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在某一個領域取得偉大成就的人,都是那些始終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yè)、所進行的事情充滿樂趣的人。很難想象一個不喜歡繪畫的人會創(chuàng)作出偉大的作品來,一個不喜歡鉆研的人能在科學研究的世界里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父母很少有不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個道理的,他們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非常注重對其興趣的發(fā)現(xiàn)、引導與培養(yǎng)。遺憾的是,不少家長所采取的培養(yǎng)孩子興趣的方法往往正好是讓孩子失去興趣的“魔咒”:學吧,學吧,把這個學好了,將來就不愁沒有好的學校上,不愁沒有好的工作做。
我咨詢過很多高三的學生,他們充滿疲憊感和壓力感,在喃喃自語中追問:“我以前對學習挺感興趣的呀,為什么到了高三后就不行了呢?一想到現(xiàn)在這么緊張的學習就是為了高考,我就覺得學習一點意思也沒有了。這是為什么呢?”一個高考就能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撲滅,更別說從小到大如果父母不斷地在孩子耳邊嘮叨學習的重要性、考試成績的重要性所帶來的后果了。
假如努力學習、認真學習不是孩子自己主動選擇的結果,而是父母反復要求的任務,那么我們可以得知孩子會對學習產(chǎn)生出什么樣的情緒來。我知道,當今的中國社會,絕大多數(shù)父母最關心的都是孩子的學習成績問題,如果您看這本書的一個重要動機是想解決孩子的學習問題的話,那么我要說:
學習的問題從來都不是學習本身的問題!
在此之前所列舉的案例已經(jīng)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當孩子的情緒問題、心理問題得到解決的時候,學習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確實有智商非常低下的學生,也確實有存在注意力缺失障礙、閱讀障礙、邏輯推理障礙等問題的孩子,他們在學習上遇到了不可克服的非主觀因素,必須尋找學習以外的出路。但,這樣的孩子在人群中屬于極少數(shù)。假如您的孩子正好屬于這個人群,我想,您自己也不會對孩子的學習抱什么太大的希望,只希望孩子能健健康康地長大、能擁有基本的生存的本領就好。家長之所以會焦慮孩子的學習問題,常常都是因為他們的孩子各方面都很正常,卻就是不愛學習、不好好學習,于是想方設法來讓孩子對學習感興趣、對學習有毅力。
學習需要積累,如果一個孩子拉下了太多的學習債務,那想要再來彌補就很困難了,因此,學習問題必須越早解決越好。來源: 《改變孩子先改變父母》
相鄰博客
- 隔代教育,未必注定會輸?shù)?/a> [2009-03-13 14:10:00]
- 自贖的愛:不讓孩子選擇 [2009-03-13 14:11:00]
- 別用成年人的想法揣度孩子 [2009-03-13 14:14:00]
- 父母應了解的6個家教理念:改變孩子須先改變自己 [2009-03-13 14:15: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