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太奇(一)】——
在麥當勞和肯德雞餐廳的一隅,一個男孩或女孩正在貪夢地吃著漢堡包或者啃著雞大腿,其口嚼聲與餐廳里的背景音樂互為協(xié)奏,在吵雜的環(huán)境中頗像是一種行為藝術(shù)。小孩子聚精匯神旁若無人。就在一旁,一位母親或者父親在默默的坐著,兩只眼睛目不轉(zhuǎn)睛的看著自己的孩子,面帶疲憊的幸福,沉浸著孩子快快長大的夢想之中。盡管口水早已在嘴中翻江倒海,但他或她的角色卻經(jīng)常只是個陪客。
在這兒我把這種現(xiàn)象稱之為:“陪吃”
【蒙太奇(二)】——
在每天早、中、晚的三個時辰,在中國的幾乎每一個城市里,都在上演著像當年八路軍進出城時的熱烈相迎和相送的盛大場面。無論是寒風肆虐的冬天還是酷暑難當?shù)南奶?,這一處處戲是常演不衰的。這用不著像當年上山下鄉(xiāng)時的全民動員,每個人都是自告奮勇的,一個個掉了門牙的老人拉著一個個還沒長出門牙的小孩之手;一個個步匆匆尚未睡醒的男人或女人駝著自己一個個依然睡眼惺悚的孩子;一個個小心翼翼的現(xiàn)代遠征軍(保姆)緊抓著一個個小主人衣服的一角。
| |
|
大約十年前的一個中午,我和美國《美女與野獸》演唱組的經(jīng)紀人,一個美國人路過北京三元橋附近的一所小學,只見該校門口烏壓壓的站著很多人,年紀從二十來歲的到七老八十的都有。這位老外見狀有些驚訝,于是就問我:
“他們都在干什么?”
“他們是在接孩子?!?我不假思索的說。
沒想到這句話說得這位老外一頭霧水。
“接孩子?” 老外的眼睛突然放大了幾倍,一臉困惑的神情像似在解讀一種千年之迷。
“是啊,接孩子”。我依然如故。
“這些孩子住在那里?”
“就住在附近”。
“那為什么要接?”
“我們這兒就是這樣的,不僅要接,呆會兒吃完中午飯以后還要再送呢”。
“怎么會這樣,美國的小孩上學從來沒人接送的。”
“那是你們美國,我們中國就這樣?!?/span>
老外啞然。但我看得出,他那雙碧藍的眼睛里充滿了迷惑。當我們快走到長城飯店的時候他依然一步一回頭的。我知道,在他眼里,中國什么都是神秘的,包括小孩上學接送這么一件在我們看來早就習以為常的事,可在他眼里卻是件怎么也想不明白的事。這叫什么?用學者的話來說這就是東西方文化的碰撞。
那么就這件本身來說,我姑且把它叫做“陪行”
【蒙太奇(三)】——
夜晚,窗門緊閉。臺燈下孩子們匍匐在寫字臺前“奮筆疾書”,父母在一旁坐著,或是舉頭望明月(監(jiān)視),或是低頭思故鄉(xiāng)(瞌睡)。但無論如何,他們都在兢兢業(yè)業(yè)的扮演著“三陪”的另一角色:“陪讀”
時光穿越一天的辛勞,繼續(xù)著愛的纏綿。這又是一幅幅人類難得的藝術(shù)畫珍品,但卻是無價的。當生命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進入遲暮之際,畫中的每一位角色都不會忘卻他們曾經(jīng)擁有過的這段時光,不管是痛苦的還是歡樂的?!?/span>
【蒙太奇(四)】——
周末,是人類發(fā)明的一種放松身心的法定時段,是人類留給自己生命難得的自然喘息。西方人把周末視為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天賜良機,在郊外的金色池塘邊,在大自然壯麗的景色中徹底的把精神放逐:
我光著膀子我迎著風雪
跑在那逃出醫(yī)院的道路上
別攔著我我也不要衣裳
因為我的病就是沒有感覺
這是崔健一首歌中的歌詞。只有精神被徹底的放逐,人的生命才會有長久的博然生機,而一切有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閃現(xiàn),都須以精神的自由勃發(fā)為前提的。
| |
|
每個周末,你都可以看到無數(shù)的父母馱著自己的孩子奔赴各種戰(zhàn)場:鋼琴班、提琴班、舞蹈班、書法班、圍棋班、英語班、作文班等等等等。教室里,孩子們繼續(xù)著精神和身體的雙重勞作,本應(yīng)放松的精神在被逼無奈的勞作中感覺全無,每一個機械的動作后面飄蕩著孩子們天性中對大自然的夢游。而父母們呢,卻在學校門口吮吸著污濁空氣的同時,幻想著從孩子的琴聲中飄出帕爾曼式的悠揚與激情。
這就叫做:“陪練”
【蒙太奇(五)】——
如今中國有一個奇觀,那就是每年各大學開學的時候,你會看到一群比自己父母都長得高大的“大男孩”“小姑娘”們象殘廢一樣佇立在一邊,而他們的父母卻上串下跳的為其辦理著各種入學手續(xù)。這些父母就象仆人一樣伺候著他們的主人,而這些主人們卻還不時的板著臉,嫌棄著他們動作已經(jīng)不太利索的父母們。
天哪!,這是一種什么情景?。可韽娏训娜讼髲U物一樣卻以主人的姿態(tài)傲視其母,而已經(jīng)操勞一生的父母卻象仆人一樣繼續(xù)為其早已成人的子女疲于奔命。我不知道應(yīng)該把這種現(xiàn)象稱之為什么,這種“中國特色”實在是讓人厭惡。如果從進化論來看的話,那么我寧可把這種現(xiàn)象稱之為:人類物性功能的全線委頓。
【蒙太奇(六)】——
不久前在上海衛(wèi)視中看到,兒子在外面殺了人,做父母的不僅不勸其自首,相反竭力為其掩蓋罪行銷毀罪證并為其開脫,千方百計地阻饒公安機關(guān)的偵破工作。當然結(jié)果是人仰馬翻,被公安機關(guān)雙雙抓進監(jiān)獄。
當這位母親痛哭流涕的進行懺悔時,一切都已經(jīng)為時過晚了?;蛟S是當一個人生命行將結(jié)束時,其惡亦善。然而人為什么一定要到生命辭世的時候才幡然醒悟呢?
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是這樣說的:從前有一個殺人犯,在他即將走向刑場的時候,他向法官提出了一個要求:他想見他母親最后一面,法官同意了他的請求。
| |
|
這又叫什么呢?就把它稱之為“陪葬”吧。
好了,夠了吧!從“陪吃”到“陪讀”到“陪練”直至最后的“陪葬”。這一切的產(chǎn)生都是由我們的父母所引發(fā)出來的現(xiàn)代悲喜劇。而這全部的起因居然都是因為“愛”?!?/span>來源:《教育病—拷問當代中國教育》
相鄰博客
- 如何教育獨生子女 [2009-01-30 11:15:00]
- 學習方法不當?shù)某梢?/a> [2009-01-30 11:18:00]
- 我們的孩子現(xiàn)在讀什么書? [2009-02-27 14:52:00]
- 四方面努力幫孩子建立自信心 [2009-02-27 14:56: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