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學業(yè)劣勢問題出在哪里?
女孩子點點頭,飛快地在筆記本上記下。
男孩子提出:“老師,兔子為什么不吃青菜呢?”“不是的,我養(yǎng)過兔子,它最愛吃的是萵筍?!?br />
這個片段生動地體現(xiàn)了男女孩子思維的差異。
美國一些心理機構的調查發(fā)現(xiàn),女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教師的意圖,更好地配合、服從。而男生則顯得更加反對權威,
男性天性中有很多因素與傳統(tǒng)教育范式有沖突。男性的運動特質在學校教育中沒有得到體現(xiàn),學校只能坐著學習,實踐教學方式少得可憐;在農場、集市等自然環(huán)境中的實踐學習幾近絕跡,而書包卻越來越沉重;肢體運動的活躍在許多傳統(tǒng)教育中不再被視為精力旺盛、充滿活力,而成為了一種缺陷。該書作者提醒教師、家長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只有牢記男性大腦的本質特點,才有可能很好地應對男性先天學習方式和學校教育方式的搭配不當。
社會變遷 有學者認為社會變遷也限制了男孩的學業(yè)表現(xiàn)。上個世紀針對女孩在學校不受重視的情況,加上女權運動的影響,教育領域曾積極倡導“扶助女生”的活動,在教學中更加關注女生的發(fā)展,采取了保障平等機會的措施。但對于男生,沒有任何類似的項目來幫助他們掌握比較難學的課程,比如閱讀和寫作課程。其結果是在保護女生權益的過程中有些“矯枉過正”,大有將男孩們擠進角落的趨勢。這些學者認為今天很多在校的男孩,是性別偏見的受害者,就和女孩過去遭受的待遇一樣。這并不是說社會有主動剝奪男孩權利和機會的意圖,而是說明我們的教育體系以一種出人意料的方式發(fā)生了改變。
也有學者指出,總的來說,一個學生的種族、傳統(tǒng)以及社會經濟狀況對這個學生的教育產生的影響更大,而不在于這個學生是男孩還是女孩,當然,性別只是其中一個因素。男孩的學業(yè)成績可能更多受到某些文化因素的抑制。
教育模式 《男孩的腦子想什么》一書回顧了人類社會從原始部落時期到工業(yè)化階段不同教育模式的演變,指出了其中的瑕疵---人性因素的逐漸喪失。教育的工業(yè)化模式是社會經濟發(fā)展的產物,但同時也吸收了工業(yè)化的弊端,“其目的是讓孩子們?yōu)楣S生活做準備。孩子們伴著鈴聲穿梭在學校中,好似生活在傳送帶上一樣,特別是他們要學習遵循指令,以便能夠在迅速并不斷擴散的工廠中工作”。工業(yè)化教育模式基本上將每個孩子的成功定義為一個產品的合格。每個孩子就這樣在工業(yè)化模式中被生產出來,并被貼上了“合格”或“不合格”的標簽。
這種教育模式帶來的后果之一是性別因素在教育中的不平衡。
相鄰博客
- 校園“男孩危機”:男生被女生全方位超越 [2009-12-17 15:34:00]
- 現(xiàn)象:男生不如女生是世界性現(xiàn)象 [2009-12-17 21:40:00]
- 男生的問題 令女生無奈 [2009-12-17 21:59:00]
- 大學生“啃老族”中男生人數超過女生 [2009-12-17 22:10: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