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說話時,老是以 “警察”、 “魔鬼”來恐嚇孩子,讓孩子乖乖就范,雖能收到短期成效,卻非長久之計,提醒家長,和孩子相處要記得 “說之以理”,而非 “威之以嚇”喔!
恐嚇是父母束手無策的表現
有的家長似乎總有 “威脅”孩子的習慣,并當做一種教養(yǎng)方式,而教育專家表示,這種恐嚇的話語是源自于習慣的傳承。
恐嚇語句表面上看起來,父母有極大的權威,但仔細探究 “警察會把你抓去”、“叫魔鬼來抓你”這些話深層的意義,在于父母將第三者,甚至是不存在的人當作教條來威脅,其實不具實質意義,只是在 “嚇”孩子。而教養(yǎng)方式到了嚇孩子的階段,也往往是父母用盡辦法后才采用的殺手,代表已經束手無策了。
恐嚇對孩子的影響
幼童階段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時期,父母不當的話語對孩子影響極大,也依孩子本身的性格不同可能造成下列影響:
1.敏感度高易賴皮:敏感度高的孩子,容易察覺父母說的話只是恐嚇,明白真相后會不取信于大人,也不再害怕或聽進大人的話語,因他認為大人只是說說而已,反倒易變成較賴皮、頑皮的孩子。
2.缺乏安全感易創(chuàng)傷:若是父母的恐嚇過于嚴厲,會對原本就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造成創(chuàng)傷。像是 “不聽話就把你賣掉”就容易讓孩子感到不安,隨時擔心會失去父母,也容易懷疑父母對自己的愛,雖然會因此而聽話,卻也讓孩子變成易恐慌、害怕、缺乏安全感的個性。
3.順從者易討好:較順從的孩子會為了不要被警察抓走,而盡量聽令于父母、討好父母,好讓自己留在父母身邊,但卻失去判
斷事情的能力,只是一味的害怕分離。
恐嚇語句
1.再哭就把你丟掉
解析:不論父母是否已了解孩子哭的原因,只要說出這句話就會讓孩子沒有歸屬感,就連發(fā)泄自己的情緒也可能被父母丟棄,甚至有被落井下石的感覺。
正確做法:父母應該先了解孩子哭的原因,先轉移或給予支持,若孩子不愿意談,則允許他發(fā)泄情緒,等他哭完后再好好討論。若父母真的受不了孩子的哭聲,也可直接表達自己的感覺,像是 “你一直哭會讓我覺得心煩,我不知道你需要什么,你要不要跟我說”,父母不妨先把自己的感覺說出來,以引導孩子說出原因。
2.再不聽話就叫警察來抓你
解析:警察、醫(yī)生或阿兵哥,往往會成為父母管教時的利器,有些人可能也發(fā)現,即使長大成人,看到警察還是會有些恐懼,這都是因為長輩從小為這些職業(yè)加諸權威所致。此說法會讓孩子對該角色產生錯誤的認知,認為警察、醫(yī)生是不好的,等到孩子真的需要看醫(yī)生時,便怎么樣也不肯去了。另一方面,家長也不可能真的請來警察、醫(yī)生或阿兵哥來懲罰孩子,當孩子發(fā)現真相后,會失去對父母的信任感。
正確做法:家長不應將其他職業(yè)的角色污名化,應反省自己說這句話的目的是否只想嚇孩子。當孩子不聽話時,應該和孩子說道理。
3.一直看電視會變笨
解析:家長多半不希望孩子老是盯著電視看,一方面影響視力,一方面可能也影響課業(yè)或思考邏輯。專家表示,看電視和笨蛋并沒有直接關聯,且對愛看電視的孩子來說,此舉一點效用也沒有,因他或許還能從電視上獲得樂趣和知識。
正確做法: “做什么事會變笨”絕不是有效的教養(yǎng)語句,任何父母應該直接口述希望孩子做的事,并把原因明白說出,像是“看電視可以,但是不希望你看這么久,之前我們也已經說好看電視只能看30分鐘”。
下次孩子不聽話時,可別只會恐嚇孩子,要正視孩子不聽話或鬧脾氣的原因,并和他進行有效的溝通──也就是父母要聽孩子說話,并學會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感覺和想法,讓他練習思考,一味的恐嚇只會傷了孩子的心!http://www.zjknews.com/read.asp?newsid=123476
恐嚇是父母束手無策的表現
有的家長似乎總有 “威脅”孩子的習慣,并當做一種教養(yǎng)方式,而教育專家表示,這種恐嚇的話語是源自于習慣的傳承。
恐嚇語句表面上看起來,父母有極大的權威,但仔細探究 “警察會把你抓去”、“叫魔鬼來抓你”這些話深層的意義,在于父母將第三者,甚至是不存在的人當作教條來威脅,其實不具實質意義,只是在 “嚇”孩子。而教養(yǎng)方式到了嚇孩子的階段,也往往是父母用盡辦法后才采用的殺手,代表已經束手無策了。
恐嚇對孩子的影響
幼童階段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時期,父母不當的話語對孩子影響極大,也依孩子本身的性格不同可能造成下列影響:
1.敏感度高易賴皮:敏感度高的孩子,容易察覺父母說的話只是恐嚇,明白真相后會不取信于大人,也不再害怕或聽進大人的話語,因他認為大人只是說說而已,反倒易變成較賴皮、頑皮的孩子。
2.缺乏安全感易創(chuàng)傷:若是父母的恐嚇過于嚴厲,會對原本就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造成創(chuàng)傷。像是 “不聽話就把你賣掉”就容易讓孩子感到不安,隨時擔心會失去父母,也容易懷疑父母對自己的愛,雖然會因此而聽話,卻也讓孩子變成易恐慌、害怕、缺乏安全感的個性。
3.順從者易討好:較順從的孩子會為了不要被警察抓走,而盡量聽令于父母、討好父母,好讓自己留在父母身邊,但卻失去判
斷事情的能力,只是一味的害怕分離。
恐嚇語句
1.再哭就把你丟掉
解析:不論父母是否已了解孩子哭的原因,只要說出這句話就會讓孩子沒有歸屬感,就連發(fā)泄自己的情緒也可能被父母丟棄,甚至有被落井下石的感覺。
正確做法:父母應該先了解孩子哭的原因,先轉移或給予支持,若孩子不愿意談,則允許他發(fā)泄情緒,等他哭完后再好好討論。若父母真的受不了孩子的哭聲,也可直接表達自己的感覺,像是 “你一直哭會讓我覺得心煩,我不知道你需要什么,你要不要跟我說”,父母不妨先把自己的感覺說出來,以引導孩子說出原因。
2.再不聽話就叫警察來抓你
解析:警察、醫(yī)生或阿兵哥,往往會成為父母管教時的利器,有些人可能也發(fā)現,即使長大成人,看到警察還是會有些恐懼,這都是因為長輩從小為這些職業(yè)加諸權威所致。此說法會讓孩子對該角色產生錯誤的認知,認為警察、醫(yī)生是不好的,等到孩子真的需要看醫(yī)生時,便怎么樣也不肯去了。另一方面,家長也不可能真的請來警察、醫(yī)生或阿兵哥來懲罰孩子,當孩子發(fā)現真相后,會失去對父母的信任感。
正確做法:家長不應將其他職業(yè)的角色污名化,應反省自己說這句話的目的是否只想嚇孩子。當孩子不聽話時,應該和孩子說道理。
3.一直看電視會變笨
解析:家長多半不希望孩子老是盯著電視看,一方面影響視力,一方面可能也影響課業(yè)或思考邏輯。專家表示,看電視和笨蛋并沒有直接關聯,且對愛看電視的孩子來說,此舉一點效用也沒有,因他或許還能從電視上獲得樂趣和知識。
正確做法: “做什么事會變笨”絕不是有效的教養(yǎng)語句,任何父母應該直接口述希望孩子做的事,并把原因明白說出,像是“看電視可以,但是不希望你看這么久,之前我們也已經說好看電視只能看30分鐘”。
下次孩子不聽話時,可別只會恐嚇孩子,要正視孩子不聽話或鬧脾氣的原因,并和他進行有效的溝通──也就是父母要聽孩子說話,并學會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感覺和想法,讓他練習思考,一味的恐嚇只會傷了孩子的心!http://www.zjknews.com/read.asp?newsid=123476
0
寫得好
相鄰博客
- 如何做一名理想父親? [2009-03-03 14:05:00]
- 防未成年人犯罪 父母應了解的6個家教理念 [2009-03-03 14:08:00]
- 連心的溝通 親子八大技巧 [2009-03-03 14:12:00]
- 孩子應盡快從網絡中掙脫出 [2009-03-03 14:14: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