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離開網(wǎng)絡電視:就像生活沒了燈 今年寒假期間,由上海市閘北區(qū)委宣傳部和復旦大學新聞學院聯(lián)合主辦的青少年“離網(wǎng)離視周”活動,包括24名來自上海多所中小學的學生被分成離網(wǎng)、離視和離網(wǎng)離視3組,在一周的時間里,他們遠離網(wǎng)絡和電視。 一周的時間并不長,但對這24名中小學生來說卻是“人生”中的一次挑戰(zhàn),因為他們業(yè)余時間大多喜歡看電視和上網(wǎng),有些甚至是“電視迷”和“網(wǎng)迷”,一天不看電視或者不上網(wǎng)就覺得心里空落落的,而在這一周的時間里,他們卻不能看電視或者不能上網(wǎng),或者干脆既不能看電視也不能上網(wǎng)。 “想想我們這一代人真是悲哀,除了上網(wǎng)看電視似乎就沒有能力給生活找點樂子了。” “從來沒有想像沒有電視的生活,就像從來沒有想像沒有燈一樣?!?/STRONG> 一學生被分在“離網(wǎng)離視組”,家里甚至還把電視和電腦上了鎖,他每天睡覺前惟一的想法就是“明天怎么過啊?”活動結束后,由于爸爸不讓他去網(wǎng)吧也不讓申請寬帶,他就開始瘋狂地看電視,“從1到60(頻道)不知道來回多少次”。 2、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陸曄是此次“離網(wǎng)離視、陽光寒假”活動的指導老師,她認真地閱讀了24位參加活動的同學的活動日記后,發(fā)現(xiàn)了幾個值得關注的問題:這些孩子普遍缺乏戶外活動和同伴游戲,而提供給孩子的公共設施和公共場所嚴重不足,青少年自身閑暇活動能力也亟須得到培養(yǎng)。 記者注意到,這24位同學都是獨生子女。據(jù)統(tǒng)計,參加此次活動的同學在“離網(wǎng)離視”期間,主要用以下方式打發(fā)時間:閱讀、聽廣播是首選;其次是課外練習、做家務、逛街等;再次就是獨處發(fā)呆。“僅有一名孩子曾和鄰居的孩子在小區(qū)里‘瘋’了一下午。”陸曄說。 陸曄曾經在美國進修過,她的一位美國朋友告訴她,中國人和美國人有兩個最大的區(qū)別,第一是中國孩子不喜歡戶外運動,而美國孩子喜歡;第二就是中國家長喜歡粗暴訓斥孩子,而美國家長不會。這位朋友因為工作原因,曾輾轉美國好幾個城市,但每次她的孩子都能很快適應新環(huán)境,秘訣就是“抱上籃球到球場上去,很快就會有別的孩子過來一起玩”?!岸袊鞘欣锏暮⒆訁s大多從事彈鋼琴、閱讀、畫畫等個體性的室內活動,當然這很多是家長的要求?!标憰险f。 而戶外運動和同伴游戲的缺乏,也導致孩子們的性格缺陷,“自私”、“功利”等表現(xiàn)也出現(xiàn)在孩子們的身上,陸曄很為之擔心。一位參加活動的高中生在日記里寫著:“采訪好玩,就是不知道會不會上電視,要是不上電視就浪費我時間了?!? “她的目的非常明確,如果自己能上電視,被采訪就是值得的,否則就成了浪費時間。”陸曄說。而另一位參加活動的高中生則因為自己的表姐、表弟來家里“霸占了我的電腦”很不高興,“這就是因為他缺少同伴游戲,從而缺少一種和別人相處的能力,獨占意識比較強,他將來進入社會會遇到不少麻煩和煩惱。”陸曄分析道。 閘北區(qū)委宣傳部長陳永弟也認為現(xiàn)在的獨生子女一代走上社會依然喜歡獨來獨往,“為什么現(xiàn)在一些年輕人工作不久就辭職了?主要還是因為不善于與人交往,沒有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 3、 陸曄認為,現(xiàn)在的獨生子女一代缺乏戶外活動和同伴游戲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 首先,“獨生子女”的“獨生”就意味著現(xiàn)在的孩子沒有兄弟姐妹,家里只有爸爸媽媽,或者再加上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但卻沒有同代的玩伴。而假期里,爸爸媽媽都要上班,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顯然不是合適的玩伴;小區(qū)里即使有同年齡的孩子,家長也并不放心。 參加此次活動最小的同學———上海市東荷小學四年級的陳晨力就不怎么和小區(qū)里的小朋友玩,因為有一次他跟小朋友出去玩回來發(fā)了水痘,爸爸媽媽就不讓他出去玩了。 實際上,陳晨力的爸爸也清楚獨生子女缺少玩伴,但又沒有好的方法。這7天的生活對陳晨力是一種煎熬,但他的爸爸也并不好過,“家長也很累,每天幫他消磨時間成了我的任務”。除了下棋,陳晨力的爸爸甚至還陪著兒子一起拆小鬧鐘,觀察它的原理,但遺憾的是,這項他覺得很有意義的事情,陳晨力在日記里對這一件事的評價,卻寫了一個“困”字。 “家長和孩子想不到一塊”,陳晨力的爸爸說,事實上,當陳晨力在家里踩著滑板車撞沙發(fā)的時候,爸爸覺得“孩子有煩躁情緒”,而陳晨力卻覺得“心情愉快”。 陸曄表示,公共設施和公共場所嚴重不足也是導致獨生子女一代缺乏戶外活動和同伴游戲的原因之一?!皡⒓踊顒拥耐瑢W不少都說自己是到書店看書,我最不能理解的就是上海圖書館只有上網(wǎng)的地方對孩子開放,而看書的地方卻不對孩子開放,而在國外,圖書館可以供大人和孩子一起閱讀?!? 一些孩子也表示,雖然想?yún)⒓由鐓^(qū)活動,但活動方式單一,無法提起興趣。一名中學生聽說社區(qū)組織活動,轉了幾路公交車趕到活動地點,哪知活動只是幫別人出一期黑板報,自己只寫了50個字,興味索然。 4、教育程度、收入越高的家庭孩子越孤單 陸曄還表示,家長的態(tài)度對孩子的影響也很大,“我們曾經做過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教育程度越高、收入越高的家庭,孩子越孤單,因為家長對孩子的限制太多,又是擔心別的孩子把自己孩子帶壞了,在家玩又怕把地板弄臟了”。 而對此次活動的調查顯示:父母和子女在一起,陪得多,談得少,尤其是娛樂性溝通更少。調查顯示,父母會和孩子一起看電視的超過70%,但看電視中間會和孩子談論的只有50%,而看完后會和孩子談論的僅有不到40%。不少家長平時對孩子的生活起居全盤包辦,導致不少孩子會自己“樂”。一名家長坦言,孩子在“離網(wǎng)離視”期間,所活動都是他安排的,孩子幾乎每天晚上都會問:“那我明天玩什么?” “實際上,孩子需要群體互動的游戲,比如以前的孩子坐在一起看小人書,可以分享故事,再比如,為什么大學生喜歡在集體宿舍或者到人多的食堂看球賽而不喜歡自己躲在屋里看球賽,就是因為那種一起歡呼一起嘆氣的互動可以帶來更強烈的感受?!? |
獨生子女一代中很多孩子寧愿在網(wǎng)上和網(wǎng)友聊天,也不愿意和現(xiàn)實中的同學聊天,其原因還在于某些資源的匱乏以及競爭的激烈,“比如獎學金、升學,甚至一個‘三道杠’,社會競爭激烈程度的加劇也影響到孩子的身上,如果他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得不到滿足,就寧愿到虛擬的網(wǎng)絡世界里獲得滿足,比如和網(wǎng)友聊天可以隱瞞身份,在網(wǎng)絡游戲中可以獲得戰(zhàn)勝別人的快感;或者沉溺于電視中,把自己藏起來……來源:網(wǎng)絡
相鄰博客
- 拿什么拯救網(wǎng)癮少年 [2009-03-08 10:16:00]
- 如何安全度過“多事之春” [2009-03-08 10:17:00]
- 人為什么要終身學習 [2009-03-08 10:22:00]
- 告訴孩子:你可以失敗 [2009-03-08 10:24: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