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在教育別人家孩子的同時,也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教師、父母的這種雙重角色,賦予了自己的子女某種特殊的地位。那么,教師該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呢?這里存在著以下誤區(qū):
誤區(qū)一:趨前輔導。A教師的孩子上一年級,平時,A教師利用課余時間經常對孩子超前進度輔導課本上的知識。在暑假里,A教師利用空閑時間已經對孩子輔導了二年級的所有知識,并找來二年級的試卷進行測試,成績不錯,于是A教師決定秋期開學讓孩子跳過二年級直接上三年級。象這種利用教學上的便利超前輔導孩子的現象,在教師子女中間很是普遍。
[診斷]弊端一:由于孩子的提前預知,孩子每一次上課都是在燙剩飯,沒有了新鮮感,孩子會漸漸喪失了對知識的興趣,課堂也就成了額外的負擔。弊端二:孩子通過單一的說教獲取的知識遠遠比不上集體聽課的效果。班級授課制有它自身的優(yōu)勢,在課堂上,教師和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借助文本對話交流,而在家通過口授這種學習形式,對培養(yǎng)孩子合作的意識和探究的能力是不利的。弊端三:跳級這種形式,會使孩子過早地承擔了與其年齡和心理不相稱的壓力,結果只能是拔苗助長。
誤區(qū)二:過嚴要求。B教師的孩子成績不是很好,B教師對其嚴格要求,每天放學不許看電視,必須做一小時以上的作業(yè),星期天只能過一天……
[診斷]為什么教師的孩子就一定要比別人家的孩子強?教師父母要走出“自己的孩子笨就沒面子”的誤區(qū),不同的孩子各方面的發(fā)展都不平衡,作為家長,要正確估量自家孩子的能力,因材施教,不一定非要沿著自己的思維定勢培養(yǎng)孩子,體罰、心罰只能適得其反。
誤區(qū)三:特殊待遇。據筆者觀察,教師子女在以下三個方面享有不同程度的特殊待遇。一是有當班干部的便利,甚至讓自己的孩子在學生中間充當老師的耳目;二是享有評選先進模范的優(yōu)先權,這里可能也有面子的問題;三是擁有高于紀律的特權,如果自己的孩子正好在自己的班里,遲到、早退,甚至在課堂上隨意走動,這些現象可能被老師視而不見。
[診斷]出現這些現象的直接原因是孩子的父母是教師。如果班干部的當選、榮譽的獲得不費吹灰之力的話,那這個班干部和榮譽將變得毫無意義。這種超優(yōu)越感會使孩子慢慢喪失上進的激情,因為只有通過努力得到的回報才能讓孩子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并能激發(fā)不斷上進的欲望。讓孩子充當老師的耳目,這只會使孩子被其他學生孤立,他們再也不會去靠近他,信任他。教師父母更不能容忍孩子凌駕于集體之上,如果不約束的話,這只能喪失自己作為教師和父母的尊嚴,對孩子自律意識的培養(yǎng)和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是不利的。
總之,作為孩子的老師和父母,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在不同場合扮演好自己的不同角色。在家是父母,嚴慈并濟;在校是老師,一視同仁,不搞特殊化。當然,正因為這種雙重角色,應該讓自己的孩子享受到更理性的教育。譬如,對孩子的輔導,不必超前,可以在同一高度,適當拓寬視野,擴大閱讀面,培養(yǎng)孩子學習的興趣、探究的欲望和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更多的還應該用自己的師德魅力去影響孩子,教他學會做人,學會關愛,懂得奉獻,讓孩子時刻明白:父母是老師,我不能給父母摸黑,而應該給他們增光添彩。
相鄰博客
- [教學管理]班主任兵法(完全版) [2009-07-06 08:19:00]
- 謹防教師子女教育的誤區(qū) [2009-07-06 08:21:00]
- 熱議:教不好自己的孩子 教師子女教育緣何“燈下黑” [2009-07-06 08:35:00]
- 教師的孩子易成才? [2009-07-06 08:36: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