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個科學小游戲中(轉(zhuǎn)) |
[ 2008-12-27 23:44:00 | By: xixiyile ] |
0
大家都玩過吹肥皂泡的游戲吧?如果組織一場吹肥皂泡比賽,看誰吹的肥皂泡個兒最大。你能得第一嗎? 在這里,告訴你一個吹大肥皂泡的小竅門,只要掌握了這個竅門,你就可能在比賽中獲勝。 先找來一根金屬絲,把它放在一個酒瓶口繞上一圈,就彎成了一個圓圈,然后把它擰緊,做成一個帶把的小圓壞。取一小碗,把一塊肥皂頭放進碗里泡上水,再在肥皂水里溶進一些白糖,這樣吹出的肥皂泡更結(jié)實一些。 把圓環(huán)放進肥皂水里再小心地拿出來,你會看到圓環(huán)上有一層肥皂薄膜。把圓環(huán)舉到嘴前,朝薄膜中央輕微地、緩慢地吹氣,你會發(fā)現(xiàn)薄膜變成一個小口袋形狀,你一邊吹,它就一邊鼓,最后,“口袋”的后部逐漸與其余部分脫離,成了一個很大的肥皂泡。 掌握了一定技巧之后,你就能吹出真正的大肥皂泡了。這時,你可以再試著用另一種方法來吹:把手握起來放進肥皂水中,然后把手輕輕張開,使手指向外伸出,食指和拇指尖連在一起形成一個環(huán),把手小心地從肥皂水里抽出來。這時,手指形成的環(huán)形上就會留下一個肥皂薄膜。把手移到嘴邊,使手心向上、小手指向外,輕輕對著手上吹氣。如果你做得熟練,吹氣時小心,就會吹出一個非常美麗的泡泡來。 神奇的“大炮” 我們來動手做一架“大炮”,這架大炮可神啦,它能魔術(shù)般地把1米開外的燭焰“擊”滅,而且并不需要你填裝什么“炮彈”。 找一只兩頭封閉的紙板圓柱筒,在一端的蓋子中間,剪出一個直徑大約2厘米的圓孔。這個圓孔就是大炮的炮口。再找點其他材料做一副炮架子就成了。 現(xiàn)在,你可以試一試這門大炮的破壞力了:在距大炮1米遠的地方放一只點燃的蠟燭,把你的炮對著蠟燭瞄準好。用手在大炮筒的底部輕輕拍一兩下,你會看到燭焰馬上就被你的大炮“擊”滅了。如果燭焰只是搖曳了一下,那說明你瞄得不夠準。只要你瞄得準,甚至在3米處的燭焰也能給滅掉。 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這是大炮噴出的“音圈”吹滅了燭焰。我們可以在大炮里放些煙來觀察這個現(xiàn)象。你請一個會抽煙的人,通過圓孔吹進幾口煙?,F(xiàn)在把這門炮平擺著,用手指節(jié)慢慢地輕拍紙筒的底面,你會看到,一只只美麗的煙圈從圓孔里噴出來,而且它向前飛時,還能保持形狀的完整。如果你用燈照著煙圈,對著一個黑暗的背景觀看這些煙圈,就能對它做細致地觀察。你會看見,每個煙圈上的煙都在迅速地兜著圈子作滾翻哩,簡直奇異極了。 你一定沒有想到,用手指對著紙筒底這么一彈,會有這么驚人的作用,噴出的“音圈”能使空氣產(chǎn)生這樣強的旋轉(zhuǎn)速度和力量,把人吹氣吹不到的地方的燭焰一下子吹滅。 水柱的“魔力” 用臉盆裝上小半盆水,把一只乒乓球放在水面上漂浮著。這時,你用水壺灌滿一壺涼水,對準乒乓球往下澆去。你一定會以為輕輕漂浮在水面上的乒乓球一定會被急流而下的水柱沖跑。可是,奇怪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了:乒乓球被湍急的水流沖得不斷地在水面上“跳動”,可是頂著水流始終在原地呆著,并不往旁邊“逃去”。隨著盆里水位的升高,乒乓球也慢慢地浮起,卻仍然不離開沖擊它的水柱。這時,即使你讓盆里的水震蕩翻涌,乒乓球仍“賴”在那里不愿離去。 你還可以把乒乓球放在一個方板凳上做個類似“魔術(shù)”般的游戲。只是要先倒水,然后把乒乓球放在水柱濺落處(先放在那里再倒水,球會被沖走),等水柱落到球上,你就可以放手了。這時,乒乓球又會被水柱“定”在凳子上,不會沖走了。而且,假如你把水壺提著慢慢做前后、左右的移動,這只中了“魔力”的乒乓球就會聽從指揮,跟著水柱一起移動。你說奇怪不奇怪? 為什么乒乓球會被水柱“吸住”呢?原來,乒乓球周圍水流動的時候,使得球周圍的空氣壓力變小。只要球周圍水流的情況有變化,那么它周圍的空氣壓力就會跟著發(fā)生變化,乒乓球在這種壓力作用下不斷地調(diào)節(jié),始終保持在水柱底部中央,不被水柱沖走。 空氣的壓力多么奇妙呀! 防水的紗布 紗布能防水嗎?這個問題很簡單,但是,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正確回答上來的??瓷先?,紗布織得那么疏漏,網(wǎng)眼又多又大,要想用它來“防水”,恐怕辦不到。 讓我們來試試。 先找來一個瓶子,在里面灌上一瓶水,然后用紗布蒙在瓶口,用細繩或皮筋把紗布緊緊扎在瓶口。這時,你把瓶子倒過來試試看,瓶里的水會不會咕嘟咕嘟流出來。 對了!水并不往外冒——紗布能“防水”,它把水堵在瓶子里一滴也沒讓流出來。 這是什么原因呢?紗布防水的原因有兩點,一是因為空氣壓力在起作用;二是因為水的表面張力在起作用。 空氣的壓力很大,完全可以托住壓在瓶口處水的重力,所以水不會往下泄漏。另外,水的表面像一層有彈性的皮膚,這層“皮膚”上的分子緊緊地被水面下的那層分子所吸引,把水裹了起來,不讓水隨便亂跑。我們用的布傘、雨衣能防水,也是因為水滴表面張力很大,不容易進到傘或雨衣的里層去。 其實,你剛才玩的這個游戲,還有點像個閥門——進去容易,出來難。不信,你把瓶子里的水倒出來,重新蒙好紗布,然后把它放在水籠頭下面接水,你會看到水會進到瓶里去。當瓶里水快滿了,你再把瓶子倒過來,瓶里的水仍出不來。你能想出這是什么道理嗎? 雞蛋殼里的水 動手做一個游戲,能讓你知道雞蛋有一種神奇的“滲透”作用。 我們找一只新鮮的雞蛋,再找一根麥秸管(最好用透明的塑料吸管或細玻璃管,那樣效果更好),就可以動手了。 先用釘子或小刀在雞蛋的一端剝?nèi)ヒ恍K蛋殼,剝的時候一定要十分小心,千萬不要把蛋殼下的那層薄膜弄破了。在雞蛋的另一端用針扎一個小孔,慢慢地把這個小孔擴大,直到能把麥秸管插進去為止。小孔擴好后,慢慢把管子插入蛋內(nèi)約2厘米,然后,點燃一支蠟燭,讓蠟油滴到管子與蛋殼的接口處,把接口全部封嚴實,不讓空氣和水份滲進去。這時,你可以把雞蛋放進一只盛有四分之三水的玻璃杯中,讓插上管子的一頭朝上。稍等片刻,你可以看到雞蛋里面的蛋液就會慢慢上升到管子里面。幾小時或幾天后,蛋液一點一點進入管子里,管口就會有蛋液溢出來。 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是杯子里的水滲入了蛋殼之中。雞蛋里面的蛋液和杯子里的水不是被蛋膜隔開的嗎?怎么杯中的水還能進到雞蛋里面去呢?這就是“滲透”。在這層薄薄的蛋膜上,有許多微孔,這個孔能讓細小的水分子通過并進入蛋中,但較大的蛋液分子卻不能通過。你看,這是一層“半滲透膜”。當水不斷滲入蛋中,就把蛋液不斷地往上推,逐漸推出蛋殼。 能裝進瓶里去嗎? 裁判發(fā)給參賽者每人一個蘋果,一個細頸瓶子,要求把蘋果用最快的速度放進瓶里。 可能有人覺得這根本辦不到。蘋果比瓶口大多了,怎么能放進瓶里呢?不過,別忘了,裁判并沒有限制你用什么辦法去裝。任何一個聰明的孩子,都會把蘋果弄碎了,然后裝進瓶里。 能不能不把蘋果弄碎,讓它進入細頸瓶里呢?還是可以辦到的。不過,這可不是一天二天能完成的。這個游戲做成功了,你把它作為禮物送給你的朋友,他們一定會驚奇地問你這是怎么回事?這只蘋果是怎樣放進去的? 其實,這個秘密在于就讓蘋果長在瓶子里。 到果園去,選一根長著小蘋果的粗枝,長在枝上的蘋果不能太大,否則就不能塞進瓶里。小心地把這個小蘋果放進瓶子里,然后用繩子把瓶子結(jié)結(jié)實實地綁在樹上,剩下的事就讓大自然幫你完成吧。不過,你應(yīng)該常去看看,別讓害蟲破壞了你和大自然的杰作。等到蘋果熟了的時候,你就會得到這件有趣的“禮品”。 如果你想在蘋果上留下字跡,也很容易辦到。在蘋果朝陽的一面,你用煙盒里的鋁箔剪成你要寫的字形,再用膠水粘到未成熟的蘋果上。等蘋果紅透了,你揭下鋁箔,把蘋果洗干凈,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陽光在蘋果皮上留下的字跡。 觀察植物的生長 不知道你從電影或電視里看到過植物生長的慢鏡頭沒有。這些鏡頭都是攝影師用特殊的攝影方法,把植物生長、花蕾綻開的過程拍攝下來的,為的是讓人們清楚地看到平常不可能見到的景象。這些鏡頭總是很讓人遐想。 其實,我們自己也可以動手做一個小實驗,或是叫做小游戲,也能使我們看到植物的生長,不過不會像電影中慢鏡頭看到的那么快。 先把要用的東西準備好:一根8×2.5厘米的小玻璃管或塑料管;一根約10厘米長的豬鬃;幾粒玉米或谷物種子(最好選顆粒飽滿的);一塊小木板;一些土壤。 把種子先在水里浸泡好。第二天,把準備好的玻璃管或塑料管拿出來,在管底鋪上一層約1厘米厚的濕土,然后把種子放在土上面(最好多準備幾粒種子,因為難免有少數(shù)不發(fā)芽的種子)。把管子放到暖和的地方,并注意保持土的濕度(注意,不能讓土太干燥,也不能讓土太濕)。幾天以后,種子發(fā)芽了,長出了一根嫩莖。等到莖長到管子口上,就可以想辦法來“觀察”它了。先把豬鬃插入嫩葉尖上,讓這根豬鬃*在管子邊上(注意,豬鬃伸出管口的一段要比管內(nèi)的一段長一些),這樣它就可以充當一個小小的指針。在管子邊豎起小木塊,小木塊如圖標了刻度,這樣就可以更清楚地看清指針的動作。實際上,這根指針放大了嫩葉尖的運動,使你看得更清楚一些。 你猜豬鬃指針運動的方向是朝上呢還是朝下? 怎樣才能喝到水 裁判把兩盒火柴、一只盛有茶水或飲料的杯子放在桌子上,然后動手把火柴和杯子按圖上所示的樣子放好。這時,他宣布:“誰能不用手碰或用別的東西去扶著杯口的火柴,又不許讓杯口的那根火柴掉下來,而能拿走杯子,誰就可以喝這杯飲料。不過還得補充一個條件,只能利用桌上現(xiàn)有的東西或材料幫忙?!?/font> 參加者一定不少,誰都想成功地完成這個游戲。不過,要喝到這杯水還真不大容易,你就是再怎么琢磨,如果不知道相關(guān)的知識,也是白搭——不過,如果你過去曾玩過一些火柴把戲,也許這個問題難不倒你。 想想看,應(yīng)該用什么辦法才能拿開杯子,又不讓火柴棍掉下來。 在普通的火柴頭里,除了有發(fā)火藥以外,還有氧化劑、玻璃粉,還有一種粘合用的膠。這種膠在火柴燃燒時能被熔化。如果你知道這一點,你就有辦法了。 拿起桌上另一盒火柴,劃燃一根火柴,去點兩根火柴頭的連接處。等兩根火柴剛著火時馬上把火吹滅(吹氣時不要太使勁,免得把上面那根火柴吹掉了)。稍過一會,剛?cè)刍哪z冷卻后,兩根火柴就會粘在一起。這時,你盡管去拿走杯子,火柴棍一定掉不下來。 做這個游戲時,一定要注意安全。 誰能分得清 這是一個玩得較多的游戲——看誰能分得清哪些是生雞蛋,哪些是熟雞蛋。當然,分的時候不許把雞蛋打破了。 先從家里拿一些雞蛋來(多少不論),其中有幾個是煮熟了的。裁判把熟蛋和生蛋混在一起,讓參加游戲的人來分,看誰能把熟雞蛋分出來,誰就是優(yōu)勝者——可以吃到熟雞蛋。 有的人可能只是憑猜測去分,也許“撞大運”能撞對一兩個,也許一個也分不出來。雞蛋越多,也就越難區(qū)分。 有一個簡單的辦法,可以使你輕而易舉地把生雞蛋和熟雞蛋全部分開。 用手把一個個雞蛋放在桌面上向著同一個方向旋轉(zhuǎn)。 旋轉(zhuǎn)時,那些晃動而且轉(zhuǎn)速較慢的就是生雞蛋。因為生雞蛋里面的蛋黃和蛋白是液體,旋轉(zhuǎn)時,蛋殼旋轉(zhuǎn)了,蛋黃和蛋白由于慣性的作用,仍要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tài),所以,這種不協(xié)調(diào)使得雞蛋晃動起來,旋轉(zhuǎn)的速度也就比較慢一些。 自然,那些轉(zhuǎn)得又穩(wěn),轉(zhuǎn)速又快的就是熟雞蛋嘍。熟雞蛋里面的蛋黃、蛋白都凝成了固體,能和蛋殼一起旋轉(zhuǎn),因此它能轉(zhuǎn)得又穩(wěn)又快。 誰能看到聲音 誰能“看見”自己的聲音?如果讓大家開動腦筋想辦法,看誰能想出好注意,讓大家“看到”自己的聲音,誰就可以成為優(yōu)勝者。 要想“看到”聲音,可能是很困難的,但是,一般我們能看到聲音的振動。我們知道,各種機械(從小小的鐘表到龐大的機器)都會產(chǎn)生振動,這些振動實際上就是聲的振動。人們已經(jīng)發(fā)明了一種電子儀器,用它可以對聲音引起的振動做精確的研究,這種儀器叫“示波器”。 示波器是一種很復雜的儀器,價格也十分昂貴。不過,我們可以用一些簡單的材料來自制一個“光線示波器”,用它來顯示聲音的振動,也能讓我們“看到”聲音的振動。 找一個空罐頭盒,把兩頭打通,從破氣球上剪下一塊橡皮,把它緊緊繃到罐頭盒的一頭。找一塊襯衣鈕扣大小的碎鏡片,把它粘到空罐頭盒的橡皮上。粘的時候注意,不要粘在橡皮的中心,只要粘在*邊上一點就行。 “看”聲音的時候得有太陽。對著太陽站在一堵墻前,距墻的距離三四米遠即可。拿起罐頭盒,讓有橡皮的一端對著墻,讓碎鏡上反射的光投到墻上。這時,你對著空罐頭盒的敞口端拉長聲音喊,就像演員練聲一樣變著調(diào)喊,鏡片就會隨著不同的聲音產(chǎn)生振動,墻上的光點就會產(chǎn)生不同的圖形。這樣,你就“看到”了你的聲音。 噴灌器 有些農(nóng)村已有現(xiàn)代化的噴水澆灌設(shè)備,用這些設(shè)備給蔬菜、莊稼、果樹澆水,省時省力省水,又澆得均勻透徹,能讓這些農(nóng)作物或果樹茁壯成長。 我們也可以自己動手制作一個簡易的旋轉(zhuǎn)噴水裝置,還可以用它來進行比賽,看誰制作的噴水澆灌裝置轉(zhuǎn)得快、轉(zhuǎn)的圈數(shù)多,而且轉(zhuǎn)的時間長,誰就是優(yōu)勝者。 先準備好制作需要的材料:一根約80厘米長的木棍,一個小碗,兩個易拉罐(或圓罐頭盒),一根竹板條(長約60—70厘米),一枚1寸的鐵釘,一只花盆。 把木棍埋在花盆里,做為澆灌裝置的底座。把小碗扣在木棍上端,讓碗足作為旋轉(zhuǎn)用的軸承。把竹板條放到火上燒烤,慢慢使它彎曲,彎成一個“弓”形后,放一邊冷卻,然后在竹板條的中間釘一枚釘子。用易拉罐或罐頭盒做裝水的容器,并在罐*底部的側(cè)面鉆一個小孔,用鐵絲或細繩把罐分別綁在竹板條的兩端(如圖),然后,把竹板條放在小碗上,一個旋轉(zhuǎn)噴水裝置就做好了。裝上水,調(diào)整小罐的噴水方向,使兩個罐的噴水方向相反,小罐就會帶動支架一起旋轉(zhuǎn)起來。 小罐為什么會旋轉(zhuǎn)呢?原來,是水的反作用力在起作用。 另外,你知道竹板條為什么能穩(wěn)穩(wěn)地立在小碗上嗎?這是因為水罐的位置低,它們的重心也低,所以,竹板條不論怎樣旋轉(zhuǎn),也掉不下來。 吹球賽跑 吹球賽跑這個游戲可以分兩個隊或多個隊進行,每隊由三個參賽者組成。比賽規(guī)則是這樣的: 參賽者每人準備好一只乒乓球、一個小漏斗。裁判發(fā)今后,各隊第一個隊員用嘴對漏斗吹氣,讓漏斗向下傾斜而不讓乒乓球掉下來即可起跑,跑的過程中,不得用手去碰乒乓球。用手碰一次或乒乓球掉下一次,扣一分。當?shù)谝粋€隊員跑回起點,第二個隊員再出發(fā)……以此類推。先跑回起點,而且得分最高的隊為優(yōu)勝隊。 這個比賽的關(guān)鍵是不讓乒乓球掉下來,在比賽以前,就應(yīng)該先進行練習,看看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 其實,用漏斗吹氣,不讓乒乓球掉下來是很容易做到的。只要你先向上傾斜漏斗口,把乒乓球放進漏斗嘴里,然后緩慢地吹氣,并且逐步加大吹氣量,讓漏斗口慢慢朝下,這時,乒乓球就不會掉下去。另外,先把漏斗朝下,用手托住乒乓球,再開始吹氣,過一會兒乒乓球就會往漏斗口“吸”去,松開手它也掉不下來了。這是因為球的上方有氣流運動,這兒的壓力就小,球下方的氣壓比球上方的氣壓大,從而把乒乓球托住了。 比賽時,只要注意跑的途中別長時間地換氣,乒乓球是不容易掉下來的。 誰能站起來 坐在椅子上,聽到“起立”的口令后,馬上站起來——這也許是每一個健全的人都能做到的。 現(xiàn)在,我們就來做一個簡單的游戲,看誰坐下以后,能按照裁判提出的要求站立起來。 先讓每一個參加游戲的人坐在椅子上。裁判的要求是這樣的:上身要保持正直(有*背的椅子,要使背部正好貼在椅背上);雙腿并攏、上肢與下肢屈成直角;雙腳平放在地上;雙手自然下垂,不要扶任何東西。 聽到裁判的“起立”口今后,要保持坐姿,身體既不能向前傾斜,雙腿也不能向后挪動,雙手也不準撐扶椅子或其他東西。試試看,誰能站起來? 對啦,沒有一個人能站起來,即使你把吃奶的勁都使出來,也不會像你想象的那樣很輕松、很容易地站起來。除非你違反了規(guī)定,不是身體向前傾斜、就是雙腿向后挪動。 誰不經(jīng)常坐下、起來,起來、坐下,可是為什么這么簡單的事情,現(xiàn)在反而做不到了呢?原來,我們平時從椅子上起來時,都很自然地傾身、收腿,把身體的重心往前移,才能發(fā)力起身。如果保持坐姿不變,身體的重心*后了,自然就使不上勁、站不起來了。 誰能把氣球吹起來 準備一只酒瓶、一只沒有吹起來的氣球、一個臉盆、熱水、一根細線。把這些準備好了,就可以進行比賽了。 比賽分三次進行。 首先,裁判一聲令下,參加者拿起氣球用嘴吹氣,誰先在規(guī)定的10秒鐘內(nèi)把氣球吹得最大,而且把氣球系好不讓它漏氣,誰就是這一輪的優(yōu)勝者。 這一輪比賽,每個人都可以把氣球吹起來,這是沒什么問題的。 第一輪比賽結(jié)束,就可以把氣球里的氣放出,再進行第二輪比賽:把氣球放進酒瓶里,聽到裁判的口令,再使勁給氣球吹氣。這一輪比賽,會是什么結(jié)果呢?一吹,你就知道了。原來,不論你使多大的勁,那怕是吹得臉紅脖子粗,氣球也不過只稍稍脹大一點,然后無論怎樣也膨脹不起來了。 原來,氣球稍稍膨脹的結(jié)果,使瓶里的空氣所占據(jù)的空間縮小了,所以空氣的壓力就增大了。這個壓力反抗你使勁吹氣所產(chǎn)生的壓力,使你再也吹不大氣球。 氣球放在瓶子里是吹不大的。 第三輪比賽的要求是這樣的:不能用嘴對氣球吹氣,只能利用現(xiàn)有的東西,想辦法把氣球吹起來。你行嗎? 善于動腦筋的人是可以想出辦法的:把氣球的嘴子(吹氣口)套在瓶口上,把這只瓶子放進熱水盆里。就這樣放進去、拿出來,反復好幾次,以免過熱使瓶子破裂,當整個瓶子變熱時,就讓它擱在水里。熱能使瓶內(nèi)的空氣膨脹,就會把氣球吹起來了。 你能制造云霧嗎? 天上飄浮的白云,是由水蒸氣凝聚而成的;有些是由浮動著的冰?;蛘弑慕Y(jié)晶物組成的。在寒冷的冬天,常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景:你從嘴里呼出一口氣,馬上就形成淡淡的云霧狀。這是因為你呼出的空氣里,含有水蒸氣,這些水蒸氣從口呼出,一遇到冷空氣,就凝結(jié)成微小的小水滴。 如果你想進一步研究云霧的形成過程,完全可以自己動手制造一個造云霧的小裝置,這樣,你想什么時候造云都行。 先準備一只大鐵罐、一只小鐵罐,再準備一些冰或雪、食鹽。 把小鐵罐放進大鐵罐里,把食鹽和冰塊(或雪)按3:1的比例配制好,然后放進小鐵罐與大鐵罐之間的空隙里。這樣,就做好了你需要的小冰箱。 一會兒,小鐵罐里的空氣就會冷卻下來。這時,你就對著小鐵罐吹幾口氣,把水蒸氣給帶進小鐵罐里去。由于小鐵罐里的溫度很低,水氣凝結(jié)成了小水滴,就形成了淡淡的云霧。這時, 你用手電筒照射小鐵罐,就能很清楚地看到你自己制造出來的云霧。 奇妙的自動回轉(zhuǎn)盒 用很常見的那種圓柱形罐頭盒,可以做許多有趣的小玩藝。這種罐頭盒有一個基本的玩法——滾動。只要你把罐頭盒往地上一扔,它就會在地面滾動一段距離。假如我們讓大家比賽誰能把罐頭盒滾得遠,那就沒什么意思了,除了扔的時候注意掌握一點大家都知道的姿勢外,就看誰的力氣大了。誰的力氣大,誰就扔得遠。 現(xiàn)在,我們要求你經(jīng)過一些小小的改進,能使扔出去的罐頭盒自動地滾回來。你能做到嗎?下面,大家可以自己動腦筋、想辦法,把這個“奇妙的自動回轉(zhuǎn)盒”做成功。誰設(shè)計得簡單巧妙,回轉(zhuǎn)的距離遠,誰就可以成為優(yōu)勝者。 下面這個方法可供你參考。 先在罐頭盒的底部和頂部各鉆兩個小孔,按照圖上所示的方法,把橡皮筋穿進小孔中,在橡皮筋交*的地方用繩子結(jié)起來,然后在上面拴一個螺絲帽之類的重物。 把罐頭盒放倒在地上,你把它從身旁推開,它滾動一會兒就會停下,接著自己又往回滾。這是因為螺絲帽較重,一直停在懸垂點的下面,不隨盒子一起轉(zhuǎn)動,這就把橡皮筋逐漸纏繞起來。橡皮筋纏繞到一定時候就限制了盒子的滾動,接著,橡皮筋上積蓄的能量又“推動”盒子往回滾。 不知道內(nèi)情的人,看到這個奇妙的盒子,一定會大為驚訝——好一個有魔力的盒子。 能把對方的拳頭分開嗎? 玩這個游戲,你一定要信心十足,因為你可以十拿九穩(wěn)地獲勝。你完全可以找一個力氣比你大得多的人來和你一起做這個游戲,你可以跟他開個玩笑,讓他甘拜下風。 這個游戲是這樣的:請你的合作者把兩臂向前伸直,雙手握拳,一個拳頭放在另一個拳頭的上面(如圖)。讓裁判為你們喊口令,一聲令下,你必須把對手重疊的兩個拳頭分開。如果分開了,你就獲勝了。相反,如果你沒有把對手兩只重疊的拳頭分開,就算對手贏了。 也許比賽以前,你缺乏信心,對手力氣比你大得多,一定很難把他那兩只有力的拳頭分開。其實,你的擔心是多余的。你甚至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取得勝利。你只需用兩個指頭去頂住對手的手背,聽到口令后,迅速把對手的拳頭往兩邊一撥,他的拳頭就輕而易舉地分開了。 這個游戲妙就妙在對方越是使勁把拳頭并在一起,你就越容易把它們分開。所以,在比賽以前,你可別忘了跟對方叫勁,一定讓他使出勁來。對手為了使雙拳保持并在一起的位置,一般把勁使在上下的方向上,幾乎沒有往左右兩邊用勁。而你正好是從左右兩邊進攻,你手指的作用力與對手的力來自不同的方向,雖然你的力不大,卻能發(fā)揮明顯的作用。 假如你沒獲勝,就得檢查一下對手是否在搗鬼,比如上面的拳頭握住了下面的大拇指 怎樣讓它出來 在一張鋪有臺布(不能用塑料臺布)的桌子上放一枚一分的硬幣和兩枚五分的硬幣,再在兩枚五分的硬幣上罩上一只玻璃杯(如圖)。如果要求你既不能碰到玻璃杯,又不能借助別的小棍或其他物品去撥一分的硬幣,你能把這枚一分的硬幣從玻璃杯下面弄出來嗎? 也許吹氣能把它吹出來吧。那就請你試一試。無論你怎么吹,是不會成功的。當然,你可能想到把桌子底面挖一個洞,硬幣不就自己掉下來了嗎?這個辦法太費事,而且,我們不能為做一個小游戲,把一個好好的桌子給弄壞了吧! 其實,有一個既簡單,又十分有趣的辦法,可以把這枚硬幣從玻璃杯里弄出來——讓它自己走出來。 玻璃杯下那兩枚五分的硬幣肯定比這枚一分的硬幣厚,所以杯子下面的空洞完全可以讓一分的硬幣通過。只要你用手指甲在*近玻璃杯處的臺布上不停地往外抓刮,這枚硬幣就會一步一步向杯口走來,最后鉆出杯子。 這是怎么回事?原來,你的手指每刮一次臺布,就把臺布往前拉了一點,一分的硬幣隨著臺布也向前移動一點。當你手抬起時,臺布的彈性使臺布縮了回去,而硬幣由于慣性的作用,仍停留在原處。這樣,你每刮一次,硬幣就移動一段距離,最后順利地“走”了出來。 能用輕物體吊起重物體嗎? 裁判為每人準備一份東西:一把小彈子鎖、一個秤砣、一只木線軸、一根繩子。然后,要求大家不能用手直接去提拉秤砣,而是利用現(xiàn)有的東西,想辦法把秤砣提升一定的高度。 能有辦法嗎?我們可以想辦法,讓小小的彈子鎖,吊起比它重幾倍、甚至10多倍的秤砣。這就要借助“離心力”了。 做這個游戲時,要注意安全,要把彈子鎖系緊,以免甩起來時傷著人,另外,最好在室外做這個游戲。 先把一根比較結(jié)實的繩子從線軸的眼里穿過去,一頭系在秤砣上,另一頭系在彈子鎖上。系好以后,手握線軸,另一只手也要抓住線軸下面的繩子,使系著彈子鎖這一頭的繩子留出約20多厘米長的一段?,F(xiàn)在,你可以在頭頂上旋轉(zhuǎn)彈子鎖了。注意,要讓彈子鎖在空中保持水平面旋轉(zhuǎn),并慢慢加快旋轉(zhuǎn)的速度,讓旋轉(zhuǎn)產(chǎn)生的離心力越來越大。你會發(fā)現(xiàn),這時,你用不著再抓住線軸下端的繩子,比較輕的彈子鎖旋轉(zhuǎn)產(chǎn)生的離心力已經(jīng)能吊住比較重的秤砣了。當離心力大于秤砣的重力時,就會把秤舵慢慢提升上去——輕東西吊起了重東西。 轉(zhuǎn)自:http://www.qbaobao.com/news.php?id=34765 |
相鄰博客
- 如何營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原創(chuàng)) [2009-02-15 04:13:00]
- 轉(zhuǎn):看完后想10秒鐘,你會改變自己(轉(zhuǎn)禹辛家庭工作室) [2009-02-15 12:48:00]
- 轉(zhuǎn):顧曉鳴解讀:家庭教育現(xiàn)代化和十大理念(視頻講座) [2009-02-15 15:52:00]
- 家長如何把握分寸 (原創(chuàng)) [2009-02-15 23:41: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