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聽眾朋友大家早上好!我們今天的嶺南大講壇·藝術論壇現(xiàn)在開始。
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有不同的階段,也都有很多的夢想,但每一個人都有的理想就是希望自己的子女成龍、成鳳,特別現(xiàn)在城市里大都是獨生子女,每個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孩子成才是其他方面的成就比如說事業(yè)成功等不能代替的。我年輕的時候,生完孩子覺得培養(yǎng)孩子就變成了頭等大事。今天這個主題各位都非常關注,我們也非常幸運,請到了中國非常有名的青少年教育專家孫云曉老師給我們做講座。孫老師是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副主任,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科普作家協(xié)會副理事長,《少年兒童研究》雜志總編輯,有非常多突出的成就。我一直想請孫老師過來講課但是都沒有機會,一直到11月份我去河南鄭州參加中國青少年研究會的一個年度論壇,終于見到了孫老師并且將孫老師請來,這一請不要緊,連帶廣州多少人請他做講座我都搞不清楚,昨天下午孫老師飛機一到立即就開了一場講座,昨天晚上我說要請孫老師吃飯,他說時間上安排不了,我說不行,你馬上過來,我先把菜全部點好,匆匆忙忙吃完孫老師就到朝天路小學一千家長又在那里等著,今天上午我們這個論壇一結束,孫老師下午在七中又有一場演講,明年又要趕到南海,還有兩三場講座,就是這樣連軸轉(zhuǎn)。孫老師的的著作也是非常受歡迎,連續(xù)幾版,其中《習慣決定孩子命運》更是創(chuàng)造了出版界的奇跡,一個是說明孫老師的確是很有水平、名不虛傳,另外也說明國人非常關注孫老師的研究。
下面的時間交給孫老師,讓我們掌聲歡迎。
【孫云曉:】非常高興到廣東的嶺南大講壇和大家一起交流教育方面的問題。我三十年前來過廣州,印象最深的地方就是越秀,我也很喜歡這個名字,嶺南大講壇的舉辦我覺得是非常有深遠意義的文化盛事,受到邀請我也是非常榮幸,我跟廣東方面的合作也是非常多。
按照慣例,我講演的時間大概會在九十分鐘左右,之后會有半個小時跟大家交流。我在全國許多地方開過講座,很多部委、機關、企業(yè),有時都是幾千人聽講座,這樣就非常難交流了,今天這樣的場合非常適合交流。由于時間的關系,我今天跟大家講的內(nèi)容會濃縮一下。
今天我講座的主題是“良好習慣締造健康人格”。忠告天下父母的六句話,第一句話“教育的核心是培養(yǎng)健康人格”;第二句話“好的關系勝過許多教育”;第三句話“領導干部包括一些成功人士要警惕教子誤區(qū)”;第四句話“今日做父母需要上崗執(zhí)照”,當然不可能真的給你發(fā)一個執(zhí)照,說明今天時候的父母比任何時候的父母更需要學習;第五句話“好父母與孩子一起成長”;最后一句話是“習慣決定孩子命運”。由于時間的關系,我重點講三句話,第一句、第二句、第六句,特別重點要講習慣的培養(yǎng)。
對廣東這個地方我是懷有感恩之心的,有一天廣州購書中心的總經(jīng)理跟我說,《習慣決定孩子命運》在廣州購書中心一個店就賣了兩萬冊,一兩年的時間都在排行榜的榜首,我很驚訝,因為我沒有去過這個購書中心,也沒有安排一場講座在這里,所以我感到是廣州讀者對我的厚愛。
目測一下今天的聽眾朋友各個年齡段的都有,我有一個觀念,覺得家庭教育的內(nèi)容在中學時代就需要了解。在我講三句話之前,首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我認為今天的父母非常愛自己的孩子,想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但是今天教育孩子似乎比以前困難了,我們小時候好像父母的教育會容易一點,但是為什么今天會變得困難呢?我提供四個原因進行解釋。
第一個原因是信息化時代動搖了父母的權威地位,包括爺爺奶奶。比如我們在全國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70%的中小學生認為他們對網(wǎng)絡等新生事物比父母懂得多,過去是孩子不了解大人、大人很神秘,但是今天倒過來了,今天的大人不了解孩子、孩子很神秘。我2000年開通了個人網(wǎng)站(www.sunyunxiao.youth.cn),2005年有了博客(blog.sina.com.cn/m/sunyunxiao),我的博客訪問量接近有三百萬人,有一個中學生網(wǎng)友跟我說,孫老師跟你說實在話吧,現(xiàn)在的父母都是菜鳥。菜鳥是青少年的網(wǎng)絡語言,就是指那些在網(wǎng)絡上笨手笨腳的人。我就問他了,你們是什么鳥呢?他回答說我們是老鳥啊。對網(wǎng)絡很精通的人被稱之為老鳥,我就明白了,今天的時代是菜鳥教育老鳥的時代,很多家庭包括我家,電腦一出問題就喊孩子,孩子幾下就給弄好了,看的你眼花繚亂。十年前我?guī)б粋€團去巴黎訪問,開一個國際研討會,幾百名專家形成了一個共識,在計算機時代成年人心懷恐懼、疑慮重重,而青少年無所畏懼、滿懷欣喜往前走,信息化時代動搖了成年人的權威地位,包括老師、父母等等。
現(xiàn)在有孩子學會了幽默的調(diào)侃,也不乏諷刺,比如說父母說孩子,孩子也不跟你硬頂,就說了,“好好好,你對,你們大人都是對的,你們大人還是蛋白質(zhì)呢”。大人就奇怪了,什么意思???蛋白質(zhì)應該是好東西啊,人人都需要蛋白質(zhì),但是其實這是青少年的網(wǎng)絡語言,蛋是笨蛋的蛋,白是白癡的白,質(zhì)是神經(jīng)質(zhì)的質(zhì),孩子罵你都聽不懂。我去天津某政府機關講家庭教育,一位老領導跟我說,前兩天我兒子說我像唐僧,我還挺高興,唐僧西天取經(jīng)多不容易啊,后來我才知道這不是什么好話,說你是唐僧說明你這個人是一個超羅嗦的人。所以如果你連孩子的話都聽不懂,這個時候你的教育當然就變得困難了,而且你不要以為孩子只是多知道一點信息而已,他知道多了之后就會引起價值觀的變化,這個變化是非常驚人的。
第二個原因是獨生子女現(xiàn)象給教育帶來挑戰(zhàn)。中國現(xiàn)在什么概念呢?三十歲以下的人當中獨生子女占了一億六千萬人口,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了,少生了四億人,這對人類是巨大的貢獻,但是獨生子女的確帶來了一些成長中的問題。按照社會心理學的觀點認為,孩子是病人,父母是醫(yī)生,兄弟姐妹是護士,就是病人要經(jīng)常跟護士在一起,護士料理他們的日常生活,現(xiàn)在沒有了護士,只有病人和醫(yī)生,醫(yī)生很忙,顧不上孩子。獨生子女要求父母既是他們的父母,又要成為他們的兄弟姐妹,要陪著他們玩,可是我們沒有這個準備,似乎也不太有這個能力,這就帶來了很多問題。
比如說我們小時候是多子女時代,我上有哥哥、下有妹妹,我有一個經(jīng)驗,父母給你任何東西你第一個反應是哥哥有沒有、妹妹有沒有,你肯定會馬上想到你的兄弟姐妹,你要學會平衡,不能獨占。但是今天的獨生子女不需要考慮這個問題了,好的東西就是他的,因為家里一般來說沒有第二個孩子,天長日久他的自我中心就由于環(huán)境很容易造成了。1997年我們對獨生子女調(diào)查中就發(fā)現(xiàn),獨生子女人格有五大優(yōu)點但是也有四大缺陷,缺陷之一就是多數(shù)獨生子女都有不同程度的攻擊性需要,這種需要不是打人、罵人,而是不太在意別人的感受,說話、做事容易傷害別人,因為他忽略了別人的感受,而我們小時候注意別人的感受就比較多。
第三個原因是今天的孩子性發(fā)育提前了,而性教育依然滯后。十年前的全國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女孩子來例假的平均歲數(shù)是12.54歲,男孩子出現(xiàn)遺精的平均歲數(shù)是13.85歲,廣東屬于中國比較熱的地方,恐怕還會早一些,而且現(xiàn)在又過了十年時間。性發(fā)育提前了,有人說哎呀孫老師不要談這個問題,我們小時候沒有受過什么性教育不也很正常嘛,可是你想想看我們小時候是一個性封閉時代、性禁錮時代,今天是一個充滿了性誘惑的時代。今天的孩子接受了多少性信息啊,而且我相信在中國即使像廣東這樣的改革開放前沿省份,性教育也未必就是發(fā)達的。這就帶來了很尖銳的一個問題。我曾經(jīng)和朋友合寫過一本書《藏在書包里的玫瑰》,我們采訪過十幾個性行為的中學生,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他們當中半數(shù)以上都是學校公認的好學生,1/3來自于名校,他們第一次發(fā)生性行為百分之百不采取任何安全措施,他們發(fā)生性行為的事實百分之百不告訴父母和老師,父母和老師往往是最后一個知道這件事的。他們對家庭和學校的性教育百分之百的不滿意,這種挑戰(zhàn)是很尖銳的。
第四個原因是應試教育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廣州似乎還沒有北京壓力大,我曾經(jīng)到廣州一個很好、很著名的小學跟一些孩子們座談,我說你們雙休日有沒有玩的時間,回答是沒有,有的上四個學習班,一問這個問題個個都噘著嘴。我看廣州也很厲害,但是北京更厲害,厲害到什么程度呢?北京小學生的父母到了小學畢業(yè)那一年,很多人都有熱鍋上螞蟻的感覺,為什么呢?很多人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很傻,什么都不知道,比如說在北京流行的潛規(guī)則,如果你想讓自己的孩子上重點中學,現(xiàn)在不考試了,但是你得有資格,什么資格呢?拿錢沒有用,有錢的人太多了,不要你的錢,如果你孩子學習不好將我學校的成績拉下去,你給我錢有什么用啊,學校不要你的錢。錢只是一個條件,你得讓你的孩子比如說公共外語成績達到二級或者是三級的水平,這可以考慮。知道公共外語考試嗎?這個考試本來是跟小學生沒有關系的事,但是前幾年北京有五萬小學生參加公共外語考試,三級英語水平是大專畢業(yè)時達到的英語水平。
現(xiàn)在奧數(shù)也非常熱,人人學奧數(shù),人民大學復印資料中心的一位主編碰到我說,哎呀,孫老師,說起奧數(shù)想起你的一句話,我問什么,他說你說過對多數(shù)孩子來說學習奧數(shù)的過程就是反復證明自己是傻瓜的過程,我說對的,就是這個意思,因為我向著名的數(shù)學家楊樂教授有過請教,楊樂教授說這根本不適合多數(shù)孩子。獲國際數(shù)學比賽最高獎的丘成桐教授干脆說學奧數(shù)是對數(shù)學天才的扼殺,但是現(xiàn)在幾乎就是人人在學奧數(shù)了。按照霍華德·加德納教授的觀點,每一個人至少有八個智能,就是多元智能理論,但是每一個人的智能結構是不一樣的,數(shù)學邏輯在最前面的人并不多,但是如果數(shù)學邏輯智能不發(fā)達的人去學習奧數(shù)的話,那簡直就是走入了迷宮,肯定反復證明自己是傻瓜,越學越傻,而且給了你根本不需要學的東西,那是數(shù)學天才玩的一種雜技,想要人人過關,這當然是不行的。現(xiàn)在北京的父母就是這么煎熬自己,壓力是非常大的。
為什么今天的孩子教育困難,至少有以上的四個原因。我開個玩笑,小時候我看電影有一句臺詞,某國民黨軍官哀嘆:“不是我們無能,而是共軍太狡猾了!”借用這句話,“不是我們父母無能,而是今天的孩子成長的環(huán)境太復雜了!”孩子變得難教育了,的確是如此。
由于時間的關系,我今天只講三句話,或者說三個觀點和三個建議。
第一, 教育的核心是培養(yǎng)健康人格。
我非常明白孩子能夠上一個好大學的重要性。我的女兒沒有上過重點小學和重點中學,但是我女兒有自己的追求,考上了復旦大學的社會學系,畢業(yè)后工作得不錯。大家想讓孩子上好的中學、好的大學,之后出國留學,這無可厚非、沒有問題,但是問題在于如果你的孩子真的一步步如愿了,你是不是就認為自己就成功了呢?滿意了、放心了?我給大家提一個醒。我有時去國家教育部開會,聽中國一所非常著名大學的領導發(fā)言說,當年考進這所大學的學生有35個有自殺傾向,而且不開玩笑,年年死人。為什么會這樣呢?能夠考進中國最好的大學肯定不是學習問題,那一定是心理問題、人格問題。什么是人格問題呢?我給大家舉一個例子,王希的故事。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曾經(jīng)請我做了一個43分鐘的講演,我講的第一個故事就是王希的故事。
王希是西北一所重點高中的高材生,全國中學生化學大賽西北賽區(qū)第一名,參加物理大賽成績也非常好,保送北京大學化學系。大家可以想想看,如果誰的孩子被報送北大、清華,這是什么感覺啊??墒潜K捅贝蟮耐跸1槐本┖5韰^(qū)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1年,剝奪政治權利3年,為什么會這樣呢?如果你不知道這個案例,心里猜三遍都未必能夠猜得著,因為王希一不偷二不搶三不耍流氓,他犯的是故意殺人罪。他為什么殺人呢?大家又很難想到,因為王希沒有朋友、不會交往,導致發(fā)生了這樣的事情。王希從小學到中學,放了學就回家,回到家就學習,安安靜靜從不惹事生非,但是就是沒有朋友。
到北京大學之后,王希發(fā)現(xiàn)沒有朋友的日子是過不下去的,北大的學生交往非常多,社會活動很頻繁,王希一看沒有朋友不行啊,我得交朋友,但是交朋友是需要很多技巧的,而他沒有,他看到同宿舍一個男同學好像不錯,就想跟他交朋友,于是他天天跟著人家,你上那兒我上那兒,我有什么好東西先給你用,你有什么困難我第一個幫助你,那絕對是一顆心。但是時間長了之后,北大很多同學就笑話這兩個小伙子了,整天黏在一起,形影不離,什么意思???大家都知道這是什么意思了,于是這個小伙子說你別跟著我,我不能跟你交朋友,王希說我們的友誼很珍貴,不能分開,還給別人寫信說我們兩個怎么怎么有不能分開,人家就說了我絕對不能跟你交朋友,你千萬不能跟著我。
王希沒有交往的能力,他更沒有被人拒絕之后的承受能力,他想我對你這么好,你這么絕情,你等著,我一定得報復你。這就可怕了,王希不打人不罵人,他是高智商的,他要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去報復這個人,他是學化學的啊,他搞到了一種劇毒的化學品——鉈,這是國際上特工非常喜歡使用的一種劇毒品,可以摧毀人的神經(jīng)末梢。1995年清華大學發(fā)生全國第一例鉈中毒事件,一個才貌雙全的女同學被人投了鉈毒,到現(xiàn)在十幾年過去還像是一個植物人。王希將鉈毒投入到同學的牛奶杯里,一個宿舍里住著誰也沒有防備啊,喝了之后疼痛難忍,王希一看哎喲這么慘啊沒有想到,趕快就送到醫(yī)院搶救,在醫(yī)生的追問下他被迫承認了放了什么東西,治療的比較及時,但是也要住院治療一年,花了六萬以上的費用。你想那個小伙子多冤枉,你纏著我交朋友把我弄成這個樣子,本來是北大百年校慶那一年畢業(yè),那一年北大畢業(yè)的學生最好就業(yè),但是他畢業(yè)不了,就把王希告上法庭,法庭的判決非常簡單,這是故意殺人罪,有期徒刑11年,剝奪政治權利3年,消息傳到王希的家里,父母沒有辦法理解,這么好的孩子,怎么成了故意殺人犯呢?他父親是當?shù)氐囊粋€干部,母親是中學教師,后來反思的結果就是忽略了孩子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
人格是人的一種行為傾向,是穩(wěn)定的行為模式。我們不去探討理論的問題,我就跟大家說一個很簡單的東西,什么是健康人格、什么是不健康人格,給大家五個指標,一聽就很好理解了。第一是自信還是自卑的,第二是友善的還是冷漠的,第三是有責任感的還是沒有責任感的,第四是善于自我管理的還是生活雜亂的,第五是有抗挫折能力的還是脆弱不堪的。前者就是健康人格,后者就是不健康人格。當然大家也不要害怕,如果你的孩子很小,是在幼兒園或者小學,還是在成長期間,弱一些是可以理解、正常的,當然如果過于膽小、過于冷漠那是有問題的。
關于人格培養(yǎng)的忽視,我再給大家講一個故事。2004年世界心理學大會在北京舉行,澳大利亞的一位心理學博士在會上講了一個案例。很多人記住我是因為我1993年寫了一篇中日少年《夏令營的較量》,引發(fā)一場持久的影響廣泛的中國教育大討論。今天新世紀出版社的社長陳銳軍先生也來了,他當年就是約我寫這篇文章發(fā)表在《黃金時代后來被《讀者》轉(zhuǎn)載的責任編輯。我讀了澳大利亞這位博士所做的研究報告,我更感到震驚。他做了什么研究呢?中國、澳大利亞兩國幼兒跨文化的研究,這個研究非常有趣,把兩國一些三四歲的孩子抽樣抽出來,然后每一個人面前放兩盤巧克力,一盤多、一盤少,中間放一個鈴鐺。研究人員問小朋友你們喜歡吃巧克力嗎,回答說喜歡吃,那么好今天就吃巧克力,但是有一個規(guī)定,誰要想吃這盤多的巧克力就得等到15分鐘之后再吃,你如果等不及馬上吃也可以,但是只能吃少的這一盤,吃之前按鈴鐺。孩子們回答說明白了,于是這個游戲開始了。沒有過一會兒中國的孩子就紛紛按鈴了,拿了少的這盤巧克力開始吃了,80%以上的中國孩子都吃了少的這盤巧克力吃。大家驚訝的是發(fā)現(xiàn)澳大利亞60%以上的孩子都會等到15分鐘之后,他要吃多的。
對這個研究我為什么后背發(fā)涼呢?是因為歐美國家做了很多相關的研究,凡是在實驗中能夠等15分鐘或者半個小時之后的孩子,長大之后獨立性、克制力遠遠超過那些不能等待的孩子。相關的研究證明,能夠等待的孩子長大了會更有出息。我馬上產(chǎn)生了一個意識,我們今天中國的教育是否培養(yǎng)了一代不能等待的孩子?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好了,心想可不能讓孩子再受委屈了,要什么給他什么,有的父母下崗了還給孩子穿名牌。當你這樣做的時候,可能你忽略了一個問題,社會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當一個人的需求被過度滿足的時候,他的快樂被隨之剝奪。孩子喜歡吃巧克力,好,那我再給你一塊,好吃嗎?好吃,原來孩子這么喜歡吃巧克力,給你一箱、兩箱,放你床底下,想吃就拿,于是他越來越覺得巧克力不好吃,越吃脾氣越大,真討厭就讓我吃巧克力,最難吃就是巧克力了。
從教育的智慧來說,好父母需要藏起一份愛心,要讓孩子適當?shù)墓?jié)制,這就是教育的藝術,這就是培養(yǎng)健康人格的一種方法。我聽說很多富有的人現(xiàn)在都開始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富不過三代。我覺得這個怪圈是可以打破的。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非常富有,富有到什么程度呢?1945年他就捐870萬美金給聯(lián)合國,給聯(lián)合國買地皮蓋大樓,1945年那時870多萬美金不得了啊。但是有人說洛克菲勒真的是精明的大商人,捐了870萬但是掙的錢超過了870萬,他把聯(lián)合國周邊的地全買下來,聯(lián)合國大廈在這里一建,周圍的地價飛升了,這就是商人。可是,他給自己孩子的零花錢,一個星期不超過五個美金,而且要求他的孩子記帳,錢是怎么花的呢,周末要進行報帳,如果花的合理下一個星期獎勵一個美金,如果花的不合理就少一個美金。這么大的一個富翁,給孩子一個星期100美金、200美金,那根本就不算什么事,但是他不,他只給孩子5美金,這就是有遠見的父母,他要讓孩子學會節(jié)制,這是有意義的,這就是培養(yǎng)孩子學會自我管理,這就是培養(yǎng)健康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