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面臨著一個“再出發(fā)”的問題。這個時候,我們應該追問教育的原點,應該進行教育的啟蒙,應該盡最大的努力提高全社會的教育素養(yǎng),應該讓每一個公民重新認識教育,思考教育,理解教育的使命。
最近讀錢理群先生《我的精神自傳》一書時,看到他關于對教育原點的追問的提法,很有同感。錢先生說,現在的教育問題不僅僅是中小學的問題,也不僅僅是大學的問題,而是整個國家的教育問題。其中最根本的問題,就是教育的精神價值的失落。如果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回到教育原點上來,追問我們辦教育是干什么的?大學是干什么的,中小學是干什么的?如果這些根本的問題不解決,其他的枝節(jié)問題就無從談起。
是的。最近幾年,國家對教育的重視與投入是前所未有的,但是,似乎全社會對教育的滿意程度,并沒有得到相應的提高。素質教育的問題,減輕中小學生課業(yè)負擔的問題,講了多少年,似乎一直沒有找到解決的路徑。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的方向還不明確,我們不知道教育是什么,不知道教育要干什么,不知道什么是好的教育!這樣一個看來簡單其實決定著教育的全局的根本性問題,被我們忽略了。
任何一個社會,都需要教育哲學的思考,需要教育思想的引領。首先解決教育的根本問題,想清楚教育是什么,什么是好的教育這樣的根本性問題,教育才有正確的方向,投入才有真正的效率。我們似乎都知道,教育是一個培養(yǎng)人的事業(yè),教育不僅僅是給孩子分數,而要為孩子的生命奠基。但是,在我們的中小學教育生活中,分數恰恰成為教育至高無上的追求,成為衡量教育品質的標準。在我們的大學,就業(yè)成為最急迫的任務,成為判斷大學最關鍵的指標。分數與就業(yè),成為我們整個教育的原點,成為教育的重要追求,這是中國教育許多問題的濫觴。
新教育人一直認為,教育是一個培養(yǎng)人的事業(yè),是一個通過培養(yǎng)人,讓人類不斷走向崇高,生活得更加美好的事業(yè)。因此,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是塑造美好的人性,培養(yǎng)美好的人格,使學生擁有美好的人生。判斷教育的好壞,應該從這樣的原點出發(fā);推進教育的改革,也應該從這樣的原點開始。我們主張,應該讓教師與學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就是基于這樣的考慮。美好的人性,應該從幸福的童年開始。把童年和童心還給孩子,這是教育的基本要求,人的一生其實是圍繞童年展開的。教育不僅是為未來的幸福做準備,教育生活本身就應該是幸福的。這樣的幸福不是簡單的感官的快樂,而應該是完整和諧的。因此,給孩子多樣化的教育,發(fā)現每一個孩子的世界,幫助他們獲得多樣性的發(fā)展,這是教育的重要使命。
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成功地解決了“窮國辦大教育”的難題,逐步從一個人口大國走向人力資源大國。但是,教育面臨著一個“再出發(fā)”的問題。這個時候,我們應該追問教育的原點,應該進行教育的啟蒙,應該盡最大的努力提高全社會的教育素養(yǎng),應該讓每一個公民重新認識教育,思考教育,理解教育的使命。 作者:朱永新 來源:網絡
相鄰博客
- 黃全愈:玩是孩子道德養(yǎng)成的搖籃 (三) [2009-03-04 11:44:00]
- 不輸在起跑線上,輸在哪里? [2009-03-04 11:46:00]
- 網絡時代的家庭教育 [2009-03-04 11:49:00]
- 夫妻家庭教育觀念分歧對親子關系的影響 [2009-03-04 13:14: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