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孩子,不說“但是”
心理學上,有個很重要的避免親子沖突原則,就叫做:不說“但是”法。
在家長和孩子的對話中,我們可能見到過這樣的情形:
女兒對媽媽說:“媽,你們周末帶我去游樂場吧!”
母親回答道:“我知道你周日休息,很想去玩……”
話聽到這里,女兒臉上露出了充滿期待的笑容。
結果老媽話鋒一轉,道:“但是,這周末你得在家學習。”
剛剛還興高采烈的小臉,馬上變的黯然-無光了……-
只是簡單的兩個字,卻讓孩子的臉色由晴轉陰,“但是”的威力真的有這么大嗎?
提醒身為父母的您,千萬別小看這兩個字呢,心理學上,有個很重要的避免親子沖突原則,就叫做:不說“但是”法。
有些父母聽從心理學家的建議,常找機會和孩子交流,要聽孩子說話,于是他們耐著性子聽完了孩子要說的事兒,接下來就說:“是,我了解你的意思,但是你的想法是錯的。”
有些父母也的確花了時間稱贊孩子,說出口的卻是:“你很聰明,但是太懶了些。”
這些原本想傳達善意的溝通,會因為父母所用的“但是”一詞而導致前功盡棄。因為孩子老早就知道,“但是”二字之前都是場面話,只有“但是”后面接出來的話,才是父母真實的心聲。
例如,父母親說——
“想打球是好事,但是現(xiàn)在應該以學習為重。”
讓我來做個翻譯吧!
這樣的話傳到了孩子的耳朵,他們所理解的意思就是“除了學習,一切免談!”父母前面講的那些善意,就完全被抹殺了。所以,建議父母親在跟青春期孩子互動時,要盡量避免“但是”這個詞出現(xiàn)在關鍵時刻的對話當中。
不說“但是”,那該說什么呢?
建議父母親用“如果……會更好”來取代:
“想打球是件好事,如果你能先把功課做完,那就更好了……”
這樣聽起來是不是很清楚了呢,別忘了從今天開始就要將這一原則付諸行動,貫徹始終,相信你和孩子的溝通順暢度必會有大幅度的提升!
練習:
接下來該輪到你來跟我們一起練習這一溝通技巧了,請根據(jù)下面的情境設置,參看上面的介紹,給出你的做答:
(1)今天是朋友的婚禮,本想一家人去祝賀,可兒子放學回來說他不想去了……
不當?shù)淖龇ㄊ?,對兒子說:“我知道你累了,但今晚的喜酒,你一定得陪我們去。”
正確的做法是,對兒子說:“我知道你累了,如果能夠在稍微休息后,你還能陪我們去參加婚禮就更好了!”
(2)鄰居家的小美買了條粉色的新裙子,女兒看到了嚷著說:“媽媽,我也要買新裙子。”
不當?shù)淖龇ㄊ?,對女兒說:“我知道你很喜歡那條裙子,但現(xiàn)在不能買。”
正確的做法是,對女兒說:“媽媽知道你很喜歡那條裙子,如果能夠等到六一兒童節(jié)的時候和媽媽一起去商場,然后選個超級漂亮的裙子作為你的節(jié)日禮物就更好了。”
(3)一年一度的動漫展即將在城市中舉行,一向是動漫迷的兒子對你說他想去看展覽。
不當?shù)淖龇ㄊ牵瑢鹤诱f:“我知道你對漫?-很感興趣,但這次不準去,以后再說。”
正確的做法是,對兒子說:“我知道你對動漫很感興趣,如果能夠在中考結束后,明年再輕輕松松地看個盡興就更好了。”
問題:
1、與孩子說話時,能夠做到每句話都經(jīng)過考慮嗎?
2、你認為每句話都考慮費勁嗎?
3、從現(xiàn)在起,“慎言”吧。
http://www.wangjinzhan.com/2010/0322/7999.html
相鄰博客
- 父母如何當好孩子的“領航人” [2010-07-12 02:09:00]
- 給男孩父母的十六條建議 [2010-07-12 02:12:00]
- 父親凌晨逼孩子學習引發(fā)熱議 [2010-07-13 01:52:00]
- 教師感慨:我不是"胡屠戶" 但想和差生一起哭泣 [2010-07-14 09:35: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