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給上初二的14歲兒子招一名全職家教,深圳一名企業(yè)的老總在觀瀾湖高爾夫球場的一棟別墅里,舉辦了一場神秘的“考試”,對已經經過初步“篩選”的4 名大學畢業(yè)生進行面試和筆試。這位老總給家教開出的待遇是:月薪7000元,還包吃住。(詳見9月12日《廣州日報》)
|
年薪10萬元,優(yōu)秀者甚至可以提高到12萬元,包吃包住,提供生活轎車等等。無可否認,在找工作對很多人來說,依然是個沉重話題的當下,這位老總為兒子家教開出的豐厚待遇引人關注。一邊是普通大眾終日奔波一刻不得閑的辛勞,一邊是富豪們一擲千金萬金的瀟灑與風光,這樣的招聘表面上吸引的是應者云集的大學生們,其實更多是旁觀者的眼球。
經濟社會,對富豪們生活點滴有意無意的關注乃至某種渴望,幾乎已成為一種不自覺的習慣。從這個角度來說,10萬元年薪聘家教,既是富人階層價值生態(tài)的一個注腳,也又一次滿足了公眾對他們的窺視欲望。
事實上,除了豐厚的待遇之外,對應聘者必須出身名牌大學的嚴格限制,乃至家教招聘過程中的種種細節(jié)——高爾夫球場集中,別墅面試,寶馬轎車接送等等——無不從一個個側面詮釋和鞏固著普通人對富豪的理解。
不過,事實是否完全如此呢?站在這位老總的角度設身處地地想一想,大概風光之外也不無失落和遺憾:事業(yè)成功財富充實又如何?不是仍然要為兒子的成績發(fā)愁乃至不得不花費大把的時間和金錢求助于尚沒有成功也沒有財富的“普通人”嗎?
其實該老總也是位大學畢業(yè)生,文化基礎并不低,是否正因為創(chuàng)業(yè)的辛苦才無暇顧及兒子的輔導呢?有得必有失,富豪們也是如此。或許,正是習慣中的思維定勢,才讓我們一開始就對他們戴上了有色眼鏡:出手闊綽舉止奢華,風光無限優(yōu)越感十足。
筆者并無意于過度挖掘和揣測富人階層的“不如意處”。只是生活的常識告訴我們,人有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有幸福也會失落,這是自然規(guī)律,也是個真實的無奈,無關貧富。所以面對所謂富豪們的一舉一動,媒體、輿論乃至我們每一個人,其實大可不必盲目放大其優(yōu)越的一面,而生出過多莫名的仰視、羨慕,抑或無畏的厭惡和仇視。理性面對富人階層,是對他們負責,更是對我們自身價值的肯定和重視。其實,這是一個成熟社會應有的基本品質。 · 劉楚漢 ·
相鄰博客
- 天津 八成家長給孩子“加碼” 負擔過重滋生不良感受 [2009-09-15 07:16:00]
- 陳景潤:數學王國的博爾特 用筆和稿紙橫跨新紀元 [2009-09-15 07:20:00]
- 四川古藺 縣中學生哄鬧事件原因查明 事態(tài)平息 [2009-09-15 08:09:00]
- 河南郟縣 252名教師不上班白領工資 自稱是受害者 [2009-09-15 08:25: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