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高三學生,原來是個性格外向,學習不錯的孩子,可現(xiàn)在卻成了問題少年。
不愛甚至逃避學習,沉迷網(wǎng)絡游戲;日常生活中常有怪異表現(xiàn),如:父母準備好的水果,一下拿上好幾個,躲進自己房間大吃一通,不對味的飯菜卻碰都不碰,身體素質急劇下降;有時一人對著燈泡發(fā)呆,讓父母看了很是揪心;不和父母交流,對于父母的教育采取不理睬、出走等躲避手段,嚴重時還會出現(xiàn)抽搐等歇斯底里癥狀。這些都已是明顯的心理障礙現(xiàn)象,可是本人卻堅決不愿見心理醫(yī)生。現(xiàn)在孩子的父母已被弄得身心憔悴,無計可施。
這一切其實和孩子父母教育方式有很大關系。這孩子父親當兵長期在外,后來回到地方,因此父母對孩子有一種補償心理,生活上對孩子過分溺愛;孩子的家庭生活不太寬裕,但他有一個親戚事業(yè)很成功,經濟條件也很好,每次孩子到那親戚家都是有求必應,孩子的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也很高,常常拿親戚作為榜樣來教育他,開始時也不錯,孩子考上了重點高中,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切都發(fā)生了變化,直到成了現(xiàn)在的狀況。
聽了愛人的敘說我也很替這位父母擔心,這種情形的孩子我也見過。解鈴還須系鈴人,孩子不愿見醫(yī)生,最好的辦法只有通過父母自身的改變,來幫助孩子從困境中走出來,如果不改變家庭環(huán)境,這樣發(fā)展下去后果只會更嚴重?;蛘唔樒渥匀?,期待孩子自己浪子回頭。
我認為這個孩子的問題主要出現(xiàn)在缺乏面對生活的自信心。一方面從小受到溺愛,養(yǎng)成自我中心的意識,家長生活上過分關心,也會讓孩子產生歉疚心理,想以滿足父母的期望來進行補償;另一方面學校和社會環(huán)境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每個孩子的能力不同,優(yōu)秀者畢竟是少數(shù),很多孩子只能位居中下游。
家長過高的期望值和孩子不足的能力是一對矛盾,結果往往會讓一些孩子產生自卑感,唯一的辦法只有選擇逃避現(xiàn)實,而網(wǎng)絡游戲的出現(xiàn)正好滿足了這種需要。這個孩子所選擇的沉迷網(wǎng)絡、出走是有意識的逃避;而抽搐等歇斯底里癥狀則是一種無意識的逃避,一種無聲的抗議;對燈泡發(fā)呆則可能是一種無奈的反思。
60后們從小在多子家庭長大,物質生活又很貧乏,很少有機會受到家長的溺愛,同時家長也似乎對子女也沒有什么期望,因為計劃體制已經為個人安排好了一切,每個人似乎都準備著過一眼望到頭的生活!80后面對的則是激烈競爭的市場體制,機會和挑戰(zhàn)共存,可有些人卻沒有為這樣的時代作好準備,出現(xiàn)了一些心理適應問題是必然的。對于出現(xiàn)的問題應該引起教育部門和社會的高度重視,而他們的家長,已經成為社會中堅力量的60后更加責無旁貸,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才能更好地教育好下一代,為國家,為孩子,也為自己!
相鄰博客
- 創(chuàng)業(yè)素質vs應試教育 80后財富新貴引發(fā)教育爭議 [2009-04-10 17:09:00]
- “80后”教師如何盡快縮短成長期 [2009-05-06 23:01:00]
- 80后稀里糊涂當?shù)鶍?家庭教育法應納入立法計劃 [2009-05-07 21:34:00]
- 80后偷偷“老了”的20種表現(xiàn) [2009-05-07 22:19: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