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業(yè)落后:從中小學向大學蔓延
男生在各級各類教育中的學習成績正在漸漸落后于女生。人們早已注意到,中小學男生的學習成績一直落后于女生,中小學的班干部、三好學生也以女生居多。人們一般認為,在小學和初中階段,由于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發(fā)育早于男生,女生成績優(yōu)異、伶牙俐齒、擅長組織活動,是學校里的佼佼者,通常到了中等教育后期,男生往往就能追趕上甚至超越女生。但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女生的學業(yè)優(yōu)勢不斷擴展和延伸,幾乎在所有學科領域、在各級教育水平上女生的學業(yè)表現都趕上或者超過了男生。
有研究者對2002年重慶市6000多名高中生的會考成績進行統(tǒng)計發(fā)現:女生的學習成績總分顯著高于男生,在學習最好的學生中,女生的比例高于男生;女生除了在傳統(tǒng)的文科(語文、英語、政治、歷史)上的成績顯著高于男生以外,在數學和生物這兩門男生的傳統(tǒng)強項上,女生得分也顯著高于男生;男生占優(yōu)勢的科目只剩下物理、化學和地理。筆者對高考狀元的統(tǒng)計發(fā)現:1999-2008年間,高考狀元中男生的比例由66.2%下降至39.7%,其中,文科狀元的男生比例由47.1%降至17.9%,理科狀元的男生比例由86.1%下降至60.0%?!盃钤伞币殉蛇^去式,“狀元花”則更為貼切。
更值得注意的是,男生的學業(yè)落后現在已經延伸到高等教育領域,男生的學業(yè)成就遠遠落后于女生。筆者根據教育部公布的2006-2007、2007-2008年度國家獎學金獲獎者名單和當時高校男女生比例進行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2006-2007年度,在50000名獲獎者中,男女生獲獎的“實際比例”為1:2.01。2007-2008年度,這一數據則為為1:1.95。連續(xù)兩年,男女獲獎比例如此懸殊,發(fā)人深思。筆者的統(tǒng)計還表明,2007-2008年度,在教育部頒發(fā)國家獎學金的所有2,287所高校中,有1,785所高校中男生獲獎人數少于女生,大學男生學業(yè)落后的范圍是全國性的。
不難得出結論:男孩危機是全線性的危機,從中小學到大學,男孩危機日趨嚴重。男生學業(yè)落后乃至失敗對個體和社會都將產生重大影響。
男孩危機并非中國獨有,它已成為一種國際性的現象。在英國,近些年的考試結果表明,女生幾乎在所有的科目上都比男生表現優(yōu)異。在澳大利亞,男孩不僅在讀寫能力、學校投入和喜歡學校、教育成就等方面與女孩存在差距,在出現紀律問題和被學校開除的學生中,男孩幾乎占了絕大多數。在美國,男生比女生更早脫離正式的教育制度離開學校,人數比女生多,年齡也比女生小。年輕女性要比年輕男性更愿意上大學,更可能讀到畢業(yè),而且更有可能去攻讀一個碩士學位,2000年拿到碩士學位的女性是男性的1.38倍。美國的《商業(yè)周刊》曾這樣斷言:“在美國各地,女生在學習方面似乎建立了一個羅馬帝國,而男生則像古希臘一樣日趨衰敗?!?
危機的不僅僅是學業(yè)
更糟糕的是,男孩問題并不僅僅限于學業(yè),男孩在體質、心理及社會適應的各個方面都面臨更多的“麻煩”。
男孩的體質危機令人憂心忡忡。1985年開始的全國性兒童青少年體質監(jiān)測工作表明,20多年來,中國男孩的體質呈逐年下降的趨勢,他們比以前更高了,更重了,但在肺活量、速度和力量,以及視力指標上連連下降。男孩的體質危機不僅給自己的未來蒙上了一層陰影,給未來的國民素質埋下了隱患,而且直接危及到國家安全和未來競爭力。近年來,征兵工作面臨熱情高、體質差、合格率低的尷尬現狀就是男孩體質危機的具體表現。
許多男孩身陷心理危機,在各種成長熱線、咨詢機構、網癮戒除機構中,需要幫助的男孩往往多于女孩。中國青少年網絡協(xié)會2008年發(fā)布的數據表明,男性青少年比女性青少年更易于沉溺于網絡。眾多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多動癥、學習障礙、智力障礙、自閉癥等兒童青少年階段常見的心理疾病上,男孩的發(fā)病率遠遠高于女孩。
男孩的社會適應也不容樂觀,毋庸諱言,男孩是一個更容易卷入暴力和犯罪的群體。在工讀學校、未成年犯管教所中,男孩的數量要遠遠多于女孩。2007年,全國工讀學校在校生中,男生比例高達86.30%,是女生的六倍多。對此,著名社會學家安東尼·吉登斯認為:“威脅社會秩序的不是暴力和犯罪,而是男人。”
在未來社會,男性將面臨更多的挑戰(zhàn)。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速轉型,勞動力市場正逐漸向知識型和服務型社會轉變,需要體力勞動的工作將越來越少,其重要性也將日趨下降。男性在就業(yè)市場上的先天優(yōu)勢已經變得越來越不重要,正如學者所言:“隨著以服務和理念為主要內容的網絡經濟不斷崛起,人際關系和完成多重任務的能力成為職場必備,而這些都是女性的專長?!?
“男孩危機”凸顯教育危機
男孩的學業(yè)成就、體質、心理以及社會適應所面臨的重重危機都與現行教育模式有密切的關系。簡言之,以升學考試為中心的應試教育,是男孩危機中最為兇猛的殺手,并因此加劇了所有危機對于男孩的傷害。
首先,現行教育模式忽視了男孩與女孩不同的學習方式。與女孩不同,男孩更傾向于以運動、實驗操作、使用計算機、參與體驗的方式學習。性別教育專家邁克爾·古里安認為,男孩的大腦與女孩大腦相比,更多地依賴動作,更多地依賴空間機械刺激。男孩天生更容易接受圖表、圖像和運動物體的刺激,而不易接受單調的語言刺激。同樣面對教師滔滔不絕的講授,男孩的大腦就要比女孩更有可能感到厭煩、分心,他們也更容易表現出瞌睡或坐立不安的行為。
其次,現行教育模式限制了男孩的成長需要。男孩愛冒險、愛挑戰(zhàn)、愛爭吵、愛跑動,這些行為傾向都與男孩體內更高水平的雄性激素分泌有關。當男孩體內的每一根神經都催促他去跑去跳時,他卻被要求必須坐得端端正正,把手背在后面,聽上幾個小時的課。從生物學角度來說,男孩一天至少需要4次較為充足的課外活動,但事實上能得到一次就算不錯了,因為有些學校出于安全和安靜的考慮,常常禁止學生課間奔跑,甚至拆掉了單杠、雙杠等運動器械,春游、秋游或遠足之類的野外活動更不敢組織,社會實踐也是少而又少。這使得男孩們認為學校是一個和他們作對的場所,他們擅長的方面——運動技能、視覺和空間技能,以及他們的勃勃生機,在學校中未能得到很好的承認。學習不占優(yōu)勢,特長得不到發(fā)揮,性格發(fā)展得不到引導。男孩長期在學校得不到正面的反饋,最終造成了嚴重的傷害。當然,應試教育對男孩和女孩都不利,但與女孩相比,男孩更容易成為應試教育的犧牲品。
最后,現行教育模式沒有注意到男孩發(fā)育落后于女孩的事實。研究證實,從胎兒起,男孩在生理和心理發(fā)育上都落后于女孩,直到青少年晚期,男孩才能真正追趕上女孩。在動作發(fā)展上,女孩的精細運動技能走在男孩前面。在身體發(fā)育上,女孩達到成年身高的一半、進入青春期及停止發(fā)育的時間都比男孩早。在大腦和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上,男孩的大腦要花更長的時間才能夠走向成熟,有研究指出5歲男孩的大腦語言區(qū)域發(fā)育水平只能達到3歲半女孩的水平。在心理發(fā)育方面,英國學者GeoffHarman的量化研究指出,在11歲時,男生口語能力、讀寫能力和計算能力的發(fā)育水平分別比女生晚11、12和6個月。研究還表明,在自制力和言語發(fā)展上,男孩的落后尤為突出。
教育公平是要讓每一個孩子的天性都能得到充分、自由的發(fā)展。促進男孩發(fā)展并不意味著削弱女孩發(fā)展,兩者并非此消彼長的“零和”關系,而是相互促進的“共贏”關系。教育只有尊重天性,因“性”施教,才能夠真正實現男孩與女孩的公平、和諧發(fā)展。
相鄰博客
- 專家呼吁“拯救男孩”學校家庭要“因性施教 [2010-03-24 21:48:00]
- 為啥男孩不男孩? “男孩危機”調查報告引熱議 [2010-03-24 21:50:00]
- 中國式家庭教育:具有積極性是成功孩子的共性 [2010-03-24 21:59:00]
- 流鼻涕男孩靠什么完成自我救贖 [2010-03-24 22:02: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