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青年報》刊登了一篇對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的專訪《中國的父教缺失是我們民族很大的隱患》,在讀者和網(wǎng)友中引起較大反響。中國青年報社調(diào)中心通過網(wǎng)絡跟進了一項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60%以上的網(wǎng)友認同現(xiàn)在的孩子缺失父教。至于父教缺失的原因,調(diào)查顯示,“生活壓力大,男性忙于賺錢養(yǎng)家”排在第一位。
教育子女應當是父母共同擔當?shù)牧x務,這是無可否認的。父親在智慧、知識面上也許并不優(yōu)于母親,但父親身上也一定具有母親不具備或比較弱的某種特質(zhì),把這些問題縷析清楚并在孩子的教育中加以強化,才是最重要的。而在當前的中國,父親更多地充當家庭經(jīng)濟支持者的角色,由于工作繁忙,父親淡出家庭教育的現(xiàn)象比較普遍。許多孩子不能保證一定時間與父親的正常溝通。
母親經(jīng)過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對孩子積聚了無以復加的愛,這種愛是絕對的、偉大的,但也往往導致溺愛,提供無限的溫情和安穩(wěn)、舒適,喜歡對孩子的一切加以包辦。相比較而言,父親是粗放的,更能放手一些,能給孩子更多嘗試的機會、探索的機會,父親也更喜歡刺激多變的游戲,而不像母親那樣缺少變化,這將使孩子更勇于接受挑戰(zhàn)和冒險,這就是獨立意識的培養(yǎng)。這樣的培養(yǎng)讓孩子勇敢、有魄力和勇于承擔責任。
男性和女性的天然差異使得父親在很多問題上更趨于理性,而母親則更趨于感性,父親相對宏觀一些,而母親相對微觀一些。這樣的差別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處世方式和判斷力。理性教育偏弱的孩子通曉是非、明白事理的能力會比較差。偏于理性的父親會給孩子更多的權(quán)威感、紀律感、約束感。同時,父親相對果斷、堅毅的氣質(zhì)也會讓孩子更多地感受到力量、支持和安全感,父親還是孩子積極情感的滿足者。
勇敢、獨立、紀律、良好的心態(tài),這是成長為一個好孩子、以后成為一個成熟的社會人所必需的,因此,父親應當有意識地發(fā)揮自身的這些良性作用,并把做父親當成自己的一項事業(yè),投入更多的精力與心血。關(guān)注孩子不在時間長短,首先是要有責任意識,要盡可能多地陪伴孩子。要用自己良好的言行為孩子作表率,多跟孩子相處,和孩子一起玩,跟孩子作朋友,跟孩子互動,真誠交流,認真溝通。
當然,父教并不是嚴苛,并不是頤指氣使的一言堂,父親也并不是那種傳統(tǒng)意義上暴跳如雷的嚴父,那樣的父親除了讓孩子懼怕之外,沒有任何教育意義。父親應該用自己的氣質(zhì)、智慧、判斷力去影響孩子,而不是走入“慈母嚴父”的誤區(qū)。
沒有人天生會做父親,每個人做父母都需要學習和提高。愿每個家庭中的父親都能真正在孩子性別角色的認知、智慧的培養(yǎng)、性格和能力的形成方面做到良性示范和引導。來源:光明日報
相鄰博客
- 曹鵬和他的女兒 [2009-04-14 10:50:00]
- 背影 [2009-04-15 19:51:00]
- 大文豪泰戈爾的家教 [2009-04-15 20:34:00]
- 畢加索為孩子擎起一片藍天 [2009-04-15 20:40: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