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面對孩子成長中的錯誤
各位老師、各位家長:
大家晚上好!很高興能有這樣一個機會,和大家共同交流關(guān)于家庭教育的話題,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題目是《家長如何面對孩子成長中的錯誤》。
首先,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個關(guān)于科學家斯蒂芬·格倫小時候的故事:
那是格倫兩歲時,一次他試圖從冰箱里取出一瓶牛奶,取出后剛走幾步就失手將奶瓶掉落在地上,頓時廚房里狼藉一片!
(互動)講到這兒,我想問一下我們在座的家長們,如果是您遇到了這種情況,您會如何處理呢?
他的母親聞訊而來。然而,她沒有發(fā)火,沒有說教,更沒有懲罰他。她說:“哦,我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多的牛奶撒在地上,你做了多棒的垃圾呀!既然已經(jīng)這樣了,兒子,你愿意在我們打掃前在奶河里玩一會兒嗎?我想,玩牛奶說不定也是很有意思的?!薄爱斎唬 备駛惛吲d地這樣做了。幾分鐘后,媽媽和藹地說:“要知道,不管怎樣,牛奶是你撒在地上的,也應該由你來收拾干凈?,F(xiàn)在,我這兒有海綿、拖把或抹布,你想用什么?”小格倫選了海綿,和媽媽一起將地板擦得干干凈凈。
收拾完以后,媽媽又說;“今天我們做了一個失敗的嘗試,沒能讓你的小手抓住這個大牛奶瓶子?,F(xiàn)在,我們到院子里去,給瓶子裝滿水,看看能不能發(fā)現(xiàn)一個很好的方法,使瓶子不會掉落到地上,好嗎?”“太好了!”
小格倫跟媽媽一起來到院子里開始練習,通過反復實踐,他知道只要兩手握緊靠瓶嘴的那部分,瓶子就不會掉下來了。
聽了這個故事,相信大家一定會非常佩服格倫的媽媽,她用自己獨到的智慧把孩子的小失誤變成了孩子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讓錯誤成為了最好的教育資源。讓孩子學會平靜地接受錯誤,享受由于錯誤帶來的意外收獲,并用恰當?shù)姆绞阶尯⒆映袚鄳呢熑危詈笠l(fā)孩子從錯誤中學習新的東西,新的技能。正如這位科學家所說:就是從那一刻起,他知道他不必害怕犯任何錯誤。相反的,他明白了錯誤往往是學習新知識的良機??茖W實驗也是如此,即使實驗失敗了,還是可以從中學到一些有價值的東西。
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要面對孩子成長中的錯誤,如果我們當家長的能夠象故事中的媽媽一樣,及時捕捉教育時機,寬容地對待孩子的錯誤,并能夠充分地利用它們,那么我們的孩子就是最大的受益者了。
怎樣才能具備這樣的慧眼、發(fā)現(xiàn)其中蘊涵的契機、更好地面對孩子成長中的錯誤呢?我想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說明:
一、認識錯誤,不同情況不同應對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沒有人喜歡犯錯誤,但沒有人能保證自己一輩子不犯錯誤。法國作家雨果說:“盡可能少犯錯誤,這是人的準則;不犯錯誤,那是天使的夢想。塵世上的一切都是免不了錯誤的?!?/font>
犯錯誤是孩子成長的需要,孩子要成長,就要逐步擴大自己的身體、心理、情感、能力、知識等方面的延伸領(lǐng)域,就要不斷地去探索,用自己熟知的方式去解決問題,也就不可避免地會觸及到無知、危險、暴力等,產(chǎn)生有違成人和社會準則的行為和思想,以致出現(xiàn)錯誤。孩子的心智是需要用“錯誤”作為養(yǎng)料來促進成長的,孩子正是在不斷地犯錯、改錯的過程中,學會了做人和做事。而且孩子的錯誤也是隨著年齡的變化而變化的,所以面對孩子錯誤,處理方式也應有所不同。
1、對于因無知好奇導致的錯誤,比如拆卸舊鐘表、舊玩具,組裝他想象中的新物件等。從本質(zhì)上說,這類不屬于錯誤,但會造成一定的損失,這就需要家長幫孩子分析這種行為的利害關(guān)系。如果損失較小,不妨鼓勵孩子多犯這類“錯誤”,讓孩子在嘗試錯誤中獲得知識和技能,同時還會促使孩子動腦又動手,從長遠看,利大于弊。相反,如果進行嚴厲批評,孩子不僅不能為自己的獨特性、創(chuàng)造性而驕傲,還會覺得自己無能,從而自暴自棄。
2、對于為趨利避害而犯的錯誤,比如:說謊向家長要錢、模仿家長在作業(yè)上簽字、偷改分數(shù)等。此類問題雖然在孩子,但究其根源卻在家長。家長應先反思自己是否對孩子要求太高、太嚴,是否過于看重分數(shù),才使孩子不得不犯錯誤。因為過高的要求容易使孩子產(chǎn)生害怕失敗的心理,當孩子盡了力仍得不到父母滿意的回報時,便會犯上述錯誤。如果是這樣,家長應先作自我批評,這樣才能打動孩子的心,引導孩子心悅誠服地接受。
3、對于犯道德品質(zhì)方面的錯誤,家長的做法是不歧視,不訓斥、不痛打,要平心靜氣地和孩子一起回憶以前的優(yōu)秀行為,幫孩子消除逆反心理,樹立自信。同時家長要先從改變自己開始,為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逐步幫助孩子糾正錯誤。
天底下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孩子,孩子所犯的錯誤也是千差萬別的,作為家長,不僅要能根據(jù)孩子的錯誤采取不同的應對方式,而且在面對犯錯誤的孩子時,家長的態(tài)度及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接納錯誤,采取科學處理方法
孩子犯錯誤的時候,也是內(nèi)心最恐懼的時候。當孩子出現(xiàn)錯誤時,家長應站在孩子的立場去考慮孩子的接受能力和承受程度,以真誠平等的朋友式關(guān)系來疏導和接納孩子的錯誤,讓孩子從內(nèi)心深處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建議家長可以這樣做:
第一步,穩(wěn)定孩子的情緒。
家是寧靜而又溫馨的港灣,父母是孩子最堅強的后盾。無論孩子在外面做了什么,遇到什么,在家里都應得到理解,找到傾訴的對象,找到宣泄的方法。面對出錯的孩子,父母應首先穩(wěn)定孩子的情緒,比如要以給他喝一杯熱奶,或讓他去洗一個熱水澡。待孩子情緒穩(wěn)定后,再引導孩子說出事情的細節(jié)。
第二步,聽一聽孩子的想法。
在孩子的世界里,沒有那么多規(guī)矩,他們不知道哪些是該做的,哪些是不該做的,有時犯錯也是無心的。如果父母不分青紅皂白,一頓數(shù)落,他就會對父母產(chǎn)生恐懼感,同時會感到失望,覺得父母并不理解和寬容自己。久而久之,孩子和父母只會越來越疏遠。所以碰到孩子犯錯時,家長應先讓孩子講出來,看他是否有邏輯上的錯誤,如果孩子講不清楚,家長可以用假設(shè)的方法來引導,比如:可以讓孩子想想,如果按照他的做法會有什么不好的后果等等,這樣孩子就可能會知道自己錯在哪里,而且講述的過程也能促進孩子反省,從而更容易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
第三步,幫助孩子分析對錯。
在了解了事情真相以后,家長要耐心地、巧妙地運用孩子能理解的語言,幫助孩子分析其中的對與錯,盡量使孩子明白錯在哪兒、有多嚴重及所造成的不良后果,然后再協(xié)助他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第四步,引導孩子承認錯誤。
當孩子知道了自己的確犯了錯誤后,再加上父母適當?shù)囊龑?,他自然會承認錯誤的。如果孩子仍然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家長也不能太心急,要給孩子一些時間反省,讓“對不起,我錯了”這句話很真誠地、自然地說出來。
第五步,以寬容的態(tài)度接受孩子的道歉。
孩子認錯以后,父母下一步要做的是肯定孩子的進步,以寬容的態(tài)度接受孩子的道歉和給予適當?shù)陌矒?,然后告訴他以后遇到類似的情況應怎樣處理。
同時,在整個處理過程中,家長還要把握以下原則:
1、不打罵孩子。
孩子一出狀況,家長就不分青紅皂白地抱怨、責罵,孩子緊張、焦慮的情緒不僅不會淡化還會被強化,而且孩子內(nèi)疚的心情也會逐漸變?yōu)榈钟|和對抗的情緒,久而久之,孩子就會產(chǎn)生逆反心理,對父母產(chǎn)生不滿甚至是仇恨,會做出更多的錯事來。在一次中學生的抽樣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家長打罵的孩子,有40%想到的是恨,60%的是傷心,沒有一個想到要改正缺點的。心理學上說,人都不愿記住不愉快的事,懲罰和打罵一定不會給孩子留下愉快的印象,所以孩子一般很難真正記住需要改正的方法,也就不會真正吸取教訓了。事實證明,挨打越多的孩子,越不求上進。一個人改正錯誤,大多不是因為對方強迫,而是因為他的內(nèi)心真正受到了沖擊,真正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如果父母在孩子做錯事的時候不責罵,而是表現(xiàn)出對孩子的寬容、理解與信任,不僅可以緩解孩子因犯錯誤帶來的心理壓力,而且孩子的內(nèi)心也會極大地體驗到父母的愛,為了回報父母,他會努力地改正錯誤,做一個讓父母滿意的好孩子。
2、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
對于脾氣急躁、性格外向的家長,更應如此。當家長因孩子犯錯誤而心情不佳時,要先調(diào)整自己的情緒,比如可以做做深呼吸,多想想孩子的優(yōu)點,回想他平時給我們帶來的歡樂。同時在心里默念:我的孩子是一個普通的、正常的孩子,什么“毛病”都沒有的孩子是不正常的,這樣逐漸地會使自己的心情平靜下來。如果家長當時沒有想好該如何處理,也可以暫時離開一會,讓孩子和自己都冷靜下來,再考慮下一步該怎么做。家長切忌在自己心情好的時候,見孩子做錯了事不進行教育,心情不好的時候則進行責備、訓斥。教育必須保持一致性。否則同樣的事情,因為家長情緒的不同而出現(xiàn)兩種截然不同的結(jié)果,會令孩子手足無措,無所適從的。
3、不忽視、不縱容孩子的錯誤。
當孩子第一次告訴你,他在外面闖了禍或犯了其他什么錯時,家長首先要表揚孩子的誠實,然后幫助孩子分析為什么會犯錯,共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孩子以后就不怕對家長講實話了。有了困難也愿意求助于家長,家長也可以及時幫助孩子了。有時,孩子犯下小錯誤,他自己卻沒有意識到,這時父母就要及時地指出并予以糾正了。孩子犯錯的時候,正是教育的良機,此時明白的道理會使他刻骨銘心的。教育家徐特立曾經(jīng)說過:“今日的兒童轉(zhuǎn)眼即成青年,稍不注意就難補救了?!币苍S大家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小孩總是偷拿別人的東西,不是拿了東家的筆,就是拿了西家的叉子,無所不拿。回到家,向母親炫耀,母親還夸獎他:“真厲害!”他就更得意了,越偷越大,偷自行車,摩托車……然后是錢。最后,他被送進了監(jiān)獄。在行刑時他咬掉了母親的耳朵,就因為母親當初沒有制止他,使他的小錯,鑄成了大錯,最后無可救藥!所以家長在平時的生活中,一定要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
4、要保護孩子的自尊。
孩子象大人一樣也有獨立的人格和尊嚴。家長不要把孩子當作是自己的私有財產(chǎn)來對待,要和孩子平等相處,給孩子應有的尊重和認可。孩子犯錯誤時,父母應當以不傷害孩子的自尊為前提,注意教育的場合和時機,顧及孩子的情緒和心理承受力,做到對事不對人。將批評行為具體化,把好孩子與具體錯誤行為分開,堅決不要講“你怎么總是改不掉,你是沒救了!”等負面語言。批評孩子時,應該用眼睛正視孩子,身體部分要有接觸,可以摟著孩子的肩膀,或拉著孩子的手講道理給他聽,這樣就能達到恩威并用的效果。批評時還要注意語氣、聲音的高度和語言的清晰度。批評不要重復,要就事論事,不能翻舊賬,要‘曉之以理’,讓孩子知道所做的事情為什么不對。
5、要給孩子制定適當?shù)囊?guī)則。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及時地為孩子的行為制定必要的規(guī)則。這會讓孩子形成一種內(nèi)在的心理控制過程,明白行為和后果的關(guān)系,引導孩子行為要得當,告訴孩子承擔后果就是他的責任。孩子只有在自發(fā)或自覺情況下,成為規(guī)則的遵守者,才能產(chǎn)生自律和責任心,才能少犯錯誤。同時也要根據(jù)孩子錯誤的程度采取適度的處罰。處罰要有一定的標準,要讓孩子知道為什么要處罰。但處罰不是打罵,而是暫時剝奪孩子的某項權(quán)利,比如可以取消孩子看喜歡的動畫片的次數(shù),從自己的存錢罐中拿錢來賠償?shù)?。孩子受罰后,一段時間內(nèi)可能會疏遠父母,因此父母要主動的關(guān)心他、親近他,給他以家庭的溫暖,要讓孩子知道自己在父母的心目中仍是好孩子,父母仍然愛他,這才是懲罰的真正目的所在。同時,家長也應允許一些問題的反復出現(xiàn),同樣的錯誤出現(xiàn)第二次是正常的。因為孩子的成長就是一個緩慢,甚至有時是螺旋上升的過程。所以,家長對孩子改正錯誤要有足夠的耐心,千萬不要急于求成。
總之,面對孩子的錯誤,我們沒有必要大驚小怪,怒氣沖天,煩惱不已,更沒必要用一些我們虛構(gòu)的后果來嚇唬自己和孩子。重要的是要在引導孩子認識錯誤的基礎(chǔ)上去探索、找出一種新的、可行的方法和途徑,幫助孩子少犯錯誤或不犯重復的錯誤。
路上的石頭并不都是用來絆腳的,踩在上面,我們會變得更高。孩子的每一次錯誤,都是孩子成長的一次轉(zhuǎn)機。作為父母,在面對孩子的錯誤時,要能從愛的角度出發(fā),幫助孩子找到錯誤中值得肯定的地方,挖掘潛在的教育資源,讓錯誤變成孩子成長的一次契機。
三、善待錯誤,挖掘潛在教育資源
從孩子的錯誤中,家長可以培養(yǎng)孩子以下幾種能力:
1、培養(yǎng)孩子自己糾錯的能力。
發(fā)現(xiàn)別人的錯誤容易,看到自己的錯誤難。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家長應該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自我檢查的好習慣,要教會孩子自己發(fā)現(xiàn)錯誤,自己糾正錯誤。孩子犯了錯誤,要讓孩子積極想想“為什么會犯錯誤?”是做事不認真,還是沒有掌握方法,或者有什么其它原因。在這方面家長可以做一個榜樣,經(jīng)常檢討一下自己的行為,這樣會更有利于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2、培養(yǎng)孩子知錯就改的能力。
孩子大都以自我為中心,一旦惹了麻煩,總是習慣于逃避。有些家長,當孩子第一次犯錯誤時,不是呵斥就是打罵,使孩子驚恐萬狀。有時即使承認了錯誤,還是要受到處罰。久而久之,孩子做了錯事后,為了逃避父母的懲罰,很自然地學會用說謊來掩飾。還有一些家庭采取的一些不良的教育方法,也沒有讓孩子養(yǎng)成反省的習慣,比如:孩子摔倒了,父母不教育孩子走路要當心,反而怨地面不平;孩子之間發(fā)生糾紛了,父母總愛袒護自己的孩子,說別人的不是。
對此,父母要改變這些不正確的做法,一定要本著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是誰的錯就是誰的。要鼓勵孩子說實話,以親切的態(tài)度告訴孩子:“做錯了事沒關(guān)系,只要勇敢地承認并改正,就是好孩子?!蓖瑫r嚴肅地指出:做錯了事又不肯承認,是錯上加錯!如果孩子嘴上不認錯,但在行動上卻有所改變,父母就應表揚,同時抓住時機,逐漸引導他去承認認錯。
要讓孩子知道,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改正錯誤是進步的開始。同時父母必須以身作則,為孩子做一個好榜樣。當父母發(fā)現(xiàn)自己犯了錯誤或者冤枉了孩子時,要及時并真誠地向孩子道歉。
3、培養(yǎng)孩子勇于承擔責任的能力。
通常情況下,人總是本能地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孩子更是如此,家長要培養(yǎng)孩子敢于承擔責任的能力。比如:當孩子和別的孩子發(fā)生了沖突,卻說“完全是他的責任,與我毫無關(guān)系”,家長該怎么辦?為了讓孩子能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換位思考一下,可以反問:“那么你看他對這件事會怎么說呢?”這時孩子會不由自主地設(shè)想一下對方的想法,也就更容易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喚醒孩子內(nèi)心的責任心,才能讓孩子在心理,思想上起深層次的變化,才能使孩子變得懂事和聽話。
4、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通常,錯誤是由壞習慣引起的,想要避免犯同樣的錯誤,就必須幫助孩子改掉這些壞習慣。一個不良行為的消失,必然伴隨著一個好習慣的誕生。當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后,家長要做到獎罰結(jié)合,協(xié)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孩子從錯誤中收獲經(jīng)驗,不斷獲得進步。
5、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孩子犯了錯誤之后情緒極度低落,甚至非?;炭郑瑫适斑M的動力和信心。這時家長更應該對孩子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要從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出發(fā),多鼓勵,少責罵,讓孩子大膽得去嘗試。也就是說,要給孩子“吃一小塹,長一大智”的機會。
下面,我想和大家分享這樣兩個相關(guān)的小故事:
在美國加州,有一個4歲的小女孩,她的父親有一臺大卡車,而且他的父親非常喜歡那臺卡車,總是為那臺車做全套的休養(yǎng),以保持卡車的美觀。
一天, 小女孩拿著硬物在他父親的卡車鈑金上劃下了無數(shù)的刮痕。
她的父親知道后,感怒之下,用鐵絲把小女孩的手綁起來,然后吊著小
女孩的手,讓她站在車庫里罰站。
當父親想起小女孩在車庫罰站時,已經(jīng)這去4個多小時了。當他匆忙趕到車庫時,小女孩的手已經(jīng)被鐵絲綁的血液不通了!父親急忙把她送到醫(yī)院,但已經(jīng)晚了。因為,小女孩手掌部分的組織已經(jīng)都壞死,如不截去手掌,就可能會危害到小女孩的生命……所以小女孩就這樣失去了她的一雙手掌。
但是她還太小,她不懂,不懂到底是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在她的身上……而她的父親也因為這件事,終日生活在內(nèi)疚與自責之中。
過了大約半年的時間,小女孩的父親的卡車進廠重新烤漆,又像全新的一樣了!當他把卡車開回家時,小女孩看著重新烤漆過的卡車,對她的父親說:“爸爸!你的卡車好漂亮??!看起來就像是新卡車”。這時小女孩天真地伸出了她那截斷的雙手,對他的父親說:“但是,你什么時候要把我的手還給我呢?”
她的父親再也控制不住了,他再也無法面對他可憐的女兒,于是在小女孩的面前,他舉槍自殺了……
有一位父親攢了很久的錢,買了一輛嶄新的車,甚是珍愛,每天洗車打
蠟。5歲的兒子經(jīng)常幫忙。兒子體諒父親,父親感到很幸福。
一天,父親工作得很晚很累了,雖然車子淋雨很臟,但他太累,想明天
再洗吧!兒子見父親這么累,就興沖沖的要幫爸爸洗車,父親見狀,便放手讓兒子去洗。
兒子洗車時,找不到抹布,忽然想到母親平時用鋼刷使勁刷過很干凈。
于是拿來鋼刷,像刷鍋一樣開始刷車。等他洗完后,他發(fā)現(xiàn)車子花了,慘了,嚇得他大哭起來。他急忙跑去找父親,邊哭邊說:“爸爸,對不起,爸爸,你來看!”父親一看,心疼得吼道:“我的車!我的車!”這位父親氣急敗壞的走進房間,十分沮喪的想著辦法,突然心中出現(xiàn)一個聲音:“生命中你最看重什么?”突然間,父親明白了。他走出房門,兒子正害怕得流著淚,動也不敢動。父親急忙把孩子擁在懷里,說:“謝謝你幫爸爸洗車,爸爸愛你,勝過那部車子?!?/span>
同樣是關(guān)于孩子與車的故事,讀后同樣會讓我們流下熱淚,但給我們的內(nèi)心帶來的感觸卻是完全不一樣的。
從上面的兩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在孩子出現(xiàn)錯誤時,家長采取不同的態(tài)度和處理方法,將會給孩子的一生帶來多大的影響??!可見,不同的家庭教育會帶給孩子不同的人生的。
四、反思錯誤,提升家長育人素養(yǎng)
一個人的文化水平并不代表他教育孩子的水平。父母不能僅憑權(quán)威或自我感覺教育孩子。孩子表面的行為問題,實際上都有深層的家庭原因;家長要從孩子的錯誤中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與方法,要認識到問題孩子的背后必有一個問題家長。只有家長改變了,孩子才能改變。家長是一個不經(jīng)考核就可以上崗、永遠不會因為考核不合格而下崗的職業(yè)。天下最簡單的是為人父母——把孩子養(yǎng)大,那甚至是許多動物與生俱來的本能;最難的也是為人父母——它要求在沒有現(xiàn)成的經(jīng)驗和方法下,必須把孩子教育成功,它體現(xiàn)家長的家庭教育水平。
作為一名合格的家長,對孩子不僅要管(否則是失職);更要做到有能力管(否則孩子不服你管),有方法管(否則就是形式化管理、無效的管理)。家庭教育不僅是培養(yǎng)孩子的問題,更是教育兩代人的事情。家長要想妥善處理好孩子成長中的錯誤,使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不僅要有科學的方法指導,還要通過不斷地學習,逐步提升自身的育人素養(yǎng)。因為只有在先進的理念的指導下,方法才能運用自如,才能更好地、有針對性地處理好孩子成長中遇到的問題。
每個孩子都是一本無字的書,這本書究竟能夠成為一部怎樣的的書,全看我們做家長的如何去書寫了。一位心理學家說,青少年的心靈像一架多弦琴,其中有一根是和弦,只要找到它彈一下,就會使其它的弦一起振動,發(fā)生共鳴,彈奏出美妙的音樂。希望我們所有的家長都能找到這根和弦,與孩子共同奏出優(yōu)美動聽的樂曲。
謝謝大家。
相鄰博客
- 挖土豆的人生也是一種人生? [2009-12-04 22:08:00]
- 給父母的四個建議(李開復) [2009-12-04 22:13:00]
- 跨出勇敢的第一步——我的第一次講座(禹辛) [2009-12-05 22:56:00]
- 邁出勇敢的第一步——我的第一次講座(禹辛) [2009-12-05 23:28: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