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風兒朋友
“王老師,在孩子學不學琴的問題上,我想讓您給我出出主意。1、孩子口口聲聲說不愿學琴,已經學了一年,而且效果較好,您說是繼續(xù)學,還是不學?2、孩子已經有叛逆的傾向了,這樣的結果是我教育不得當造成的?,F(xiàn)在,我該怎么辦?能補救嗎?”一位網(wǎng)名叫“風兒”的網(wǎng)友,面對執(zhí)意不再愿意學琴的女兒,幾篇博文道出了她的良苦用心和苦惱。讀過這位朋友的博文后,我的眼前出現(xiàn)了一位心急火燎的媽媽和對練琴極度反感卻又無奈以至于跟大人對著干以發(fā)泄內心的不滿的小女孩兒。于是,不揣淺陋,我談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風兒:
你好!從那天讀了你的日志我就一直想多說幾句,我知道在孩子的問題上,你的確遇到了麻煩。試想,照此下去會是個什么結果呢?
孩子口口聲聲說不愿學琴,這說明孩子對學琴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反感,可迫于大人的壓力,孩子不學又不行。人有不滿情緒就必然需要發(fā)泄,可孩子唯一能做的就是跟大人對著干。當初孩子愿意學琴嗎?如果是,那后來為什么口口聲聲說不愿學了?大概在學琴的過程中缺少你的積極的評價吧?你為什么讓孩子學琴?——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人家的孩子學琴自己的孩子也要學,再就是學琴能提高孩子的藝術修養(yǎng),對孩子今后的發(fā)展有利,為了孩子將來有個好的發(fā)展前途,過上美好的生活等等,這是誰的邏輯?是孩子自己的嗎?肯定不是。這都是我們大人的想象,是大人的思維,但需要知道的是,無論我們的愿望多么美好,我們的計劃多么周密,我們多么用心,但畢竟學琴的是孩子自己,我們誰也不能包辦代替。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我們都會說,可我們往往正好忽視了這一點。不是嗎?孩子對學琴到底有多少興趣?這是應該首先弄明白的問題。沒有興趣的話,做什么事能有好的效果呢?
孩子已經學琴一年了,你說“效果較好”,大概是孩子能比較熟練地演奏曲目,對聲樂有了比較熟悉的了解或者說較沒學琴的孩子懂得了很多。但不知你有沒有想過,孩子快樂嗎?孩子幸福嗎?孩子從學琴的過程中獲得的快樂有多少?
童年是值得人一生回望的永久“故鄉(xiāng)”,沒有比童年的記憶對人的影響再大的了,無論將來人生怎樣,人都會自覺不自覺地在某個時候(尤其是一個人遭遇生活的磨難或者感到孤寂的時候),人往往會想起自己的童年,會到自己的童年生活經歷中去尋找沉淀已久卻歷久彌香的快樂聊以自慰,借以撫平內心的創(chuàng)傷。沒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學琴、學畫畫、學美術……學任何的東西,有什么意義?一個人一生是否幸福,往往跟童年時候的經歷有著很大的關系,如果孩子的童年是快樂的,長大以后性格就會比較活潑開朗,善于合群、愿意與人合作共事,愿意與人分享,或者說孩子能有健全的人格,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就會自信,就會不斷開創(chuàng)新的局面,不斷取得成功;相反卻是很可怕的。那么,到底是孩子一生的幸福重要,還是眼前學習某種技藝重要?
我們都在談科學發(fā)展,我認為,適合發(fā)展什么就發(fā)展什么,適合什么時候發(fā)展就什么時候發(fā)展,這才是科學發(fā)展觀,一切違背規(guī)律的發(fā)展都不是科學發(fā)展觀。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我也一直在探索,邊思考邊總結,邊實踐。我有一個兒子,今年10歲,孩子從小特別聰明(其實哪個孩子小時候都有驚人的過人之處),上幼兒園的時候都學電子琴,我也問他是否愿意學,他說愿意,就買了電子琴,可學了沒一星期,兒子就再也不想學了,別人學琴的時候他寧愿自己跑出去玩耍,我也就沒強迫他再學。后來我發(fā)現(xiàn)除了極個別的孩子對學琴還有那么點興趣之外,大多都放棄了,無功而返。這說明學琴未必適合所有的孩子。人與人的天賦不一樣,就不能按相同的模式要求孩子,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愛迪生偉大,牛頓偉大,瓦特偉大,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為愛迪生,都能成為瓦特,都能成為牛頓。
你的孩子繼續(xù)學琴還是不學。這個問題也不能簡單斷言。我覺得有兩點你需要做:
一、該放手時就放手,解放孩子。給孩子充分的自由選擇,學琴其實就是學音樂,就是為了借助音樂的藝術形式自由地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的真實情感。把自由還給孩子,想練琴就練,不想練就不練,讓音樂成為她的伙伴,而不是她的奴隸主。學琴是為了獲得快樂,而不是為了遭罪。琴只是一種工具,孩子應該成為它的主人,高興時可以彈琴,不高興時可以彈琴,都可以用來表達孩子內心的愿望,抒發(fā)孩子內心的情懷,使孩子獲得藝術享受,這才是音樂的真正妙處。她不愿意學,就先不學,尤其是假期里,本來是孩子玩的時間,如果偏偏讓她呆在屋子里練琴,時間一長孩子就會厭倦,沒心情當然練不好,出了錯,你再左批評右批評,孩子抵觸情緒會越來越重,結果會越來越糟糕。為什么你要孩子在客人面前彈曲子的時候孩子堅決不干?孩子就是故意讓你沒面子,這是她對你嚴厲要求的報復——她只能這樣做——以發(fā)泄對練琴的不滿情緒。練琴如果帶上功利性色彩——比如為考級、為拿證、為獲獎等等,練琴就不是快樂的事了,而是層層加碼的沉重負擔。這樣的話,學琴就變成了痛苦的勞役了。一旦你放開了孩子的手腳,把自由權還給了孩子,在她自己選擇的彈琴過程中獲得了快樂,她就會自覺主動地去練琴,不用大人督促,況且,練琴也罷,書法也罷,寫作也罷,畫畫也罷,都是主人從中獲得個性體驗的個性藝術活動,過多地摻雜進功利性的東西,就失去了它的真正藝術魅力,就會變得索然寡味。
二、多欣賞、鼓勵孩子。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常常過多地關注了孩子哪些地方做得不盡如人意,哪里做得不好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總是期望值太高。比如,孩子考了99分,我們會由衷地感到高興,會覺得自己的孩子真的能成為“天才”,應該十全十美,于是乎,面對孩子的試卷上的“99”,臉上的喜悅之情轉瞬即逝,不無惋惜地說:“你本來可以考100分的,就因為你太粗心了,那么簡單的一點就沒做對,你太馬虎了,下次一定把那1分找回來!”類似的例子肯定不在少數(shù),但大人忽視了一個基本的事實,孩子考99分已經竭盡全力了,不但沒得到家長的肯定和鼓勵,反而得到一陣數(shù)落,今后的學習還會有多大的熱情?不考差了才怪!所以,在與孩子的相處過程中,孩子的一點點進步、一點點出色的表現(xiàn)家長都要注意看在眼里,記在心里,表揚在口頭上,不用多,一句話,四個字——你太棒了!比什么都管用。世界上付出最少收獲最大甚至無本萬利的事情就是欣賞和表揚,卻恰恰最容易被人所忽視。欣賞你的孩子吧,表揚你的孩子吧!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談到:愛是教育孩子的秘訣,但僅僅有“愛”是不夠的。方法不對路,將永遠無法打開通向教育孩子的智慧之門,父母與孩子將被隔離在最近也是最遠的兩個世界——彼此發(fā)出的都是最應該熟悉卻又是最陌生的聲音——彼此感覺不到對方愛的呼喚。父母迷惑,孩子迷茫。父母往往眼睜睜地看著孩子在自己的“愛”中迷失。
總之,第一個問題,學與不學琴的問題。學,并不是像以前那樣沒有自由的學;不學,也不是絕對的不再與琴接觸。給孩子松松綁,讓練琴成為孩子的自由選擇,而不是強迫。第二個問題,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抽空多帶孩子各處玩玩,多與孩子交流交流,用一顆童心觀察孩子的言行,用兒童的思維方式思考問題,用兒童的語言跟孩子對話,用兒童的行為方式參與親子活動,與孩子的關系一定會發(fā)生明顯的轉變,那時候,孩子是快樂的,自己更是快樂的。別忘了我們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哦!
王新國
2008年8月3日
以下是幾位朋友的觀點和看法:
大熊:一談起女兒學琴,我就感到很茫然。女兒剛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我想讓她學一門樂器,愛人對我的意見很支持,女兒也樂意,于是我們就送她去了業(yè)余小提琴班。當初,我也許是想女兒在音樂方面有一技之長,也許是想用小提琴來陶冶女兒的性情。
至今,女兒學琴已經七年了,交給小提琴班的鈔票不少——每年都要花去我整整一個月的工資;去省城考級三四回——再考就是九級十級了;小提琴也換了三四把——從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再到四分之三??膳畠簩σ魳返呐d趣并不是很濃,我很少見她自覺在家練琴,除了僅有的幾次表演之外,小提琴也并沒有給女兒帶來快樂。在女兒學琴的過程中,我和愛人幾次想中斷女兒的學琴之路,但都沒有成功。一是女兒的小提琴老師極力挽留,說女兒在音樂方面有天賦,我估計這十有八九是恭維——留住了學生就留住了收入;二是女兒也樂于在小提琴班學習,我估計這十有八九是因為在小提琴班好玩——那里有除同學和鄰居之外的另外一群小伙伴。
這一次,女兒的小提琴學習之路終于中斷了,一是因為我們要去廣西度假,影響她練習考級的曲子;二是因為她馬上要上初二了,學習任務就會變得很重,恐怕沒有時間再學了。但自從女兒停止學琴的那一天起,女兒就從來沒有練過琴了,甚至連琴盒都沒有打開過。我在想:女兒學琴六七年,這就是她學琴的結果嗎?
不久前,我和幾個朋友坐在一起聊天,當我們聊天音樂的時候,其中一個朋友的孩子插言了,她驕傲地說:“我學過電子琴,并且考過了十級!”我們都對這個孩子投以羨慕的眼光。這個孩子上初二,小學畢業(yè)之前曾經學過電子琴,聽說學習成績還不錯。我問她:“你現(xiàn)在還彈電子琴嗎?要不彈一曲我們聽聽?”誰知這孩子更是語出驚人,忿恨地說:“我發(fā)誓這一輩子再也不碰電子琴了。”
為什么有那么多的家長要送自己的孩子去學樂器,他們讓孩子學樂器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為什么我們音樂教育的結果不是讓孩子產生音樂方面的興趣,而是讓孩子產生了對音樂的厭惡情緒呢?
風兒:這幾天我正被到底學不學琴的問題困擾著,昨天看到你在<困惑>中的留言,很想與你一起探討關于孩子學藝的問題,晚上見你不在,我又給王新國老師留言,他算得上這方面的專家.現(xiàn)在看了王老師長達兩千多字的解答和您的這篇女兒學琴的經歷所談,我認識到我對孩子教育的盲目性,謝謝你們,若不是及時得到你們的幫助和補救,我一定會持之以見的堅持讓孩子學下去,那樣孩子的童年不就葬送在我這個做媽媽的手上了?
朗月:這個問題真的不好說,周圍有太多的家長帶著孩子學這學那了,我們不學好像不行,可是學了呢,孩子到底有多少興趣呢?是不是就是我們的堅持讓孩子失去了興趣,可是如果孩子都是想學就學,不想了就放棄,朝三暮四,那么孩子的持久力該如何培養(yǎng)呢?我還有個問題想問問大家:只能在小學里學習嗎?不見的吧。其實,我們成年人也可以學習的,也就是說把學習樂器當成我們一生來完成的任務,我們就沒有緊迫感了,也沒有多少壓力了。那么樂器就成了我們的玩具。彈琴就是游戲了,很自由的游戲,這樣是不是就更好了呢?
風兒:女兒學琴散記(五)
星期六,女兒要上鋼琴課。上午由于她起床很晚,吃完早餐差不多10點半了,所以決定下午送她去。中午,我給鋼琴老師盧打了電話,他叫我4點半以后再去。
3點多的時候,我裝好書,催她走,她嚷著“不想學”“不去上課”。看她態(tài)度有些堅決,好象鐵了心,我不想再說什么道理了,因為說得太多,她已經聽不進。看她倦縮在沙發(fā)角落怯懦的樣子,我既心疼又氣恨,當時腦子閃過了一絲放棄的念頭??山o盧老師打了電話,不去又覺得不好,即使真的不想學,也要上完這最后一節(jié)課,再說去了好讓盧幫忙支招,畢竟她帶的學生多,說不定有補救措施,能讓女兒回心轉意。還是去,聽憑她嚷嚷,胡亂哄了幾句,就把她扯出了門。
一路上,我心情很亂。思來想去,還是覺得放棄有些可惜。
快到上課地點時,我三步并著兩步先上了樓,悄悄告訴盧,女兒今天的態(tài)度,讓他幫忙開導。盧的為人實在、性格溫和,對孩子不太會哄,但見到孩子總是笑瞇瞇的。女兒來了,他沒象往常一樣,一來就開門見山——上課,而是輕輕拍著女兒的背叫她坐下,和顏悅色的問她,為什么不想學?如果理由充分就聽你的,如果說不出來原因就聽大人的,好嗎?孩子畢竟是孩子,哪拿得出理由,說得出原因。見女兒沉默不語,盧開始擺道理了,舉例子,在開導女兒的同時不失時機地表揚她前面的進步和表現(xiàn)。最后盧問她,想不想學?女兒雖然小嘴兒還撅著,眼皮仍耷(拉)著,但從她嘴里發(fā)出了一個細小的聲音——想學。頓時,我感到輕松了很多,內心的高興說不出。
這節(jié)課的前十幾分鐘,女兒仍繃緊個臉,對盧的問話是一言不發(fā)。到了學習新內容——《北風吹》時,女兒開口了,她告訴盧,前面一小段我會彈(我事先教她彈過)。盧故作很驚奇,叫她彈彈看。沒練幾遍,不太熟練,有些結巴,但對曲子開頭變化的節(jié)奏把握較好。因勢利導,我和盧及時表揚了她對節(jié)奏的掌握。熟語說,孩子的臉,六月的天——說變就變,剛才還撅著個小嘴的她,一下子就樂開了,恢復了往日東張西望,嬉皮笑臉的頑皮樣,我和盧看了,忍不住笑了。
回家的路上,她象往常一樣唧唧喳喳和我話個不停,好象剛才什么也沒發(fā)生似的。今天的罷學風波雖然平息了,但今后會不會還會出現(xiàn)類似情況呢?我不免又有些擔心。
事后思過,我仔細分析這次的罷學原因。一,與間隔了兩次沒上課有關。因為練琴本來就是件苦差事,多數(shù)孩子沒耐心,甚至抗拒。這次間隔了兩個星期沒上課,所以長時間里沒有新內容的來補充,每天只能彈幾首練過的曲子,對孩子來說可能有些膩。繼之,就慢慢松懈,松懈到不想練,再到抗拒練、最后到罷學。二,孩子從小跟外婆外公一起生活,直到去年我才把她帶到身邊。從小,她的生活習性,行為習慣以及思想動向都受外婆外公的影響,時間長了,慢慢地成了定式,而且隔輩的愛是沒有原則沒有標準的,所以跟我住后,對我這又一代——媽媽輩的愛,總是不滿,總愛說我這不好,那不如的,甚至還指責我不疼她。對孩子的指責和不滿,我沒有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地去分析,去理解,去反思,否則不至于出現(xiàn)今天的局面。三,我很少站在孩子的高度去思考,愛嘮叨,愛發(fā)火。平時練琴逼得太緊,沒有注意方法,不管孩子的狀態(tài)或心情怎樣,只要到了時間或我有空,就要她練,每天不練滿一個小時就嘮叨個不停,甚至劈頭劈腦的批評,很少替孩子想,想她的感受。四,沒有正確理解和領悟“愛”的真正內涵,把對孩子的嚴要求,高標準看作是對她的愛,把孩子取得的成績看作優(yōu)秀與否的砝碼,卻不曾思考這樣的愛是否妥當?是否健康?孩子能否理解?能否接受?
值得一提的是:后面兩點是在王新國老師給我的留言中領悟到的。王老師說得好:“愛是教育孩子的秘訣,但僅僅有‘愛’是不夠的。方法不對路,將永遠無法打開通向教育孩子的智慧之門,父母與孩子將被隔離在最近也是最遠的兩個世界——彼此發(fā)出的都是最應該熟悉卻又是最陌生的聲音——彼此感覺不到對方愛的呼喚。父母迷惑,孩子迷茫。父母往往眼睜睜地看著孩子在自己的‘愛’中迷失?!彼脑捑蚜宋?,讓我茅塞頓開,懂得了教育是慢的藝術,不能操之過急,要耐心,細心。更要學著理解、寬容、溝通、信任孩子,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成長。在此,我感謝王老師,感謝他在我迷失自我、孤助無援時提醒我,開導我,教誨我。今后,希望有更多的王老師,幫助我引導我擺正教育方向,探索教育方法,尋求教育根本。
風兒:寫在暑假結束時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暑假就結束了,又迎來了新的學期。回想起來,感覺這個暑假是工作以來最平淡而又最真實的一個假期,因為它屬于我和女兒。
暑假除去了一趟崇陽和兩趟九宮山,再沒去任何地方了,每天在家陪著女兒。遺憾的是女兒停止學鋼琴了,幸運的是在網(wǎng)上碰到了很多象王新國老師、大熊老師一樣熱心、真誠的老師,在我迷茫無助的時候,開導我,教會我,怎么做母親?如何教孩子?真的非常感謝他們的幫助和開導。
后階段,我再也沒有象暑假初那樣管束女兒了。任憑女兒玩樂,連作業(yè)我都懶得催,對她的學習進行了冷處理。出乎意料的是:女兒放松幾天后,竟然自己安排了一份暑假緊急計劃,每天主動按計劃自覺地完成。清楚記得,有天晚上正讓我?guī)退薷淖魑臅r,老江一家來了,我無心輔導,叫她跟老江的兒子玩去,明天再寫??膳畠河彩遣煌?,說今天一定要把這篇作業(yè)填完。之后還嫌客廳太吵,要求轉移到中間房寫。那次直把作文填好,女兒才出來玩。如計劃安排的,8月22號女兒完成了十篇作文和語文、數(shù)學暑假作業(yè)。
……
女兒得知我明天開會,晚上忙催我給她洗頭,她知道上班后我會很忙。給她洗頭時,我問:“暑假過完了,你開心嗎?”女兒很滿足地說:“開心,開心極了?!闭f時滿臉洋溢著幸福的笑??吹贸鲞@個暑假女兒是快樂的,開心的!
相鄰博客
- 考證熱,孩子真“熱”嗎? [2008-12-06 23:33:00]
- 為了孩子,夫妻別再打架了! [2008-12-09 23:50:00]
- 孩子跌跤少去扶他(她):自己跌倒自己爬 [2008-12-10 22:12:00]
- 讓孩子從小學會與人打交道 [2008-12-10 22:16: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