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表時間:2009年05月04日 14:28
最近看到了一篇題為《美國高中“中國媽媽”為何成了貶義詞?》的帖子,帖子中提到“在美國高中生的眼中,華裔家庭的孩子缺少獨立性和自主性,什么事都是媽媽說了算”?!爸袊鴭寢尅痹诿绹鴮W生口中儼然變成了一句諷刺語,這不僅令中國留學生們煩惱,還讓他們的媽媽們覺得“冤”——一心撲在孩子的成長和教育上,無論大事小事都不辭辛苦大包大攬,并且干得無怨無悔。
有些中國家長為了孩子的未來,舉家遷移到美國,就是希望子女能夠接受美國最好的教育,幫助孩子“成就夢想”,把“哈佛夢”“耶魯夢”變成現(xiàn)實。結(jié)果確實如中國家長所愿,在美國各族裔移民中,考入名牌大學的比例也比其他少數(shù)族裔要高,當然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媽媽”在這其中起到的作用是最大的。
在國內(nèi)也是同樣的狀況,四處為孩子尋找各種培訓班的大部分是媽媽們,從小學到大學,甚至出國留學,去哪個國家哪所學校,也是經(jīng)過媽媽們的精心比對之后“替孩子”所下的決定。媽媽們的苦心不難讓人理解,但是這樣的母愛真的能給孩子創(chuàng)造更好的成長空間和條件嗎?
在對孩子的教育上,除了讓孩子自我提升,“中國媽媽”還總習慣以其他孩子作為子女的學習標桿,讓子女去達成自己未實現(xiàn)的目標。于是,類似像“你看人家***,考試得了**分,你再看你……”“人家**都當了班干部了,你怎么就沒當上?”等等“對比激勵法”作為家庭教育中家長們的常用語,直到現(xiàn)在還在使用著。一些中國中學生因此與媽媽產(chǎn)生矛盾,他們的理由很簡單:為什么要像**一樣學習和生活?為什么不能按自己的夢想和目標來設計人生呢?
對比來看美國和中國家長的父母觀,就不難看出問題的癥結(jié)所在:在我國,子女就像父母的財產(chǎn),不僅父母對其有撫養(yǎng)權(quán),還有支配權(quán)和控制權(quán),也就是一切要遵照父母的意愿行事,而且從出生開始到上學、工作、結(jié)婚生子,這其中沒一件事是父母不操心的,父母幾乎把一輩子都搭進了子女的世界中;而在美國,子女不屬于任何人,而是屬于自己的獨立個體,可以有自己的夢想、選擇權(quán)、隱私以及屬于自己的交際圈。美國的父母不會把孩子的事包下來,反而還讓孩子承擔一些家務勞動。就連上大學的學費,家長也不是必須要提供的,孩子可以靠在學?;蛏鐣写蚬頀耆W費,也可以通過家務勞動的形式讓父母出工錢。美國本土的學生在上大學和上大學以前沒有打過工的人非常少,很多人都有同時打兩份工的經(jīng)歷。美國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始終貫穿的責任就是教育。讓孩子在努力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價值,同時學會自己管理自己。
當然,因為中美文化傳統(tǒng)和社會環(huán)境的不同,照搬人家的做法也顯然行不通,但由美國人的父母觀中我們也可以獲得一些教育啟示:從小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個體平等地看待,給孩子應有的尊重和理解,并且給予孩子合理的發(fā)展空間和機會。因為不同的觀念和心態(tài)決定了教育孩子過程中的態(tài)度和做法,從而也會帶來不同的教育效果。
適當?shù)胤欧攀郑⒆觽兡軌颢@得的鍛煉機會就會更多,能夠施展才華的空間就會更大。相信到那時,所有的中國留學生都會驕傲地說:“我有一個中國媽媽!”
相鄰博客
- 美加日 兒童教育注重寓教于樂 特色鮮明 [2009-06-06 05:22:00]
- 廣東化州 六七名歹徒手持兇器強闖校園 為保護學生3名教師受傷 [2009-06-06 05:26:00]
- 湖北武漢 超市開業(yè)200女生停課捧場 烈日下等領(lǐng)導(圖) [2009-06-06 05:41:00]
- 北京海淀 男子假冒校長詐騙17名落榜生100多萬元(圖) [2009-06-06 05:51: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