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行為:是可以“照”和“錄”的,要具體而不是感覺,不加形容詞和修飾詞。(即具體描述孩子真正說些什么或做些什么即可)比如:他每個周末上4小時的網(wǎng),避免加感受,比如:他就是愛上網(wǎng)。
可接受性為:不會產(chǎn)生困擾(小明在紙上畫畫)
不可接受性為:產(chǎn)生困擾(小明在墻上畫畫)避免貼標簽(小明的行為具有破壞性)
2、 親子溝通法則二:確認問題的歸屬
確認誰的需要沒有滿足,誰就是擁有問題的人,誰在問題區(qū) 誰有責任自行解決問題。我們先要知道“有問題者”一詞,如“誰有問題﹖”、“誰遇到困難﹖”、“誰的目的沒達到﹖”“父母效能訓練”的創(chuàng)始人哥頓博士說明其原則如下:
當孩子的需要不能獲得滿足時,孩子有問題。由于孩子的行為沒有妨礙到大人,所以不是家長的問題,是孩子的問題。
孩子使自己的需要獲得滿足,他的行為也不妨礙大人,所以在親子關系上沒問題。
孩子使自己的需要獲得滿足,但是同時也妨礙到大人時,是大人的問題。
小孩擁有問題:
“小孩告訴你,她很擔心這次考好似會失敗?!?br /> “女兒說他不喜歡哥哥的朋友。”
“你的女兒在假期因找不到同伴玩兒悶悶不樂。”
父母擁有問題:
“孩子把房間弄的亂七八糟,并留給你清理?!?br /> “ 孩子沒有按時回家,以致延誤了看牙醫(yī)得時間,而且不管是否延誤,都得照付醫(yī)藥費。”
“孩子常常晚起床,趕不到學校,因此要求打的去上學?!?br /> “ 孩子怕黑,而且每天都鉆進父母的被窩里,使父母感到很不自在?!?br />無問題區(qū):
“學鋼琴的孩子要求你聽她彈首樂曲。”
“孩子開玩笑的取消你,說你這么老了還去跳迪斯科?!?br /> “ 在家中常常討論時事及當代話題?!?/p>
3、 親子溝通法則三:認清親子溝通的“12大溝通障礙”
命令、指示(常用詞:必須、一定……)使孩子產(chǎn)生反抗或報復行為
警告、威脅(常用詞:要……就……)使孩子產(chǎn)生害怕、逃離、疏遠、對抗
說教、教訓(常用詞:應該、不應該……)沒有尊重使孩子產(chǎn)生逆反、對抗
建議、提供解決方法(常用詞:如果……、為什么不……、建議……)無法建立責任感,產(chǎn)生依賴感、剝奪獨立思考的能力、無法完善人格
爭論、以邏輯說服(常用詞:事實就是……、是的,但是……)傷害與孩子間的感情
批評、責備:直接傷害孩子,宣泄的只是我們的情緒
贊美、贊同:目的是把正確的事再做一遍,孩子在問題區(qū)時不可用
侮辱、嘲弄:傷害孩子的自尊
分析、診斷:孩子會產(chǎn)生挫折和 受脅懷疑、不信任的感覺
同情、使安心:不接納孩子子,產(chǎn)生負罪感
調(diào)查、詢問(常用詞:為什么……、誰……、你做了什么……、如何……)由于焦慮、害怕會讓孩子撒謊
退縮、轉(zhuǎn)移、逃避:產(chǎn)生被忽視的感覺,會封閉孩子的心扉
4、親子溝通法則四:積極聆聽 化解情緒 完善人格
為什么要積極聆聽:
化解孩子的情緒,拉近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距離,承擔責任,培養(yǎng)獨立思考及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健全人格,孩子也會積極聆聽。
積極聆聽:(孩子在問題區(qū))
第一步:參與
第二步:聆聽事實及感受
第三步:理解性的回答
第四步:同理心的表達
在何時積極聆聽:
對孩子:
1) 真正面臨困擾
2) 用語言或非語言表達困擾
3) 孩子愿意要你協(xié)助
對父母:
1) 父母必須接納孩子
2) 父母一定要有充足的時間協(xié)助孩子
3) 父母愿讓孩子獨立成長
4) 父母相信孩子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問題
5) 父母只協(xié)助不能代替
積極聆聽的要點:
1) 先看孩子的心
2) 關注孩子的心
3) 表達的技巧
5、親子溝通法則五:提倡“我信息”減少“你信息”
“你“信息代表的是判斷、評判、猜測、懷疑、命令、指示……(居高臨下,不尊重,不信任)
“你總是做作業(yè)磨磨蹭蹭”“你又說謊”“你可不可以認真點”……
“我“信息是一致性的表達自身的感受,要讓對方也能感受到
“我會擔心你的作業(yè)做不完呢”“回來晚我會擔心”……
“我“信息的作用:
1) 該變孩子的不恰當該行為
2) 讓孩子學會關心他人
3) 讓孩子敢于承擔責任
4) 讓孩子擁有成就感
5) 是父母與孩子見坦誠相待,有利益與家庭和睦
6、親子溝通法則六:父母有困擾就用“面質(zhì)性我信息”
面質(zhì)性我的問題:(父母在問題區(qū))
例如:10歲的兒子早上8點沒有起床
第一步:不責備的表述對方的行為(8點沒有起床)
第二步:這行為對自己找撐的影響——需求(可能會遲到,要被老師批評)
第三步:影響帶來的感覺——情緒(擔心)
行為是不能用修飾詞,要客觀“影響了我對你的信任“要準確說出孩子行為對你的影響,孩子也在問題去再說也無用,停止面質(zhì),把”我“信息改為協(xié)助。
協(xié)助與技巧:(孩子在問題區(qū))
代替的成就感在自己,協(xié)助的成就感在他人,通過協(xié)助讓孩子擁有成就感。
1) 專注:盯著孩子
2) 沉默:聽孩子把話說完
3) 理解的應答:點頭后用假單的詞回應(噢、嗯……)
4) 敲門磚:(你覺得……、從你的觀點來看……、你想……、你的意思是……、接著呢、還有嗎……)
5) 積極聆聽:
7、親子溝通法則七:有效預防問題 擴大無問題區(qū)
愛:用心對待每一個行為的發(fā)生包容有點急缺點
尊重:沒有身份的差異,把選擇權(quán)交給孩子
賞識:發(fā)自內(nèi)心的欣賞和喜歡
信任:用愛和關心建立起滾系并給與孩子獨立的空間
接納:不帶情緒的評價,系統(tǒng)整體地接收孩子的情緒或行為
理解:注視、微笑、點頭、以同理心給孩子回應
贊美:對孩子的每一個行為都給與正確的回應
鼓勵:對孩子的每一個常識都給與支持
陪伴:讓孩子在心靈上又受重視的感覺
誠實:不畏懼缺陷,真實完整的呈現(xiàn)自我
規(guī)則:建立責任體系
8、 親子溝通法則八:用“雙贏法則”化解沖突
推動法則(雙方都不在問題區(qū))
雙贏目的:
1、 改善關系(父母與孩子)
2、 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新思維
3、 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為他人著想的習慣
4、 讓孩子有成就感
5、 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獨立完善的人格
6、 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
7、 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共贏的思維模式
總結(jié):
孩子在問題區(qū):用協(xié)助化解孩子的情緒
父母在問題區(qū):用面質(zhì)性我信息讓孩子明白他的行為帶給父母的感受
無問題區(qū):用推動法則。
雙方都在問題區(qū)時:雙贏法則
誰的需求沒有滿足,誰就是擁有問題的人。
溝通無好壞之分,只有有效與無效之區(qū)分。
相信:任何人都有無限的可能性
相信:任何孩子都具備無限的潛能!
溝通無極限!
相鄰博客
- 搗蛋孩子暗藏7大潛能(轉(zhuǎn)) [2009-02-23 19:24:00]
- 親子溝通的語言藝術(shù) 轉(zhuǎn) [2009-03-02 21:51:00]
- 影響孩子學習的五大身體因素 zhuan [2009-03-03 17:50:00]
- 轉(zhuǎn) 沈凌云老師“怎樣愛孩子”提綱 [2009-06-04 21:39: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