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qū)之一:重視智育,忽視德育。
隨著知識和科學技術在現(xiàn)代生產(chǎn)和生活中的作用起來越大,有些家長誤認為只要孩子學習好,思想品德是無關緊要的。據(jù)上海市的調(diào)查,92%的家長看孩子的智力,只有8%的家長注意到孩子品德培養(yǎng)。
江蘇某中學,為了讓孩子接受艱苦鍛煉,組織了“希望之路”夏令營,學生悠悠
高興??墒牵鰩煵贿h,一些家長生怕孩子受苦,紛紛出動,有的竟用小轎車攔路把孩子強行接走,造成軍心大亂,希望之路只好暫停?! ?br /> 誤區(qū)之二:期望值過高?! ?br /> 某小學的一次調(diào)查,90%的家長要求孩子上大學,逼著孩子在高考獨木橋上死擠硬拚。特別是出生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家長,他們生活在困難時期,成長在文化大革命動亂時期,從小生活的磨難和學習上荒廢,養(yǎng)成了他們特有的性格,希望自己推動的理想在孩子身上得到補償。他們對子女要求特別高。有的孩子在作文中寫到:“我回家就像進了監(jiān)獄,父母是看守,整天被軟禁在書房里,放風的時間都很少。”
誤區(qū)之三:只管養(yǎng),不管教?!?br /> 有的家長認為:樹大自然直。孩子從小不用教,長大再教也不遲。有的家長送孩子上學時,對老師說:“孩子交給你們,就行拜托了,是罵是打隨便?!庇械募议L整日忙于工作,無暇教育子女。有的忙于經(jīng)商、賺錢,不管孩子。有的父母下班后只顧自己休閑,“斗地主”、“筑方城”、有一個街道,每天晚上有20多桌麻將,有的家長在打牌時,還不讓孩子在身后看書,因“書”與“輸”諧音,不吉利。
誤區(qū)之四:過分寵愛
由于現(xiàn)在的孩子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父母有一種“蛋殼心態(tài)”。對孩子“含在嘴里怕化了,頂在頭上怕摔了”,生怕有個閃失,便過度地保護,過分地寵愛。
有的家長認為現(xiàn)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也拿得出,孩子要什么給什么。有的家庭雖然經(jīng)濟善不好,有一種從眾的思想,別人怎樣我也息樣,認為自己苦點沒關系,不要苦了孩子?! ?nbsp; 這種寵愛,養(yǎng)成孩子“嬌”、“驕”二氣,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甚至適得其反。
誤區(qū)之五:重視身體健康,忽視心理健康?! ?br /> 一提到健康,許多家長都會自然聯(lián)想到自己孩子的身體有無養(yǎng)病。實際上這種認識是不全面的,現(xiàn)代意義上的健康,包括身體和心理兩個方面。一個健康的孩子要有健康的甜酸,以要有健康的心理。有的人把它比喻為“人”字,一撇一捺,二者缺一不可?! ?br /> 有些孩子,身體很好,品學兼優(yōu),但心理相當脆盡善盡美,經(jīng)受不住外界的“刺激”。某初中一位學生干部、三好生,因為在一次晚會上唱歌跑了調(diào),引起同學們的哄堂大笑,便覺得無地自容而自殺。
學生心理不健康不是個別的。據(jù)某市的調(diào)查:有心理行為障礙的小學生約有13%,初中生為1%,高中生為19%。市場經(jīng)濟競爭的激烈,失敗和挫折是很難免的,必須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否則,就不能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br /> 誤區(qū)之六:只重分數(shù)不重能力?! ?br /> 今年“六.一”前夕,上海對1500名中小學生進行調(diào)查,其中51.1%的學生在生活、學習上離不開父母。另據(jù)《中國教育報報道:武漢某大學生誰保姆料理生活,她說“在家里老爸老媽疼愛我,從小我的衣食住行都是他們管,在學校無法照顧我,我當然要請人幫忙?!薄 ?br /> 父母不能跟隨子女一輩子,希望孩子篚能獨立地生活和工作,能事業(yè)有成。而有的家長教育子女的做法與期望是大相徑庭?! ?/p>
相鄰博客
- 梅花 [2009-02-08 13:15:00]
- 挑戰(zhàn) [2009-02-11 00:02:00]
- 班主任管理經(jīng)驗50句 轉(zhuǎn) [2009-06-03 10:04: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