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李鎮(zhèn)西、王開東、鐵皮鼓、余映潮等老師的課堂實錄的人都會發(fā)現(xiàn),他們的課堂實錄有一個共同特征——都有一個能起到畫龍點睛作用的名字?;蛟S,這是整理課堂實錄時他們自己或者編輯加上去的,但我更愿意相信,在授課開始之前,這些名字就已經(jīng)清晰地存在于授課人的心中了。這些名字彰顯著授課人的教學個性:李鎮(zhèn)西老師情感熾烈的人文關懷,王開東老師生命詩意的人性拷問,鐵皮鼓老師富有深度的哲學思考,余映潮老師目標明晰的學法指導。個性鮮明的課堂教學擺脫了庸常教學的盲目性、雷同性、低效性,以其獨特的教學魅力吸引著學生,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得以有效地展開,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及價值觀的三位目標得以真正地落實。 給每堂課起一個名字,其實就是從教什么、怎么教、教學達成的目標三個方面,給本堂課的教學做出明確的定位。 一、教什么 一篇課文的內(nèi)容是豐富的,然而教學課時卻是有限的。在兩三個課時里,我們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字、詞、句、篇、語、修、邏、文”事無巨細面面俱到地講,面面俱到往往面面不到。教學內(nèi)容要有選擇性,要根據(jù)學段目標和學生的前知識水平,從“三千弱水”中舀取學生需要的“那一瓢水”。例如,王開東老師的《見證人性的光輝和黯淡——〈窗〉教學》,王老師將本堂課的教學內(nèi)容定位在引導學生對人性與獸性的深刻認識上,讓學生感受到人性的崇高與壯美,同時也讓學生意識到人性深處“獸性”的自私與卑劣,從對比中領悟到人性的高貴,從而引領學生去追尋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鐵皮鼓老師的《在孝順和愛情之間-——〈孔雀東南飛〉教學》,教學內(nèi)容聚焦在對焦仲卿兩難困境的思考上,主題集中,話題尖銳,師生通過與文本的對話,走進了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對課文有了獨特而深刻的認識和感悟。 二、怎么教 怎樣教,既有教學手段的選擇,也有教學切入點的選擇?,F(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帶來了教學手段的空前繁榮,但教學手段再豐富,出需要教者根據(jù)教學的實際需要進行冷靜選擇,讓有限的教學時間發(fā)揮最大的效率。例如,我在執(zhí)教《背誦是文言文教學最有效的方法——〈赤壁賦〉教學》時,將背誦課文作為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讓學生通過“背”記住學習內(nèi)容,引導學生通過“誦”來理解表達課文的意蘊情思?!耙恢Ψ酃P一本書,一塊黑板一張嘴”的原始教學手段并沒有影響教學效果。我可以自信地說,這節(jié)課絕對比那些華而不實的多媒體演示課要更有效。 教學切入點的選擇比教學手段更為重要。學生課堂上的教學閱讀和課下的自然閱讀是有區(qū)別的,教師要通過教學閱讀的指導,引導學生品出課文的“個中三昧”,把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教學角度的選擇體現(xiàn)了教師的教學藝術,是教師教學個性的突出體現(xiàn)。例如,《祝?!芬徽n的教學,李鎮(zhèn)西老師選擇的角度是《“禮教”何以“殺人”》,抓住文章的主題,引導學生去思考“禮教”對人性的戕害,從而警醒“我們每一個人可能都是‘殺人者’”。同樣是這一課的教學,我選擇的教學角度是《讓每一個人都能活下去》,借助馬斯洛需要理論,引導學生從生命悲劇、人性悲劇、社會悲劇、文化悲劇、啟蒙悲劇等五個層次去解讀課文的深意。 三、教學目標 課堂教學應該達成怎樣的教學目標,上課前一定要明確,那種“腳踩西瓜皮,溜到哪里算哪里”的庸常教學注定是低效的。教學目標切忌太大、太雜,大則空乏,無法落實;雜則細瑣,沒有重點。簡約才能豐富,才能深刻。因此,教學目標要集中,一堂課兩三個,甚至就一個。例如,余映潮老師的《感知一段、精讀一段、背誦一段——〈紀念白求恩〉教學》,“感知一段——概括內(nèi)容要點;精讀一段——品析表達手法;背誦一段——感覺課文主旨”。教學活動在三個目標的統(tǒng)率下,井然有序,扎實有效。鐵皮鼓老師的《把應試進行到底——〈烏衣巷〉鑒賞訓練》,把講授詩歌鑒賞方法,訓練詩歌鑒賞能力作為本課的重要目標,學生反應很不錯。 找到屬于自己的教學方向,讓我們給每堂課起一個名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