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理工大學校長論文抄襲始末:明目張膽的抄襲
當這篇偷來的論文提交到學界之時,“作者”顯然沒有意識到,一枚定時炸彈也就此埋下了。
一年之后的今天,64歲的武漢理工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2009年院士候選人周祖德教授的聲譽,正受到它的威脅。
雖然,它的讀者很少,而在有限的讀者當中,也只有少數(shù)人明白它的來歷。
不過,抄襲的發(fā)生,的確是明目張膽的。
真相
2008年12月在汕頭大學舉行的第二屆全國智能制造學術會議上,與會的60多位學者領了一袋會議資料。其中有一張光盤,里面收錄了49篇會議論文。
題為《使用雙饋感應機器的柴油發(fā)電機》的英文論文,排在30號,第一作者是屬于“211工程”的武漢理工大學校長周祖德,另一作者為周校長的博士生謝鳴。
按照學界慣例,大會很早就面向同行征文,3月至8月接受投稿。30號論文,是在8月提交的,很快被接收,收在華中科技大學電子音像出版社趕在會前出版的光盤版會議論文集里。至此,一項新的研究成果以會議論文的形式發(fā)表了。
對于“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和學術會議上發(fā)表論文300余篇”的周祖德教授來說,這只是在他豐富的作品目錄中增加了新的條目。本次會議的49篇論文中,周祖德、謝鳴名下的就有3篇。
但這篇以機械動力為研究對象的論文,給師徒二人造成的影響,比預知的要強勁得多。
地球另一端的智利科學家羅伯特·卡迪納斯(R o b e rto C ard e n as)對中國青年報記者斷言:“這篇是我們的論文的刪節(jié)版?!?
卡迪納斯現(xiàn)為智利圣地亞哥大學教授,最大的跨國學術團體“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簡稱IEEE)高級會員。他的論文,發(fā)表于《IEEE能量轉換匯刊》。
2008年3月發(fā)表的這篇論文,題為《使用雙饋感應機器的風力-柴油發(fā)電機》,由智利麥哲倫大學、圣地亞哥大學和英國諾丁漢大學的5位科學家完成。
5個月后,周祖德、謝鳴在中國提交了類似的論文。兩者標題僅有一詞之差,“風力-柴油發(fā)電機”改為“柴油發(fā)電機”。篇幅上,國外版超過12頁,國內版不足5頁。
經過對比,卡迪納斯說,二者的實質性區(qū)別,也只在于篇幅。
他指認,周、謝論文中的所有圖表,都與自家論文中的一模一樣,絕大多數(shù)是智利實驗室中得到的實驗結果。周、謝論文中的所有方程式,都與自家論文中的一模一樣。
許多段落也如出一轍?!拔液臀业囊幻伦珜懥舜蟛糠謨热荩艺J得出自己的寫作風格。”羅伯特·卡迪納斯說。
因正文做了刪減,周祖德、謝鳴在文末列了8篇參考文獻,恰是原始論文所列25篇參考文獻的前8篇。
總體而言,刪減者顯得太過粗心和急迫,但在“創(chuàng)新”過程中,他們有時也做得小心翼翼。
例如,在卡迪納斯等人設計的風力-柴油發(fā)電系統(tǒng)圖表上,右側是包含一個風力葉片的風能系統(tǒng),但縮編過的論文里,隨著“風力”的消失,葉片也不見了。
從8月投稿,到12月結集,抄來的論文輕而易舉瞞過了全國智能制造學術會議組委會。
可就在會議前夕,它露餡了。組委會打算評出幾篇優(yōu)秀論文,向業(yè)內期刊推薦。會議論文定為A、B、C三等,A等11篇、B等28篇。這篇論文本是A等第6名。直到參與評審的教師和學生偶爾上網檢索它的標題,才真相大白。當時彈出的第一條結果,便是羅伯特·卡迪納斯等科學家發(fā)表在《IEEE能量轉換匯刊》上的原始版本。
此時會議即將開幕。一位評審專家回憶,“幸虧查了出來”,不致令大會蒙羞。組委會決定取消它的授獎資格。但由于文集出版在先,論文本身已經無法撤銷。
12月18日,大會如期開幕。周祖德教授蒞會作了學術演講。當他離開會場,在會議主辦方——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智能制造專業(yè)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熊有倫的力主之下,組委會決定向作者通報論文抄襲問題。
70歲的熊有倫院士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后來,(為了)慎重起見,學術委員會處理這個事情?!?
大會主席、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李斌和大會學術委員會委員、武漢理工大學教授陳定方,一同找到周祖德,提出了論文抄襲問題。
據陳定方回憶,周校長當場表示自己沒有把好關,要回去追查。但半個多小時之后,已在返程途中的周祖德,又告知組委會,稱論文曾由本校另外兩位教授把關。
自己與學生合作的一篇論文,為何要由與此毫不相干的他人把關?周祖德對此并未解釋。
歷時3天的學術盛會很快閉幕。與會學者分頭返回上海、天津、湖北、浙江、遼寧、香港、加拿大等地。他們帶回了論文集,但只有極少的人知道圍繞著30號論文發(fā)生的故事。
遮蓋
那些知情者也避談此事?!拔椰F(xiàn)在在開車,不方便”,有人在電話里對記者說,“我今天要開一天的車——我在高速上面”。
擔任大會秘書長的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吳波反復強調一點,周祖德、謝鳴的剽竊論文,并未收錄在最終版本的論文集中。
吳波說:“反正最后出的論文集里沒有,后面標明是正式版本,前面的只是為了開會方便?!?
而正式出版的會議論文集,竟然又有了一個“正式版”,正是令與會者費解之處。一位學者回憶,報到時領了一份,閉幕后又發(fā)了一份,人們對這種少見的狀況很是奇怪。經過打聽,才知是周祖德的論文有問題。初看這篇論文,他認為質量蠻高,沒想到屬“舶來品”。
記者找到了同一出版號的兩張光盤,封面都印著“第二屆全國智能制造學術會議”。不同之處在于,一張光盤加了“論文集(正式版)”字樣。
“正式版”不但沒了抄襲之作,周祖德、謝鳴的另兩篇論文也都消失。所收論文由49篇縮為28篇。一位負責人解釋,這是抄襲之作“殃及池魚”的結果,其他論文“陪同”消失,是為了不讓抄襲論文顯得突兀。
但一個細節(jié),讓突兀之感難以避免。“正式版”論文編號,仍遵循原有順序。5號論文成了新文集中的第一篇,仿佛提醒人們,1、2、3、4號論文確曾存在。周祖德等的28、29、30號論文,消失得無影無蹤。
一位學者認為,這種做法并不高明。就算剽竊論文能從文集中刪除,學術生涯中的剽竊記錄又怎么刪除?另一方面,這對“陪刪”者不公平。
不管怎么說,剽竊者的名聲得到了暫時的保全,直到2009年7月。在此期間,周祖德進入了中國科學家最高學術榮譽——中科院院士2009年增選有效候選人的行列。謝鳴也于6月24日通過武漢理工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審查,如3個月公示期內沒有異議,就被授予博士學位。
謝鳴說,由于這段不光彩的記錄,自己拿博士學位的過程遭遇了阻力。他本應在2009年春季之前畢業(yè)。
這個年輕人的人生規(guī)劃也被改寫。他本已確定留校任教,抄襲事件發(fā)生后,留校之事擱淺。
“因為此事,我也得到了處罰?!眲倓傋叱鲂iT的謝鳴有些懊喪。事情原本可以被淡忘。
直到2009年7月底,本報記者收到一封電子郵件,舉報周祖德、謝鳴抄襲。
謝鳴回應,這篇論文不算公開發(fā)表。自己當時投稿3篇,均收到了錄用通知。但在找導師申請論文發(fā)表費、論文定稿、確定作者時,他的論文沒有通過審查,他也沒交會議注冊費,應視為自動放棄出版。
他還說,在會議當天,自己就正式提交了撤稿申請。
但會議主辦方有人對這番辯解并不認同,因組委會通報論文抄襲在先,申請撤稿在后,會議論文集彼時早已出版。主辦方更不會因為沒有注冊費就取消已接收的論文,注冊費是向與會者收取的,謝鳴并未參會。而且,“誰會想到校長會賴賬,就撤銷他的論文呢”?
謝鳴認為,事情過去近一年,卻被“別有用心的人”拿出來“惡毒炒作”,深深傷害了周祖德?!霸诖?,我深深地道歉,并將用畢生的努力讓導師和武漢理工大學以我為榮。”
一位學者指出,周祖德不應感到被“傷害”。他身為第一作者,又是第二作者的導師,即使這次是被“掛名”,也難以卸責。二人合作的論文中,周祖德幾乎都是第一作者。
另一位學者說:“出沒出版是一回事,抄沒抄襲是另一回事。”
而在遙遠的智利,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之前,這種風力-柴油發(fā)電機真正的主人羅伯特·卡迪納斯教授等人還蒙在鼓里。一年以來,從沒有人告訴他們,這篇論文在中國的遭遇。 (張國)
http://www.chinanews.com.cn/edu/news/2009/08-04/1802534.shtml
相鄰博客
- 滬學生學業(yè)質量躋身世界前列 研究型課程仍偏少 [2009-08-04 07:17:00]
- 北京師大教授:誦讀優(yōu)秀詩文具有戰(zhàn)略價值 [2009-08-04 07:19:00]
- 高中校長齊聲感嘆 沒有創(chuàng)新教師何來創(chuàng)新學生? [2009-08-04 07:44:00]
- 浙江嘉興 就因為一把椅子 兩個關系不錯的老師鬧上法庭 [2009-08-04 19:48: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