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給孩子把道理都講到了家,孩子其實心里也明白,就是不高興。家長真的沒了辦法。
有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個叫拉木的智者,他在路上遇到了一個窮人,窮人背著個破舊的行囊,見了拉木,發(fā)牢騷說:“你看,世上有那么多富有的人,而我,窮得只剩下這個破行囊了,這樣的境遇,真讓我活不下去了?!崩韭犃?,一把搶走了他的行囊,撒腿就跑。窮人叫嚷著:“你這個混蛋,連我唯一的財產(chǎn)也搶走啦!你給我站?。崩静宦?,跑掉了。然后,拉木在這個人的必經(jīng)之路上,把行囊擺在路邊,自己躲在路邊的草叢里觀察。不久,窮人氣喘吁吁地追來,見到自己的行囊,連忙翻開看,見里面什么也不少,高興得開懷大笑。樂顛顛地繼續(xù)走了。
這個故事無非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就是人們對自己擁有的東西總是不滿意,雖然擁有的少,可一旦他擁有的這點少得可憐的財富都失去時,他才意識到那份擁有的重要。
那么,對于對現(xiàn)狀滿腹牢騷的孩子,最好的辦法就是,把他還擁有的給剝奪掉,讓他感受感受,原來自己曾經(jīng)也擁有過,并且那份自己無視的東西,其實是多么不可缺少!
孩子挑老師,就和老師取得聯(lián)系,請老師一個月不提問他,不理睬他;
孩子挑伙伴,就告訴伙伴暫時不要和他來往,等他懂得珍惜朋友了再說;
孩子挑吃,做媽媽的,就硬下心一個月,把伙食做得比原來更差;
孩子挑穿,就把她不滿意的衣服統(tǒng)統(tǒng)送人,只留給她一套肥大的校服;
孩子挑零花錢不夠,就把他原來那點零花錢都聽掉,告訴他家里經(jīng)濟出現(xiàn)了重大問題,以后沒有零花錢了;
孩子挑文具不如人家的好,就只給他留下必要的筆和本,其他的都沒有!
孩子挑母親的脾氣不溫和,就連話都不再和孩子說;
孩子挑父親不夠富有,就告訴孩子現(xiàn)在父親因某種原因,比原來更窮了,而且要維持整整三個月,讓他將就點;
。。。。。。
我們真正擔心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們,能不能硬下心來,堅持一兩個月。因為,不客氣地說,孩子怨氣沖天,都是父母給慣出來的。
父母能做到,孩子就能做到。
http://www.ncsjx.cn/?artid=15364&F=view.html【曉巖轉】
相鄰博客
- 教媽媽怎樣來給新生兒撫摸 [2010-01-28 15:05:00]
- 和青春期的孩子怎樣溝通 [2010-01-28 15:06:00]
- 孩子早上學好不好? [2010-01-28 15:08:00]
- 如何伴隨孩子分享閱讀 [2010-01-28 15:10: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