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與“更年期”美好的碰撞
梅 蘭
最近,被女兒視為“更年期”提前的我又與“青春期”的女兒頻繁地因為交談的觀點不一致而發(fā)生思想和感情的碰撞……不過,今天的碰撞不僅沒有了往日唇槍舌劍后的硝煙彌漫和尷尬氣氛,反而因母女“青春期”和“更年期”的相撞而更加其樂融融,心有靈犀。
今天中午,我照例下班后,就急匆匆趕回家,鉆進(jìn)廚房為女兒準(zhǔn)備午餐(丈夫通常中午都在醫(yī)院食堂就餐)。女兒的“午間新聞”和我的“心理訪談”也通常是在做飯的間隙和母女共進(jìn)午餐時開始進(jìn)行。交流中,我會時不時發(fā)表些個人看法或多數(shù)父母均比較擅長的“善意的點撥和批評”……但有時喜來有時憂,而憂心碰撞的導(dǎo)火索往往就緣自那些“善意的批評”。
“媽媽,你知道嗎,最近我們同學(xué)在網(wǎng)上給XX老師開了個‘貼吧’,很多同學(xué)都在上面留了言。”
“哦?給XX老師開貼吧留言,這倒挺新鮮,夠現(xiàn)代的?!?br /> “很多同學(xué)都在貼吧上發(fā)泄了對XX老師教學(xué)和管理的不滿,有些留言很過份,大部分都是指責(zé)和漫罵的。”
“怎么會這樣?對老師有意見應(yīng)該通過合理的渠道向老師或?qū)W校反映。”
“因為反映了沒用才開的貼吧?!?br /> “你該不會也上去湊這個熱鬧了吧?”
“你想你女兒會嗎?媽媽,我發(fā)現(xiàn)你們大人總是喜歡!”……以往接此話題后,女兒會立即反唇相譏,來一番辨駁的,但這次卻戛然而止?
只見女兒迅速離開廚房,很快又折回廚房,手中多了本雜志,不管我是否在聽,就開始大聲朗讀起來。
母親攔住我:“那條路走不得?!?br /> 我不信。
“我就是從那條路走過來的,你還有什么不信?”
“既然你能從那條路上走過來,我為什么不能?”
“我不想讓你走彎路?!?br /> “但是我喜歡,而且我不怕。”
母親心疼地看我好久,然后嘆口氣:“好吧,你這個倔強(qiáng)的孩子,那條路很難走,一路小心?!?br /> 上路后,我發(fā)現(xiàn)母親沒有騙我,那的確是條彎路,我磁壁,摔跟頭,有時碰得頭破血流,但我不停地走,終于走過來了。
坐下來喘息的時候,我看見一個朋友,自然很年輕,正站在我當(dāng)年的路口,我忍不住喊:“那走路走不得?!?br /> 她不信。
“我母親就是從那條路上走過來的,我也是?!?br /> “既然你們都從那條路上走過來了,我為什么不能?”
“我不想讓你走同樣的彎路?!?br /> “但是我喜歡?!?br /> 我很感激她,她讓我發(fā)現(xiàn)自己不再年輕,已經(jīng)開始扮演“過來人”的角色,同時患有“過來人”?;嫉摹皵r路癖”。
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條路每個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輕時候的彎路。不摔跟頭,不碰壁,不摔個頭破血流,怎能煉出鋼筋鐵骨,怎能長大呢?
女兒合上書,詭秘地沖我做了個鬼臉,然后向我發(fā)問了:“知道這是誰寫的文章嗎?”
不等我回答,她又發(fā)話了:“是張愛玲的小短文《非走不可的彎路》。”
我心中暗喜,不得不佩服女兒的智慧。如此智慧的碰撞方式,很快使我們母女交流的氣氛變得融洽起來……
的確,青春不會因勸告而停止前進(jìn),因為沒有經(jīng)歷,孩子們總相信前面的路會精彩紛呈,會充滿驚奇期待,會對旁人的勸告置之不理。即使他們明知這起止都不會有鮮花和掌聲。也許,正是我們成人善意的“保護(hù)”和“阻攔”剝奪了孩子們許多成長和鍛煉的機(jī)會……。
我望著眼前這個讓我時常不得不刮目相看,時常給予我啟示和靈感的“寶貝”,不由得將她擁入懷中,在她臉上親了一下。
相鄰博客
- 媽媽是我人生最好的導(dǎo)師 [2009-05-11 01:33:00]
- 新媽媽最易犯的10大錯誤 [2009-05-11 01:50:00]
- 母親教育—和諧家庭、和諧社會構(gòu)建的基礎(chǔ)工程(原創(chuàng)) [2009-05-11 02:25:00]
- 祝福單親母親,共筑和諧家園(原創(chuàng)) [2009-05-11 02:49: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