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文壇尤其批評雜志對于“80后”一直較少關注,因此《南方文壇》在該刊第四期推出的“80后”寫作評論專輯,就相當引人注目?!赌戏轿膲吩谶@期“80后”寫作評論專輯里,約請了一些評論家對張悅然、春樹、李傻傻等“80后”代表作家作品進行了具體的文本評析。白燁以顏歌的《良辰》和《異獸志》為主,論析了作者難能可貴的特點所在,指出顏歌的寫作,涉及的題材相當廣闊,內(nèi)涵的文學趣味比較高雅,這使她事實上成為了“80后”一代目前所能夠達到的藝術成就的重要代表。但是,因為她的作品既常常淹沒于青春文學之林,又具有明顯的先鋒性和靠近純文學寫作,因而既未在青年學生讀者中真正火爆起來,也未能得到主流文壇的應有關注。這樣的一個實際遭際,其實也正是顏歌當下寫作的尷尬所在。徐妍在談到張悅然的創(chuàng)作時認為,她的小說依靠的是對幻想的執(zhí)著迷戀而不是對經(jīng)驗的忠誠書寫,舍棄了經(jīng)驗世界的支撐而一味地在幻想世界里沉墜,這是張悅然小說最有爭議的主要原因,然而這也造成了張悅然寫作的缺失,這種依賴于語詞的幻想與外界沒有接通,是一個“精神的懸空之地”。張清華力圖穿越“代際”隔閡,去理解年輕一代的寫作,因此他認為,春樹的寫作與20世紀60年代美國文化有著內(nèi)在的一致性:“我們可以把美國20世紀60年代的這些文化理解為現(xiàn)代主義和先鋒,為什么不能給近在眼前的這些書寫以認真的詮釋和認識呢?這似乎是不公平的。”他同時認為,“80后”一代的才華和早熟是值得敬佩的,但他們需要在“成熟的敘事和藝術的言說”上下更大的功夫。張檸認為,李傻傻的寫作是“一個鄉(xiāng)下男孩的寓言”,包含了其他“80后”作家缺乏的生活體驗,也就是他的鄉(xiāng)村體驗,并借助于奇異的敘事風格表現(xiàn)出來,這構成了他創(chuàng)作風格的基本色調(diào)。但他同時也提醒李傻傻“僅僅有對破碎經(jīng)驗的迷戀是不夠的”。邵燕君在評論笛安的創(chuàng)作時,驚喜笛安忠實自己的青春體驗。她說 “‘80后’作家需要盡快走出的只是‘青春寫作’的青澀狀態(tài),而不是青春體驗———如果青春體驗仍是他們目前最重要的人生體驗的話。說到底,深切而獨特的個人體驗永遠是所有作家最珍貴的寶藏。”一直在廣東東莞打工的詩人鄭小瓊,工余時間寫作詩歌和散文,她的寫作與底層打工的經(jīng)歷有著密切關系,因此謝有順將其稱為“一個意味深長的詩歌事件”。他認為,鄭小瓊“突出的才華,旺盛的寫作激情,強悍有力的語言感覺,連同她對當代生活的深度介入和犀利描述,在新一代作家的寫作中具有指標性的意義?!?007年加入作協(xié)的新會員“80后”作者,除了張悅然、郭敬明、蔣峰、李傻傻等知名“80后”之外,還有一些也屬于“80后”的新秀,如王虹虹、蔣盟、阿娜爾古麗、趙靚、李姍等。因為前邊幾個知名度高,人們更為關注罷了。據(jù)知,在作協(xié)會員專家咨詢組的討論通過幾位“80后”作者后,一些媒體便爭相對當事人及有關人士進行了采訪與報道,使此事一時間成為了當下文壇的一個焦點。
有記者就加入中國作協(xié)一事致電郭敬明時,他表示,能進中國作協(xié)自然好,能得到長輩的認可很開心。張悅然、蔣峰、李傻傻的入會介紹人為白燁與李敬澤、胡平、吳秉杰。張悅然對記者說,她這次申請加入作協(xié)是自然而然的,沒把它當成特別的標志性事件。先是有作協(xié)的朋友推薦她去北京作協(xié),后來白燁又推薦她進入中國作協(xié),她填好上交,如此而已?!皩懽魇呛芄陋毜氖虑?,如果作協(xié)能提供一個周圍有做同樣事情的朋友的環(huán)境,真的很重要的?!?
介紹張悅然、蔣峰、李傻傻入會的白燁等人認為:這幾位作者加入中國作協(xié),無論對于中國作協(xié),還是對于這些“80后”作者,都是一件好事。“80后”加入中國作協(xié),看得見的影響是增加了“新鮮血液”,使作協(xié)相對年輕化了,同時會帶來一些新的文學氣息,使作協(xié)可能通過他們?nèi)〉门c年輕作者的聯(lián)系;而對其他“80后”和那些游弋在體制之外、寄身于網(wǎng)絡之中的青年作者,會傳達給他們一個確定的信息,那就是包括中國作協(xié)在內(nèi)的現(xiàn)有體制其實都是向他們敞開著的,是關注著他們的,而他們除去在網(wǎng)壇上、市場上打拼之外,也可加入作協(xié)這樣的組織,在體制內(nèi)獲得生存與發(fā)展。這會使他們的文學之路更加寬闊和寬廣。
作家陸天明和陳村對“80后”加入作協(xié)均取肯定態(tài)度。陸天明說:我非常贊成作協(xié)吸收“80后”作家,他們絕對是中國文學未來不可忽視的力量。他們一定會長大,會成熟,會挑起重擔。中國文學肯定有一天是屬于“80后”的。但同時我認為,具體到“80后”的每個個人是否有資格加入作協(xié),這一點是需要討論的。他還認為,作協(xié)工作的視野應該更寬廣一點,在幫助未成名的文學青年上多下些工夫,更多關注在文化道路上掙扎的人。陳村指出:“80后”有人加入作協(xié),有人不加入,這都是個人選擇。作協(xié)現(xiàn)在也很愿意吸收一些年輕人,讓他們能在一個相對好的環(huán)境里堅持寫作,因為現(xiàn)在進行純文學創(chuàng)作的人是很困難的,書不暢銷,收益不大。其實“80后”里面大部分人的作品不是暢銷作品,他們單純靠文學謀生會比較困難。我們希望作協(xié)能夠提供他們一些幫助。(白燁 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
相鄰博客
- “80后現(xiàn)象”背后的人性假設 [2009-02-09 10:18:00]
- “80后”現(xiàn)象受關注(組圖) [2009-02-09 10:23:00]
- 一代人獨立運動序幕的開啟----關于80后現(xiàn)象的本質(zhì)分析 [2009-02-09 10:27:00]
- 80后:我們不是憤青是悶青 [2009-02-09 10:29: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