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的父母只做三件事
父母對待孩子無外乎三種情況:一是事事管,時時管,做了很多的事,效果卻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聞不問,結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長一帆風順。顯然,“什么都做”和“什么都不做”都過于極端,有些偏頗,并不可取。杰出的父母從來都選擇“有所為有所不為”,更明確地說,只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好的親子關系勝過許多教育,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關鍵在于“定位”。
不當“裁判”,學做“拉拉隊”:在人生競技場,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無法替代孩子,也不該自作主張去當“裁判”,而應該給予孩子一種保持良好競技狀態(tài)的力量,即“拉拉隊”的力量。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隊”,既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贊美孩子,還要引導孩子正確面對失敗,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戰(zhàn)友。
不當“馴獸師”,學做“鏡子”:孩子只有認識自己才能戰(zhàn)勝自己,但他們通常只能依據(jù)他們的反饋來認識自己,這時父母的“反饋”作用即“鏡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不做“馴獸師”,學做“鏡子”,才能幫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識,才能讓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權威”,進而和父母溝通。
第二件事: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
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再也沒有什么比習慣養(yǎng)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無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來。
習慣是個大問題,是大智慧: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絕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則是:低起點,嚴要求,小步子,快節(jié)奏,多活動,求變化,勤矯正。習慣的養(yǎng)成關鍵在頭三天,決定在一個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權利,讓孩子在習慣養(yǎng)成中發(fā)揮主人作用。
通過習慣培養(yǎng)鑄造品格:人的品質,決定人的發(fā)展方向,但人格的培養(yǎng)問題通常很難落實到具體操作上來。不過,有研究者發(fā)現(xiàn),習慣與人格相輔相成,習慣影響人格,人格更會影響習慣,正派、誠實、有責任心、有愛心、合作精神等品格都可以通過習慣培養(yǎng)來鑄造。
第三件事:引導孩子學會學習
吸引孩子熱愛學習,指導孩子學會學習是父母的一項重要職責,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孩子的求知欲和學習潛能是可以激發(fā)的:興趣、夢想、成就感、感恩等都是疏通和啟發(fā)孩子求知欲的通道,而對于孩子來說,所謂競爭優(yōu)勢就是潛能得到有效的開發(fā)而已,心情、開竅、暗示、遐想、計劃等是激發(fā)孩子學習潛能的五大原則。潛能開發(fā)雖沒有絕對的“時間表”,但也是有步驟,比如建立目標、控制情緒、磨礪意志、專注于一點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愛學”是“會學”的前提,而“會學”是“愛學”的保證,“會學”才能“學好”?,F(xiàn)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盲從一些成功教子的家教經(jīng)驗,但這些經(jīng)驗聽著容易,做起來難。因為它們沒有“可遷移性”,如果只是一味地克隆、模仿,不但不能落實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邯鄲學步”,適得其反。最有用的真東西是需要靜下心來思考、提煉的。教育孩子并沒有父母想象的那樣復雜。抓好了親子關系、習慣培養(yǎng)、學習這三件大事,父母成為杰出的父母,孩子成為杰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遙遠的夢想了。
摘自搜狐網(wǎng)
相鄰博客
- 媽媽們,接納孩子,更要接納自己!(轉自熔智教育) [2009-02-22 21:42:00]
- 3個學習好習慣(轉曉巖博客) [2009-02-22 22:09:00]
- 心態(tài)的力量(轉) [2009-02-22 22:15:00]
- 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轉) [2009-02-22 22:22: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