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真實、成功的教育故事。天津社會科學(xué)院專家郝麥收為了讓自己的獨生子郝丁能夠在20歲時完全獨立,在1996年9月18日逼郝丁與他簽訂《親子雙向自立協(xié)議》,狠心地把“見到人多就害怕”的郝丁推到了社會大舞臺,讓他獨立解決未來,包括獨立承擔高等教育的費用、自主謀業(yè)、自立結(jié)婚成家和自己培育子女。
第一章 協(xié)議的由來
我終于當爸爸了,那坐馬車、趕火車時的焦急忐忑,和剛剛見到兒子時的驚喜愛憐,至今還常常憶起,非常清晰,那是我終生難忘的一天一夜。我迎接的不但是一個屬于自己的小生命,也是自己為人父的嶄新人生,從此,我們父子相伴,磕磕絆絆,一起走過了29年。
- 引子:一份沉甸甸的協(xié)議
- 得子
- 早產(chǎn)兒(1)
- 早產(chǎn)兒(2)
- “沒出息”的獨生子(1)
- “沒出息”的獨生子(2)
- “沒出息”的獨生子(3)
- 軟軟弱弱長到20歲(1)
- 軟軟弱弱長到20歲(2)
- 燕子的啟示:逼才是愛
第二章 協(xié)議實驗
我跟妻子說,我打算跟兒子簽個協(xié)議,要求他從此不再依賴我們,我們以后也不依賴他。妻子竟然跟我急眼了:“我自己的兒子我怎么能不管?就這一個兒子,將來我不靠他靠誰?我們兩個一起過,你一個老頭子,自己孤獨去吧!”
第三章 我的自由
我與郝丁簽訂的雙向自立協(xié)議,與父親簽訂的單向承諾協(xié)議,以及與妻子簽訂的夫妻協(xié)議,這三份協(xié)議對每個家庭成員的行為都進行了規(guī)范,明確了各人的權(quán)利和責任。這樣,我家成了一個建立在契約關(guān)系上的家庭。
第四章 兒子的自由
我有時候說,我發(fā)明的親子協(xié)議是一場家庭革命的實驗,如果真是這樣,那這個協(xié)議的另一方兒子郝丁,地位也就相當于我實驗室里的小白鼠了,畢竟,協(xié)議簽訂時他只有20歲,還仍然是個懵懂的孩子,對父親要做的事情,還沒有多少反抗的能力。
第五章 母親有話說:我不是旁觀者
我的妻子孫子芬,性格和我反差很大,快言快語,喜怒分明,用她自己開玩笑的話說就是挺“陽光”。她曾經(jīng)是個很傳統(tǒng)的母親,愛子心切,甚至陷入溺愛也不自知,客觀地說,郝丁成長階段的好些毛病,就是被她給慣下的。
第六章 實驗成活
從1996年到2005年,我們的實驗進行了9年,中國人做事總是希望短平快,而我對郝丁說:千萬別沾沾自喜,還早著呢。再過10年左右,到郝丁40歲,青年階段基本結(jié)束的時候,看他是否能真正擁有自立的人生,我才能對我的實驗做出全面的總結(jié),到那時再下成功的結(jié)論不遲。
附錄
我常接受媒體的邀請,作為專家和嘉賓就一些家庭故事發(fā)表看法,我的家庭實驗的階段性成活,好像更給我增添了“話語權(quán)”。平時,我也有意識地搜集了不少案例,用自己關(guān)于家庭革命的理論去解讀和分析。
相鄰博客
- 《別和青春期的孩子較勁》(關(guān)承華)在線閱讀 [2009-08-20 15:50:00]
-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在線閱讀 [2009-08-20 15:56:00]
- 孩子學(xué)習缺乏主動性怎么辦(醉梅) [2009-08-20 16:24:00]
- 盧勤講座集(轉(zhuǎn)) [2009-08-20 16:24: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