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孩子為什么要學習?
我給出下列備選答案:體驗成長快樂、取悅他人、突出個性、體現(xiàn)價值、享受成功、享受生活。請大家選擇適合自己孩子年齡段的組合,并注意其變化和層次感。
下面就和大家分析:
一、孩子討厭學習的外在原因。
我先講幾個和孩子成長有關(guān)的小故事:
1、吃奶:饑餓-吃-飽構(gòu)成需求鏈;吃飽了,孩子也會吐出奶頭。有時哭鬧也不是餓了。這就是目標背離,孩子想玩,大人逼著學。
2、還有孩子發(fā)燒而耽誤,小兒麻痹,腦膜炎,肺炎。不是家長不愛孩子,是我們不懂的相關(guān)知識,沒有關(guān)注自己的學習提高。
3、訓練模式。教練先講解,然后說“OK”,及時再來一次,反復強化。這就是教育提高效率,而不是樹大自然直。而我們家長往往只是嘮叨,又不說怎么做,孩子更迷茫。
4、貪玩-耽誤吃飯-追著喂飯。我們往往是直接給結(jié)果,而不是關(guān)注多元,建立一個思維鏈。
5、斥責打罵誤解冤枉,孩子把學習當成自己不開心的元兇。
有一個孩子的日記是這樣寫的:“不是我不喜歡學習,而是我不喜歡按固有的教學模式去學習,我覺得老師講的太死板了,有時候我都很明白了,可他還在講個不停;有時候我想多聽點想知道更多的,他又不講了。我覺得這種學習太枯燥了,一點意思都沒有,我真不想學了。”
面對這種情況,家長應該做的是,引導孩子發(fā)現(xiàn)和認識老師通常要面對的是大多數(shù)學生,不可能對少數(shù)孩子大包大攬,課堂教學的不足正是我們課后自覺學習的原動力,施展我們家庭教育魅力的宏大舞臺。家庭教育正是學校教學的補充和提高,課后學習,課后復習正是課堂學習的深入和提高。
但是孩子的感悟往往是緩慢的,隨機的。家長要提高教育的效果,提高教育效率,就要引導孩子以多樣的形式主動學習,擺脫單一的、被動的、僵化不變的從動角色地位,激發(fā)孩子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孩子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特別是當孩子考試失敗和初期犯了錯誤后,會自責、懊悔,有一種心理焦慮,如果只是一味地批評,甚至打罵,很可能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懲罰不可能帶來孩子行為的根本變化,懲罰針對的是結(jié)果而不是孩子的行為過程,只能帶來暫時的、表面的變化而引起較大的副作用,因而懲罰的教育方式是被動的、消極的,必須要有事后的愛心補償來修復親子關(guān)系,用分析引導來化解孩子的認識誤區(qū),如:用孩子喜歡的同伴的正面實例,以及孩子認可的偶像故事作為激勵,結(jié)合自己的混亂和矛盾,以及家長的評價則更有說服力。這樣,孩子才會意識到錯誤,樂意改變他的不良思想、行為、習慣。否則孩子逆反,故意反著來,那就預示著你的家庭教育危機已經(jīng)悄然降臨。
打不是親,罵也不是愛,其實他們都是傷害,都是強勢一方對自己意愿和結(jié)果的關(guān)注和強化,孩子可能感受到的不是我們家長的所謂“愛心”,而是無知,是自私。而家長還覺得冤枉,會埋怨好心沒好報,自己養(yǎng)大了個白眼狼。
還有,孩子考不好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甚至是“好事”,父母完全沒必要如臨大敵。聰明的家長不會傷口上撒鹽,會讓時間沖淡孩子對于失敗的陰影,心情自然平復。智慧的家長還會適時、適當、有效的進行人工干預,幫助孩子發(fā)現(xiàn)問題、明確方向、走出陰影、為下次的進步開始行動。比如,試卷分析這樣主動有效的人工干預,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體會,怎么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一旦孩子具備了心想事成的能力和水平,他就享受到了成長的快樂,建立了愿望-過程-結(jié)果的思維鏈。
二、孩子厭惡學習的內(nèi)在原因和心理干預。
不同類型的孩子都有學習的潛能。。
孩子大體分成四個類型:認知型-以自我為中心,喜歡爭辯,喜歡問事情的來源,學習比較主動,但比較固執(zhí),常常不理會別人的感受;逆思型-逆思型的孩子總是以否定別人為自己的快樂,喜歡標新立異,奇思妙想,喜歡競爭與挑戰(zhàn);開放型-主動性不強,隨機雜亂,教一點就學一點,不教就不學;模仿型-原則性不強,但模仿能力很強。不過我猜有的孩子可能是混合型的。
由此可以看出,不管哪種類型的孩子,都蘊藏和閃耀著喜歡學習的種子和火花,都等待著我們施教者去培育和點燃。 孩子厭惡學習的內(nèi)在原因是扼殺了興趣和挫傷了動力。那么就要:
1、引導孩子多觀察、多思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目標是直接的動力。如果孩子對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他們自然就不會把學習當成苦差事。我們經(jīng)??吹?,有的孩子對電腦很有興趣,他就愿意自覺主動地看許多計算機方面的書籍,貪玩的習性就會有很大的改善。
好奇是人的本能,觀察是孩子的天性,比如拿兩生熟雞蛋,讓他們轉(zhuǎn)動起來,根據(jù)轉(zhuǎn)的速度來辨別生熟,激發(fā)孩子思考,并學以致用,借機告訴孩子只有通過學習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和知識。
俗話說看到螞蟻搬家天就會下雨,但是有個孩子看到了螞蟻搬家了卻沒有下雨,就很好奇。好長一段時間就迷上看螞蟻搬家,有時甚至飯也顧不上吃,而家長沒有打擊孩子的好奇心和觀察欲望,也沒有嫌臟、怕麻煩,孩子把螞蟻捉起來放到小瓶子帶回家,家長還教他給螞蟻喂食、喂水,讓他在家也能看到螞蟻,孩子繼續(xù)去螞蟻洞觀察后才發(fā)現(xiàn),螞蟻往低處搬不會下雨,而往高處搬才會下雨。家長就適時和孩子討論,高處干燥,低處較濕潤,但下雨時也會被水淹沒,任何動物都有通過改變來保護自己生命的本能,否則就不會生存下來。讓孩子體會到了觀察的樂趣,明白了改變自己的重要性。
2、激發(fā)孩子的興趣和好奇心 孩子的好奇心是他智力發(fā)展的動力。他會因為好奇,不斷地接觸新的事物,啟發(fā)他積極思考,而變得聰明;會因為善于感知新事物而融入成人世界的文化背景和氛圍。有的父母為了培養(yǎng)一個聽話的兒子,而不惜扼殺他們的好奇心,束縛他們的手腳,結(jié)果是事與愿違,得不償失。請問,孩子如果什么都不好奇,只滿足做乖乖寶,他還會需求什么呢?
有一個孩子,看到門口有很多樹,榆樹和椿樹上都有蚜蟲,可檑樹上卻沒有。孩子就很好奇,后來他分別把幾種樹的葉子摘下來嘗,發(fā)現(xiàn)榆樹葉子是甜的,而檑樹葉子是苦的,他就把檑樹的葉子搗碎后浸水,然后再噴灑在有蚜蟲的石榴花、月季花上,結(jié)果蚜蟲被殺死了。這是一個孩子注意觀察,善于動腦自制殺蟲藥的實例。
還有一個孩子,在上完物理課回來后,把掛鐘拆了,用里面的零件來制作門鈴。家長沒有因為自己一個月工資才100多塊,而將近200元的石英鐘被大卸八塊而發(fā)火,而是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如果他能從一個掛鐘開始,喜歡認真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并且下定決心做出點名堂來,他就不會平平庸庸地過一輩子,就會有所作為的,作家長的何樂而不為,何苦要斥責、阻止孩子的所謂“破壞”呢?
以上我們分析了孩子厭惡學習的心理,那么怎么幫助孩子呢?
一、培養(yǎng)孩子專注做事的意識和習慣。兒童不愛學習、學習效率低、學習效果差常與其注意力不專注有關(guān)。課堂教學要求注意力至少保持20分鐘,有的孩子卻只能集中注意幾分鐘,要么做小動作,要么和鄰桌孩子竊竊私語,許多內(nèi)容在"開小差"時沒聽到、沒理解,結(jié)果成績差,逐漸對學習失去信心和興趣,進而不愛學習。這個和我們家庭從小給孩子提供的生活習慣和家庭氣氛也有關(guān)系。有的家里是邊看電視邊評論,從而忽視和耽誤了后面的劇情,所以要從從生活細節(jié)培養(yǎng)孩子的注意力。
還有孩子貪玩,玩起來幾乎可以廢寢忘食。其實貪玩也可以鍛煉一個孩子專注做自己喜歡的事的習慣。
二、注意學習強度,重視學習過程,享受學習樂趣。
許多家長望子成龍心切,特別是成績中上的學生家長,在孩子課后又安排家教和太多的補習班,想借此來提高孩子的成績,孩子消極應付,很容易產(chǎn)生事倍功半的惡果。這種"家庭課堂式"的接力學習往往使孩子失去對學習的新奇感,開始厭倦學習。
學差生和聰明但貪玩的學生往往都會體會不到學習的快樂,對學習喪失興趣。
學差生貪玩,游離于學習之外,也許一開始并不喜歡玩的內(nèi)容,只是相較枯燥困難的文化課學習,是百無聊賴的打發(fā)時間,釋放壓力,逃避學習而已。比如有的孩子嘗試上網(wǎng),交異性朋友,打游戲,以致沉迷游戲,都有逃避和麻醉自己,補償心理失衡,體驗積極情緒的因素。
聰明但貪玩的學生會玩物喪志,浪費聰明才華。他們貪玩往往一是因為反應快,手、眼、腦不同步而粗枝大葉,蜻蜓點水;二是學習任務輕飄飄,吃不飽。三是教學和學習方法枯燥乏味,沒有新鮮感、刺激感、趣味感。學優(yōu)生往往是成績不會差,但很難拔尖??梢赃m當增加孩子學習的難度和內(nèi)容,比如參加一些提高班,拓展知識面和慎重跳級等都可以嘗試。
隨著初中學習難度的增加,小學不怎么突出的孩子也會異軍突起。
孩子貪玩主要是沒有深入到學習里面去,家長要從以下各方面注意引導:
1、及時總結(jié)找出差距。每天的作業(yè)注意錯題改正,建立錯題本,考試后做試卷分析,讓孩子不斷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和努力的方向,提高學習效率,才能真正引導和幫助孩子,而不是簡單的訓斥和只要指標。如果孩子狀態(tài)、過程有改變,成績自然也會提高。這樣孩子也就體驗到,只要抓住了學習的要害,學習也不是完全枯燥的事。
2、 執(zhí)行過程中還會有舊習慣的慣性和反復。家長不要一陣風,時冷時熱,要抓好督促檢查,善意提醒。不能見反復就急躁,更不能放任自流。
3、建立樸素的是非觀,審美觀,增強判斷力。引導孩子興趣轉(zhuǎn)移,玩學過度。利用孩子玩過頭而影響學習時偶爾的懊悔和補救心態(tài),給孩子適時的滲透這種思維。
一方面讓孩子學玩結(jié)合,另一方面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使孩子嘗到學習的樂趣,是約束孩子貪玩的關(guān)鍵。把玩耍作為對孩子用心學習的獎賞、鼓勵,不斷地進行正面強化,進而使孩子學會自我管理、自主學習。
三、使孩子嘗到成功的滋味。失敗的沮喪會促使孩子改變,成功的愉悅會激勵孩子的繼續(xù)努力。雖然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但沒有人會喜歡總是失敗,因此,要從孩子的實際出發(fā),恰當?shù)貫楹⒆哟_定學習目標,并給以切實有效的幫助,比如引導孩子整理錯題本,以及前文提到的試卷分析法,都能使孩子通過努力,改變自己,獲得成功的愉快。
對進步或者成功的理解也要有辯證的、發(fā)展的視角和胸襟。緩跌-止跌-提升,任何一種都是進步,不光是提升才是進步。
四、為孩子營造一個愛學習的環(huán)境。
1、內(nèi)部環(huán)境-學習型、思考型家庭,身教重于言教。父母要使孩子熱愛學習不貪玩,自己必須善于學習,善于思考、善于改變,努力在家庭中營造良好的學習和民主氛圍。如果父母自己整天沉迷于麻將、電視、跳舞、應酬中無可自拔,這種對孩子馬列主義,對自己自由主義雙重標準的做法,要想孩子"出污泥而不染"是不可能的,甚至導致孩子人格的分裂和矛盾。教育的法則只能是一個:自然規(guī)律法則,它約束著每一個人。
家長還要及時地發(fā)現(xiàn)孩子的情緒變化,培養(yǎng)孩子由感性興趣-感知欲望,好奇心向理性(目標)興趣-趨利避害,取悅別人和抽象邏輯興趣-成長目標的中長遠性過度和轉(zhuǎn)化。也就是人生規(guī)劃、勵志教育。
2、外部環(huán)境:學風良好的學校,愛學習的伙伴。
孩子對老師往往是很敬仰和期待的,有的孩子會因老師的誤解和冤枉而抵觸這個老師及老師教授的功課,引導孩子客觀評價老師,包容老師也是家庭教育要解決的問題。
大部分的孩子仿效性極強,一個好的榜樣會成為孩子改變的外在動力,逐漸喜歡學習起來。這種同伴的力量有時甚至比家長的說教、打罵更有功效。
3、不良社會風氣和現(xiàn)狀對家庭的影響、對家庭教育的影響也是家長不能忽視的一個方面。如及時行樂,厭學風,大學生就業(yè)難等等。要視孩子心理,品格的承受和接受程度而逐個進行,來解決孩子對教育的理論甚至理想狀態(tài)和現(xiàn)實社會之間的矛盾,逐步培養(yǎng)孩子認識、接受、適應社會的思想和行為能力。
總之,學習有廣義和狹義之分,我們不能只盯著狹義的學習。沒有孩子喜歡特定的學習方式,但也沒有孩子不在學習,而且喜歡學習。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學方式、教學內(nèi)容還要繼續(xù)改進和豐富。廣義學習是基礎,體現(xiàn)一個人的素養(yǎng),狹義學習是提高,體現(xiàn)一個人的技能,包含了“全”和“?!钡霓q證關(guān)系。孩子的個性,家庭的背景,孩子成長的環(huán)境千差萬別,都需要我們施教者具體分析、具體對待,才能找出適合特定孩子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形成自己的思維判斷鏈條,行為控制鏈條,總結(jié)反饋鏈條。而不是我一個講座所能涵蓋和直接提供的。曉巖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