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好了不獎勵——媽媽教育方法的不同 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我們一直很注意在各方面鼓勵圓圓,但只給她精神鼓勵,幾乎沒動用過物質(zhì)獎勵。在學習上更是執(zhí)行“不獎勵”政策。
采取“考好了不獎勵”的政策,當然也有“考壞了不批評”的政策配套。就是說,在我們這里,她考好考壞都是正常的,不會因為她考好了我們就興高采烈,考不好就生氣失望,相關的獎懲當然更沒有。
并非我們內(nèi)心真的不在意她的學習成績,作為父母,我們也強烈地希望她有好的學習成績,但這種愿望一直是藏在心里,轉(zhuǎn)化到日常細節(jié)的處理和思考上,而不是經(jīng)常把它表露在言語和表情上。
家長們也許擔心不在學習方面提醒或刺激,孩子就會不好好學習,這種擔心是多余的。
就當下的社會生活來說,考試的重要性已被渲染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孩子周圍根本不缺少“分數(shù)場”。從一上學開始,孩子就自然地知道好成績非常重要。家長什么都不用說,孩子也會盡力去拿一個好成績??v使家長沒有獎勵,好成績本身也會給他帶來巨大快樂,已足以形成激勵作用。
家長在成績上的淡然,恰是對社會、學校過度渲染成績現(xiàn)象的平衡,把孩子拉回到踏實的學習心態(tài)中,防止他在學習中有壓力或變得浮躁起來。
圓圓的學習成績基本上一直令我們滿意,每到學期末我們翻看她的成績冊時,總是感到非常愉快。放假了,我們可能會帶她去買一件非常好的衣服,但只是因為這衣服好看,并且此時應該給她買一件了,我們絕不把她的考試成績和這件衣服聯(lián)系起來。
考試成績本身就是獎勵,父母合上成績冊時一句淡淡的“很好”和眼中的愉悅,就已經(jīng)足夠激勵孩子再接再厲了。
一位媽媽告訴我,她用了很多辦法來激勵孩子。孩子考好了帶他去游樂場,買名牌運動鞋,吃西餐,甚至許諾說要考到某個程度就帶他出國旅游??擅糠N辦法只能用一兩次,然后就沒效果了,所以孩子的學習一直沒什么起色。
這位母親似乎用了很多辦法,但分析一下,方法其實只有一種,就是物質(zhì)刺激,區(qū)別只是獎品不同。
人對獎品的熱愛程度取決于他在這方面的欠缺和需求程度。從物質(zhì)貧困年代走來的家長們常有的思路就是物質(zhì)刺激,這是供應短缺時代遺留的觀念。
就現(xiàn)在的孩子們來說,在物質(zhì)上并沒有太大的欠缺,所以物質(zhì)獎勵并不能真正刺激他們的熱情。即使能帶來一些動力,也是階段性的,持續(xù)不了多長時間,而學習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態(tài)度。
物質(zhì)獎勵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卻會產(chǎn)生不少的副作用。
首先,它轉(zhuǎn)移了孩子的學習目的。一個孩子如果為了一雙旱冰鞋而去學習,他在學習上就開始變得功利了。在短時間內(nèi)可能會取得好成績,可一旦得到了這雙鞋,對學習就會懈怠。庸俗獎勵只能帶來庸俗動機,它使孩子不能夠?qū)W⒂趯W習本身,把獎品當作目的,卻把學習當作一個手段,真正的目標丟失了。
其次,它敗壞了孩子實事求是的學習精神。學習最需要的是對知識的探究興趣和踏實的學習態(tài)度,這是保持好成績的根本動力和根本方法。把獎勵當作學習的誘餌,是一種成人要求兒童以成績回報自己的行賄手段。它讓孩子對學習不再有虔誠之心,卻把心思用在如何換取獎品、如何討家長歡心上。
第三,它讓孩子對學習產(chǎn)生對立情緒。任何考試都有變數(shù),誰也不能保證在每一次考試中都取得好成績。如果一個孩子很早就想得到一雙旱冰鞋,家長說如果考試能進班內(nèi)前十名就給他買。結(jié)果孩子考了第十二名,家長就說等到下次考試進了前十名再買。家長認為這樣可以激勵孩子繼續(xù)努力。孩子由于和家長有言在先,也會答應下次爭取進前十名,但他心里會不由自主地對下次考試憂心忡忡。他下次進入了前十名,會有暫時的愉快,但用不了多久,家長一定會在新一輪考試中有新的條件提出來。每一次考試都是個坎兒,需要他去跨越,一旦做得不理想,他就會有挫敗感。不知不覺,他變得反感學習、憎恨考試了。來源:齊魯晚報
相鄰博客
- 講座用的故事 [2009-04-22 13:30:00]
- 牽著一只蝸牛去散步 [2009-04-22 13:33:00]
- 是任務,就會有苦役感——媽媽教育方法的不同 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2009-06-25 08:36:00]
- 用期許的眼光看“闖禍”——媽媽教育方法的不同 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2009-06-25 08:36: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