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吃飯有個不好的習慣,對于需要咀嚼的食物,喜歡在咀嚼后吐出來,而不是咽到肚子里,這很令我犯愁,以前總喜歡說教,但沒有很好的效果,有時急了也會訓斥她,導致女兒含淚委屈地吃下去,現(xiàn)在想想,很懊悔。
今天有空包了芹菜牛肉陷的水餃,女兒吃得很香,不想剛吃了兩口又習慣性地吐了出來,我看了看原來是其中有個肉團稍微大了一點,想一想不能再象從前那樣對待她了,于是我逗她說:“開心,你的小肚肚好想嘗嘗水餃是什么味道的??!你使勁嚼,嚼爛了后,給肚肚咽下去吃,你的小肚肚肯定會特別高興,特別喜歡你的。好嗎?”女兒聽后,來了精神,使勁地吃了起來,然后,我又用手摸了摸她的小肚皮,告訴她:“啊!我聽到小肚肚在說‘真好吃啊!’我們再給她喂一個好嗎?”接下來,又將理論和這樣的比喻結(jié)合起來引導她好好吃飯,就這樣,開心順利地吃完了午飯。我心里也感覺輕松了許多。
可見,對于幼兒吃飯真的是一門學問,簡單的說教只會令她們感到厭煩,而批評和指責可能會取得一時的效果,可是長久下去對孩子的心理成長和生理成長都是不利的,甚至有可能導致孩子厭食,而如果我們能用孩子喜歡的有趣的方式來引導,則會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爸爸抱抱
每次出門時,女兒總喜歡讓我抱著她下樓,平常愛人都在上班,也只有我們兩個一起出去散步或是游戲。今天,愛人不忙,專門回來一起帶女兒出去玩??墒?,女兒說什么也不肯讓爸爸抱。愛人靈機一動說:“一般漂亮的小寶貝都是由爸爸抱著出門的?!睕]想到愛人話音剛落,女兒立刻向他伸開手臂說:“爸爸抱抱?!碧?!這么小的小姑娘已經(jīng)知道愛美了,也想要做個漂亮的小寶貝??磥?,真不能小看了這個才兩歲的小家伙,她的思維已經(jīng)超越于我的想象。由此,又一次看出,靈活的方式更有利于引導孩子,我們還真需要好好提升自己,凡事都要多動動腦筋呢。
三、撈魚
第二次帶女兒去廣場撈魚玩,用一個小小的漏勺撈水池中的塑料魚。由于漏勺特別小,只能撈起體積比較小的魚,而大的魚是裝不進去的。女兒開始撈魚,我發(fā)現(xiàn)她雖然只玩過一次,而且時間很短,但這一次,她已經(jīng)非常有目標、有計劃了。她得心應手地直接將目標鎖定在小魚的身上,撈完了眼前的,又開始向遠處挺進。起初,她跑到遠處去撈,然后跑回來把魚放進筐子里,跑了兩次,發(fā)現(xiàn)這樣很麻煩,于是搬起筐子,走到目的地,把筐子放在身邊,隨著目的地的轉(zhuǎn)移而轉(zhuǎn)移。
愛人幾次想提醒她該如何去做,都被我輕聲制止,我相信,她有她自己的思維,給她自己摸索的機會遠勝過告訴她成年人的經(jīng)驗。果然如此,小家伙自己完全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撈完了所有的小魚,她沒有停止行動,開始嘗試如何能撈起部分大魚,她選擇形狀偏長的魚,努力使魚的一頭進入漏勺,然后稍微傾斜一點就撈起了大點的魚。我和愛人相視一笑。以前從來沒有刻意帶她玩過這些游戲,總以為她還小,再大點才會玩。沒想到,她完全有能力玩得很好。原來我們的想法其實是落后于女兒的成長的,真該好好反省一下自己。
四、不亂扔垃圾
晚飯后,我和女兒坐在地地毯上吃水果,我從來不給她剝皮,由她自己想辦法。女兒用嘴先啃下皮,然后隨口吐在了地上,提醒她應該扔到垃圾筐里,或是先放在一邊的茶幾上,她不肯,只專心吃水果,并且繼續(xù)往地上吐水果皮。剛要惱火,想了想還是忍住了,隨手拿起旁邊的故事書,翻開一頁,對她說:“開心,你看你最喜歡的牛爺爺在看你呢,牛爺爺可是最喜歡講衛(wèi)生的孩子了??彀哑饋矸诺讲鑾咨习?。”女兒立刻行動起來,然后以驕傲的姿態(tài)對著書說:“牛爺爺,你看,我講衛(wèi)生吧?”輕松一招解決問題,完全避免了過去的指責和哭鬧行為。原來教育就是這么簡單!
五、我要鍛煉身體
從我和女兒連日的感冒之后,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和女兒一起好好鍛煉身體。于是只要不是特別惡劣的天氣,我都會帶女兒一起出去在戶外活動。女兒當然是特別喜歡出去玩的,但時常會纏著我抱她,不肯自己走,于是用一只小狗悠悠鍛煉身體的故事引導她,每回出門之前,不再說是出去玩,而是問她:“我們一起去鍛煉身體,好嗎”女兒總是欣然應允,這樣出門后,就很容易引導她自己多走路、多活動了。女兒總是一邊高興地走著,一邊念叨“我要鍛煉身體!”
隨著不斷地學習提高,教育不再象從前那樣令人頭疼了。很多時候會感覺家庭教育是門實實在在的藝術,我們必須不斷地提高自己,學習藝術性地去處理生活中出現(xiàn)許多問題。只有如此,才能輕松愉快地解決問題,而不是家長氣惱,孩子哭鬧。學習和改變可以使我們和孩子一起在快樂中健康成長,那么,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相鄰博客
- 畢業(yè)的夜晚,我無眠 [2009-06-21 00:21:00]
- 兒童的20種健康吃飯方式(轉(zhuǎn)自博愛樂嬰的嬰幼天地) [2009-06-29 00:38:00]
- 先斟滿自己的杯子(轉(zhuǎn)自和孩子一起成長--王英霞家庭教育工作室) [2009-07-03 00:15:00]
- 究竟是誰離不開誰——讀小巫《接納孩子》有感 [2009-07-06 01:19: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