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9月的一天,我鼓足勇氣,來到祁陽縣浯溪三中,準備找校長商量讀書的事。楊校長接待了我。我講了插班讀書的想法,他要我先到班上聽聽課,感覺一下與孩子們相處是否自在。我按他的意見辦了。
放學后在校門口遇見一位老顧客,她向我打招呼:“雷師傅,到學校干什么呀?”“我到學校讀書。”她可能聽錯了,問:“你兒子在這里讀書?。俊蔽一卮鸬溃骸安皇莾鹤?,他已經(jīng)大學畢業(yè)在讀研究生了,是我自己來讀書,準備跟那些十多歲的孩子同教室學習?!?/span>
顧客聽罷,笑得前仰后合地說:“雷師傅,你比那些小孩大了30多歲,跟他們一起讀書,不怕笑掉了人家的大牙?”我一聽這話,頓時像泄了氣的皮球。沒有文化的婦女特別愛臉面,思想也容易被別人的議論所左右。我剛跨進校門的一只腳就這樣又縮了回來,悻悻地轉身往自己家里走,縮回家中自學……
事后每當想起1997年做“縮頭烏龜”的事我就痛心不已。我因害怕別人嘲笑而浪費了整整一年的時間。雖然我也在自學文化,做習題,寫作文,可什么是主語、謂語、修辭手法我都不懂,抄那么多初中的課文又有什么意義呢?
1998年9月1日,又是中小學開學的日子,我再度來到浯溪三中。一路上我昂首挺胸,那種慷慨的樣子,就像視死如歸走上就義臺的勇士。沒有猶豫,也不多想,我徑直走進了胡校長的辦公室。當我一臉鄭重地吐出“我來讀書”這幾個字時,他以為我是講笑話。當我把看到兒子日記的心情和我在桂林打官司所受的恥辱講給他聽,說我要為自己爭一口氣,一定要學好文化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時,胡校長沉默了一會兒,然后動情地說:“雷師傅,我支持你的選擇,從今天起你就是我們學校的一名學生了!”
我跟著胡校長找到王紫艷老師,她教16班的語文。胡校長對她說:“這是雷師傅,她現(xiàn)在不開店了,想來你班上讀書……”王老師看我年紀比她大很多,就說:“到14班去吧,那個班主任是一位老教師,你們有共同語言?!蔽艺f:“王老師,我多年開店帶學徒,與年輕人很合得來,我到你班上讀書肯定會對學生有促進作用,我會做思想工作?!蓖趵蠋熞娢艺f得誠懇,就答應了我。
我坐到了教室的最后一排,與孩子們一起上課。班上突然來了位兩鬢斑白的阿姨,孩子們一開始感到非常好奇,圍著我問了很多問題。我耐心地向他們解釋,與他們交流,很快就與孩子們融為了一體,相處得很好。
我46歲重返課堂這件事,猶如一枚重磅炸彈,把整個祁陽縣城炸開了鍋,一時間街頭巷尾都是關于我的話題。有人說我賺足了錢,如今再來讀書,是想當官、入黨;有人說我是神經(jīng)病;有人認為我是為了出風頭。
一天,一位同學對我說:“我叔父說他堅決不相信我與你是同學,還說如果真有位幾十歲的婦女在讀書,他就砍下腦殼當?shù)首幼??!蓖瑢W央求我到他家里走一趟,以證明他并非撒謊。我真的陪同學去了他家,也不生氣,我只是說:“你不要不相信小孩子說的話。中國不是有句古話叫‘活到老,學到老’嗎?”他叔父不好意思地說:“沒想到你這么大年紀了,還有這么大的決心。”
我讀書沒有損害別人的利益。“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我以此作為座右銘來激勵自己。
在浯溪三中我是初二、初三一起讀,通過一年的學習,我的學習方法改變了,不再是單一地練字、抄課文,也不是單一地學習交際方法、練口才,而是把上面兩個學習目標結合在一起,“學以致用”地融化在日常生活中。
學習使我心情愉快。兒子的成才雖然是我驕傲的資本,但我又認為,如果我能進步就會給兒子造成一種壓力,使他更加優(yōu)秀。為了能與兒子共同進步,我決定繼續(xù)讀高中,而首選目標就是祁陽一中。
我選擇祁陽一中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我有懷舊情結。我忘不了三十多年前考上寧遠一中卻沒讀上書的往事,它是我心中無法愈合的傷痛。我把祁陽一中想像成寧遠一中,就彌補了心中的缺憾。
其次,祁陽一中是我兒子讀高中的學校。在他讀高中的三年期間,我到學??此野嘀魅瘟私馑乃枷耄桨嗌吓c他的同學談話。有時我還幫他們打掃教室,讓他們明白了“洗臉洗耳朵,掃屋掃四角”的道理。有時我還帶點花生、瓜子給全班同學吃,讓大家在歡笑聲中度過短暫的時光。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回憶往事,對于我來說是很愉快的。
再者,兒子高中三年,成績不是全班第一名就是全年級第一名,他的相片經(jīng)常貼在學校的宣傳欄里。現(xiàn)在我走在學校的大路或花園小徑上,就會想起兒子的優(yōu)秀事跡,作為母親,我就會時刻提醒自己不能給兒子抹黑,而應以他為動力,來激勵自己完善做母親的形象。這樣兩代人交相輝映不是很好嗎?好樹結好桃,我做母親優(yōu)秀了,才有資格去鼓舞我的孩子更優(yōu)秀……
選擇祁陽一中是母子感情、人生夢想的交匯,而祁陽一中也破格錄取了我。我覺得讀書是件快樂的事,所以總是精神飽滿地投身到學習之中。我賺過大錢,但是錢并沒有帶給我快樂。我丟下賺錢這個思想包袱,使我好比一個氫氣球解開了繩,慢慢地升上天空……
2001年,當我得知國家取消高考年齡限制的消息后,非常高興,也準備來年試一試。兒子勸我不要參加高考,理由是擔心我的記憶力不行,如果只考了二三十分,不是出丑嗎?
經(jīng)過一年的思考,我還是決定參加高考,原因有三:一是檢閱我這幾年來的學習成果;二是為了兌現(xiàn)我在中央電視臺的講話。我讀書讀出名后,多家媒體都采訪報道過。2001年9月1日,我在中央電視臺做節(jié)目,臨結束時主持人問我:“讀完高中還開店嗎?”我說:“我還想讀書,要讀真正的大學,像我的兒女那樣在大學校園里學習和生活。”三是為了在更高的平臺上實現(xiàn)心中的夢想。
高考前夕,湖南衛(wèi)視“真心風采”以我讀書為題材做了一期節(jié)目。節(jié)目直播的第二天,湖南涉外經(jīng)濟學院就打電話與我聯(lián)系,說下午派人直接到祁陽來找我商談讀書的事。這次商談很愉快,事后,我很快就收到了他們的錄取通知書。
在接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我真是悲喜交加:一紙通知書承載了太多的意義,它是我三十多年前夢想的實現(xiàn)??!上大學只是一個新的臺階,現(xiàn)在有一個新的舞臺等待我去演好自己的人生大戲。我的腳下已經(jīng)壘起了一個堅實的高臺,我沒有能力去買斷明天,但我可以預想明天,把今天的準備工作做得更充分,爭取抓住每一個機會……
回首往事,最讓我感慨的還不是自己終于圓了大學夢,而是我這幾年堅持讀書給自己的思想和家庭帶來的巨大變化。
首先是讀書開闊了我的心胸,使我改變了性格,學會了換位思考。
過去我賺錢是那樣拼命,可是用錢卻是那樣大方,是讀書讓我醒悟過來,錢并不是人生的惟一。這幾年我是浴火重生的雷運姣,而不再是為金錢而忙碌的“姣姣師傅”。
以前我有勤勞能干的好品格,但是又遺傳了母親急躁、霸道的性格,總是認為做母親的比兒女高出一等,喜歡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口氣對丈夫和孩子說話,認為我既然是為了這個家而辛苦,就應該得到丈夫的關心和支持,卻沒有站在丈夫生長的環(huán)境中去思考他的心理需求。在我的婚姻現(xiàn)實中,他認為他有文化了不起;我認為我雖沒有文化,卻有技術、會掙錢,也算是女中豪杰。于是他不服我,我不服他,經(jīng)常為了一句話、一些小事爭吵不休,以此來分個勝負……
我以前是手電筒一樣的心態(tài),總是在照對方的缺點和錯誤,總認為自己是對的,不會以心換心,換一個角度去想一想?,F(xiàn)在我就不一樣了,首先是想一下我是不是聽錯了,是不是我不了解事實的真相,而且也沒有以前那種在小節(jié)上非要分個是非的心態(tài)。我可以隨時讓步,讓丈夫在家中的地位高一點,我也在這種平和的氣氛中贏來了身體的健康。以前那個開店賺錢的、為了家庭瑣事爭吵不休的“姣姣師傅”已經(jīng)死了,取而代之的是笑容滿面的“雷大姐”“雷大媽”!
二是我有了一個精神寄托。讀書后,我覺得讀書是件快樂的事,所以總是精神飽滿地投身到學習之中。我賺過大錢,但是錢并沒有帶給我快樂。我丟下賺錢這個思想包袱,使我好比一個氫氣球解開了繩,慢慢地升上天空……在學習過程中,我既要與老師們談話,也要與同學們談心,這就使我的口才有了一個施展的舞臺,同時也培養(yǎng)了我的交際能力。
三是我堅持學習的精神對孩子也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兒子研究生畢業(yè)后在深圳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業(yè)績。媳婦研究生畢業(yè)后在深圳供電局工作,因工作成績突出得到了大家的贊賞。女兒、女婿是1997年畢業(yè)的大專生,參加工作后多次被評為“優(yōu)秀教師”,看見我要考大學,兩人不甘落后,經(jīng)過拼搏分別考上湖南師范大學和廣西師范大學的研究生。全家形成了你追我趕、共同進步的氛圍。
四是我對人生價值的追求達到了更高的境界,為實現(xiàn)我的夢想打下了基礎。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jīng),家庭中應該有求大同的目標,也應該有存大異的思想?,F(xiàn)在我們夫妻生活在一起,雖然依舊沒有共同語言和共同愛好,但是并不影響我們各自的追求和生活。愛情和孩子是生活的重要內容,但并不是我生命的全部意義所在。以前我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愛心交給孩子和家庭,現(xiàn)在我跳出家庭這個圈子,為社會獻愛心,去關愛別人的孩子,這是我讀書后產(chǎn)生的最大變化。這個變化徹底改變了我的后半生。孩子心中有太多的問題需要人關注并幫助解決,哪怕給他們一個傾訴的對象也是有必要的,否則孩子很可能“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
還是在我上高中時,一個高二男生因為學習成績差、心理負擔重而跳河身亡。我雖然不認識這孩子,卻觸景生情地哭了很久:哭父母培養(yǎng)孩子的艱辛,哭我以前對生活絕望而自殺的心態(tài),特別是想到1999年元月我家遭搶劫虎口余生的經(jīng)歷——
1999年1月31日深夜兩點多鐘,我被一雙手卡住喉嚨驚醒了。電燈亮了,電話線已被扯斷在半空中搖晃。扼住我喉嚨的人臉上蒙著黑布,右手拿著一根鐵棍。我的第一反應是——電視中的搶劫鏡頭發(fā)生在我身上了!我大聲喊“救命”,希望隔壁房中的丈夫聽見來救我,也希望街上有人走過聽見呼救聲。
我聽到大個子歹徒命令矮個子歹徒說:“打她,打得她不會說話就行了!”我的頭被打得疼痛難忍,但大腦很清醒地想到:我要自己救自己。我只有47歲,我嘗盡人間疾苦,已經(jīng)把兒女培養(yǎng)成才了,是我苦盡甘來的時候了。如果我被他們打死了,即使他們全部被槍斃,我也不知道了,什么“泉下有知”是假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不比蠟燭,吹滅了可以重新點燃,生命失去了就不會再來,我要保住命才行。于是,隨著鐵棍的擊打,我就勢滾下床裝死不動。歹徒就翻箱倒柜找首飾和金錢,沒有對我再下致命的毒手……
哭過之后,我又開始冷靜地思考:現(xiàn)在孩子的心理問題為什么越來越嚴重?遇到問題為什么越來越想不開?我覺得,雖然他們一方面集“萬千寵愛于一身”,但是另一方面,伴隨這種寵愛而來的卻是“萬千壓力”。他們背負著兩代人賦予的沉甸甸的壓力,卻沒有同齡的兄弟姐妹可以分擔。當太多的寵愛消磨了他們的抵抗力之后,他們又如何能經(jīng)得起風雨的打擊呢?
更嚴重的是,當他們出現(xiàn)了心理問題后,常常找不到傾訴的對象,找不到解決的渠道,面對的往往不是家長的不理解乃至斥責,就是課堂上老師那些不著邊際的大道理。家長和老師關心的是他們的學習成績,而不是他們的心理感受。當他們的心理問題郁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必然會爆發(fā)出來,結果往往是毀滅性的,不是毀滅別人,就是毀滅自己,甚至連自己和別人一起毀滅掉了……
想想這些孩子,再想想我自己,我感到自己的生命是兩次賺來的,我的心與孩子們是相通的,所以,我應該幫助他們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既為了孩子們身上少發(fā)生一些悲劇,同時也是為了提升自己的人生價值。就這樣,我產(chǎn)生了辦一個心理咨詢室的設想。
于是,我馬上給校長寫了一封信,主要內容是:“我因二十多年前自殺過,明白人有自殺行為并不是昨晚想自殺,今天就跳河的,而是心中有了解不開的結,可能早在一個月甚至半年前就有自殺的念頭了。這就好比一個炸藥包,只要有一個引子被點著了就會爆炸。而在沒有實施自殺行為之前,如果有一個人在憂愁者的耳邊說悄悄話,讓他傾訴內心的痛楚,就會解開他的心結,從而使他走出自殺的誤區(qū)。我有母愛,我愿意義務為學校服務,為同學們解開心結……”
校長看信后很高興,并說學校正想籌辦心理咨詢室,表示要大力支持。我給咨詢室取名叫“雷大媽談心屋”。校長說:“你是在校高中生,叫你雷大姐親切些。同學們有憂愁來談心,談了心就開心了,就叫‘雷大姐開心屋’吧!”
1999年10月24日,“開心屋”開張了。從此,我開始過起了另一種生活,我不再生活在個人和家庭的小圈子里,而是在更廣泛的范圍內開拓自己的人生價值。
從高中到大學,我的“開心屋”一直深受同學們的關注和信任。在“開心屋”里,我有幸知道了孩子們的許多“秘密”,并為他們盡力解惑,他們形形色色的問題使我的思考不斷加深,也使我的眼界不斷開闊。
有個叫菲菲的女孩,性格非常高傲。她在家里是獨生女,父母對她一直是百依百順的?,F(xiàn)在她走進了大學,還是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覺得凡事別人都應該讓著她,對她好,否則就很不高興,為此與同學們都合不來。她很苦惱,卻不知道反省自己,而是跟我埋怨這個同學不好,那個同學有毛病。
我告訴她:“每一個人都不能孤立地活在這個世上。你在家父母對你好,可你走進社會,社會上的人卻不能像父母那樣對你好。你要先對別人好,尊重別人,才會換來別人對你好的回報,這樣就形成良性循環(huán)。你父母是愛你的,但我認為他們的愛是不正確的,因為你并沒有對他們的愛給予正確的回報。你必須用愛心和善心與父母、同學交往。認為別人應該對你好那是錯誤的單方面想法?!?/span>
還有個姓黃的女孩,來大學都一周多了,還戀家戀得不得了,每天都哭哭啼啼的,飯也不吃。她的兩個同學覺得這樣下去不行,就帶她來與我談心。我勸她不哭,可是勸不住,她反而哭得更傷心了。我不客氣地說:“我是做母親的人,我要罵你的父母害了你!”
她停住哭,抬頭問我:“為什么要罵我父母?”我告訴她:“你已經(jīng)成年了,卻不能離開父母生活,這是你父母平時沒有培養(yǎng)你獨立生活能力的結果??!你今后不參加工作了?你今后不結婚了?到那時候你又該怎么辦?依賴父母的心太重了不是好事,而是壞事。你再不反省,還想過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那會害了你一生的!”
有一天晚上,一個女孩打來電話問,她要怎樣做才能消除姐姐心中的恨。
原來她有姊妹四個,一個姐姐比她大兩歲。她成績好又跳了一級,考上了高中;而姐姐成績一般,沒有考上高中,就想去讀職業(yè)中專。父母不同意,說職業(yè)中專學費比高中要貴。姐姐就出去打工,這三年來一直沒有與父母來往。后來姐姐又得知父母花錢送她上大學,心理就更不平衡了,更恨父母了。連她打電話給姐姐,姐姐也一聽見她的聲音就掛機。
我告訴她,親人之間的恨是很難解開的,這是你父母的錯,因為父母沒有公正心。如果父母對兒女都一樣看待,就會送姐姐讀職業(yè)中專。如果父母沒有能力,就不應該冒罰款的風險生四個孩子。父母不能只生下孩子,卻不管孩子的培養(yǎng)教育。這種父母是沒有責任心的父母,所以姐姐恨父母沒有錯,她同樣是父母所生,為什么不能得到父母公正的對待?
……
“開心屋”建立近6年來,我累計為前來咨詢和寫信求助的6000多名學生無償服務過,從中感受良多。
首先,家庭教育必須加強。孩子的問題大多與家庭教育有關,什么問題都拿到學校去解決,指望老師“妙手回春”,這是不現(xiàn)實的。必須抓好父母的教育,只有高素質的父母才能培養(yǎng)高素質的兒女。
其次,學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心理教育必須改變方法。孩子心中有太多的問題需要人關注并幫助解決,哪怕給他們一個傾訴的對象也是有必要的,否則孩子很可能“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大多數(shù)學生不喜歡說教式的教育和太嚴肅、太古板、太學術化的心理咨詢,希望能開展隨時性、急救性的談心活動,在輕松與隨意中釋放壓力、解決問題?!伴_心屋”的工作支撐著我的人生,它帶給我的不僅是為社會工作的成就感,還有一種對自身價值的肯定和希望,它使我身心健康,增添了活力,這些是再多的金錢都買不來的。
每一個學生好比一棵樹,他是長成筆直的棟梁之材還是曲里拐彎的無用之材,首先取決于有沒有扎根的土壤。他的家庭教育和父母的道德素質就是這棵樹生長的土壤。
在“開心屋”的背后,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帶有普遍性的問題,那就是問題孩子往往出自問題家庭?,F(xiàn)在一些父母的素質實在令人擔憂!別的不說,就連我這個曾經(jīng)自以為“成功”的母親,不也是在孩子眼里存在著那么多的缺點和問題嗎?更何況那些比我更不“成功”而且至今尚未醒悟的家長呢!我相信,這樣的家長絕不在少數(shù)。
我常常對著談話記錄和各地來信認真思考,聯(lián)想到很多家長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心切,只盯住孩子的分數(shù),根本不去關心孩子的情感需要,更不會與孩子溝通,這些孩子將來如何去面對社會,如何去成家立業(yè)做父母?考上大學就算成才了嗎?如果沒有做人的道德,讀了大學甚至讀了研究生也會犯罪,所以父母早期的做人教育是孩子成長的基礎。
我認為,我們的父母在教育孩子中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不會愛。著名教育家加里寧有一句名言:“沒有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睈鄣牧α渴蔷薮蟮?,它可以滋潤孩子心靈的沙漠;但是,僅僅有愛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會愛。
中國的父母可以說是世界上最無私的父母,你可以在很多學校周圍看到租房子住下來的父母,他們拋家棄業(yè),跟隨孩子不遠千里來到陌生的地方生活。如果問原因,他們都說是愛孩子,既怕孩子吃不下學校食堂不合孩子口味的飯菜,又怕孩子不能自律,不學習而去上網(wǎng)聊天,認為自己陪在孩子身邊,孩子就可以順利成長——真可謂是“可憐天下父母心”!他們卻不知道自己欠了孩子的自立教育,自己能相伴孩子到老嗎?他們不知道自己欠了孩子自我管理的教育,沒有想到現(xiàn)在社會上的人才競爭已擴大到全球范圍,自己過分的保護只會害了孩子!
在父母的錯愛下長大的孩子,是不會有報恩思想的;沒有報恩思想、從來不體貼父母的孩子,是不會認真學習的;不會認真學習的孩子,是不會有社會公德心和奉獻精神的。相反,有報恩思想的人才會有理想、有目標,才會心存對父母的感恩之情,才會珍惜父母賺錢供他讀書的機會,才會尊重他人的付出并愿意為他人付出,也才會成為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的人才。
總之,每一個學生都好比一棵樹,他是長成筆直的棟梁之材還是曲里拐彎的無用之材,首先取決于有沒有扎根的土壤。他的家庭教育和父母的道德素質就是這棵樹生長的土壤,學校的教育好比是澆水,沒有土壤再澆水,樹也不會成材??蛇z憾的是,很多父母都不具備對孩子進行良好的家庭教育的素質和能力。
透過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我發(fā)現(xiàn)當今父母有五種不健康的思想:一是不注重道德教育,認為成績好就行了。二是溺愛孩子。三是婚姻不嚴肅,隨便分分合合,這樣的家庭帶給孩子心靈上的傷害是無法挽回的。四是父母們忙于賺錢或打麻將而不管孩子,豈不知賺錢雖然可以改變家庭的經(jīng)濟狀況,可孩子一旦教育失敗,所受的損失將是無法估量的。五是父母不學習,卻要求孩子好好學習。事實上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只有兩代人共同學習才能共同進步。http://baby.sina.com.cn/edu/2005-12-31/095415771.shtml
相鄰博客
- 就這樣走上母親教育之路(1) [2009-11-18 15:35:00]
- 就這樣走上母親教育之路(2) [2009-11-18 15:38:00]
- 就這樣走上母親教育之路(4) [2009-11-18 15:43:00]
- 新潮媽媽育兒經(jīng) [2009-11-18 15:47: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