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片有約”觀后
早上起來,想起昨晚的電影,我意猶未盡:“昨晚的電影看得真過癮,我激動地都失眠了?!眱鹤庸室飧袊@道:“電影看得少的人就是這樣。”
昨天是周六,早晨就和兒子約好,晚上一起看央視6套的“佳片有約”,午飯時我查了節(jié)目預告,不是兒子酷愛的科幻片,而是喜劇片《搖滾校園》,兒子說喜劇也喜歡看。
心里有希望時,時間過得就是快,
隨著情節(jié)的展開,我們全家也被那節(jié)奏強烈的搖滾音樂搖出了激情,搖出了歡笑,那個沒有教師資格證的老師在數學課上撕掉了掛在墻上的學生成績記錄表,用吉他,用搖滾,用滿含激勵的語言點燃了一群十歲孩子的創(chuàng)造熱情,孩子們也用那精彩的演出和散發(fā)出的快樂震動了家長和校長,于是搖滾校園樂隊由地下活動轉為課后活動。
電影結束了,兒子去洗澡,叮囑我不要換臺,看看別人的評論。我在等待,可我的思緒卻紛飛起來。
這種親子共快樂的感覺對我來說本來是很熟悉的啊,怎么現在我的感覺有點久違,有點陌生呢?是誰綁架了我和兒子的快樂呢?
那曾經的美好記憶片段在心頭浮出來。
那年兒子三歲,不知什么原因,《西游記》在夜里播放,不管夜里幾點,老公都會起來陪他一起看。
兒子八歲時,想在夜里看世界杯足球,我從未阻止過。
兒子小學時,學校的操場、草坪,校外的小河、山坡,到處都留下他歡快的身影,而此時,我是一個陪伴者、欣賞者。
兒子初中時,離開了熟悉的小伙伴,暑假里操場上飄著我們母子倆踢足球的笑聲。
不知不覺,兒子高中了,我忽然糊涂了。我開始關注學校大廳里的高考光榮榜,我開始在意兒子中考失常的成績,我開始注意他交什么樣的朋友,我開始阻止兒子的體育運動,我開始干涉他看“佳片有約”。
于是,家里的歡笑少了,心靈的交流少了;我的困惑多了,兒子的反感情緒多了。
回顧過去,我能責怪誰呢,怪自己的工作壓力大,怪應試教育制度,還是怪兒子的不“頭懸梁,錐刺股”,怪親朋好友對兒子成績的關注?。?/span>
其實,要責怪的是我自己,因為我沒有堅持自己的育兒理念,沒有及時學習和充電,在急功近利的世風中沒有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
其實,孩子需要學習,也需要游戲,需要體育運動,需要“佳片有約”,更需要父母的包容與鼓勵,需要父母的尊重與信任。做父母的就是要把孩子的這些需要協(xié)調好,讓孩子心靈舒展,健康成長。
好歹,曾經迷失的我終于清醒,參加中華家庭教育網的學習后,我終于明白自己錯在哪里,明白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線路圖,他們只希望家長站在旁邊欣賞自己,為自己加油,而不愿意家長指手畫腳,按成人的意愿隨意修改。
相鄰博客
- 關于網絡成癮 [2009-02-23 17:32:00]
- 高三畢業(yè)班老師給他的大一學生的信(轉) [2009-02-25 16:33:00]
- 董事長給一個女大學生的18條忠告 [2009-04-15 18:04:00]
- 盧勤講座集(轉) [2009-08-20 16:24: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