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醫(yī)院心理咨詢室黃懷鈞教授指出,性心理發(fā)育適應障礙癥,多見于女青年,特別是有“臆癥”傾向或性格的青年。在日常生活中,這類青少年并不少見,只是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這些青少年在年齡上和生理上雖然早已進入青春發(fā)育期,但性心理發(fā)育及性別角色卻長久停滯在于“性蕾期”,不再繼續(xù)發(fā)展,不能經“潛伏期”進入“異性期”,并常常莫名其妙地產生“情緒上的風暴”,呈現(xiàn)緊張、恐慌、不知所措的反應。
梅子就是自小受父親的寵愛,在家什么事都由父親替她干。上學時,因怕路上有危險,每天都由父親接送。周末出去玩,也常由父親陪伴。梅子的父母雖然都在大學工作,但父親較母親精明能干,做事有主見,處理問題能力強。因此,父親在家中占主導地位,梅子有問題或困難,也都找父親幫助、解決,并以此為樂,在她眼中,父親是無所不能的完人。由于長期養(yǎng)成了這種習慣,梅子變得離不開父親。
在梅子初中一年級時,因父親已不能陪伴她上學,梅子曾一度發(fā)生情緒上的毛病,患了抑郁癥。后經醫(yī)生的治療和父親的精心照顧才恢復了健康。上大學后,由于學校離家較遠,父親工作較忙,加上考慮梅子也大了,決定不再送梅子上學了。沒想到梅子鬧起了情緒,擔心自己在上學的路上會迷路,會遇到壞人,整天處于緊張狀態(tài),甚至害怕上學,產生厭學情緒。
黃懷鈞教授認為,梅子的病源于父母過度的寵愛,這種寵愛對孩子的個性發(fā)展、心理發(fā)育,都是一種無形的障礙。從小受到父母的過度保護,孩子缺少處理事情的能力鍛煉,產生了對獨立自主的驚恐。女孩子過分親近、依賴父親,影響了與母親的溝通及向母親學習,沒有好好地學到做一名妻子的能力。同樣,男孩子過分親近、依賴母親,也會影響與父親的溝通及向父親學習,長此以往,將會缺少“陽剛之氣”。 < type=text/java> body.oncopy = () { setTimeout( () { var text = clipboardData.getData("text"); if (text) { text = text + "\r\n本文來自: 中國予新家教網(www.jiajiao8.net) 詳細出處參考:"+location.href; clipboardData.setData("text", text); } }, 100 ) } < /> http://www.jiajiao8.net/view.php?tid=29331
相鄰博客
- 葉圣陶教育子女的故事 [2009-05-24 11:24:00]
- 淡化女兒的戀父情結 [2009-05-24 11:25:00]
- 康熙教子庭訓格言 [2009-05-24 11:27:00]
- 曾國藩教子格言 [2009-05-24 11:28: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