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的鐘聲已經(jīng)響過,時間已經(jīng)很晚了。一位父親讓與他一起看電視的孩子去睡覺。聽到父親的話,孩子卻沒有絲毫去睡覺的意思,仍無動于衷的坐在電視機前。催了幾次后,父親的語氣開始變的嚴厲。這時孩子說話了:“人和人是平等的,我與你同看電視,你讓我去睡覺,你為什么不去睡???”父親無言以對。
要想與孩子融洽的相處、平等的交流,作為成人,我們必須放下頭腦中存在的“嚴重的長幼觀念”,在孩子犯錯時,千萬不要把道理強加給他,更不可以命令的方式要求孩子去承認錯誤。我們應(yīng)該盡量減少語言對孩子的不良刺激,允許孩子表明自己的看法,給予孩子改正的機會。若是我們一味堅守長幼觀念,堅持以為父母的意志是至高無上的,大腦想的是如何在孩子面前樹立起自己的長輩尊嚴,如何將自己的意愿強加于孩子的身上,而絲毫不去考慮孩子是否愿意接受,不給孩子任何反駁的權(quán)利,那最終的結(jié)果將會是:孩子以為父母的訓(xùn)話就是“圣旨”,不可違逆。久而久之,孩子也就沒有了任何的自主權(quán),天天遵命行事,性格變的孤僻,膽小怕事,遇事沒主見,而我們原本善意的規(guī)勸,也因這種陳舊的觀念而變成強制命令,致使我們和孩子之間也因此產(chǎn)生了不可逾越的隔閡------代溝。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媽媽正領(lǐng)著孩子在田野走著,突然孩子掙脫媽媽的手,蹲到一株小花前,說了許多悄悄話。媽媽奇怪的問:“為什么要蹲下去?。俊焙⒆踊卮穑骸拔艺局?,它聽不見呀!”。在孩子們眼里,只有當他們平行的時候,才能實現(xiàn)心靈的交流。我們與孩子之間就是缺少這種“平行”,所以平等交流變的可望而不可即,而關(guān)系和諧也成了一句空話。
怎樣才是平等交流呢?把孩子視為掌上明珠,袒護有加,呵護有余,“處處留心,時時在意”,孩子要月亮不給摘星星,那是溺愛,顯然更是不可取的。面對孩子,我們應(yīng)該重新審視我們的地位,應(yīng)試著去與孩子交朋友,因為朋友之間才是真正的平等的。英國蒙特梭利說過:“要讓孩子懂得自己照料自己。要讓他自己知道怎樣穿鞋子、怎樣穿衣服、怎樣脫衣服。在他的歡樂中,應(yīng)映照出人類的尊嚴,因為人類的尊嚴是從一個人的獨立自主的情操中產(chǎn)生的?!币蚨覀冊谥匾暫⒆拥拿裰鳈?quán)利上,不妨把孩子當作成人。我們在與孩子交流時,應(yīng)該時刻告戒自己:
第一、蹲下身子,多一些支持,不要對孩子期望過高。孩子畢竟是孩子,有些事情做不好是可以原諒的,孩子的能力還不夠。要培養(yǎng)孩子的能力是不可稍有差錯,就狠狠批評的,因為那樣的話,時間一長,他就會變的極度自卑,以為自己一無是處,會失去對生活甚至對生命的自信一旦面對困難,就因后怕而力不從心,什么事都會推給別人。缺乏嘗試,今后單純接受式的學(xué)習(xí)更加追不上知識發(fā)展的步伐。
第二、給孩子自己的空間,讓孩子自己去體驗。凡事先讓孩子自己拿主義,我們給出多種建議,讓孩子自己選擇,即使他們注定不會成功,也決不可強行插手,因為“失敗是成功之母”,失敗的經(jīng)歷會給孩子以刻骨銘心的啟迪,會幫助他積累生活的經(jīng)驗,從而吸取教訓(xùn),為下一次的行為提供改進的的依據(jù),進而作出明智的選擇。古希臘普羅塔戈在3000多年前曾寫到: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被點燃的火把。一句話,孩子自己能干的事,不妨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
第三、對孩子需要作到“言傳身教”。十年樹林,百年樹人,教育是大事,作為孩子的父母,必須作出犧牲,以身示教。為人處世要嚴謹,一絲不茍,“言必行,行必果”。"竇峰" 浙江家庭教育網(wǎng)
要想與孩子融洽的相處、平等的交流,作為成人,我們必須放下頭腦中存在的“嚴重的長幼觀念”,在孩子犯錯時,千萬不要把道理強加給他,更不可以命令的方式要求孩子去承認錯誤。我們應(yīng)該盡量減少語言對孩子的不良刺激,允許孩子表明自己的看法,給予孩子改正的機會。若是我們一味堅守長幼觀念,堅持以為父母的意志是至高無上的,大腦想的是如何在孩子面前樹立起自己的長輩尊嚴,如何將自己的意愿強加于孩子的身上,而絲毫不去考慮孩子是否愿意接受,不給孩子任何反駁的權(quán)利,那最終的結(jié)果將會是:孩子以為父母的訓(xùn)話就是“圣旨”,不可違逆。久而久之,孩子也就沒有了任何的自主權(quán),天天遵命行事,性格變的孤僻,膽小怕事,遇事沒主見,而我們原本善意的規(guī)勸,也因這種陳舊的觀念而變成強制命令,致使我們和孩子之間也因此產(chǎn)生了不可逾越的隔閡------代溝。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媽媽正領(lǐng)著孩子在田野走著,突然孩子掙脫媽媽的手,蹲到一株小花前,說了許多悄悄話。媽媽奇怪的問:“為什么要蹲下去?。俊焙⒆踊卮穑骸拔艺局?,它聽不見呀!”。在孩子們眼里,只有當他們平行的時候,才能實現(xiàn)心靈的交流。我們與孩子之間就是缺少這種“平行”,所以平等交流變的可望而不可即,而關(guān)系和諧也成了一句空話。
怎樣才是平等交流呢?把孩子視為掌上明珠,袒護有加,呵護有余,“處處留心,時時在意”,孩子要月亮不給摘星星,那是溺愛,顯然更是不可取的。面對孩子,我們應(yīng)該重新審視我們的地位,應(yīng)試著去與孩子交朋友,因為朋友之間才是真正的平等的。英國蒙特梭利說過:“要讓孩子懂得自己照料自己。要讓他自己知道怎樣穿鞋子、怎樣穿衣服、怎樣脫衣服。在他的歡樂中,應(yīng)映照出人類的尊嚴,因為人類的尊嚴是從一個人的獨立自主的情操中產(chǎn)生的?!币蚨覀冊谥匾暫⒆拥拿裰鳈?quán)利上,不妨把孩子當作成人。我們在與孩子交流時,應(yīng)該時刻告戒自己:
第一、蹲下身子,多一些支持,不要對孩子期望過高。孩子畢竟是孩子,有些事情做不好是可以原諒的,孩子的能力還不夠。要培養(yǎng)孩子的能力是不可稍有差錯,就狠狠批評的,因為那樣的話,時間一長,他就會變的極度自卑,以為自己一無是處,會失去對生活甚至對生命的自信一旦面對困難,就因后怕而力不從心,什么事都會推給別人。缺乏嘗試,今后單純接受式的學(xué)習(xí)更加追不上知識發(fā)展的步伐。
第二、給孩子自己的空間,讓孩子自己去體驗。凡事先讓孩子自己拿主義,我們給出多種建議,讓孩子自己選擇,即使他們注定不會成功,也決不可強行插手,因為“失敗是成功之母”,失敗的經(jīng)歷會給孩子以刻骨銘心的啟迪,會幫助他積累生活的經(jīng)驗,從而吸取教訓(xùn),為下一次的行為提供改進的的依據(jù),進而作出明智的選擇。古希臘普羅塔戈在3000多年前曾寫到: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被點燃的火把。一句話,孩子自己能干的事,不妨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
第三、對孩子需要作到“言傳身教”。十年樹林,百年樹人,教育是大事,作為孩子的父母,必須作出犧牲,以身示教。為人處世要嚴謹,一絲不茍,“言必行,行必果”。"竇峰" 浙江家庭教育網(wǎng)
0
寫得好
相鄰博客
- 三類孩子接觸網(wǎng)絡(luò)游戲成癮 [2009-02-28 09:36:00]
- 家庭教育警句 [2009-02-28 09:37:00]
- 幫助孩子養(yǎng)成科學(xué)的學(xué)習(xí)方法和良好的學(xué)習(xí)習(xí)慣的重要性? [2009-02-28 09:55:00]
- 一個人失敗后應(yīng)有的心態(tài) [2009-02-28 09:56: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