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式教育”的誤區(qū)及對策
賈 鳳 蘭
概要:
孩子的家庭教育責任85%是由母親承擔的,母親們感情細膩,做事細心,對待孩子也事無巨細,事必躬親,無微不至,一切包辦,這就產(chǎn)生了包辦的“母親式教育”。本文先從過于功利、過分關(guān)注智力、過于寵愛、過于限制四方面分析了“母親式教育”的誤區(qū),然后,從育齡女性特有的社會活動、心理特點兩個方面分析了其原因,接著,闡述了改變“母親式教育”的措施,提示廣大母親:轉(zhuǎn)變教育觀念,營造寬松家庭氛圍,生活上幫孩子“只用一只手”,讓孩子們真正成為自立、自信、自尊、自強,經(jīng)得起各種人生挫折的人。
關(guān)鍵詞:母親 教育 誤區(qū) 對策
母親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個指導者,是孩子走向社會的最初引導者,母親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的成長。據(jù)調(diào)查,在中國,0~12歲孩子的家庭教育責任85%是由母親承擔的,而做母親的因為感情細膩,做事細心,都容易犯一個共同的毛病:對待孩子事無巨細,事必躬親,無微不至,一切包辦。好心的母親樣樣操心,身心疲憊,但結(jié)果往往適得其反,究其原因,問題就出在“母親式教育”的包辦上。
1.“母親式教育”的誤區(qū)
1.1教育過于功利,操縱性過強過分關(guān)注孩子的智力
很多職業(yè)女性在生育孩子之后,生活重心一下子就轉(zhuǎn)移了,容易產(chǎn)生“有工作無事業(yè)”的想法,容易把孩子的成就當作自己人生價值的寄托與所在,一旦女性把人生期待俱系于此,就容易出現(xiàn)強烈的虛榮心和攀比欲。
1.2過分關(guān)注孩子的智力發(fā)育,甚至以此來判斷孩子的未來
母親們過分看重智力,以成績分數(shù)的高低來衡量孩子的好壞,重智輕德、重分數(shù)而輕能力,使相當一批孩子出現(xiàn)學習成績非常好但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存在著情商明顯不敵智商的問題,不僅表現(xiàn)在自控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差,而且還表現(xiàn)在好逸惡勞、愛發(fā)脾氣、獨立性差、依賴性強等。
1.3對孩子過于寵愛,百般呵護
現(xiàn)在的獨生子女在家里是集百般寵愛于一身,吃的喝的堆積成山,上學車接車送,還有些母親卻專程到學校去當“義工”,代替孩子打掃衛(wèi)生、布置教室;有些母親甚至要求老師不能當眾批評孩子等。殊不知諸如此類的保護性措施,卻讓孩子如同溫室里的花苗一樣孱弱不堪,稍遇風雨就難以承受。只有困難、勞累……諸如此類的“劣性刺激”將大幅度地提高孩子的耐挫性,磨煉他的意志力。
1.4縮小孩子的接觸范圍,限制了他們的探索和冒險精神
母親們對孩子的管束和限制已經(jīng)到了無孔不入的程度,孩子的學習,交友、玩耍……為了不讓孩子走彎路,家長使用了“不能、不行、不許、不可以”等命令語言。這許多條條框框禁錮了孩子的思想、行為。孩子沒有鍛煉、思考和選擇的機會,孩子沒有得到鍛煉,亦不會有犯錯誤的機會,也就不會有嘗試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的體驗。
2.“母親式教育”誤區(qū)的成因
經(jīng)心理學家研究表明,母親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暴露出來的諸多問題,與育齡女性特有的社會活動和心理活動有關(guān)。
2.1 社會活動面過于狹窄
提到母親在家庭中的角色問題,自然會想到任勞任怨的“慈母”形象,讓孩子幸??鞓返厣钸@是每一位母親的心愿,就是在這樣的家庭責任和信念的導引下,洗衣、做飯成了生活的主要內(nèi)容,社會接觸面急劇收縮,造成其育兒眼光的狹窄和育兒模式的單一化,不能辯證地看問題,而將那些“精英、榜樣”的成功歸結(jié)于“智力過人”、“天賦驚人”,就很容易抱著“重智力輕品質(zhì),重智力輕體能”的思想不放,使得母親們的育兒觀念極其狹窄和固執(zhí)。如果母親們的社會接觸面夠廣,接觸到更多的成功者和失敗者,就能為自身的育兒思路注入新的靈感與內(nèi)省力量,她就會意識到“贏在起跑線”上不一定能“贏在終點線上”;意識到尊重孩子的自發(fā)興趣和探索精神的重要性。
2.2精神上過于依賴孩子
當女性過度寄望于孩子時,很容易將孩子的成就移植成自己的成就 。比起父親,母親更容易“以孩子之喜而喜,以孩子之憂而憂”,讓孩子的進步和挫折完全左右了自己的喜怒哀樂。這是女性生育后社會接觸面縮小帶來的副作用,也是因為男性在孩子的教育上介入過少,讓孩子在“類單親家庭”中成長造成的后果。因為大多數(shù)的父親躲過了孩子的教養(yǎng)過程,母子之間的情感越發(fā)粘膩和深厚,這就使得有些母親把孩子當作自己的唯一期待者。當母親將孩子當作唯一的關(guān)注對象時,她會過度敏感,孩子太調(diào)皮,就懷疑他有“多動癥”;孩子經(jīng)?!奥慌摹?,就懷疑他是“笨孩子”。其實,前一種孩子只是運動機能占優(yōu)勢,而且多半反應靈敏,創(chuàng)造力強;后一種孩子99%智商毫無問題,只是適應性較低,因此體現(xiàn)為“慢熱”,不容易進入狀態(tài)。而一旦母親過細地關(guān)注孩子的一舉一動,就容易陷入“杞人憂天”的狀態(tài);而她言語之間給孩子掛上的“多動癥”,“笨孩子”的標簽,對孩子的成長有百害而無一利。
3.“母親式”教育的改變對策
美國教育權(quán)威詹姆斯博士說,依賴本身滋生懶惰、精神松懈,不屑于獨立思考,易為他人所左右等弱點,處處為孩子包辦代替,是個獲滿分的保姆,但絕對不是一個合格的家長,他們的“愛”就像一面雙刃劍,疼了孩子也害了孩子!古代植樹能手郭橐駝簡單易行的種樹方法“勿動勿慮,去不復顧”應該給母親們以啟示:教育孩子其實“無為而治”!最簡單的作法是做個聰明的“懶”母親,做“身懶心不懶”的母親。
3.1轉(zhuǎn)變觀念 ,提高認識
母親的一切行為都會對孩子產(chǎn)生影響,說話的方式、飲食習慣、待人接物的模式都會影響到孩子。所以母親一定要注意為孩子做榜樣,樹立起家長的威信,注意言傳身教。要求孩子做到的,母親一定先做好,要孩子改變,家長也一定要改變,千萬不能要求孩子要學會尊重別人,而自己卻不分場合、不管孩子的情緒訓斥孩子,不尊重孩子。
母親的改變要先從自己的心態(tài)開始,要逐步樹立起這樣一些觀念:孩子是孩子,是具有獨立人格的孩子,更是發(fā)展中的孩子;不要用放大鏡去看孩子的不足,而要把孩子的優(yōu)點時常掛在嘴邊;孩子出現(xiàn)問題時,先要反思自己:問題孩子源于問題家長。
3.2營造寬松和諧的家庭氛圍
在學習和生活中,孩子會遇上很多需要做出選擇的機會。記著:此時,耐心給孩子思考、權(quán)衡的機會,讓他們來選擇;而你,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建議,但不要強求孩子接受。如,上興趣班,安排自己的休息日,選擇去外婆家還是奶奶家,布置自己的臥室……因為是自己的選擇,所以孩子在從事這些活動時會更投入、更用心。成功的選擇和判斷,會讓孩子肯定自己,相信自己;失敗的選擇和判斷,會讓孩子學會反思,懂得負責。如果在生活中,家長能抓住機會給孩子作主的機會,孩子的自我意識、自主能力都會加強。當然,給孩子作主的機會并不等于就聽之任之,放手不管。作為家長,此時需要關(guān)注的是孩子選擇背后流露的思想動態(tài),有積極的想法,及時肯定;反之,要及時適時引導。
很多母親為孩子考慮得極為周到,唯恐有一絲疏漏會讓孩子吃虧、出錯。尤其是盡心盡力的母親,因追求完美,更是容不得孩子犯一絲一毫的錯誤。孩子的錯誤大致分為兩種,一是必須予以立即糾正的,如亂丟垃圾,不講整潔,欺侮弱小等,一旦放任,以后難以收拾。二是孩子能夠自行糾正的,主要是如何適應生活的那一類,應該是允許其犯錯誤的,很多母親為孩子考慮得極為周到,唯恐有一絲疏漏會讓孩子吃虧、出錯,其實孩子不斷“犯錯誤”的過程正是不斷改正錯誤、完善方法的過程,假如不給予這類機會,會使他們變得懶于動作、疏于嘗試、習慣依賴。孩子是一個發(fā)展中的人,獨立自主的活動有助于他的成長。而母親要做的是如何將孩子“犯錯誤”過程中的不利因素轉(zhuǎn)化為有利的、積極的、合理的因素,多給孩子“嘗試——錯誤——完善”的機會。不犯錯誤的孩子是長不大的,母親一定要給孩子自由的成長空間。
3.3生活上幫孩子“只用一只手”
現(xiàn)在的孩子學習壓力重,學習比較辛苦,家長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思量再三,唯一能做的似乎就是竭盡所能,細致周到地給予一切照顧。于是我們常能看到這樣一幕幕情景:路上,爺爺奶奶們背著書包,孩子拿著點心跟在后面;教室里,本該孩子值日,卻是家長在打掃;家里,家長忙完工作忙家務,再累也不要孩子幫忙。日久天長,這樣的孩子還會有正確的勞動觀念嗎?還會有必要的家庭責任感嗎?還有能力進行一些簡單的自理嗎?生活中孩子想干什么,只要能做到的,母親應大力支持。比如自己吃飯、洗漱、穿衣等自身行為,或是幫大人端碗、收拾桌子、洗衣等愿望,能做的就讓他做。有些他自己完成不了的,大人就協(xié)助一下,但不代勞,而是教給他方法,告訴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的事情學著做!”引導孩子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鍛煉自己的能力。
現(xiàn)在的獨生子女從小受到家長無微不至的照顧,大多缺乏責任感。通過做家務,孩子可以體諒家長的辛苦,能夠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感,逐漸承擔自己在家庭里、社會上的責任,培養(yǎng)了孩子良好的品質(zhì)。這對家庭,對社會都是有益的。日常的家務活,家長應該培養(yǎng)孩子主動去做,事先把勞動的結(jié)果告訴孩子,以使孩子產(chǎn)生做家務的愿望,當他經(jīng)過努力完成家務得到收獲時,便會產(chǎn)生滿足感,進而積累為興趣和習慣。家長不要輕易地把干家務活與物質(zhì)、金錢獎勵掛鉤。但是如有額外的家務活或是過年時較重大的掃除工作,可以給孩子適當?shù)奈镔|(zhì)獎勵;孩子完成了任務,會覺得會干的事越來越多,也容易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做家務,其實是培養(yǎng)孩子們對家庭認同心理的過程,孩子學做家務,從中也可以得到一種挫折教育。例如,洗碗時不小心把碗打破了,下一回他就會注意吸取教訓。家長不讓孩子做家務,實際上剝奪了他們的生活能力。
當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問題的時候,他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求助于父母。在這種情況下,母親往往為了幫孩子解決問題,讓孩子盡快從困境中走出來,重新獲得快樂和滿足,而不遺余力地幫助孩子想辦法,甚至親歷親為,代替孩子去做這件事情。這樣一來,孩子就失去了獨立想辦法解決問題的機會,久而久之,就會變得懶于思考,事事依靠父母的幫助才能完成。
不讓孩子自己思考,不讓孩子嘗試著自己去解決問題,就算教給他再多做事的方法,他也不一定能真正掌握。當遇到一些變化時,肯定會手足無措,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一個針對中小學生的問卷調(diào)查中有這樣一個題目:“當你遇到問題或麻煩的時候怎么辦?”有70%的學生選擇了“找父母或別人幫忙”,而只有30%的學生選擇了“自己解決”。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們會逐漸接觸各種人和事物,也勢必會遇到一些問題和麻煩。這時候,母親千萬不要把孩子的事都攬過來,應該通過對孩子的賞識和鼓勵,讓孩子自己去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和麻煩,逐步鍛煉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孩子因為自己的事情而向母親求助時,如果這件事情孩子完全可以自己解決,不要急于幫忙,而應該說:“好好想想,這個問題你自己可以解決!”當孩子在做事情的過程中遇到問題時,應該給他們適當?shù)奶嵝押椭笇В銘撜f:“你再仔細看看……,相信你可以做好!”
要相信孩子具有的潛力,在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鼓勵他們充分挖掘自己的潛力,自己去解決問題,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只有通過一次次地實踐,才能更加深入地認識了問題,才能找到真正有效的解決方法。
家庭教育直接關(guān)系著孩子的成長,關(guān)系著孩子一生的命運,而母親對孩子的影響是最深刻的。母親們更要及早地確立起先進的家庭教育觀念,更好地擔負起革新時代母親的責任,使我們的下一代真正成為自立、自信、自尊、自強,經(jīng)得起各種人生挫折的人。
參考文獻:
【1】石宣主編《不輸在家庭教育上》 2008年 上卷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2】孫云曉、卜衛(wèi)主編.《培養(yǎng)獨生子女的健康人格》.天津教育出版社.1998年3月出版
【3】繆建東著.《家庭教育社會學》.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
【4】關(guān)鴻羽等編著 《家庭教育函授大學教材》 國內(nèi)刊號:CN46-1040∕G4 。
【5】張偉著 《心靈培育(家庭教育的理念與方法)》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
【6】陳鶴琴著 《家庭教育》 華東師大出版社 2006年5月版
相鄰博客
- 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及缺失現(xiàn)狀分析 郝姝靜 [2009-01-04 21:18:00]
- 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是家庭教育之本 王秋姣 [2009-01-04 21:20:00]
- 鼓勵·溝通·欣賞 武紅 [2009-01-04 21:25:00]
- 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 蔣春美 [2009-01-04 21:28: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