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教育教學條件落后,缺老師,一名小學教師要教好幾門課,那時候當老師最樸素的觀點就是讓孩子多識字,會寫信。而如今,教師的最大愿望是讓學生全面發(fā)展。從單純的識字,到學課本知識,再到全面的素質(zhì)教育,知識結構的變遷,正順應著時代的發(fā)展。日前,福州的林秀齡一家三代教師,向記者講述了這60年來教師職業(yè)的變化。
50多年當教師動因只想教小孩多識字
“小時候鄉(xiāng)里人字識得不多,都要找鄉(xiāng)里僅有的兩名大學生代筆,我只是想幫助鄉(xiāng)里人識字、會寫信,才當上了老師?!绷中泯g說出自己選擇教師這個職業(yè)的原委。
解放初期,教師資源緊缺,林秀齡就讀的閩侯師范設立了兩個速成班,把三年的教學時間縮短到一年,學成即分配到各個學校?!澳菚r候小學還分為初小和完小,一到四年級是初小,有五、六年級的小學才是完小。大部分學生上完初小就直接去學手藝了,能讀上五、六年級的學生只剩四分之一不到。那時候教師也缺,有段時間,我一個人就得教五六年級的語文、數(shù)學共四門功課?!绷中泯g說。
“上個世紀50年代,教師特別是小學教師不僅收入低,地位更低。當時,坊間流傳一段順口溜,大意是:女子擇夫一找干部,二找?guī)Ц芨艿?,三找握方向盤的,最后才是工農(nóng)階級以及小學教師。”林秀齡笑著說道:“帶杠杠就是解放軍?!?0多年前素質(zhì)教育初萌芽
李林川,林秀齡的二兒子,從事高中歷史教學工作26年。
1983年,當李林川來到福州一中的時候,一中只有90多名教師,現(xiàn)今發(fā)展到了300多名,“除了教師隊伍數(shù)量增長外,還呈現(xiàn)了結構的變化,由于歷史原因,80年代的教師年齡都偏大,而如今,高學歷、年輕化已經(jīng)成為教師隊伍的最新特征了?!崩盍执ㄕf,80年代后期,福州一中提出了“超越高考”的口號,要求課堂45分鐘要效率,把自然人培養(yǎng)成為社會人,這就是素質(zhì)教育。
新世紀教學因勢利導、寓教于樂
林津,林秀齡的外孫女,2002年開始在福州第十五中擔任信息技術學科教師。
談到教師的待遇問題,林津說,“當老師感覺不錯”,這幾年工資一直在漲,“剛上班那會兒,工資只有900元左右,現(xiàn)在的工資和福利加起來有三千多?!薄耙攲W生的朋友,”林津說,“現(xiàn)在的學生很多都是獨生子女,當他們的老師要有淵博的知識,還要當學生的朋友。比如,教育學生的時候,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才能和學生溝通,幫助學生進步?!弊鳛闆]有考試壓力的學科,很多學生上信息技術課程都是玩游戲,對于信息技術的學習并不感興趣,林津等老師就因勢利導、寓教于樂,讓打字速度快的學生帶打字速度慢的學生玩打字游戲,帶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逐步引導學生進入各種知識領域。 (金婷)
相鄰博客
- 浙江杭州 頭盔男飛車搶奪11起 被抓后稱怕會影響兒子 [2009-09-05 09:11:00]
- 浙江余姚 14歲男生報到第一天失蹤 三天后尸體在江中發(fā)現(xiàn) [2009-09-05 09:16:00]
- 工作實在太累小事都會大發(fā)雷霆 教師心理引關注 [2009-09-05 09:27:00]
- 四川資陽 網(wǎng)癮大學生拿學費玩游戲 無顏面對家人流浪街頭 [2009-09-05 09:31: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