徽?,緹緹的情緒都很高漲,并從此一發(fā)不可收,經常拉著家人跟她跳舞,還自編了一種所謂的“安靜舞蹈”。雖然她的舞姿絕對稱不上優(yōu)美,動作仍很不協(xié)調,仍然缺乏節(jié)奏感,但讓我們驚喜的是,她的確愛上了舞蹈,最重要的,她也更自信了。
所以,對于天賦的孩子來講,天賦也許可以由愛他的人所賦予,當他因愛而產生了一種能力,即使這種能力不高,在我看來,這比生來就具備更為可貴。
孫瑞雪:擁有一種天賦是一種值得驕傲的資本。天賦給人以自信、快樂。
其實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天賦。一些天賦依靠發(fā)現(xiàn),一些天賦依靠鼓勵,還有一些天賦由后天賦予,可以叫“后賦”。但有了天賦的最基本條件,還要看在兒童相應的敏感期中,這種天賦是不是得到了相應的發(fā)展環(huán)境。
一位不到3歲的孩子到了音樂的敏感期,每天都“彈琴”,用手指在桌子上、暖氣片上、書上、膝蓋上,不停地彈著。值得高興的是這個敏感期被家長發(fā)現(xiàn)了,遺憾的是家長沒有條件買鋼琴。孩子的媽媽只能遺憾地眼看著這個敏感期流水般失去。過了六年,這個孩子的乒乓球打得非常好,因為在孩子打球的敏感期出現(xiàn)時,媽媽下決心送孩子進了乒乓球少年班。
貝貝(1歲多--3歲多)
(一)
兒子貝貝1999年8月28日出生,從出生到7個月都由媽媽和姥姥帶。7個月到1歲4個月由小保姆照看;此后一直在姥姥家,直到孩子2歲2個月時送到街道幼兒園,半年后,進入了孫瑞雪老師的寧夏蒙特梭利國際學校幼兒院。
進蒙特梭利學校幼兒院之前,我對幼兒教育所知不多,敏感期之類的詞都沒聽說過?,F(xiàn)在回想起來,如果早點了解這方面的知識,貝貝的教育可能會更成功。
貝貝1歲3個月時,開始對讀書很感興趣。當時我手頭正好有一本《三字經》,晚上睡覺前就給他讀。每天晚上,貝貝在我的朗讀聲中進入夢鄉(xiāng)。突然有一天,我發(fā)現(xiàn)他竟然把握讀過的內容都背了出來。
2歲2個月大時,貝貝對識字有了興趣。半個多月就認識了幾十個字。有天晚上他認字到了11點多,我實在困得不行了,可他還興致勃勃地讓我繼續(xù)教他識字,我有些受不了,心想他這么小,別把身體學壞了,也就慢慢不怎么教了。后來再教他識字時,他遠沒有那個階段專注。這使我下決心——以后他喜歡學什么就讓他學個夠。②
2歲9個月前后,貝貝對電子琴開始著迷。表姐彈琴時他專心致志在旁邊聽。回家后打開家中的電子琴,讓我教他彈,我不會彈,他就自己在琴鍵上按,有時是坐在電子琴旁邊,聽琴上存的曲子,有一次聽著聽著,竟爬在琴上睡著了。
一次老師來看他,他竟然趕緊坐到琴凳上,學著表姐的樣子彈了起來,盡管是“亂彈琴”,可他小手快速滑動琴鍵的情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段時間,一天我參加同事孩子的婚禮,酒喝多了,回家直吐。貝貝跑過來問:“爸爸,你怎么吐了?”我說:“爸爸喝多了?!薄鞍职衷趺春榷嗔??”“貝貝別問了,爸爸難受?!眱鹤佑眯∪^捶著我的背:“爸爸,你吐吧,吐吧!”
昏睡了一夜,第二天早上躺在床上,貝貝跑過來問:“爸爸,你昨天怎么吐了?”“爸爸喝多了,難受?!薄鞍职郑阍趺措y受?”見我不回答,他問:“爸爸,你病了嗎?”我點點頭。
他跑走了。不一會兒來到我床前,手里拿著前幾天我感冒時吃的藥:“爸爸,你病了,要吃藥”。我說:“行!”接著他又跑去倒水。我知道感冒藥并不對癥,但還是毫不猶豫地把藥吃了下去。
快3歲時,貝貝開始喜歡和我一起干家務。給我喂飯、洗腳、擦臉,幫我洗衣服、晾衣服、擦地、洗碗、收拾碗筷、和面,我干什么他干什么。一天我給他量身高,他說:“爸爸,我也給你量量?!币槐菊浀亟舆^尺子,抽出三、四十公分長,學著我的樣子比劃了幾下,然后對著尺子胡亂念:“3045678910 ?!北砬闃O為認真。
一天早上,貝貝站在窗臺上看馬路上來來往往的大小汽車,問:“爸爸,那個大巴士怎么不走了?”“大巴士在接人?!薄盀槭裁唇尤??”“那些人要上班?!薄盀槭裁瓷习??”“他們要賺錢?!薄百嶅X干嗎?”“賺錢買好吃的?!薄鞍职郑议L大了也要賺錢買好吃的給你吃!”
3歲2個月以后,他和我睡在一個床上時,總要睡外邊,讓我睡里面。還要摟著我的臉說:“爸爸,我睡外面,你睡里面。你睡外面會掉下去的,我不怕掉下去?!边@都是我對他說過的話,現(xiàn)在他反過來都用到了我身上。為此他真掉下去了兩次,可他就是堅持睡外面。
兒子的秩序感我是偶然發(fā)現(xiàn)的。2歲5個月時,帶他回爺爺奶奶家吃早飯,貝貝生氣地沖著爺爺喊起來,小手向前伸著,很傷心的樣子。我趕緊過來問他怎么回事,他說爺爺穿了爸爸的黃拖鞋!堅持要爺爺脫下來讓我穿,原來他認為我第一天穿的拖鞋就是我的,不能搞錯!于是,全家人重新?lián)Q了一遍拖鞋。以后的三四天,只要一看見別人穿了那雙黃拖鞋他就會大喊,直到人家脫下來才罷休。
一天,我騎車帶貝貝去廣場。他一下就記住了從家到廣場的路,第二次再去時必須走上次的路。自行車也必須放在同一個停車場,并且必須“十分準確”地放在原位,車的姿勢也不能有改變,否則就會鬧。在外面吃飯,我的自行車也要象旁邊的車子那樣放:“爸爸,像這個自行車那樣放,車把兒掉過來!”比看車的還嚴格。過馬路遠遠看到紅燈他就讓我下車,直到綠燈亮了才讓我走。
中國有句老話,“3歲看大,7歲看老”。過了3周歲生日后,兒子貝貝能復述一個場景,而且能編幾句故事了。一天,他非要去樓下的田田家玩。我說:“你想在田田家玩就去吧,我自己上樓?!碧锾飲尯髞砀嬖V我,貝貝在她家很拘束,站在玩具旁不敢動。勸了他幾次,才放松一些。
3歲2個月時,兒子開始喜歡往學校帶好吃的東西,每次帶都有同樣的借口:給霄霄帶好吃的。送他到學校后,見他走到霄霄旁邊,拿出好吃的東西,兩人坐在臺階上吃起來。
緊接著,貝貝開始不怎么聽話了。讓他干什么他都說“那不行”!“我不!”“我偏不! ”有時對我下命令:“爸爸,給我拿個玩具!”我說:“等一等?!彼Z氣非常堅定地命令我:“那不行!你必須做!”我被他弄得不知所措。見了老師,我讓他打招呼,給老師問好,他頭一低就走開。早上送他去學校,老師過來喊他,他也不理。晚上睡覺,他故意把脫下來的褲子扔到地上,我說這樣不好,剛給他揀回來,又被他扔了回去,扔完還沖我怪笑,直到我不再揀為止。夜里睡覺我擔心他冷,要給他蓋被子,他不僅不讓我蓋,還故意把褲腿往上拉,露出腿來,撩起上衣,露出肚子來。入冬時有幾天家里沒來暖氣,屋子很冷,我不屈不撓地給他蓋被子,他不屈不撓地故意蹬被子。問了班上的老師,才知道貝貝到了執(zhí)拗的敏感期。
貝貝要轉到蒙特梭利學校了。正式送的那天早上,他放聲大哭,連續(xù)痛哭三天,不過哭聲一天比一天小,第六天他不哭了,但對我依然有很強的依賴感。到孫老師的幼兒院的頭一個月,他幾乎天天拉褲子。一天我提前去接他,看見他竟然站著大便,真出乎我意料!看門的老爺爺對我說:“貝貝這孩子什么方面都挺聰明,就是這方面不行?!卑嗌系睦蠋熞蚕肓瞬簧俎k法,都不見效。我很著急,心想拉一個月還情有可原,時間一長老師肯定不高興,為此我非常著急。可能老師看出了我的心思,特意找我談,希望我能配合學校,不要因此揍孩子。
剛開始,我曾經對老師說過多次,我認為蒙式教育未必真行得通,明確希望老師能“嚴格”管貝貝。因為他在原來的幼兒園從來不拉褲子,當然和那個幼兒園小有關,這兒場地大了,他可能會不太適應,但總不至于站著大便。
最讓我不安的是,他好象對拉褲子不當回事!一天,他要我?guī)蟀褪?,我沒好氣地說:“不行,老拉褲子,爸不帶你坐車?!彼蚯笪野胩?,我最后告訴他只有不拉褲子才可以坐車。他問我:“我不拉褲子,爸爸就可以帶我坐車?”我肯定地點點頭。第二天去接他時,得知他真沒有拉褲子,他高興地告訴我:“爸爸,我今天沒拉褲子上,我要做車”。我高興地兌現(xiàn)了諾言。
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貝貝都沒拉褲子,老師也當我的面夸獎了他,說貝貝這幾天有進步。我心里暗自高興,也都兌現(xiàn)了許下的諾言。星期五那天他也沒拉褲子,但我沒帶他坐車,暗想他不再拉褲子了,已經改掉了那個習慣了。況且天天帶他坐車也成了我的負擔。
周一我去接他時,知道他又拉褲子了。看著我,他的表情有點不安,但還是提出了要求:“爸爸,我要坐車?!蔽覜]好氣地大聲說:“你拉褲子了。”這之后他又恢復了拉褲子的毛病,除非早上在家拉過,否則就會在學校拉褲子。我下班接他,他每次都會說:“爸爸,帶我坐車?!闭f話時目光呆滯。老師安慰我說,他們曾有過一個孩子,拉褲子拉了半年,言下之意是讓我耐心等待。我很后悔:如果那幾天接著讓他坐車,也許早就不拉褲子了。
事情終于有了轉機。過了些日子,貝貝班上新來了實習的楊老師,楊老師很喜歡他,他也很喜歡楊老師。楊老師說:“貝貝已經養(yǎng)成上廁所拉屎的習慣了?!边@件事終于讓我踏實了。
但是,緊接著兒子冷不丁開始說起了臟話。問他跟誰學的,他說是班上的××這樣說,連那個孩子說話的神態(tài)都模仿了出來。我趕緊告訴他罵人不對,他也就沒再說。我也沒太在意。但他偶爾會在玩得非常高興時突然罵人,搞得我莫名其妙,真不知是怎么回事。
一次,在蒙校召開的家長會上,孫院長特別解釋了這種現(xiàn)象,我才明白這是孩子在發(fā)泄!后來,他再罵人我也不太當回事了。有一陣子,貝貝每晚照例要罵一會兒,看到我不象以前那樣堅決制止他罵人,他的罵聲竟然更大,罵完還看著我壞笑。有次我問他為什么這樣罵,他說:“大人這樣罵我就罵!”此言一出令我啞口無言。誰讓大人先罵了呢?罵就罵吧,發(fā)泄一下也好,心里不得病。看我不怎么在意,慢慢地他罵得少了,但每次罵完,總不忘沖我笑一笑,儼然一個勝利者的模樣。
教會他開關電視、換臺后,看什么節(jié)目基本上是他說了算:“爸爸,我要看廣告!”“爸爸,我要看唱歌!”如果廣告演完了,他就著急:“我要看剛才的廣告!” “爸爸,你把廣告找回來!”怎么給他解釋都不聽。
平時我們做事情也一定得征求他的意見,否則馬上就讓你下不來臺。一次,沒經過他的允許,我為他剝了一個香蕉,他很不高興:“爸爸,你給我把皮安上?!?span lang="EN-US">
自從上了蒙特梭利學校,貝貝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這變化連鄰居都發(fā)現(xiàn)了。國慶期間,我們單位組織大家去蘇峪口森林公園,我?guī)е鴥鹤右黄鹑?。去的路上,他站在大巴座位上,兩手摟著前排的靠背、下巴頂在靠背上,不停地看,不停地問:“爸爸,大巴士怎么走了?”“爸爸,大巴士為什么能走?”“大巴士為什么要有發(fā)動機?”說話速度很慢,顯然腦子里在想問題。
“爸爸,這是干什么的?”他指著大巴頂棚一個黑色的長方形。我告訴他那是音響,他就從音響是干什么的開始問,一直問到喇叭為什么能放音樂,問得我頭大。
上了山他接著問:“太陽會不會上山?”我說會,他又問:“樹會不會上山?”我說樹不能上山。車子開到半山腰時他看見了太陽,高興地說:“爸爸,太陽上山了!”看見了樹他說:“爸爸,樹也上山了!”
到了山頂,我掏出相機給貝貝拍照。照完后,他搶過相機堅持要給我照。有個同事逗他,讓他前腿弓、后腿繃給人照相,他大方地按照同事說的去做,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同去的還有同事的孩子,那幾個孩子都沒有兒子放得開。我真高興,兒子就是像那幾個孩子一樣,現(xiàn)在他再也不拘謹、不怕人了。
兒子不光變得大膽了,好多方面也都有了變化。一是比以前懂禮貌了,“爸爸,請你給我拿一下玩具好嗎?” 玩具拿給他,他總要說聲謝謝。二是能講通道理了,凡事只要跟他商量總能解決,如果不商量他就會提抗議。三是有了平等意識,有了自我保護意識。好吃的你給我我就給你,你不給我,我也不給你。四是有尊嚴了。一次我故意逗他,他很不高興地告訴我:“爸爸,我不喜歡這樣?!蔽以絹碓桨l(fā)現(xiàn),跟他在一起一定要充分認識到他的獨立性,他也是人,一個“很不小”的人,如果認識不到,他就會來點顏色給你看。五是膽子比以前大了,無論什么場合,都能很自然地表現(xiàn)自己。
回想貝貝成長的這3年多,最大的遺憾是找了個脾氣非常不好的小保姆,給他幼小的心靈造成傷害;最大的欣慰是3歲前把孩子送到了蒙特梭利學校,接受了蒙式教育,孩子的恐懼、膽怯等心理障礙及早被發(fā)現(xiàn),及時解決了。
3年多來,我體會到了人世間最真摯的愛,也認識到了大人的很多丑陋。兒子出現(xiàn)問題從某種程度上講全都是大人的錯,大人經常“仗勢欺人”,以為孩子什么也不懂。每當想起發(fā)生在我和兒子之間的不愉快,我都想真誠地對兒子道歉。只有這種真誠的態(tài)度,才能贏得兒子的尊重,才能真正跟他溝通。以前看美國動畫片《米老鼠和唐老鴨》,總不明白為什么“龐大”的唐老鴨總被“瘦小”的米老鼠戲弄,失敗者總是唐老鴨。其實,我和兒子之間不正每天上演著《米老鼠和唐老鴨》的故事嗎?
孫瑞雪:本文作者是一個好父親。他愛孩子,對孩子寬容,給孩子自由。他勇于接受新思想、挑戰(zhàn)自我。他一口氣寫下這么多文字,真誠而細膩。
他選擇把兒子送到我們學校的理由很簡單——“這個學校的老師從不呵斥孩子”。
幼年如歌的暢暢(0—5)
世界就是味道
暢暢是冬天出生的。母親尊重了我的意愿,沒有給他裹“蠟燭包”。這樣他的小手總是自由地放在外面,但一不留神就就縮回去作“投降狀”。
出生后四十幾天,孫(瑞雪)院長來看暢暢。觀察了一會兒她說:“小晶,你看暢暢在作什么?”只見他抬起手臂使勁往嘴邊送,一次、二次、三次,都沒成功,暢暢懊惱地“哼哼”了兩聲,又開始送。
孫院長說:“他用手的敏感期來了。這時應該幫助孩子,否則他會有挫敗感?!?暢暢努力了幾下后,我們幫他把手送到口里。他立刻手舞足蹈起來,顯得很高興。真神奇!
孫院長說暢暢的衣袖過長,棉襖太厚重,手不容易夠到口。我們馬上給孩子換了衣服。幾天后,暢暢終于能順利地把手送到口里了。
一天天過去,暢暢的活動能力越來越強,用口的機會也越來越多。一百天的時候他開始頻繁吃手指。幾乎一整天小手都在口里。吃完大拇指再吃食指,有時甚至把整個拳頭塞進口里。
等他會用手抓東西的時候,抓到手的東西必然要送到嘴里進行“檢驗”,吮吸小嘴觸及到的所有東西。暢暢口的敏感期延續(xù)了很久,家人、朋友甚至不認識的人看到他這樣都會忍不住制止,每逢這時他就痛苦得又哭又喊。幸運的是我明白這一切,我會在暢暢“工作”的時候勸說大家不打擾他。
然后暢暢開始咬,見什么咬什么,把玩具咬得嘎嘎響。接著就是咀嚼,吞咽,再后來就開始吸飲料管,吃固體食物,還逐漸地學著發(fā)音。
有時候我也真擔心。比如他要嘗瓜子皮,栗子皮,吃筆帽,總擔心他咽下去造成險情,但又不敢阻止,怕影響他的學習過程,只能在旁邊提心吊膽地看。但每一次他都會原封不動吐出來。有一次他吃了一口帶皮的蘋果,居然把皮吐了出來,把果肉吃了,真令人驚訝!
這一年里,我對那句教育名言有了更深的理解:孩子初始是用口來感知世界的。
孫瑞雪: 孩子首先用口來感知世界。嬰兒在喝過糖水后會拒絕喝白水。狗的嬰兒(狗崽)也是這樣。很顯然,嬰兒和小狗崽都會用口來品嘗味道。
但是,嬰兒用嘴來品嘗味道和用口來認識世界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他用口認識自身之外的各種事物,包括自己的手和腳。
連“軟”與“硬”這樣抽象一點的概念,幼兒都是用口來認識的。他喜歡用口做對比,打開所有的食品包,吃一口扔掉,再吃一口別的。我常??吹竭@樣的情景:幾盒不同的巧克力,幾種不同口味的果凍,都被孩子們打開了,吃一口這個,再吃一口那個。而成人的想法是:“吃完這一個,再吃那一個?!焙⒆映缘哪康氖钦J識味道,了解外在,建構自我,成人則僅僅把它理解為吃,并關注節(jié)約。當成人強制性地要求兒童節(jié)約時,兒童的內心就會不斷地掙扎。
通過口認識世界,這個時期能持續(xù)到6—12歲,只不過是嬰兒早期只把注意力放在口上,這個特點成人容易看到。隨著其它敏感期的到來,通過口認識世界這一方式就悄悄地退居二線。
對 接
自暢暢出生以來,我經常對身邊的人說:“這孩子太令我驚訝了!”真的,他的成長是如此迅速,發(fā)生的一切都像是早已安排好了。
暢暢9個月的時候,有一天,幼兒園工作的大姐來我家陪他玩。過了一會兒,我突然意識到好一陣兒沒聽到兒子的聲音,奔過去一看,暢暢正練習蓋瓶蓋呢,大姐在旁邊扶著奶瓶??瓷先ニ沽撕艽蟮膭艃翰虐纹鹌可w,又想努力蓋回去,蓋偏了就重蓋,反反復復。我當時看了一下時間,這個過程居然持續(xù)了二十分鐘!
從這天起,他開始喜歡蓋奶瓶蓋,還學會了把筆插進筆帽里。當時正值夏天,各種各樣的飲料盒、吸管成了他最鐘愛的玩具。有些飲料盒的吸管孔非常細小,他的小手怎么也對不準那個小孔,插好幾次才能成功一次,以致于一插進去他就要出口氣,似乎剛才一直是屏住呼吸的。
中秋節(jié)過后,家里有了一個圓形的月餅盒,暢暢又把那個月餅盒玩了半個月。接著他又開始玩鍋蓋。我給他一大一小兩個鍋蓋,他一手拿大的,一手拿小的,一會兒把大蓋蓋上,一會兒把小蓋蓋上。但小蓋一蓋就掉進鍋里,他伸手取出來,很奇怪地看著。過一會兒看明白了,把小蓋扔到鍋里,又把大蓋蓋上。有趣的是,他的手始終拿著鍋蓋頂部的那個圓疙瘩,絕不會拿著鍋蓋邊。
從蓋奶瓶到蓋鍋蓋大約持續(xù)了兩個多月。不久前,我給暢兒買了一小瓶AD鈣奶,暢兒居然把管扔掉,直接對口喝?;叵肫鹉嵌伟盐墚攲氊惖臅r期,真是不可思議。那個敏感期已經過去了。接下來暢暢會有什么令人驚訝的進步呢?
孫瑞雪:蒙特梭利的“圓柱體插座”就是為兒童的“對接”游戲設計的。
在蓋、插、擰……這些基本動作的重復中,兒童在建構手的組裝能力。但這過程有可能受到成人的阻礙。
在這里,我要特別解釋一下手的重要性。
在蒙特梭利看來,有兩樣東西和人的智慧緊密相關:舌與手(在談語言敏感期時會詳細談舌)。當一個兒童能自由使用他的手時,這手就成了智慧的工具。
首先,人通過手來占有環(huán)境。嬰兒出生時第一個能運動的器官就是口,嬰兒就用這個他僅能支配的器官認識了手——他不停地吃手。可以想象,當嬰兒第一次將他的小手放入口中時,肯定會有“開天辟地”般的驚喜。當幼兒第一次有意識地向外界物體伸出他的手時,他對世界的探索就開始了。
在真正使用手時,幼兒幾乎是見圓的就擰,見方的就按,見線就拽,音響、電視機、洗衣機……都成為他探索的對象。隨著空間敏感期的到來,幼兒在使用手的同時,還在建立空間的概念:他喜歡插東西,將磁帶插入,關上,打開,拿出,反復進行。
成人很害怕這個開始,成人最喜歡說:“不要動?!薄鞍察o下來。”不讓兒童行動,就等于不讓兒童思考。
寶貝,你的玩具呢?
暢暢3歲半了,越來越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以前每晚睡覺時他會要求我講故事、讀書給他聽,現(xiàn)在,他要給我講他的朋友、講老師、講幼兒院。看著暢兒的笑臉,我感慨孩子的成長是如此之快。
玩具
一天,暢兒興高采烈地從幼兒園回來,手里拿著一張“王牌”:“媽媽,看!王牌。”我蹲下來接過那張王牌,顯然是一張玩了很久的王牌,不是暢兒的:“是誰的王牌?”“我的好朋友和我換的,就是那個金箍棒換的嘛!”暢兒大聲回答,一副得意的模樣。這時我才發(fā)現(xiàn)昨天小姑給他買的那桿金箍棒沒帶回來。晚上暢暢睡了,我悄悄告訴老公:“兒子會和小朋友交換東西了?!崩瞎湴恋卣f:“那說明我兒子長大了?!?span lang="EN-US">
接下來的日子里我們開始遇到一些煩惱。每天早晨上幼兒園,暢暢都要帶上好幾個玩具。晚上回來時,有的玩具“失蹤”了,有的變“陌生”了,不用問,要么送人了,要么和好朋友交換了。一天清晨,他決定把那套玩沙子的工具帶到幼兒園。下午接他時,我料定那套玩具拿不回來。果不其然,暢暢用它們換了一桿破損的毛筆,還快樂地說:“媽媽,這是我好朋友換給我的,我好朋友說這個毛筆不但可以寫字、畫畫,還能玩沙子,看!”然后用那支毛筆極認真地刷刷腳趾縫里的細沙:“媽媽看!它真好用。”我只好點頭表示贊同,但心里有些不安,擔心他在這個“交換”的過程中吃虧。
一天下午去接暢暢,遠遠看見他正在和明明交談,神情非常認真。走近了,聽到明明問:“你同意了嗎?你說呀!”暢暢答:“同意,都說好了嘛!”看到我,兩個孩子嚴肅地站在我面前。暢暢說:“媽媽,我把我的槍和明明的碟交換?!泵髅鲉枺骸鞍⒁?,你同意嗎?”“暢暢的玩具,他說了算呀。”說完我就后悔了。那支玩具槍是一個朋友專門在上海給暢暢買的,價格昂貴。我知道不可以干涉孩子,但還是忍不住給他講了一些道理。交涉了一會兒,暢暢說他有個好主意,先互相交換兩天,然后再換回來,我很高興,只是不知道兩個孩子是不是真心高興。第二天晚上我提醒暢暢,他說:“媽媽,我就想把槍換給明明。”我輕柔地又講了些道理給他,最后說:“這些都是媽媽的意見,槍是你的,你自己作決定吧?!?暢暢沉默了一會,有些懊惱地說:“媽媽,你煩人,你不給我自由。”我愕然。
第二天,暢暢把槍帶回來了。接下來的幾天,他總會問家里的用品比如衣服架、電腦、杯子是不是他的,可不可以拿它們去交換。我認真地告訴兒子:“寶貝,這個家里,你的玩具、書、衣服都是你自己的,電腦、電視等用品是屬于我們三個人共有的,你的東西由你支配,共有的東西我們共同支配。比如說你要把槍換給明明,媽媽應該尊重你的意見,由你來決定,以后媽媽會努力作到,好嗎?”我希望兒子能恢復他自由的心智。
一個晚上,家人正在看武俠電視劇,暢暢突然說:“我的寶劍送給好朋友了,我沒有了,我想要回來?!崩瞎f:“兒子,說話要算數(shù),送給別人就不能再要回來,你說呢?”“那我想個好辦法,明天我給他拿個玩具把寶劍換回來。”
我和老公相視而笑。
孫瑞雪:我們學校有個規(guī)則:孩子們解決不了問題時,教師才能出面。因為價值觀念的不同,常有家長來學校講理。比如一個孩子用一顆話梅換走了另外一個孩子的電子寵物;一個孩子用一顆掉了的牙換走了一輛搖控車。在成人看來交換的東西價錢差距很大,常擔心自己孩子吃虧受騙,大人有大人的得失標準。實際上,孩子是各有所需,他通過交換獲得的東西大人可能看不見,據(jù)我10年的觀察,孩子獲得的遠比失去的多。我們常安撫家長,要盡可能保護孩子之間的這種交易關系,直到他們的敏感期順利渡過。
假如每位家長都能像暢暢媽媽這樣具有自我反省能力,孩子的成長就有了保證。
幼年如歌
暢暢就要4歲了。常有朋友對我說:“早著呢,慢慢熬吧?!笨晌覐膩頉]有“熬”的感覺,懷著對孩子的愛、對生命的感激和對蒙氏教育的崇拜,時間像飛一樣過去,暢兒在飛速成長。在寬松的環(huán)境中,他的一些敏感期度過得很快,比如玩水、玩沙、語言、走路等等。但也有幾個敏感期過得很費勁。
我家住在三樓,每天回家都要經歷這樣一個程序:暢暢按亮每一盞樓層燈。我打開門,他再為我按亮家里的燈。有時忘了這個程序,暢暢會大哭,一定要我關了燈,等幾秒鐘,再由他重新按亮。喝牛奶更是如此:上床,脫衣服,坐進被子里,拿過瓶裝牛奶,撕去外包裝,用瓶蓋扎一個小眼,用手把小眼摳成小洞,插入吸管,開始喝!每個步驟都不能變,不能漏,否則不僅僅是哭喊,還要重新拿一瓶奶。
一天中午,暢暢的爸爸非常累,吃完飯?zhí)上戮退?。過了一會兒,我和暢暢也準備睡。一上床暢暢就不高興起來,使勁拽爸爸的被子,用腳踢爸爸。我勸他他不聽。我突然明白了:每天睡覺我在暢暢的右邊,爸爸在他的左邊,今天爸爸睡在右邊了,還蓋著我的被子。我叫醒老公,讓他睡回原位,蓋上自己的被子。這下暢暢安靜了。
直到現(xiàn)在,我們都還遵守暢暢的這些習慣。
接著就是追求完美的敏感期。這段時間暢暢最愛說的一句話是:“從頭來”。他喜歡看碟,影碟機一啟動,在座的誰都不能做別的事,不能接電話,不能去衛(wèi)生間,否則就要“從頭來”。有一天我一個人陪他,我們“從頭來”了12次!那一刻我真快要撐不住了,差點就要發(fā)火了。但我管住了自己。我知道“完美的敏感期”對孩子一生非常重要。
如今的暢暢有許多優(yōu)點,心態(tài)非常好,安靜、順從、快樂、充滿愛。
孫瑞雪:暢暢正處在秩序的敏感期。這個時期程序和秩序給兒童以安全感。如果程序和秩序被打亂,會給兒童帶來極大的混亂和不適。
對這時的幼兒來說,世界是以不變的程序和秩序而存在的。這種程序和秩序進入幼兒內心,成為幼兒最初的內在邏輯。這就是兒童的思維,有時稱“直線式思維”。后來,兒童的這種邏輯開始改變,不變的邏輯核心被抽象出來,在此基礎上,事物的形式可以變化,甚至千變萬化。
相鄰博客
- 受傷的蜜蜂(匡佐煌家庭教育工作室) [2009-04-14 14:43:00]
- 孫瑞雪:捕捉兒童敏感期(1) [2009-04-15 00:35:00]
- 孫瑞雪:捕捉兒童敏感期(3) [2009-04-15 00:44:00]
- 孫瑞雪:撲捉 [2009-04-15 00:46: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