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背,就是哥兒倆的天地。
云龍縣舊州鎮(zhèn)下塢村的一對小哥倆,相繼于4歲時患上一種名叫“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的遺傳性疾病。6年來,他們的父母背著癱兒上學,步行了4萬多公里。
兄弟倆4歲時先后發(fā)病
家住云龍縣舊州鎮(zhèn)下塢村的雷吉昌和李春夫妻倆在12年前有了第一個兒子。12歲的雷茂基,4歲前和別的小男孩一樣,聰明活潑又調(diào)皮。夫妻倆勤勞樸實,雖然家里還有年近八旬的兩位老人需要照顧,可小家庭還是過得很幸福。
然而,兒子4歲起開始出現(xiàn)行走笨拙容易跌倒的現(xiàn)象,起初還認為是缺鈣或是跌倒后摔傷了骨骼。但事實并非如此,小茂基下肢肌肉逐步萎縮,病情越來越惡化,8歲后,下肢基本完全癱瘓了,手臂開始出現(xiàn)和雙腿一樣的癥狀已經(jīng)舉不起來了,吃、喝、拉、撒都需要大人照料。
小兒子雷延蘇是在哥哥雷茂基6歲時出生的,今年也已經(jīng)6歲了。小延蘇4歲以前也和其他孩子一樣都很正常,這讓雷吉昌夫婦倆心里總算得到了一絲安慰。可沒想到小延蘇4歲開始出現(xiàn)容易跌倒的現(xiàn)象,到現(xiàn)在已發(fā)展到走路開始有點像“鴨步”,行動極為不便,走一小段時間就感覺累,癥狀和哥哥當年完全一樣。原本不幸的家庭雪上加霜,更加陷入了困境。
背兒上學6年步行4萬公里
記者見到他們時,雷吉昌和李春夫妻倆面容憔悴、身心疲憊。面對眾多的困難,夫妻倆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其中的艱辛不言而喻。坐在媽媽旁邊的小茂基和小延蘇雖然行動不便,可思維靈敏,講話伶俐乖巧。
小茂基告訴記者:“我就想站起來,像其他同學那樣正常地上學,不再叫父母背我們,他們太辛苦了?!薄白尯⒆诱酒饋怼保彩抢准驄D倆多年來唯一的愿望。這個信念支撐著夫婦倆走過了常人難以想象的每一天。
幾年來,為醫(yī)治小哥倆,他們已先后到保山、下關、昆明等地求治,還嘗試過中醫(yī)治療,甚至是請農(nóng)村的“大仙”,只要能想到的夫妻倆都在嘗試……去年終于確診了孩子的病:“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屬于遺傳性疾病。
據(jù)了解,這種病相當罕見,在云龍縣還是屬于首例,起初表現(xiàn)為行走笨拙、容易跌倒、登樓梯及起立有困難、行走像“鴨步”,發(fā)展到最后全身都會癱瘓。
“孩子雖然有病,但不能沒有文化?!崩准嬖V記者,無論有多困難都要讓孩子讀書。他們家到學校有3公里路程,讓孩子自己去是不可能的了,只有夫婦倆輪流接送孩子去上學。早上送到學校上學,中午送飯給孩子并招呼他們都吃完,下午又去接回來。每天往返3趟,步行近20公里,整整6年,風雨無阻。細算下來,這6年當中,夫婦倆送孩子上學走了近4萬多公里,這相當于繞了地球一圈。
前往沈陽治病有望治愈
雷吉昌夫婦為了給孩子醫(yī)病花了幾十萬元,如今已債臺高筑,傾家蕩產(chǎn),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記者在舊州鎮(zhèn)下塢村的雷吉昌家看到,一臺老電視機是這個家庭唯一值點錢的東西。雷吉昌告訴記者,這幾年為了給孩子醫(yī)病,能賣的東西都賣完了,這臺老電視機也是親戚淘汰后給的。夫妻倆舍不得為自己置件新衣服,穿的衣服幾乎都是親戚們給的舊衣服。
一個偶然的機會,夫妻倆在電視上看到遼寧省沈陽市某解放軍醫(yī)院研制出治愈此類病的藥,且有了醫(yī)好類似病癥的先例。夫妻倆聯(lián)系到了該醫(yī)院,院方答應他們,可以將患兒帶過來檢查一下,確診后可以進行手術(shù)。
然而,光手術(shù)費就每人7萬元。7萬元,對一個久受折磨的家庭,是怎樣的一個天文數(shù)字?為讓兩弟兄早日擺脫病魔困擾,他們想盡辦法到處籌錢。舊州鎮(zhèn)農(nóng)村信用社了解了情況后,破例給他們貸款5萬元。加上他們七湊八借的錢,終于可以去試試了。雷吉昌的妻子李春告訴記者,只要這個醫(yī)院能醫(yī)治好娃娃的病,哪怕只有一線希望,他們都要堅持去努力。
至記者發(fā)稿時,一家人已經(jīng)在去遼寧省沈陽市的路上。盡管前面他們要走的道路還很長,但他們已決定一直走下去。不管面對多少困難,他們唯一的希望就是讓孩子站起來。
(春城晚報秦蒙琳字松芳) (來源:云南網(wǎng))
相鄰博客
- 廣西大學附中亂收費1600萬 原校領導集體貪污 [2009-03-17 06:33:00]
- 當班長遭報復? 16歲中專生被多人持刀砍傷(圖) [2009-05-18 21:54:00]
- 四川邛崍 小學生下河游泳沒上岸 兩同伴拋硬幣測生死(圖) [2009-05-18 21:57:00]
- 7歲女孩被生母活活打死 母親一審被判無期 [2009-05-18 22:27: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