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暑期成了“籠中鳥” 中小學生暑期緣何缺玩伴?
做完作業(yè)看電視 看膩了電視玩電腦
在暑期,整天面對電腦、電視、作業(yè),許多孩子早就覺得膩煩。某小學5年級的一個男孩,暑假剛開始就被爸媽“軟禁”,在完成暑假作業(yè)后,他可以看電視,玩電腦,但就是不許出門找同伴玩。他說:“父母是希望我平安度過暑期,但讓我整天做完了作業(yè)看電視,看膩了電視玩電腦,可真有點受不了?!?/span>
暑期反而成了“籠中鳥”
中小學生缺少玩伴,在暑期生活中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許多學生為此憂心忡忡。一名初二學生原來想在暑期痛痛快快地放松一下,但卻無論如何找不到同伴。他隨父母搬進新房已有一年了,但直到現(xiàn)在,他還沒有機會和左鄰右舍打過招呼。
一位初中女生說:“平時我們有比較要好的同學,但到了暑期,約出來聚一次可真不容易”,她直言,是父母親陳舊的觀念阻擋了同學之間的交往。她曾嘗試打電話約同學,結(jié)果同學們都想聚,可家長都不同意。對此,孩子們都有“籠中鳥”的感覺。
“從放暑假開始,孩子就把打電話當成了做功課,幾乎天天要給同學打好幾個電話,聊起來還沒完沒了。”幾位在機關工作的家長,最近不約而同地發(fā)現(xiàn)了孩子暑期“煲電話粥”的現(xiàn)象。
家長應鼓勵孩子找玩伴
為什么與上學有比較多的作業(yè)負擔相比,不少孩子更愿意選擇上學,這是因為他們感到生活中缺少不了同伴。對此,上海市一師附小校長魯慧茹認為,同伴在學生生活中具有特別的作用。這種與人交往的需求,在孩子上學時不會成問題。而當他們一放假,昔日“得來全不費工夫”的需求,就會因為各種原因而難以滿足。而事實上,同學之間的交往是一種正當需求,家長根本沒必要設置障礙。
明珠小學校長倪中華指出,暑期正是提高學生同伴意識的好機會,社區(qū)要開展多種活動,讓學生之間多接觸、多認同、多理解,這對孩子養(yǎng)成健康的心理和處事能力有益無害。家長應當讓孩子有計劃、有安排地走出家門,參加社區(qū)活動,與同學保持交往,與社會保持接觸。要改變把電視、電腦作為暑期孩子的“玩伴”的簡單做法,多提供孩子與同伴、親戚來往的機會,以滿足孩子正常的交往需求。一些社區(qū)教育專家也指出,社區(qū)有關活動設施應全部向?qū)W生免費開放,引導他們從“屋內(nèi)”走向“屋外”,拓寬同伴間的戶外活動空間。
本報記者 蘇軍
相鄰博客
- 葬送大批孩子的未來 一位高校老師眼中自考亂象 [2009-08-18 07:19:00]
- 湖北云夢 一高三學生暑期補課期間在家自殺身亡 [2009-08-18 07:22:00]
- 廣東廣州 爺爺偶看孫女日記被責侵權(quán)想尋死 老人有罪嗎? [2009-08-18 07:30:00]
- 丹麥 旁聽小學性教育課 [2009-08-18 07:37: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