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的:普雷馬克原理 轉
片段:峰峰已經是初一的學生了,可是在許多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學習不用功、作業(yè)總是拖拖拉拉、挑食--愛吃肉不愛吃蔬菜、練小提琴不能持之以恒、作息時間不規(guī)律等等。這些問題令家長非常苦惱,但是媽媽發(fā)現峰峰也有自己的愛好,他喜歡玩游戲、上網、踢球、看動畫片、喝飲料。于是媽媽想出了一個辦法.列出了下面的這個清單,并將它貼到靠峰峰寫字臺的墻上,這樣他就可以時常受到提醒:要玩游戲先完成當天的家庭作業(yè);要出去踢球,首先打掃完自己的房間;要看動畫片,首先洗完自己的襪子;要喝飲料,必須吃蔬菜;要出去玩,必須練習20分鐘的小提琴;要周末去游樂場本周必須早睡早起;要買電腦,期中考試必須取得好成績;當然,在旁邊還有一張完成情況登記表。這樣有甜頭可嘗,峰峰的表現是一周比一周好。家長的這種手段來自于美國心理學家大衛(wèi).普雷馬克提出的一種原理: 即,可以利用頻率較高的活動強化頻率較低的活動,從而促進低頻率活動的發(fā)生。這一原理叫著“普雷馬克原理”又稱祖母原則。也就是說,如果有一件愉快的事等著我們,我們會很快完成另一件不喜歡做的事情。
1959年普雷克做了一個實驗:他讓孩子們從兩種活動中選一種:玩彈球游戲機或吃糖。有的孩子選擇了前者,一些孩子選擇了后者。有趣的是,對于喜歡吃糖的孩子,如果把糖作為強化物,便可增加他們玩彈球游戲機的頻率;相對更喜歡玩彈球游戲機的孩子,如果把玩彈球游戲機作為強化物,則可提高他們吃糖的數量。這種要想B,除非A的普雷馬克原理是家長幫助孩子克服某些缺點的一個不錯的妙方.
片段:峰峰已經是初一的學生了,可是在許多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學習不用功、作業(yè)總是拖拖拉拉、挑食--愛吃肉不愛吃蔬菜、練小提琴不能持之以恒、作息時間不規(guī)律等等。這些問題令家長非常苦惱,但是媽媽發(fā)現峰峰也有自己的愛好,他喜歡玩游戲、上網、踢球、看動畫片、喝飲料。于是媽媽想出了一個辦法.列出了下面的這個清單,并將它貼到靠峰峰寫字臺的墻上,這樣他就可以時常受到提醒:要玩游戲先完成當天的家庭作業(yè);要出去踢球,首先打掃完自己的房間;要看動畫片,首先洗完自己的襪子;要喝飲料,必須吃蔬菜;要出去玩,必須練習20分鐘的小提琴;要周末去游樂場本周必須早睡早起;要買電腦,期中考試必須取得好成績;當然,在旁邊還有一張完成情況登記表。這樣有甜頭可嘗,峰峰的表現是一周比一周好。家長的這種手段來自于美國心理學家大衛(wèi).普雷馬克提出的一種原理: 即,可以利用頻率較高的活動強化頻率較低的活動,從而促進低頻率活動的發(fā)生。這一原理叫著“普雷馬克原理”又稱祖母原則。也就是說,如果有一件愉快的事等著我們,我們會很快完成另一件不喜歡做的事情。
1959年普雷克做了一個實驗:他讓孩子們從兩種活動中選一種:玩彈球游戲機或吃糖。有的孩子選擇了前者,一些孩子選擇了后者。有趣的是,對于喜歡吃糖的孩子,如果把糖作為強化物,便可增加他們玩彈球游戲機的頻率;相對更喜歡玩彈球游戲機的孩子,如果把玩彈球游戲機作為強化物,則可提高他們吃糖的數量。這種要想B,除非A的普雷馬克原理是家長幫助孩子克服某些缺點的一個不錯的妙方.
0
寫得好
相鄰博客
- 延遲效應 [2009-02-27 17:12:00]
- 心理暗示 [2009-02-27 18:07:00]
- 沒有不可饒恕的孩子 轉 [2009-03-02 20:50:00]
- 影響孩子一生的好習慣 轉 [2009-03-02 21:18: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