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稱職的父母(一)轉(zhuǎn)
一、父母的角色與職責
每一個父母,當孩子一生下來,就對自己的孩子有很高的期許。然而,通常父母會希望有個乖巧懂事、又聰明的孩子,卻疏于反問自己如何做個好的父親或母親。
現(xiàn)今的社會,習慣地把教養(yǎng)子女的責任,經(jīng)常加諸女性的身上,等孩子出了問題,再彼此責難就來不及了。因此父母親應對自己的角色有以下的認知
在教養(yǎng)子女的過程中,父親與母親同樣重要。 即使父母工作再忙碌,也應撥出時間陪孩子,教導孩子。父母應關懷了解孩子身心的成長,并在管教上建立一致的態(tài)度。在管教子女過程中,父母應先取得共識,共同找出適合孩子的管教方式。 重視父母本身的身教。父母怎么做,孩子就怎么學。
二、有能力的愛
您是否覺得在花費許多心力教孩子、愛孩子之后,他仍覺得您不夠愛他,甚至彼此之間關系緊張,這是怎么回事呢?答案是:愛是要有能力的。什么是有能力的愛呢?
親子溝通的過程,要有溫馨、祥和的感覺,若引起彼此之間的僵持或不愉快,則是沒有能力的愛。指正孩子,要能引發(fā)他的心智成長,若只是一味的要求與責備,則是沒有能力的愛。認清孩子的能力,幫助他走出自己的路,若凡事要求他跟別人比,只會更增加他的挫折感。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是愛是要有能力的,才能幫助孩子成長,讓他感受您的愛。
三、認識兒童
孩子還小的時候,您一定很關心他是不是該長牙了、走路了、說話了?,F(xiàn)在,孩子入學,您又開始關心他的發(fā)展是不是能跟上別人?其實,每個孩子并不完全是一樣的,好比有些人十個月就會走路,有些人卻要慢到一歲半。只要他看起來健康正常,就不必因一、二項的差異而過份憂心。以下是國小階段,兒童發(fā)展的一般特征,提供您參考:
●低年級
1.生長緩慢而穩(wěn)定。
2.女孩比男孩早熟。
3.易感染疾病。
4.為發(fā)泄過剩的精力,很少有靜止的時候。
5.愛賽跑、跳高、跳繩、做模型、玩家家酒。
6.會好奇地提出許多問題要求父母或老師回答。
7.注意力短暫,對于長期要求注意力的活動易顯出坐立不安。
8.愛繪畫及色彩,可以獨自游戲或工作。
9.由與鄰座小朋友游玩,發(fā)展到小團體游玩。
10.因富于想象力,而常產(chǎn)生恐懼。
11.在乎爭取成人的注意與愛護,并表現(xiàn)嫉妒。12.從成人的態(tài)度、語言或表情來察知是非的辨別方法,認為受 到贊許的事就是對的,受到責備的事就是錯的。
●中年級
1.身體健康良好,并喜愛耗力活動。
2.常保持動態(tài)的情形,跑、跳、追逐。
3.注意力加長,并且能延長工作時間。
4.從經(jīng)驗中學習的能力加強。
5.喜愛有組織性的游戲,從事有競爭性的活動。
6.開始形成同性同儕(愛跟同性別的同學、朋友在一塊兒),以表示被團體接納。
7.因自我評價能力之發(fā)展,對成人有批評的態(tài)度。
8.男、女孩的興趣分歧。
9.自以為已經(jīng)成長,言行中表現(xiàn)出成人姿態(tài)。
10.對來自他人的批評或譏諷相當敏感。
11.喜歡借著助人行為或自我成就取悅教師。
12.對善惡的解釋有了個人的看法,不再完全依照成人的說法和標準。
●高年級
1.在急速生長以前可能呈現(xiàn)緩慢成長的現(xiàn)象。
2.因身體的發(fā)展與運動量的增加,食欲與飯量增進,可能超過成人。
3.個體個別發(fā)展的差異顯著,部分孩子有早熟現(xiàn)象。
4.女童普遍比男童更早邁入青春期。
5.易感染小疾病且易于疲勞。
6.表現(xiàn)出較成熟且多樣性的興趣。
7.男孩喜愛有組織的游戲。
8.同輩的規(guī)范開始顯得重要,依屬同伴(對同伴有依賴心、歸屬感)。
9.常會感到成人的不公平。
10.男女孩間常會互相戲弄嘲笑。
11.與成人之間因言行沖突而產(chǎn)生適應困難。
12.愛幻想有偏見。
13.常設法引起公眾的注意。
14.對實際社會發(fā)生興趣后,則注意細節(jié),因知識有限,常用情緒與偏見眼光判斷事物。
四、管教的原則
管教方式要依孩子的發(fā)展和需要而調(diào)整,不可一成不變。您該如何合理的管教孩子呢?
1、以愛為出發(fā)點:讓孩子了解,即使懲罰他們,也是愛他們的。
2、明確的規(guī)范:訂定孩子行為標準,并切實執(zhí)行,態(tài)度溫和。
3、有建設性:指出孩子的錯誤,并教他正確的做法。
4、有效的賞罰:多鼓勵、少責罰,每次賞罰前,一定讓孩子明白原委,以強化正確行為。
5、立即糾正:孩子做錯事,立即說明指正,事過境遷再來翻舊帳,效果則大打折扣。
6、避免情緒化:就事論事,切勿藉題發(fā)揮,大發(fā)脾氣。
7、管教態(tài)度一致:讓孩子有所遵循可幫助孩子及早建立自我的行為標準。
8、精神物質(zhì)并重:切勿無限制滿足孩子物質(zhì)需求,應漸以精神鼓勵替代。
9、以身作則:孩子由父母的身教所習得的一切,是最自然且不費力的。
五、親子溝通的技巧
很多父母感到疑惑,為什么每天都和孩子溝通,親子關系仍然不好?
根據(jù)研究發(fā)現(xiàn),您和別人溝通,對他所產(chǎn)生的影響力,在措辭方面占7%,音調(diào)方面占38%,肢體語言(表情、動作、姿勢等)方面占55%。也就是說,如果您和孩子說一件事,說話的音調(diào)和肢體語言影響溝通效果很大,所以,有時對孩子一個真心的微笑,摸摸頭、拍拍肩,甚至一個熱情的擁抱,早已勝過千言萬語。
●良好的溝通條件是:
(一)用關心的眼神,注視對方。
(二)面帶微笑,專注傾聽。
(三)點頭示意,表示接納。
(四)問些問題,增進了解。
●溝通的技巧:
(一)表達意見時,對事不對人。
(二)只描述具體可見的行為。
(三)說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指責孩子。
(四)把握適當時機。
(五)與孩子一同討論,尋找合適的解決之道。
六、培養(yǎng)感恩的心
想想看,當孩子從您手中接過一碗飯時,會說聲謝謝嗎?當他得到別人的幫助或贈與時,會真心感激嗎?知道感恩,才能知福、惜福。
學齡階段的孩子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不懂得替別人著想,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生活在富裕的環(huán)境中,要什么有什么,得到東西是理所當然,萬一得不到,可就要無理取鬧了。
相鄰博客
- 如何改觀孩子的小磨蹭(轉(zhuǎn)) [2009-03-26 11:35:00]
- 孩子讀小學,家長配合學習的一些技巧(轉(zhuǎn)) [2009-03-26 12:53:00]
- 作稱職的父母(二)轉(zhuǎn) [2009-03-26 13:10:00]
- 家長的20個隱形壞習慣 【轉(zhuǎn)】 [2009-03-26 15:55: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