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瑞雪:捕捉兒童敏感期(3)
才華橫溢的妞妞(0——5歲)
英國心理學家托尼-布贊說:“嬰兒出世那一刻,就真的已經(jīng)是‘才華橫溢’了?!迸畠航o了我印證這句話的機會。
一 、黑白相交的地方
妞妞剛出生時很安靜,很少哭。大多時她都在睡覺,但常常在夢中驚跳。這曾使我恐慌和心痛——從母體來到這個世界,她一定非常恐懼吧?但我很快發(fā)現(xiàn)她對一些黑白相交的地方感興趣。她會睜大眼睛,盯著臺燈投在墻上的影子,或是仰起小臉看著拉花投在房頂?shù)挠白?,一動不動,直到我抱著她改變位置。然后她開始尋找,盯住一張放大的黑白照,或一塊黑白相間的布料,或一件黑白條的上衣。
這讓我想到蒙特梭利舉的一個例子。蝴蝶的幼蟲剛生下來時,不能吞噬大葉子,它就靠對光的敏感朝樹梢爬去,去吃那些樹梢尖端的嫩芽。一旦幼蟲長到能吃較粗的食物時,它對光的敏感就失去了。
出生一個月后,妞妞對黑白相交的地方不感興趣了。
孫瑞雪:一個剛剛出生的嬰兒,對光如此癡迷。這究竟是種什么感覺呢?在黑暗的隧道盡頭,一個光點出現(xiàn)了。因為在黑暗中,這個光點顯得格外奇妙、明亮和有意義。光點逐漸變大,但它依然在黑暗中,強烈的光明與黑暗的對比,使得這一點光充滿了意義。直到光明完全吞噬黑暗,就好像一下子撲進光的懷抱中,光明包圍了你。你到家了,進入了另一個世界。對光的敏感期過去了。
當嬰兒暢通無阻地度過了一個敏感期時,他就走過了一個發(fā)展的臺階。這給嬰兒帶來了愉悅和持續(xù)性的滿足,這也是嬰兒從出生到了解、認識這個世界的過程。這過程的完成會使兒童充滿活力和激情。但是,如果破壞了這個過程,就會導致兒童的麻木、遲鈍、懶惰、好動、混亂。表面上看,兒童是在發(fā)展自己的感官,實際上兒童是借助感官發(fā)展建構(gòu)他的精神。這是人與動物的本質(zhì)區(qū)別--人是作為精神的人而存在。
一個敏感期,將使兒童獲得一種品質(zhì)。眼睛最先敏感的地方是黑白相間、反差明顯的地方,對初生嬰兒來說,它比人們想當然認為的彩球更具有誘惑力。
這一敏感期會給孩子帶來什么?我們并不知道。但是我曾經(jīng)發(fā)現(xiàn),陽光照進教室,撒落在一張小桌上,一個女孩子向光束走去,爬上桌子,緩慢地為光而舞。這一行為吸引著其他孩子,他們抬起頭凝視著,好像被喚醒了某種記憶……
羅曼-羅蘭在他的巨著《約翰?克里斯朵夫》中也有描述——從黑暗墻壁上高高的窗戶射進來的光線,給嬰兒帶來第一個驚喜和歡樂。
二 、 旋 轉(zhuǎn)
妞妞剛開始走路的時候,常拉著大人的手在屋里旋轉(zhuǎn),只要一轉(zhuǎn),她就會高興地大笑。
剛開始我總擔心她轉(zhuǎn)暈了會摔倒。后來發(fā)現(xiàn)她每次旋轉(zhuǎn)后,都顯出滿意的神態(tài),而且旋轉(zhuǎn)速度也越來越快。有時她也會暈,但她會很快抓住床沿或桌子站一會兒。這時我立刻走過去對她說:“眩暈!”
這項活動持續(xù)了很久,我從沒干涉過她。
孫瑞雪:兒童都有喜歡旋轉(zhuǎn)的時期。
蒙特梭利曾經(jīng)說過:“運動除了增強體質(zhì)外,它對心理發(fā)展本身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span lang="EN-US">
科學家的研究也同樣證明,旋轉(zhuǎn)對大腦發(fā)育很重要,它提高平衡感和協(xié)調(diào)性,對寫作、閱讀也有幫助。
三 、就不要新帽子
妞妞從一歲開始就很有秩序感。
她不在別人的床上睡覺,也從不用別人的枕頭。有時對別的小孩的東西感興趣,可當別人把東西給她時,她又不接受。
最讓人頭痛的是她不穿新買的衣服。有一次,給她買了一頂新帽子,是專門帶她去買的??僧斘艺屡f的、給她戴上新的時,她生氣地摘下新帽子送到售貨員跟前。不會說話的她“嗯嗯”著,示意售貨員收回帽子。我對她說:“這是媽媽給妞妞買的新帽子。”她拍著頭上的舊帽子說:“妞妞帽子。”
后來沒辦法,只好把那頂新帽子拿回家,把舊帽子藏起來,不斷地告訴她,這個帽子也是妞妞的。
孫瑞雪:活動和行為是幼兒表達自己的語言。妞妞其實是在說:“……不是我的?!?“……不是我的”是人的基本意識,是和他人共處的先決條件,等孩子長大成人,這個意識就會沉入潛意識中,成為自律的基礎。
四、 小霸王
妞妞現(xiàn)在1歲8個月了。從一歲半開始,她就有很明顯的占有傾向。
不熟悉的人不能碰她的東西。一天,她發(fā)現(xiàn)小姐姐蓋著她的被子,尖叫著從姐姐的身上拉下被子抱在自己懷里。小姐姐又拉起一條毛巾被蓋上,妞妞又沖過去把毛巾被抱在懷里。然后把自己所有蓋的東西都繞成團抱緊。小姐姐說:“好吧,我不蓋你的了?!?說完拉了一下我的被子。妞妞尖叫一聲,吞吞吐吐地說:“不,媽媽… …被子?!?/span>
她也不讓任何人坐她的小椅子,睡她的床。更不讓別人摸她的手和臉。也很不愿意和別人分享食物,直到她對這些食物沒興趣了,才允許別人拿走。
孫瑞雪:
“……是我的”也是人的基本意識,沒有這個意識人就沒有安全感。
別人的東西不可以拿,這是我們學校的習語之一。同樣,別人也不可以拿或者支配我的東西。這也是我們學校的習語之一。
兒童和成人對分享的認識非常不一樣。成人習慣于分享食物,兒童則不愿意;成人習慣于共享玩具,兒童則要看情緒,看對象。這種情況兒童大一點會有所轉(zhuǎn)變。但是,有些成人不了解兒童的這個特點,用成人社會的道德觀評價兒童,說兒童自私,有些家長甚至憂心忡忡,上綱上線。這完全沒必要。
擁有一樣物質(zhì),才能得到這一物質(zhì)背后的精神。如果擁有這一東西過于艱難,物質(zhì)背后的精神就在這艱難的過程中被遺忘了。艱難的獲得過程改變了兒童原有的目標,占有欲取代了精神的需求。如果兒童總是這樣艱難地獲得東西,他就會貪婪,也會出現(xiàn)其它心理問題。
五 、 詛 咒
2歲10個月開始,妞妞稍不如意便邊哭邊叫:“打死你,我打你!”然后揮舞著小拳頭示威。過了些時候,她的詞匯就更多了:“我捏你,我掐你!”甚至“我咬你,我踢你,我抓你!”總之,所有能用的動詞都用上了。 、
在這之前遇到挫折或阻撓,她會大哭以示抗議。3歲后,妞妞使用的語言更令人驚訝:“我要把你撕成碎片!”“我把你的頭割下來踢!”“讓你夾在玻璃里,壓成肉餅!”我不知道這些咒語是如何儲存在她的小腦瓜里的。 現(xiàn)在妞妞4歲了,即使她很快樂的時候,也不忘突然詛咒我們一下。比如她正站在客廳中間唱歌,我們微笑著看她。突然她一轉(zhuǎn)身,嘴角帶著笑意說:“我把你、你、你們都踢到百貨大樓去!”
孫瑞雪:一歲多的兒童,當發(fā)現(xiàn)一個詞語和一個外物能配上對時,他會重復進行這種配對,“媽媽”,“哎”,“媽媽,”“哎”,在這一叫一答中他享受著語言能指稱帶來的喜悅。這是兒童語言敏感早期的表現(xiàn)。
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很快發(fā)現(xiàn)一句話能表達一個意思,這個發(fā)現(xiàn)又使他開始重復說一句話。語言的秘密何止于此!很快,兒童又發(fā)現(xiàn)語言本身是有力量的,一句話有時候會產(chǎn)生一種強有力的效果,或者像一把劍一樣能刺傷別人,詛咒的敏感期來了,妞妞就是這樣。
她發(fā)現(xiàn)了語言的力量,便開始沒輕沒重、快樂地使用。成人很怕兒童使用詛咒詞匯,一聽到就反應強烈,視詛咒為洪水猛獸。兒童感受到了這些語詞的力量,反而特別關(guān)注和喜歡使用這類詞。
我們知道,語詞的力量被原始人特別看重。原始人相信咒語會變?yōu)楝F(xiàn)實。中外大量的巫術(shù)小說和神話傳說就來源于此。
兒童可能在重復人類早期的足跡,在基本語言形成后(3歲左右),兒童突然轉(zhuǎn)向使用這類“強有力”的詞,而且使用得非常巧妙,常讓大人吃一驚!但是,幾個月后,這種語言就悄沒聲地過去了。
很多成人在憤怒時會使用“詛咒”的語言。這是不是又回到了童年?
喜歡說詛咒的話之后,兒童很快發(fā)現(xiàn)語言的魅力還在于同樣的詞用在不同的地方,感覺是不一樣的。這發(fā)現(xiàn)使得他開始像一個文學家一樣刻意追求、努力尋找一些更美妙的語詞,甚至開始糾正大人的語言。
進入小學后,兒童能夠用語言為他的動機、他的復雜的心理活動服務,他的語言能力得到了更大的提升,象成人一樣,話語越來越成為一種自由的工具。
第二章 0歲-2歲半(10多個孩子的敏感期故事)
·沙和孩子們的成長
兒童對可以變化的玩具興趣大,而人的想象力有限,任何一種人為的玩具都無法與大自然的賜予相媲美,沙和水就是大自然賜予的孩子最好的禮物。
幼兒園里有四個沙池,每個孩子入園時,無一例外都留戀沙子,這種留戀會持續(xù)幾個月甚至幾年。帶著孩子們到湖邊、海邊、植物園玩耍時,還是沙子抓他們的心。玩沙和玩水是連在一起的,孩子玩沙玩到一定程度,一定會玩水。
小歐來幼兒園的第一天,進了沙池,抓起一把沙,沙從他的小手指縫中流出,落在手臂上,再從手臂上落下,這感覺讓他驚喜萬分。李宗林剛進幼兒園時,好動得不得了,但只要一進沙池,馬上就變得寧靜下來,能在沙池玩好幾個小時,半年后,專注的品質(zhì)形成了?;叵胧嗄甑慕逃?,我很難找到一個不愛沙子的孩子。
沙到底給了孩子什么?
有人說沙發(fā)展了孩子的數(shù)學心智,我還沒有琢磨出其中的道理。我的發(fā)現(xiàn)是:兒童對可以變化的玩具興趣大,而人的想象力有限,任何一種人為的玩具都無法與大自然的賜予相媲美,沙和水就是大自然賜予的孩子最好的禮物。
沙如水一般,既是固體的,又是流體的,它變化無常又易被掌握,它那無窮盡的形態(tài)和用之不盡的玩法,從本質(zhì)上滿足了兒童創(chuàng)造和想像的本性。除了水之外,沒有任何一種東西比得上沙的奇妙,也沒有任何一種玩具能如此多方面地滿足孩子的需要。最后,無一例外,孩子總是將水和沙融為一體,在沙水之間找到新的玩法。
我常??吹?,孩子們拿著各種小容器,一趟趟穿梭在班級和院落之間,一次只盛一點點水、一點點沙,幾個小時樂此不疲地來來回回,那情景如天國一般。
實際成人也樂意玩沙,在海邊,大人踩在沙上,用這樣的方法親近自然,滿足人那原始而永不會放棄、也不能放棄的心理需要。
哥哥,你別走
今天氣溫較低,但戶外空氣濕潤,洋溢著春天的氣息。我們來到游樂場,孩子很少,但有一個小哥哥不離桓桓左右,想和桓桓玩。
桓桓已經(jīng)2歲3個月了。小男孩十分照顧他,看他騎著小車到轉(zhuǎn)彎處或前方有障礙物時,小男孩都會加快步伐搶先跑到危險的地方。當桓桓停下車,要去玩其他設施時,小哥哥問他:“我可以玩你的小車嗎?”
桓桓一巴掌打在小男孩臉上!小男孩難受地“哎”了一聲。我立刻告訴桓桓:“這是粗野的行為,請你向小哥哥道歉。”桓桓說:“對不起?!蔽艺f:“如果不想給小哥哥玩,你可以說不。”
過了一會兒,桓桓又騎上小車,回頭一看小哥哥沒追來,就停下來看著小哥哥。
小哥哥早已原諒了桓桓。他剛向桓桓跑了兩步,樓上的媽媽喊他了,他立刻轉(zhuǎn)身跑向媽媽的方向?;富缸妨藥撞叫「绺?,發(fā)現(xiàn)追不上,坐在地上傷心地哇哇大哭。
我跑過去抱起他,他傷心地用小拳頭打著我,我給他解釋了小哥哥走的原因,并說:“ 小哥哥喜歡你,老師也喜歡你,你心情不好,想哭就哭吧!”然后抱著他走來走去,過了好久他才慢慢安靜下來,離開老師的懷抱,又去騎小車了。
孫瑞雪:正常兒童有兩個優(yōu)秀的品行——大孩子照顧小孩子,不打小孩子;小孩子打大孩子,大孩子不還手,不記仇。
幼兒傷心時總是大哭。這是他表達情感的方式,直接而不掩飾。
這說明的生命。即使對于成人來說,雖然我們有了強大的理智,但很多情況下,是情感狀態(tài)決定著體驗的豐富性、工作能力的發(fā)揮、決策的優(yōu)劣以及生活的很多方面。
在這篇文章里,我們看到一系列正常的心理狀態(tài):小小孩受到關(guān)愛和幫助還沒有什么感覺,但他簡單地建立起一種安全感和秩序感;他不愿意時就用打?qū)Ψ絹肀磉_;在很短的時間里他對大小孩產(chǎn)生了一種朦朧的依戀;他對大小孩的離去感到痛苦,這個痛苦的消解需要時間。
大小孩自然地照顧小小孩,同時試著去滿足自己的愿望;被小小孩打時他并不生氣;受到小小孩拒絕時也并不難過;事實上,大小孩在這個過程中能得到的發(fā)展和果實正在后面,可惜被他媽媽意外地打斷了。
媽媽們叫孩子時很少先觀察一下孩子正在干什么,誰知道有多少個寶貴的瞬間就被這樣打斷了?
征求別人的意見
2歲半的桓桓看見了文文的小摩托車,不加思索地騎了上去。王老師請他征求文文的同意,桓桓雙手拇指與食指來回搓著,眉頭微皺,表情嚴肅,快走到文文面前時,他的表情逐漸放松了,但還是很嚴肅,剛要張嘴,文文似乎感覺到了什么似的,轉(zhuǎn)身向地下室跑去。桓桓愣了一下,旋即回過神來,立刻去追文文。
一直追到地下室入口處,文文用力敲門想進去,桓桓站在后面,非常安靜地等著,希望文文靜下來和他說話。等了1分鐘,文文仍在那兒用力地敲著門,嘴里大喊著“開門!開門!” 桓桓似乎等不及了,在后面小聲問:“哥哥,我可以玩你的車嗎?”他聲音太小了,文文根本沒聽見,繼續(xù)在那兒敲門?;富赣珠_始搓雙手拇指與食指,眉頭皺在一起。過了一會兒,桓桓發(fā)現(xiàn)文文沒理他,失望地嘆了口氣。我以為他會放棄,沒想到他又鼓起勇氣,重復了一遍剛才的問話,聲音也比剛才大了很多。
這回文文聽見了,但并沒有聽清楚,他瞪著大眼睛疑惑地看著桓桓?;富噶⒖谈杏X到機會來了,微笑著對文文說:“哥哥,我可以玩你的車嗎?” 桓桓的發(fā)音不太清楚,文文還是沒聽清,疑惑地轉(zhuǎn)頭看看我?;富傅谋砬橛悬c緊張,也用求助的眼神看我,我知道他需要我的幫助,立刻友好地對文文說:“文文,桓桓在問你是否愿意讓他玩一會兒你的小車?!甭犃宋业脑挘奈莫q豫了一下,眼睛看著地面搖了搖頭,見文文搖頭,桓桓就像已經(jīng)猜到了這個結(jié)果似的,非常平靜地走出地下室,臉上沒有任何表情。
他慢慢坐在游樂場的臺子上,皺著眉頭,出神地看著文文的車,看了好久,似乎在想著什么。忽然,他放松了眉頭,嘆了口氣,跑向遠處的滑梯。
孫瑞雪:兒童剛剛開始形成自我、還不知道如何同別人溝通時,教師的啟蒙非常重要。兒童提請求的心理過程和成人的沒有根本區(qū)別,但兒童心里沒有世俗的考慮。和成人相比,兒童是一個心理的存在者而不是社會的存在者,交往對他的心理影響遠遠超過實際的交往內(nèi)容。在交往中學會遵守秩序、調(diào)整自己,為將來孩子的人際關(guān)系智能打下基礎。
這個例子中,我們看到了桓桓出色的心理調(diào)節(jié)能力。
語言的敏感期
樂樂2歲6個月了,大約三十天左右的時間里,他見誰學誰說話。
媽媽:“樂樂,請你不要打擾我,到外面活動活動好嗎?” 樂樂:“樂樂,請你不要打擾我,到外面活動活動好嗎?” 媽媽:“樂樂,講完故事去睡覺好嗎?”
樂樂:“樂樂,講完故事去睡覺好嗎?”
媽媽:“多喝水,就不容易生病。”
樂樂:“多喝水,就不容易生病?!?span lang="EN-US">
奶奶:“樂樂,你尿完沒有?”(奶奶帶她去大小便)
樂樂:“樂樂,你尿完沒有?”
老師:“樂樂,你真勇敢,真棒。”
樂樂:“樂樂,你真勇敢,真棒?!?span lang="EN-US">
老師:“樂樂,我們一塊去洗手吃飯好嗎?”
樂樂:“樂樂,我們一塊去洗手吃飯好嗎?”
財務室,樂樂想玩一件辦公用品。他問出納。
樂樂:“阿姨,可以讓我玩嗎?”
出納:“哦,讓我看看有用嗎?”
樂樂:“哦,讓我看看有用嗎?”
出納:“哦,沒用,你可以玩。”
樂樂:“哦,沒用,你可以玩?!?span lang="EN-US">
這段時間,他還經(jīng)常趴在媽媽耳邊說悄悄話:“媽媽,我給你說悄悄話?!敝髬寢屩宦牭阶詈笠痪?span lang="EN-US">:“你知道了嗎?”媽媽只好回答:“嗯,我知道了?!?樂樂對接電話也有濃厚的興趣。鈴聲一響他就飛奔到電話旁,拿起電話:“請問找誰?再見,拜拜?!?掛斷電話。
孫瑞雪:在日常語言建設的敏感期,兒童模仿口語、練習口語,感覺語言的音韻,不斷重復使用語言,在使用中把語言內(nèi)化。這是兒童學習語言的方式。家長或老師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口頭語言,要說文明的、規(guī)范的、準確的、富有美感的口語。
插不上的圓柱
今天,桓桓第一次操作圓柱體插座。他先從最粗的圓柱開始,一個一個拿起來放進插座中,接著又從細小的圓柱開始,一個一個插進插座中,一直做到最粗的一個。做完這些,他開始四處張望,然后極不情愿地從活動室走出來,用腳踩地上的圓柱。我拿起圓柱:“這是教具,教具是用來工作的,請歸位。”可他拒絕歸位。薛老師抱起他說:“現(xiàn)在呂老師幫你歸位,請你看呂老師怎樣歸位。”
我走向桓桓的工作毯,把最細的圓柱體插入插座中,接著從細到粗一個一個插進去。
插到第4個時,桓桓像發(fā)現(xiàn)了什么似的,掙脫薛老師的懷抱走過來,把圓柱體從粗到細插了回去,放到最細的一個時 ,他發(fā)現(xiàn)放不進去,把它顛倒過來才放進去。
孫瑞雪:圓柱體插座是兒童學習空間幾何關(guān)系的第一種教具。幾何是抽象空間中的邊界,圓柱體插座把圓柱幾何直觀化。這個教具體現(xiàn)了蒙氏方法的基本思想,即兒童的認知從感覺開始。
圓柱體插座讓兒童通過幾何邊界的對應來感知幾何邊界。一一對應是這個教具操作的主要內(nèi)容。在一一對應的操作中,兒童發(fā)現(xiàn)空間形狀并感知序列,通過錯誤對應和正確對應的比較,掌握空間概念,為將來的幾何學打下良好基礎。
兒童操作這個教具一般需要一到兩個月的時間。
愛,妙不可言
我發(fā)現(xiàn)2歲半的桓桓最近對家里的阿姨很依戀。
今天早晨,阿姨送來桓桓后悄然離開,桓桓發(fā)現(xiàn)后立刻痛苦地跑向門口,不停地喊著“阿姨!阿姨!”我追到他身邊輕聲安慰道:“桓桓,阿姨回家給桓桓做下午飯去了,桓桓下午回到家就可以吃到香噴噴的飯。” 他聽了破涕為笑,情緒好了起來。
整個一上午我都和他在一起聊天、工作、游戲。下午吃加餐的時候,我坐在旁邊陪他,他不停沖我笑。妙妙吃完離開后,桓桓跪在我面前,雙手搭在我腿上,慢慢對我說:“呂老師…… 桓桓愛你。”說完羞怯地將頭埋在我的兩腿前。我心里熱乎乎的:“桓桓,呂老師也愛你?!甭牭轿业幕卮?,他的小臉露出了溫柔的笑容。
愛,真是妙不可言!
孫瑞雪:兒童對教師對環(huán)境的愛和依戀,說明學校(幼兒園)的環(huán)境是一個美好的環(huán)境,兒童在這個環(huán)境中是快樂的。兒童依戀老師是他感情的需要,也是他不能獨立的表現(xiàn)。
拿掉剪刀
豆豆興奮地拿起一把剪刀對老師說:“我要剪紙!”
正在看書的桓桓聽見了,趕緊把書歸位,也拿了一把剪刀對我說:“剪紙、剪紙。”
我拿了一張紙,放在桓桓打開的剪齒上讓他剪?;富傅氖植啃〖∪馊哼€沒很好地發(fā)展起來,他兩手一起用力,困難地、專注地剪著紙。在這期間,豆豆停止了剪紙工作,但他拒絕將剪刀歸位。老師幫他歸位了,但無意中把他的剪刀掛在了桓桓的掛勾上。
桓桓停止剪紙后,發(fā)現(xiàn)自己的掛勾上掛著剪刀,毫不猶豫地把那把剪刀扔到地上,再把自己的剪刀掛上去,然后平靜地離開。
孫瑞雪:這個情景讓人忍俊不禁。我們知道小小孩在秩序被破壞時可能會哭??苫富笡]有哭,而是直接用行動糾正了秩序。一個正確而雅致的秩序感會在兒童那里很快實現(xiàn)“肉體化”,當這一切成為習慣和自然,就奠定了他的文明基礎。
這篇小短文讓我們看到了蒙特梭利教育方法的好幾個用語:打擾;歸位;肌肉發(fā)展;專注;幫助兒童;工作;秩序。用這幾個詞可以寫出很多這個年齡的正常孩子的小短文。
找椅凳
下午吃加餐,桓桓一幅沒睡醒的樣子,洗完手來到餐桌旁自己的位置上,眼睛看也不看就直接用手摸自己的椅凳,摸了好半天才反應過來:自己的椅凳不見了。他一臉茫然,似乎在說:“桓桓椅凳呢?”
接著他蹲下來看桌子底下,看了好半天,確定桌子底下也沒有,再次露出茫然的表情:“椅凳呢?”
突然間,他從桌子底下看到對面豆豆的椅凳。豆豆沒來。桓桓興奮地說:“桓桓椅凳!”立刻站起來跑向?qū)γ?,準備拿椅凳?span lang="EN-US">
豆豆的椅凳上灑了一點果汁,老師正在擦?;富概d奮地跑過來,手指著椅凳對老師說:“桓桓椅凳!”老師告訴桓桓:“這個椅凳沒擦干呢,還不能坐?!被富冈俅纬霈F(xiàn)茫然的表情:“那桓桓椅凳呢?”
正在這時,桓桓似乎想到了什么,立刻跑去衛(wèi)生間。原來他記起了放在衛(wèi)生間搭衣服的小椅凳。正要拿時,聽見老師說:“桓桓,椅凳干了,你可以用了?!?桓桓興奮地跑回來說:“桓桓椅凳,桓桓椅凳?!比缓蟪粤Φ匕阉嶙约旱奈恢蒙?,吃起了加餐。
孫瑞雪:“恒恒椅凳”是一個兒童式的電報語,意思是“恒恒坐的位置上的椅凳”。電報語是兒童語言的特征。
恒恒的位置和這個位置上的椅凳已經(jīng)成為恒恒的秩序。這么小他就能努力恢復這個秩序,這對成人來說很平常很簡單,但對兒童來說,它是兒童處于放松狀態(tài)和正常狀態(tài)時才出現(xiàn)的景象。
小狗下坡
2歲1個月的桓桓入園兩周多了。
昨天,老師們向幾個小寶寶展示“小狗下坡”的教具。小狗從坡上緩緩走下來,發(fā)出悅耳的“噠噠”聲?;富讣鼻械啬闷鹦」?,把小狗的頭掉過去,想讓它再從坡上走回去,可小狗只能從傾斜的坡上下來,不能回去。
桓桓又把小狗放在地上,發(fā)現(xiàn)它還是走不了。最后,他把小狗放到坡上, 讓小狗下坡。他則在旁邊看著,臉上帶著微笑。他的愉悅傳給了每一位在場的老師。
孫瑞雪:發(fā)現(xiàn)是兒童的快樂之一。北京華亭幼兒園的幾個孩子或前或后都進入了空間智能的敏感期,如何滿足這個時期的孩子們呢?一天,老師發(fā)現(xiàn)了“小狗下坡”的玩具,覺得它對孩子探索空間有幫助。果然,這個玩具讓孩子在驚喜中又是觀察又是實驗,一會兒突然大笑,一會兒突然安靜,整整一個下午,孩子和老師都沉浸在認知的喜悅中。
相鄰博客
- 孫瑞雪:捕捉兒童敏感期(1) [2009-04-15 00:35:00]
- 孫瑞雪:捕捉兒童敏感期(2) [2009-04-15 00:39:00]
- 孫瑞雪:撲捉 [2009-04-15 00:46:00]
- 孫瑞雪:捕捉兒童敏感期(4) [2009-04-15 01:20: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