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如何尊重孩子的權力
? 我認為教育,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它在本質上除了知識傳遞、道德培養(yǎng)之外,就應該是對孩子權力的尊重。不明白這一點,任何苦心孤詣的教育都是會失敗的。
? 我認為,所有的父母和老師應該把“你有說話的權力”這句話變成一句親切、美妙、動人的話語,就像很多時候對自己說的一樣。
在我從倫敦回到德比的第二年,正好我父親的一個朋友,也就是德比公立學校的校長馬澤先生,向我發(fā)出了鄭重的邀請,希望我能去他的學校為孩子們上課。他唯恐我不會答應,還專門讓我父親給我寫了一封信。沒想到這正是我非常樂意做的一件事。我的祖父和父親都是老師,我的兩個叔叔也是老師,如今我也成了這個教育世家名符其實的一員。 非常感謝馬澤先生對我的信任,我?guī)缀跬耆醋约旱目鞓方逃姆椒▉斫虒W。學生們都很愉快地聽我講課,他們甚至說:“每周最期待的就是聽斯賓塞先生講幾何課、閱讀課”。感謝上帝,我沒有辜負馬澤先生和所有學生、同事們的期望,德比中學在幾年后成為了英國非常有影響的學校,也有許多學生最后成為了在科學、公共管理、藝術和醫(yī)學方面的杰出人才。
許多遠在倫敦的父母,都把孩子送到這里來。 尊重孩子的權力和快樂教育的方法,是我在教育中成功的主要原因。
1 上帝也賦予了孩子們權力
上帝立志要天下人幸福,但這種幸福必須依靠人自己的愛心和在現(xiàn)實中的能力才能得到。于是上帝賦予了每個人發(fā)展和完善自我的權力,這不是一個人的權力,而是所有人的權力,只要這種權力不妨害他人同樣的權力。
兒童也具有這種權力嗎?當然是。也許許多父母會對“兒童的權力”這個說法非常陌生,會認為這幾乎接近于荒唐,但“陌生”并不意味著他們不應該具有。在封建時代,普通人有什么權力嗎?沒有。但是現(xiàn)在有了,而且每一個人對現(xiàn)在擁有的權力滿心歡喜,并視為當然如此的事情。
我認為教育,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它在本質上除了知識傳遞、道德培養(yǎng)之外,就應該是對孩子權力的尊重。不明白這一點,任何苦心孤詣的教育都是會失敗的。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無論是一位鄉(xiāng)村女教師,還是一位大教育家都明白,是為了培養(yǎng)孩子適應未來生活所要求的身體、心智和道德。那么,什么樣的人才能適應未來的生活呢?除了必需的技能、知識以外,還應具有較高的自我控制能力、判斷能力、獨立意識,總之可以稱之為具有自治能力的人。和其他所有能力一樣,這種高度的自治能力只能通過練習才能得到發(fā)展,而教育就是不斷深入地進行這種練習的過程。
看一看在每一個時代生活得很好的人就知道:假如一個孩子他將來面對的生活是一個專制君主統(tǒng)治的生活,那教育孩子多一點奴性、順從,少有一些自治能力、獨立判斷,這無疑是一種實惠的辦法;但假如他將來生活在一個自由的、競爭的、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時代,如果再對孩子的權力完全漠視,讓他只是盲目地服從、聽從,那結果對孩子是極為有害的。
英國現(xiàn)在的許多教育觀念正是如此。一方面,時代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需要大量有創(chuàng)造力和有公平、公正等文明精神的人;而另一方面,大量的強制教育仍按照中世紀的方式在進行。一方面社會需要有自由創(chuàng)造力的航海家、資本家、科學家;而另一方面,教育卻希望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聰明的奴仆。
那些種種無禮兒童權力的教育觀念,不得不說,是封建時代的殘留物。英國雖然在社會制度上進入了現(xiàn)代文明的階段,但在教育上還必須清醒地完成這種轉變。這個轉變最大的標志,是在教育中對未來的人才——也就是現(xiàn)在的孩子們的權力的尊重。
保證孩子受教育的權力、不被虐待的權力以及受撫養(yǎng)的權力是法律的職責,而孩子在精神、心智上的權力,則屬于教育的事情。
用野蠻的辦法,要培養(yǎng)出一個文明的紳士,這簡直比登天還難;同樣,用強制的、專制的方法要培養(yǎng)一個開明的人也是如此。一個權力從來沒有受到過尊重的人,一旦可能,他也會同樣對待其他人;一個很少得到愛的人,也常常會在可能的情況下還之心惡。
教育就從尊重孩子開始吧。應該尊重孩子的哪些權力呢?我認為,只要我們問一問自己需要別人尊重自己哪些權力,就可以得到答案了。除了“政治”權力以外,都應該受到尊重,這是促使孩子們逐漸形成自我教育,自治能力和責任心的重要條件。
2 孩子也有說話的權力
每一個人都有說話的權力。但并不是每一個人都得到過這種權力,特別是孩子,當他受到批評、指責時,他們的解釋和辯解常常被這樣打斷:“你不要辯解了,這沒用”,“閉上你的臭嘴”,“你又開始撒謊”。
這些話幾乎在很多家庭和學校都可以聽到。人們習以為常,不再奇怪。但是,一個人受到批評和責罵時,他為什么不能辯解呢?這從道德和法律上都說不過去。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一般會本能地產(chǎn)生受委屈的感覺,進而傷心、怨恨。如果是在課堂上發(fā)生,那這堂課已經(jīng)與他無關了;如果發(fā)生在家里,他會把這種委屈發(fā)泄到其他對象上,或者去想各種好玩的事情來擺脫這種情緒??嗔司蜁フ姨鸬臇|西,這連動物都會。
如果是一個孩子并不尊重的陌生人這樣對他,他當時就會很憤怒,但很快就不把它當回事了;可如果是他尊敬又有好感的人這樣對他,他會加倍傷心,并漸漸變得不自信。難道一位老師或父母真的希望孩子如此嗎?絕對不。
相反,如果孩子要對某件事進行辯解,而時機又不合適,一位明智的老師或父母會說:“你有辯解的權力,我會在下課后單獨聽的”或“現(xiàn)在我很忙,但我一定會聽你的解釋”。
想想吧,這對孩子來說無疑是大旱甘霖,他不但不委屈、怨恨,反而信心大增,并會想自己是不是有什么地方的確做得不妥。
受委屈的人很少去反省自己有什么過錯,因為憤怒和不平占據(jù)了他的心靈;而被感動的人常常反省,因為感動增加了他內心的勇氣。
從現(xiàn)實方面講,難道有哪位老師和父母真的希望孩子長大以后遇到類似的情況而不辯解嗎?不,那時他的母親一定會尖叫著說:“你為什么不辯解?!”
孩子的權力受到尊重,一般會增強他的自信心和榮譽感,他反而會注意別人的權力是否也被自己尊重,從而自治能力增強。
看一看成人社會,就更能明白,仇視帶來仇視,暴力產(chǎn)生暴力。如果一個國家的法律這樣規(guī)定:“受到懲罰的人無權申辯”,在封建時代這個政權可能還會維持一段時間,但在現(xiàn)代社會,它很快就會面臨危機,憤怒的民眾將會把制定這項法律的人包圍起來。
雖然,尊重孩子說話的權力這一點并未寫入任何一個國家的法律,但它卻寫進了任何一個具有文明精神的人所認同的教育的道德之中。正如法律沒有規(guī)定一個人必須去愛另一個人,而道德的律令卻讓這種愛產(chǎn)生。
反對這種觀點的人,惟一的理由可能會說,他只是一個孩子,而贊同這個觀點的人會說,他是未來的成人。教育的所有目的不正是要使受教育者去適應未來的生活,成為未來的成人嗎?
我認為,所有的父母和老師應該把“你有說話的權力”這句話變成一句親切、美妙、動人的話語,就像很多時候對自己說的一樣。這時你真的會看到孩子身上出現(xiàn)的令人鼓舞的情形,不管這個孩子是成績差的,還是成績好的,是聽話的、溫柔的,還是頑皮的。而對于那些沒有教養(yǎng)的孩子,當你這樣說時,教育就開始了。
3 “你權力得到公平”
小斯賓塞在上小學的時候,一天我和他在德文特河畔散步。我問他他和班上的同學最想得到什么?他想了想,告訴我說,是班上教室門的鑰匙。這讓我很奇怪,難道進教室很困難嗎?不是,他說,因為教室門的鑰匙一直掛在班長的脖子上,每當好早晨和我們一起去學校時,所有的同學都羨慕不已。小斯賓塞還說,他甚至有一次做夢都夢見自己終于掛上了一串鑰匙。
一年以后,當我再問起這串鑰匙的事時,小斯賓塞說,同學們現(xiàn)在很討厭這串鑰匙了,因為總也得不到。 這是一個值得父母和老師們思考的問題,其實,許多孩子所面臨的,遠不止“鑰匙掛佩權”這么簡單。
一個孩子打了另一個孩子,可能因為打人的孩子父母富有或有權力而被免除應得的批評;兩個現(xiàn)時犯了錯誤的孩子,可能因為一個成績好而免受責罰,而另一個成績差的則承擔全部后果;兩個孩子因為某件事同時受到懷疑,成績好的首先被排除,而成績差的則無可爭議的成為懷疑對象;兩個都沒有回答上老師問題的孩子,老師可能會對一個孩子說:“也許你這段時間太累了”,而對另一個孩子說:“你怎么連這么簡單的問題都回答不上來”;有多個孩子的家庭,母親可能經(jīng)常會對其中一個孩子尖叫、責罵,而對另一個孩子溫柔、關懷,她總是去發(fā)現(xiàn)一個孩子的優(yōu)點,也總能找出另一個孩子的缺點……
這樣的事實在是太多了,盡管每一件事都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孩子不受歧視的權力從小就面臨被剝奪的現(xiàn)實。這產(chǎn)生在成績好和成績差的孩子之間,富有和貧窮之間,有權力和無權力之間,溫順和頑皮之間,甚至還可能是美與丑之間。
難道孩子們因為年齡小,不懂事,他們就不需要這種權力,也對被剝奪的這種權力沒有感受嗎?絕對不是!一個有親和力的人與孩子們談一談,他們會滔滔不絕地說出很多這樣的例子來。面對這種情況他們最直接的反應是:這不公平! 在成人的世界里,我們衡量一個人是否值得尊敬的標準就是看他是否具有公平、公正的德行。公平如此重要,就在于它給予每個人同等的機會、同等的尊重和價值的肯定。但在孩子的世界里為什么要讓他更多的感受到的是不公正、不公平呢?
這樣做的后果是顯而易見的。一部分孩子因為得不到而無奈的放棄,另一部分孩子則從小就因為得不到而反叛、消極的陰影在孩子心中誕生,失望、不快樂的情緒增長,對學習沒有興趣,迫于壓力對學校和老師離不了,但又很無奈。 也許,這些父母和老師原本的想法,只是為了用這種方式來鞭策、刺激另一些成績差、頑劣的孩子,但效果一定是相反的,只要看一看成人社會,這一點就一目了然了。絕大多數(shù)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首先想到的是報復,而不是奉獻和友好。任何一個個體不受尊重的社會群體所產(chǎn)生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遠遠低于每個人都受尊重的社會群體。何況在孩子的世界里,他們消除和排解這種陰影的能力要差很多。
從教育的目的來看,如果要培養(yǎng)更多的惡,那么這種歧視的、不公正的事情是最好不過的搖籃,而如果要培養(yǎng)的是智慧和文明的人,有更多創(chuàng)活力、熱情、富于愛心的人,那么這是最荒蕪的灘涂。
所以我認為,父母和老師應該把這種權力毫無條件地給予孩子。這樣,那些原本優(yōu)秀的孩子不會生活在一種假設的優(yōu)越環(huán)境中而才能得不到發(fā)展,而那些原本不那么好的孩子,則會釋放出更大的主動性和熱情。他們愛這個集體或者家庭,不是因為無奈,而是發(fā)自內心。
就像要讓一個成人愛英國,不只是因為他出生在英國,而是因為英國值得他愛;不是因為英國給了他侮辱和痛苦,而是因為英國給了他機會和尊重……
人類渴望非歧視、公正的天性,從上帝開始他偉大工作的那天起就有了。孩子更渴望公正,因為生長和發(fā)育的力量,決定了他們非常重視在生活中的公正,并希望得到它。只有老弱的人、對生活完全絕望和即將進入墓穴的人,才顯示出對這種權力的謙虛,因為和死亡相比,這些已不再重要了。
4 自尊的權力
幾乎每個頭腦清醒的人都承認,培養(yǎng)孩子的自尊心,是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使孩子文明、自治的必要條件,也是培養(yǎng)孩子有責任心、上進心、榮辱感的前提,還是孩子自我認識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
每一個生命,從他生下來的那一天開始,就明確地與另一個生命完全不同了,他的身體他的智力、他的性格等等。當他有一天明白地認識到這一點時,他的自尊心便于工作誕生了。
以后他生活中所有事情,都與他這個人息息相關,不可替代。他將以自己的姓名和所指代的“這一個”有機體去經(jīng)歷各種事情,去做出判斷,去遭遇失敗,去享受勝利。無論父母多么愛他,老師多么喜歡他,都不可能代替他去做任何事。
自尊是什么,就是對這個自我的認同,肯定。他為自己靈巧的手指欣喜,為自己表達情感和思想的語言高興,為身體跳躍的能力自豪……正是這種自我認同,使他不甘落后,使他積極求知。當然,他也會犯錯誤,但自尊心總是暗示自己,這只是偶然的,自己不可能永遠犯錯誤。他也為自己改正的勇氣而高興。教育的目的,不就是這樣嗎? 但教育的手段往往采取的是毀滅、打擊這種自尊心的方法。當一個孩子興高采烈地說:“我要趕上某某某”時,一些教育者會說:“你?去做夢吧”;當一個孩子說:“我相信,這件愚蠢的事,我以后再也不會做了”,一些父母會說:“你如果真能做到,連公雞也會下蛋”;當一個孩子確實連續(xù)幾次都考得不好時,嚴厲的老師或父母會不斷用手指戳著那個孩子的頭說:“我如果是你,早就去死了”,“你為什么這么笨”。 如果這些方法能夠達到教育目的,那我真的應該感謝這樣的老師和父母了。但這是不可能的!如果教育真的就這么簡單,那人類的智力和道德一定與昆蟲差不多。實際上,所有這些打擊孩子自尊心的言行,幾乎都達不到主觀上想得到的效果。因為當自尊心受到打擊時,任何孩子的第一個反應就是痛苦(難道還會快樂嗎),有的會在內心反駁,有的則會討厭自己。他哪里還有動力去按教育者指引的目標努力呢!他會長時間抬不起頭來,對周圍的人產(chǎn)生陌生和距離感。這樣的方法就像把一個人的頭按在水里,卻讓他學會游泳一樣荒謬。
如果再回憶一下,我們每個成人都經(jīng)歷過的童年,最讓你難忘的,一是得到愛的喜悅,
二是自尊心受到打擊而傷心的事,有的甚至連當時的細節(jié)都記得一清二楚??梢娺@種方法對一個孩子的影響有多深、多久。 我認為,在維護孩子自尊權力這一點上,明智的父母和老師應該多說這樣的話: “要趕上某某某,這是完全可能的,但重要的是你要成為自己,你是獨特的?!?/span> “愚蠢的事,每個人都曾做過,但你認識到了,我相信你絕不會做第二次?!?/span> “你并不笨,只是花的時間和精力不夠。”
……
5 機會均等的權力
正如我在前面所談到的,小斯賓塞給我講的一串鑰匙的故事一樣,每一個孩子都希望得到被信任的機會、被重視的機會、與他人平等的機會。如果那位老師能夠讓每一個孩子都有一次掛鑰匙串的機會,他所得到的不僅僅是那位“優(yōu)秀”的班長,而是所有孩子的自信心和責任心。而那位優(yōu)秀班長也會明白:世上還有很多優(yōu)秀的人;機會不總是屬于自己,也屬于別的孩子。
約翰福伯斯爵士曾在一個學校的孩子中做過多次實驗,讓一個組的孩子均等的機會多一些,譬如當組長,也是每人一周;另一個組的孩子則按傳統(tǒng)的方法,機會只有極少數(shù)人才有,而且是不變的。結果第一組的孩子明顯活潑、大膽,每個孩子的組織、溝通和行為能力都比較強一些,同學之間的關系更和諧;相反,另一組則沉悶得多、一如既往。第一組中即使是平時最差的孩子,當機會來臨時,他表現(xiàn)出的責任心和忍耐力,也讓每一個成人都十分感動。
我非常贊賞約翰福伯斯爵士所做的這種比較實驗。的確,能否把握每個機會,怎樣運用每個機會,是由每個孩子的特點所決定的,只是一種可能性,但是如果沒有機會,什么可能性都不會有。
看一看今天的社會,我們便明白,在孩子中尊重機會均等的權力都是多么重要?,F(xiàn)在的英國已經(jīng)完全處于一個自由經(jīng)濟和民主政治的時代,無論在商業(yè)、科學還是公共管理領域,機會對每個人都越來越均等,如果孩子從小看到的便是機會只有少數(shù)人才享有的情形,那么他在進入成人社會后,則會產(chǎn)生相同的認識,主動去認識和把握機會的觀念就會減弱。他們會天然把許多事看做是固有的,而不是變化的,是別人的,而不是自己的。相關聯(lián)的后果就是,他沒有得到過任何機會,也就不會去發(fā)展與這種機會相應的能力。 我認為給孩子機會,就是給孩子無窮的可能性,正如孩子本身的特點一樣。
6 獨立思考和判斷的權力
每個人都有思考和判斷的權力,這是人與其他動物的根本區(qū)別之一。在人的其他事務上,許多事是可以代替的,比如為了方便,別人可以代替你去領薪水而不會對你有什么不利,別人可以代替你去工作幾天,然后以此為回報你也可以代替別人去工作幾天,但唯獨一個人的思維和判斷是不能代替,也代替不了的。
對于孩子來說,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家里,都應該享有這樣的權力。他們的思考可能是幼稚的,判斷也可能是不正確的,但每個人都清楚,沒有幼稚的思考,怎么會有成熟的思考;沒有判斷失誤的經(jīng)歷,怎么會有正確的判斷呢。何況,正如我在前面所說,教育除了讓孩子獲得已有的知識外,還在于訓練他們的心智,以增強獲得新知識的能力。
只要看一看人類所有知識進步的過程就明白,獨立思考和判斷是多么重要。如果沒有這些獨立思考和判斷,所有知識都將會停止不前。下面的這些話,全都來自那個時代的官方文件和權威人士:
1840年:“任何以每小時50公里的速度旅行的人,一定會因缺乏空氣窒息而死?!?/span>
1844年:“電力照明一點也不值得嚴肅地去考慮,因為這是不可能的。”
1876年:“隔著大海通電話,就像飛過大海一樣是不可能的?!保ǔ鲎砸晃豢茖W家之口)
1878年:“在現(xiàn)實中,不可能以某種方式組裝出一架能讓人飛行的機器?!?/span>
而事實上呢?所有這些判斷,無論在當時多么權威,都被事實證明是錯誤的。如果后來的人們只是盲從而不進行獨立思考、判斷,那么所有后來的事情就不可能發(fā)生。 如果我們承認教育是為了孩子的未來,是為了孩子們以后的生活幸福、富足,那么就更應該看到培養(yǎng)、尊重他的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是多么重要。如果他以后將從事商業(yè),那么沒有獨立思考只會使他賠得精光;如果他以后將從事航海,沒有獨立思考會使他喪命在旦夕;如果他以后也要結婚、生子,沒有獨立思考可能會一生不幸,到頭來他還不知道是為什么。
然而,我在家庭和學校中聽到太多完全相反的話語:“你為什么不完全按標準答案做,難道平時你聾了嗎?”“你以為你是誰,是科學家嗎?”“哈哈!如此愚蠢的想法你居然也好意思寫在試卷上?!薄叭绻阕约耗芟氤鰜恚悄氵€要老師和書本干什么?”
我從來不輕易否定小斯賓塞在知識和生活事務上的每一種想法,相反,我經(jīng)常真誠地問他“你的看法呢”“你覺得應該怎樣”,小斯賓塞也常常閃現(xiàn)出許多可愛的思維的火花。 我認為,父母和老師,不但不應該武斷地否定孩子們可貴的思考,反而應該像尊重自己的思考一樣,尊重孩子們可貴的思考。這樣,你所培養(yǎng)的就不僅僅是一些會背標準答案的好學生,而是一個個充滿興趣和活力的未來新人。在他們不整潔的破舊的衣著下,是一個高貴的思考的頭腦;在他們也許不討人喜歡的長相后面,是一個獨立判斷的心靈。
同時,我們還不得不正視這樣一個現(xiàn)實:英國現(xiàn)在學生所用的所有課本或其他資料,并不是完全出自社會中的有識之士;一些教育官員為了牟利,和同樣為了牟利的商人結合,總會把一些錯誤百出的試卷、作業(yè)想方設法賣給學生,有時學生要獲取知識,反而不得不從錯誤中去尋找正確的東西。在這種情況下,沒有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行嗎?
7 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
每一位父母和老師捫心自問:“我能代替孩子過以后的生活嗎?我能幫他做決定嗎?”不能!每個孩子都將獨立地去面對以后的生活,獨自承擔好和不好的結果,他將面臨很多選擇。
教育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教會孩子以后怎樣去選擇:選擇什么樣的方法,什么樣的專業(yè);發(fā)展哪部分愛好,放棄哪些別的愛好。所有的選擇都必須由他自己作出。
我認為從孩提時代開始,父母和老師就應該尊重他們的選擇,除了一些必須如此的事情外。只有做他自己選擇的事情時,遇到困難時他才能忍耐、努力,成功的時候也才能真正享受到明智選擇的喜悅。但在進行選擇的同時,父母應該指出哪些明顯有利或不利的因素,并告訴孩子,“你做的選擇,就應該承擔這種選擇給你帶來的一切。”
不是所有孩子的選擇權力都得到了尊重,也不是所有的父母和老師都在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孩子選擇的能力和勇氣。比如一個孩子不愿意學彈鋼琴(也許他很愿意聽)而愿意踢足球,兩種活動對孩子都有利,出于父母的愿望,他們希望他練習他們認為高雅的技能。結果他痛苦地學了,但內心卻永遠向往著足球。我甚至看到一個報道,在相類似的情況下,一個女孩為了拒絕學鋼琴而弄傷了自己的手指。再比如孩子希望上午玩,下午再做作業(yè),而父母的要求卻相反,于是做了,但并不快樂;一個孩子喜歡紅色的衣服,父母喜歡他買藍色,于是買了,但他并不高興。有的孩子甚至一生都沒有選擇的機會,一切都在經(jīng)驗豐富的父母掌管之下,結果是可想而知的。絕大多數(shù)人因此失去了發(fā)展和完善自己并心甘情愿為之付出努力的機會。
我認為應該更多地尊重和培養(yǎng)孩子自己選擇的權力,這是他一生的必修課。不但可以使他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意識,還能訓練他的判斷力。讓他學會為了選擇而付出,為選擇而承擔結果。
我這樣說,并不否定父母和老師拒絕那些不合理和有害的以及父母和老師無法承擔后果的選擇。但尊重他的這種權力,就尊重了他的思維和判斷,也就尊重了他的未來。
相鄰博客
- 第十三章 如何快樂地進行孩子身體的培育 [2009-04-21 16:14:00]
- 第十四章 如何避免過度教育和過度學習 [2009-04-21 16:26:00]
- 第十六章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終身受益的習慣 [2009-04-21 16:34:00]
- 第十七章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 [2009-04-21 16:37: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