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體制改革千頭萬緒,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周濟的獨善其身既是他的性格,也是他應對復雜局面的無奈選擇
11月1日下午3時,一天前剛剛被免去教育部長職務的周濟突然出現(xiàn)在北京會議中心會議樓第19會議室。
正在這里召開的中國工程院2009年度第二輪院士增選大會已經(jīng)進入尾聲,會議的最后一項內(nèi)容,與周濟直接相關。
按照工程院的工作程序,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主持召開了工程院主席團會議(即院士大會主席團會議)。
會議上,中共中央組織部副部長李建華宣布,任命周濟同志擔任中國工程院黨組副書記。
2008年“兩會”換屆之時,徐匡迪未連任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而中國工程院院長的任期為4年,下一次換屆,要等到2010年院士大會召開之時。今年63歲的周濟比徐匡迪年輕9歲,中央提前埋下了工程院人事變局的棋子。
這一任命,令坊間兩年以來的傳聞變成現(xiàn)實,也為一天以來的種種猜測畫上了句號。
2007年十七大召開之前,教育界和科技界已有傳聞,周濟可能接替當時已經(jīng)70周歲的徐匡迪執(zhí)掌中國工程院。這一傳聞,有極高的可信度,因為中國工程院歷任的三位院長——朱光亞、宋健、徐匡迪——均為院士。曾經(jīng)擔任華中科技大學校長的周濟不僅是院士,又身居部長高位,再升半格,主管自己最為熟悉的領域,似乎順理成章。
兩年之后的10月31日,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表決,并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胡錦濤簽署命令,決定免去周濟的教育部長職務。在新華社當天下午發(fā)出的通稿中,未按常規(guī)出現(xiàn)“周濟另有任用”的字樣。
兩年前未能更上一層樓,兩年后突然免職,短短數(shù)小時內(nèi),關于周濟被免的猜測充斥在各大網(wǎng)絡論壇,網(wǎng)民們不斷發(fā)帖分析,在周濟免職背后究竟是何原因。周濟今年只有63歲,距離正部級退休年限尚有兩年,距離連任教育部長不過一年半,此時不提“另有任用”——按照慣例——這類官員往往犯有重大過錯甚至牽涉腐敗。而教育界一些知名人士的電話,此時也紛紛被打爆。
直到午夜時分,新華社重發(fā)周濟免職通稿,加上了“周濟另有任用”6個字,網(wǎng)絡和業(yè)界方才不再議論“周濟落馬”。而關于周濟執(zhí)掌教育部6年間的種種作為的議論,卻正在掀起一個新的高潮。
周濟的貢獻
10月31日獲悉周濟被免之后,查建中打電話給周濟的秘書,始終無人接聽。
查建中,北京交通大學教授、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產(chǎn)學合作教席主持人,周濟在清華大學本科的同班同學。
上世紀80年代,查建中和周濟都赴美留學并獲得工程學博士學位。兩人緣分不淺,在美國由同一個導師指導,經(jīng)常一起出差。到今天,查建中和周濟已有超過44年的情誼。
周濟多次換崗。不帶秘書,是周濟的作風。無論是擔任湖北省委常委、科技廳廳長期間,還是在武漢市長、教育部長任上,他都是孤身一人上任,由新單位配秘書。
“他為人低調(diào),從不拉幫結伙。在不帶秘書這件事上,你就可以看出來?!辈榻ㄖ姓f。
書生出身的周濟,是一個敬業(yè)向上的學者和工程科學家,勤奮、低調(diào)一直是他的座右銘。在查建中看來,周濟從不追求仕途,但當國家需要他的時候,他也會挺身而出,知難而上。
在周濟任職教育部副部長之后,查建中在周濟的辦公室與老同學有過多次業(yè)務上的討論。他在元旦、大年三十、大年初一都曾因為工作原因致電周濟,絕大多數(shù)都是在周濟的辦公室找到他。
部長任上6年間,周濟一直對基礎教育抓得很緊,“普九”工作在全國范圍內(nèi)得以基本完成?!八芰瞬恢蓝嗌俎r(nóng)村??吹睫r(nóng)村孩子有學上的笑臉就高興?!辈榻ㄖ姓f。
在這位老同學看來,因為性格的原因,周濟的勤奮和低調(diào),44年來從來就未曾改變過?!八瞧矫癫块L,沒有官氣,永遠像個教師”。
查建中回憶,他和周濟一起到國外出差,通常日程很緊很忙,沒有足夠時間休息。周濟是上車就睡覺,睡一會兒就干活。他當華中理工大學(后來并入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幾乎每周都要跑一次北京,沒有坐票就買站票,最極端的時候,是鉆進了臥鋪底下睡覺。
2009年秋季開學之后,教育部直屬高校武漢大學基建腐敗案被曝光,兩名學校高層被逮捕,一個多月之后,周濟被免去部長職務,不熟悉他的人就此推測他與此相關。但查建中“拍著胸脯保證”,周濟與此毫無關聯(lián)——“只要是腐敗的事,他就沾不上邊兒,我們這些同學太了解他了”。
周濟在華科大校長任上銳意改革,建樹極多,但也遭到不少非議。可是對于他的人品,卻始終無人批評。周濟離開教育部之后,無論是部內(nèi)部外,還是網(wǎng)絡上下,亦無人對此抱有微辭。
周濟任上的另一大貢獻,是職業(yè)教育。
2002年1月,周濟當選武漢市市長,孰料僅僅3個月后,他就辭去市長職務,赴京擔任教育部副部長。
11個月后,他接替升任國務委員的陳至立擔任教育部長。之前,華中科技大學客座教授查建中與華中科技大學原校長周濟的合作,更多是在機械工程學方面,兩人曾經(jīng)一起合著專著、發(fā)表論文、合作研究;在周濟赴京之后,兩人的合作開始轉向更為寬泛的教育層面。
在周濟任職教育部副部長之后不久,他就建議查建中申請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產(chǎn)學合作教席主持人一職(這一職位,需由學者出任),研究中國工程教育改革戰(zhàn)略,特別是產(chǎn)學合作的辦學機制,以加強工科學生的實踐環(huán)節(jié),提高質量。在經(jīng)過復雜的申請程序之后,2005年2月,查建中獲得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任命。
兩人對加強工程實踐的教育感興趣的原點,竟是在44年之前。1965年,兩人考入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機械制造專業(yè)。兩人的班級,被時任清華大學校長蔣南翔確定為全校唯一的“半工半讀班”。周濟擔任班長。幾乎40年后,兩人在職業(yè)教育上的再次交匯,用周濟的話說:這是溫家寶總理交給我的任務。
任命前后,查建中與周濟有過多次關于職業(yè)教育的討論,兩人一致認為,中國的本科和??平逃^于重理論而輕實踐,人才質量業(yè)已出現(xiàn)問題。
查建中對于中國工程教育改革戰(zhàn)略的研究,是把高等職業(yè)教育和國家示范軟件工程教育作為突破口。因為中央明確規(guī)定了“求職導向、產(chǎn)學合作、工學結合”的辦學方針,他們最貼近產(chǎn)業(yè),最需要改革理論的指導。查建中和高職教育界有廣泛深入的接觸。而無論他走到哪里,都發(fā)現(xiàn)周濟的蹤影。
周濟訪問了許多職業(yè)院校,參加了許多職業(yè)教育的大會,對于職業(yè)教育改革的方向予以堅定的支持和肯定。
2005年之后,中國的職業(yè)教育開始取得長足進步。查建中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產(chǎn)學合作教席主持人的身份,提出并貫徹工程教育改革三大戰(zhàn)略:產(chǎn)學合作、“做中學”和國際化,推動了高等職業(yè)學院的改革熱潮。
一些職業(yè)學院的院長在成績面前產(chǎn)生迷茫,認為高職教育已辦到了頭,應當升級到本科院校。 對于“升本”傾向,每一次周濟見到查建中談及高職教育,都會讓他轉告職業(yè)學院的院長們,堅守崗位、安心辦好職業(yè)教育就是最大的貢獻。
壓力巨大的部長
在低調(diào)的背后,周濟也有固執(zhí)的一面。
一位教育部的官員回憶,在周濟上任之初,有些官員找到他,向部長提起某項改革。
部長總是打斷:別和我提這事!
2003年,擴招之后的第一批大學生畢業(yè),正是周濟就任教育部長的第一年。在那之后,大學生就業(yè)壓力一年勝似一年,到2006年,這一以往的精英群體,被教育部降格為 “普通勞動者”。與此同時,擇校愈演愈烈,基礎教育學生壓力不減反增,高等教育質量下降,學術造假層出不窮,高考改革遲遲不見推動,高校債臺越壘越高。民眾對教育的不滿,已經(jīng)達到歷史的頂點。
2005年10月15日,周濟在2005年亞洲教育論壇北京論壇上發(fā)表主題演講稱,目前中國高等教育的總規(guī)模已經(jīng)達到了2000萬人,毛入學率已經(jīng)達到了19%,進入了國際公認的大眾化發(fā)展階段。我國現(xiàn)已建立了一個基本適應中國現(xiàn)代化建設需要的世界上最大規(guī)模的教育體系,目前,全國各級各類在校學生人數(shù)達到了2.5億人,教師達到了1300萬人。
在擴招之后,是教育質量的倒退,此種“國際公認”的“成果”,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不滿。之前的2004年底,周濟還曾在國務院新聞辦表示,中國的研究生水平遠勝歐美。
“如果中國教育的成績?nèi)绱送怀?,就說明沒有改革的必要了。”這位教育部的官員說,“但實際上,只要看看民眾的不滿就知道了,中國教育改革已經(jīng)陷入了10年之久的停滯?!?/span>
這一說法,在教育家楊東平那里,則被表述為“倒退”。在他看來,上世紀80年代的教育改革才是“真改”。
改革的邏輯和路徑,學界早已討論了無數(shù)次,“還高校以辦學自主權,改變教育行政化傾向”被反復提起,但又被悄悄放下。這位教育部官員慨嘆。
“他始終是靠勤奮在做貢獻。”周濟離任之后,這位不愿具名的教育部官員說。教育體制改革千頭萬緒,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周濟的獨善其身既是他的性格,也是他應對復雜局面的無奈選擇。
6年來教育部所取得的成績,往往通過財政部大力支持的項目體現(xiàn),例如“面向21世紀行動計劃”,而幾乎沒有教育體制改革的抽絲剝繭。
“總理批評了不止一次”
此前,民辦教育界持續(xù)的呼吁起到了“啟蒙”的作用。
2002年,也就是周濟就任部長之前,《民辦教育促進法》的出臺一度被認為是民辦教育的春天來臨。孰料在周濟上任之后、于2004年3月18日公布的《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卻打開了“名校辦民?!钡拈l門。
“這讓我們哭笑不得,名校辦民校,原本就是用了納稅人的錢,那么你就不該二次收費。可你看看,一個利益集團卻要把兩頭的好處都攥在自己手里?!睆V東信孚教育集團董事長信力建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一場弱肉強食的游戲開始上演。
“假民辦”與“真民辦”爭奪生源大戰(zhàn)的結果,是前者的步步緊逼,后者的節(jié)節(jié)敗退。信孚教育集團的學校,在那個時期關閉了7所。而北京匯才中學董事長侯昕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民辦學校每天都在死亡。
在公權力越勒越緊的局面下,民眾期盼的“大教育家”的身影愈行愈遠。2009年教師節(jié),國務院總理、國務院教育改革領導小組組長溫家寶罕見地到北京市第35中學初二5班連聽5堂課,發(fā)表了詳細的點評和對教育改革的看法。
“我們需要由大批有真知灼見的教育家來辦學,這些人應該樹立終身辦學的志向,不是干一陣子而是干一輩子,任何名利都引誘不了他,把自己完全獻身于教育事業(yè)?!睖丶覍殧S地有聲。
巧合的是,就在周濟離任教育部的當天,航天之父錢學森去世。他生前特意告訴溫家寶,中國缺少教育大家。
此時的教育部,卻依舊處在舊體制的慣性之中。在年初兩次公開征求意見之后,《教育中長期規(guī)劃綱要》的制定,就重新回到了內(nèi)部起草決策的老路上。甚至有教育部官員對主持召開多場“為教育改革獻計獻策”研討會的楊東平說:就你們才把改革當回事兒!
原本向社會承諾的綱要公開日期,也由5月一路拖向7月、8月,時至今日尚未見蹤影。
“作為教改領導小組組長,總理已經(jīng)批評了不止一次。”教育部官員說。
相鄰博客
- 調(diào)查:逾七成城市公眾認同希望工程激活國人公益意識 [2009-11-05 08:40:00]
- 江蘇揚州 兒子全身93%燒傷生命垂危 父親4次“割皮”救子 [2009-11-05 08:45:00]
- 遼寧 家長打孩子 警方須立即出警予以制止 [2009-11-05 09:20:00]
- 湖北武漢 一小學不許學生課間下樓玩 不遵守則罰打掃衛(wèi)生 [2009-11-05 09:27: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