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父母最應(yīng)掌握的教育藝術(shù)(1)
教育女孩,是要講究一些方法的--
只有父母懂得表揚的藝術(shù),才能讓女兒自信且自謙;
只有父母懂得批評的藝術(shù),才能讓女兒既聽話,又不受到傷害;
只有父母懂得尊重的藝術(shù),女兒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只有父母懂得溝通的藝術(shù),才能真正走進女兒的內(nèi)心世界;
……
只要教育方法得當(dāng),每一個女孩都會令父母感到驕傲、感到自豪!
管教女孩,父母要樹立威信
在這個獨生子女時代,面對自己聰明伶俐的小公主,家長們的心一天比一天軟--把自己的女孩公主一般百般呵護著。于是,談到自己在女兒心目中的威信,很多父母都是一肚子苦水:
"女兒一點兒都不怕我,每次犯了錯誤都會強詞奪理地和我爭辯。"
"都說男孩子不好管教,可我們家這個女孩子也是越大越難管教了。你說一句,她頂你兩句,好像還是她有理。"
"我有時管管女兒,她竟然說,這個你不懂。聽了真讓人生氣……"
……
我們不得不承認,隨著時代的變遷,現(xiàn)代的女孩子是與過去截然不同的。生活在獨生子女時代、物質(zhì)生活充裕時代的她們,更自信、更獨立、更有自己的見解。再加上很多父母都會對自己的女兒愛護有加、寵愛有加,父母要想樹立威信,更是難上加難。
可孩子畢竟還小,思想很容易陷入偏激,如果父母不能及時給以權(quán)威的解答、嚴格的規(guī)范,女孩就很容易養(yǎng)成嬌縱、偏執(zhí)、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個性。而這,對女孩子良好個性習(xí)慣的培養(yǎng),無疑是十分不利的。
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女孩能夠乖巧聽話,能夠成長為一個知書達理的小淑女。因此,樹立起父母應(yīng)有的威信,讓小女孩懂得尊重父母、懂得信賴父母,進而與父母建立起一種積極配合的密切關(guān)系,就是當(dāng)代父母必須要完成的一項教育功課!
給父母的建議
時代變了,管教孩子的方式也必須變化。對于現(xiàn)代的孩子來說,家長的威信并不一定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孩子對家長的絕對服從,或是家長對孩子的絕對支配。父母新型的權(quán)威形象,應(yīng)當(dāng)是建立在理解、信任、尊重孩子的基礎(chǔ)之上,既讓孩子心服口服,又讓孩子理解父母對她的愛。
方法一:嚴與愛結(jié)合最能樹立父母真正的威信
對女孩子的教育,只有嚴與愛結(jié)合才能既起到教育效果,又不傷害女孩子敏感的自尊。而且,在寬嚴相濟的教育方式下,父母也更易樹立權(quán)威形象,讓女兒既敬你、又愛你。
例如,父母平時可對女兒要求嚴格一些,對一些影響孩子個性發(fā)展的一點兒小細節(jié)、小錯誤也不能輕易放過。但每次嚴格教育之后,父母都應(yīng)想辦法對女兒進行一下安撫和開導(dǎo),使她感受到父母是愛她的。這樣,孩子既受到了教育,又不會對父母產(chǎn)生畏懼、抵抗心理。而且,當(dāng)孩子懂事以后,也會對父母的嚴格教育心存感激。
一位母親這樣介紹了自己的"寬嚴相濟"之法:
一次吃晚飯,女兒把一盤蝦端到自己面前說:"這是我的,你們不能吃。"我批評她,她不肯聽,我就把她的飯碗拿走不讓她吃,哪知她竟與我對著干,吃起電飯煲里的飯來。
在這種情況下,我當(dāng)然要對她進行嚴格管教了。我一面"請"她去衛(wèi)生間面壁思過,一面叫她爸爸過10分鐘后進去做她的思想工作,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待事情過去后,我又為女兒準備了豐盛的飯菜,并把她拉到懷中安慰了一番,讓她明白我的嚴厲,是因為她這件事做得不對,并非媽媽不愛她。
從那以后,女兒再也沒犯過類似的錯,有時還會主動把她愛吃的東西留給我們。更令我感到欣慰的是,我們的威信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礎(chǔ)之上的。
方法二:父母要統(tǒng)一戰(zhàn)線,教育一致
對孩子存在的問題,父親一種態(tài)度,母親一種態(tài)度;或者父母一種態(tài)度,祖輩一種態(tài)度;一方嚴厲,一方寬松;一方斥責(zé),一方袒護,這些都是不可取的。長此以往,父母在女兒面前的威信就會蕩然無存。
一對父母,在如何教育女兒方面,兩人的教育觀點和方法很不一致,常常是各執(zhí)一詞。比如一個要求女兒自己穿衣服,另一個卻說,女兒還小呢,我來幫她穿還省點事;女兒犯了一點錯誤,一個很不以為然,另一個卻非要女兒道歉不可。
父母兩人常常為這些事情發(fā)生沖突,搞得孩子不知所措,無所適從。再后來,他們的女兒還學(xué)會了鉆大人的空子,總是一副很有理的樣子。
當(dāng)夫妻二人態(tài)度不一致時,切記不要當(dāng)著孩子的面持相反的態(tài)度,提相反的要求。如,爸爸處理問題簡單粗暴,媽媽可以不表態(tài),也不要當(dāng)場反對,待事情過后,媽媽再說服爸爸,取得一致看法后再去安撫孩子。這時,孩子既不會感到委屈,又會從內(nèi)心深處信服家長,接受教導(dǎo)。
方法三:以身作則是建立威信的關(guān)鍵。
古話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如果父母想在孩子面前樹立威信,首先父母自己要做得更好。
比如,要糾正女兒亂扔垃圾的壞習(xí)慣,僅靠一遍遍地說是不行的,必須要做給孩子看。孩子看到父母的行為自然會模仿,同時也就很容易接受父母的要求了。想想,如果父母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卻要求孩子去做 ,孩子又怎么會聽你的話呢?
方法四:少而精的管教有助樹立威信
很多當(dāng)媽媽的都有這樣的感受:自己苦口婆心,天天對女兒進行教導(dǎo),結(jié)果女兒根本不聽不怕自己;反而是當(dāng)父親的,往往在關(guān)鍵時候一句話,就頓時挽狂瀾于瞬間。
一位媽媽就曾這樣總結(jié)道:
在家里女兒是我管得多,但威信卻是她爸爸更高。就拿看電視來說吧,我一遍又一遍地催她把電視關(guān)掉,該做作業(yè)了,而她卻像沒聽到一樣,總是拖了又拖。而她爸爸說一句話,孩子就會馬上執(zhí)行。
究其原因,我想可能是我管得太多、管得太瑣碎,這樣女兒容易產(chǎn)生厭煩心理,反而會不聽話。而她爸爸雖然平時很少說她,但他卻能抓住一些主要問題一管到底,這樣反而更有效。
看來,要樹立威信,還要管得少而精。
這位母親的經(jīng)驗總結(jié),十分值得女孩父母們借鑒。如果父母每天都是絮絮叨叨,大事小事數(shù)落個沒完,孩子難免會產(chǎn)生逆反心理。所以,有時候抓大放小,反而更有效。
對女孩進行獎勵與懲罰的技巧
獎勵與懲罰,常常被父母視為管教女兒的兩大法寶--通過獎勵可以調(diào)動孩子做事的積極性,激勵孩子向更好的方向發(fā)展;通過懲罰可以制止孩子的種種不聽話行為,促使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個性、習(xí)慣。
說起如何獎勵與懲罰女兒,女孩父母們的方法和心得也往往很多:
獎勵--
"女兒有了進步,我就會獎勵她更多的零花錢,讓她買自己想買的東西";
"女兒如果很聽話,我就會買很多她最愛吃的零食作為獎勵";
"女兒如果表現(xiàn)不錯,我就會送給她一些禮物";
……
懲罰--
"女兒做錯事時,我就采用罰站、面壁思過的方式懲罰她";
"女兒犯錯誤時,我就罰她不許吃飯,并禁止她外出玩耍";
"女兒不聽話時,我就用打手板、打屁股的方式懲罰她";
……
當(dāng)代的女孩父母,懂得女孩的心靈是脆弱的、敏感的,知道女孩往往會需要父母更多的關(guān)愛,所以他們在生活中也十分重視獎勵與懲罰的藝術(shù)。但不可否認的是,父母們常用的一些獎勵和懲罰方法,仍然有著很多的弊端--無論是給更多零花錢,還是送禮物、買孩子愛吃的零食,其獎勵方法都太過偏重物質(zhì)獎勵;無論是罰站、不允許吃飯、打手板,其懲罰方法都太過偏重體罰。
其實,獎勵遠遠不是多表揚幾句、送給孩子禮物那么簡單的事情,懲罰也遠遠不是打孩子屁股幾下那么簡單的事情,獎勵與懲罰都是一門家庭教育的藝術(shù)。只要父母換一種角度、換一種方式去獎勵、去懲罰,教育效果往往會更佳!
給父母的建議
在女孩的成長過程中,作為一種有效的教育手段,獎勵和懲罰都是必不可少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對于敏感并渴望得到父母更多關(guān)愛的女孩來說,無論獎勵還是懲罰,父母都是需要掌握一定技巧的。
方法一:獎勵一定要多樣化
一般來說,深受孩子歡迎的獎勵可分為四大類--精神獎勵、情感獎勵、活動獎勵和物質(zhì)獎勵。
精神獎勵包括對孩子的成長表示鼓勵、肯定、滿意、贊嘆、尊重、佩服和欣賞等;
情感獎勵包括微笑、擁抱、拍肩、關(guān)注、撫摸、鼓掌、眨眼等;
活動獎勵包括與爸爸媽媽一起去公園、一起玩,聽大人講故事,跟小朋友一起做游戲等;
物質(zhì)獎勵包括買孩子喜歡的圖書、零食、玩具、服裝等。
很多父母常常認為,獎勵就是給女兒買她想要的東西,給她的獎勵越多,就越會讓她延續(xù)好的行為習(xí)慣。其實,這些想法都是片面的。心理學(xué)家通過多年的觀察發(fā)現(xiàn),事實上,孩子更看重精神上的獎勵,年齡越大的孩子越是這樣,相比男孩而言女孩更是如此。
因此,獎勵女孩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堅持多樣化的原則,即精神獎勵、情感獎勵、活動獎勵、物質(zhì)獎勵綜合運用。
一位母親在獎勵女兒方面,為我們做出了榜樣:
前段時間,女兒的老師告訴我,說女兒在班里不愛讀書,也不積極舉手回答問題。一天晚飯后,我把女兒叫到跟前,問她為什么會這樣。女兒說,她不好意思當(dāng)著全班同學(xué)的面回答問題或者大聲朗讀,她怕答錯或讀錯了被別人笑話。
為了鼓勵女兒克服心理障礙,我給她特制了一張日歷表,如果她當(dāng)天在課堂上大聲朗讀或主動回答老師的提問,就可以得到1顆星。如果一個星期她能得到3顆星,就可以在周末時得到獎勵,到商店去買她喜歡的文具或玩具。如果一個星期得了5顆星,她就可以得到最高獎勵,在周末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如看電影、到餐館吃飯、去游樂園,全家人都得服從。此外,她還可以晚半個小時上床睡覺,多看一會兒圖畫書。
事實證明,這樣的獎勵很有效,幾個星期后,女兒變得自信多了。
在上例中,這位母親的獎勵方法就很科學(xué),采用了多種形式的獎勵:精神獎勵--頒發(fā)進步小星星;物質(zhì)獎勵--到商店買女兒喜歡的文具或玩具;活動獎勵--去游樂園、多看半小時的書……隨著獎勵的不斷升級,孩子也在不斷地提升和進步。
給孩子過多的物質(zhì)獎勵,其危害是有目共睹的。當(dāng)孩子把注意力更多集中在得到獎勵的東西上,她就會將良好行為與得到獎勵掛鉤,而不是將良好行為作為一種好的習(xí)慣、個性予以保持。所以,獎勵要多樣化是非常重要的,從長遠角度來講它能夠更好地達到鼓勵孩子的目的。同時,隨著女孩的不斷成長,父母更要注重情感和精神獎勵,一定要盡量避免把獎勵局限于"物質(zhì)"領(lǐng)域,并少用"討價還價"的形式進行。
此外,父母們還應(yīng)知道,獎勵孩子的最高級別,就是給孩子一些主導(dǎo)權(quán)。例如讓女孩來決定全家周末的活動、選擇到哪家餐館吃飯、請小朋友到家里做客……讓孩子選擇一件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才是最受孩子歡迎的獎勵。同時,這種給孩子更多主導(dǎo)權(quán)的獎勵,還十分有助于孩子多種能力的培養(yǎng)。
方法二:自然懲罰法
自然懲罰法也就是自然后果懲罰法,這是由十八世紀法國著名的浪漫主義思想家、文學(xué)家和教育家盧梭提出來的。
這種教育方法認為,當(dāng)孩子在行為上發(fā)生過失或者犯錯誤的時候,父母不要給孩子過多的批評,而是讓孩子在不危險的前提下承擔(dān)行為過失或者錯誤直接造成的后果,使孩子們在承受后果的同時感受到不愉快甚至是痛苦,從而引起孩子的自我悔恨,自覺彌補過失,糾正錯誤。
一位母親,在運用自然懲罰法方面就做得很成功:
女兒去夏令營,媽媽問:"東西都準備好了嗎?"女兒說:"都好了,你就別管了。"媽媽一看,衣服帶得不夠,手電也沒帶,就問她:"那邊的氣候你知道嗎?衣服夠不夠?晚上活動的東西都準備了嗎?"女兒說:"沒問題。"這位媽媽就沒再說什么。
一個星期后,女兒回來,媽媽問:"玩得開心不開心?"女兒說:"挺開心的,就是衣服帶得不夠,沒想到山里那么冷。還有呢,晚上活動沒有手電很不方便。"媽媽說:"這可真是個教訓(xùn)呀,那以后應(yīng)該怎么辦呢?"女兒笑了笑,說:"看來我以后得像爸爸一樣,出差之前列個單子,準備得再充分一些。"
這位媽媽是智慧的,她的懲罰不僅讓女兒體驗到了自己過失的后果,更促使女兒想出了避免出現(xiàn)此類問題的具體方法。由此可見,讓孩子適當(dāng)經(jīng)歷一點麻煩、一點不愉快,是父母懲罰孩子的最有效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自然懲罰法并不是對女孩的所有行為都適用。一般來說,只有當(dāng)過失后果不會損害孩子身心健康的時候,父母才可以讓她嘗嘗這種后果帶來的懲罰,如女兒挑食,父母可以讓她嘗嘗挨餓的滋味;女兒不好好穿衣服,父母可以讓她嘗嘗受凍的滋味;女兒固執(zhí),父母可以不管她,讓她感受到固執(zhí)帶來的麻煩。如果過失造成的后果可能給女孩帶來心理上的折磨,父母就最好不要使用這種方法。
方法三:不要懲罰女孩的失敗
作為一種教育手段,懲罰的運用是要遵循一定原則的,這個重要的原則就是:可以懲罰孩子懶惰、依賴、逃避、不負責(zé)任等不良行為,但是不要懲罰失敗!特別是對于容易受傷、敏感的女孩來說,這個原則尤其重要。
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卻有很多父母常常會忽略這個懲罰的重要原則:
欣欣看到媽媽工作很辛苦,就決定幫媽媽洗碗,但她卻不小心把碗摔碎了,媽媽馬上跑過來說:"這孩子,你這不是添亂嗎!"
琳琳期末考試的成績很糟糕,班級排名也下降了很多,爸爸批評道:"我就知道你會考不好,平時就知道玩。罰你每天不許看動畫片。"
以常人的心理來看,失敗了,女孩往往會感到特別沮喪、難過,并且自責(zé)、后悔,這個時候是她最傷心的時候,也是最脆弱的時候。這個時候,她需要父母的安慰、理解和鼓勵。如果此時,自尊心極強的女孩從父母那里得到的只是一頓責(zé)罵,她心里就會留下一個永久的陰影,并不再去做更多的嘗試與努力。
其次,與懶惰、依賴等不良行為不同,失敗是一種可以讓人進步的學(xué)習(xí)過程。懲罰失敗很可能會挫傷孩子創(chuàng)造的動力,讓孩子變得怯懦和自卑。
與你的女孩成為好朋友
怎樣才能將我們的小公主教育好?怎樣才能讓女兒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對于這個問題,所有教女成功的父母們的答案都驚人的一致--和女兒做朋友!
而這些父母與女兒做朋友的理由更是有著很多共通之處:
只有和女兒做朋友,敏感的女孩才會對你無話不談;
只有和女兒做朋友,有著無數(shù)小秘密的女孩,才會對你展露心聲;
只有和女兒做朋友,你才能真正走進她的心靈,分享她的喜悅與哀愁,為她的人生之路出謀劃策;
……
正如某教育專家所說:"如果孩子不愿意把自己的歡樂和痛苦告訴父母,不愿意與父母坦誠相見,那么談?wù)撊魏谓逃倸w都是可笑的。"隨著女孩漸漸地長大,如果父母還是一味地以家長的權(quán)威去管制孩子,孩子勢必會呈現(xiàn)"越來越難管"的傾向。但與男孩容易叛逆不同,更多的女孩會因為從父母這里得不到應(yīng)有的理解和支持,而封閉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變得落落寡歡,甚至走向抑郁。
而如果父母采取開放的心態(tài),將女兒當(dāng)成一個平等的成人來看待,像對待朋友一樣去對待女兒,情況就大大不同了。
一位女孩的母親就曾這樣記錄了自己深刻的感觸:
一次,我給女兒輔導(dǎo)作業(yè),一道數(shù)學(xué)題我講了半天,她卻心不在焉。我火冒三丈,桌子一拍,讓她到房間去閉門思過。女兒知道自己理虧,默默地走進房間,可我依舊火氣難消,真想跟以前一樣沖過去狠狠地抽她一頓。
好半天,我才克制住自己的沖動,推開房門,只見女兒正耷拉著腦袋抽泣著。我走過去,注視著她的眼睛,柔聲說道:"你心里是不是很難過?媽媽態(tài)度不好,不夠朋友,媽媽向你檢討,以后媽媽一定改。原諒媽媽好嗎?"
女兒抬起淚眼,不相信地盯著我!我向她笑了笑,她卻哇地一聲大哭起來。我抱住她,為她擦干了眼淚。她說:"媽媽,我不好,我一定認真聽!"我的眼淚也下來了,可心里卻甜絲絲的,想不到,一句溫柔的話卻勝過了棍棒的威力,"柔"真的能克"剛"呀!
回到書桌旁,女兒竟然說:"媽媽,這道題讓我好好想想,也許我自己可以把它做出來。"果然,女兒全神貫注地思考著,不一會兒就做出來了。
從那以后,每當(dāng)有分歧,我都會放下架子,以朋友的口吻跟她商量。在朋友的關(guān)系中,女兒變得和我無話不談。我們在一起看書,交流心得體會;一起踢毽子、跳繩;一起寫作文,互相讀給對方聽;一起勾肩搭背地哼著歌曲上下樓……生活充滿了樂趣。
故事中的這位母親,在放棄暴力教育之后,最終選擇了和女兒做朋友。由這個教育實例,我們不難看出,對于女孩子來說,"柔能克剛"、"一句溫柔的話勝過棍棒的威力"絕對是一條顛簸不破的教育真理。
給父母的建議
教育學(xué)家們曾在一所小學(xué)里做了一次調(diào)查,在這次調(diào)查中,有八成以上參與調(diào)查的女孩父母對自己的教女情況充滿了信心:比較了解女兒的個性、女兒有不高興的事會告訴自己、知道女兒的好朋友是誰、知道女兒愛看的書籍是什么……
但教育家們則表示,很大一部分家長自認為放下了父母的"架子",與孩子之間的關(guān)系融洽,但實際上他們卻并沒得到孩子充分的信任。
一個三年級的小女孩說出了孩子們的心聲:
"爸爸媽媽是時常與我溝通,但他們的溝通內(nèi)容僅限于"好好學(xué)習(xí)、考個好大學(xué)"之類的話題,他們與我溝通的目的性也太強了。
還有,我不喜歡爸媽媽總是拿我與別的孩子做比較,什么某某同事的孩子考上了清華、北大;誰誰又特別聽話懂事……一聽到這樣的話題我就煩。"
一般來說,上小學(xué)的女孩子基本上已經(jīng)懂事了。如果家長與她談話時,常常帶有很強的功利性、總拿她與別的孩子做比較等等,這樣不僅對提高孩子的學(xué)習(xí)成績毫無益處,還會嚴重打擊孩子的自尊心。
那么,父母究竟怎樣做,才能真正走進女兒的心靈,和她成為朋友呢?
方法一:建立溝通渠道,隨時把握孩子的心理
父母要想與女兒交朋友,首先必須要了解孩子,了解孩子心里在想什么。但是,孩子的心理雖然不是深不可測,但很多家長常常也是琢磨不透。家長如何才能準確地了解孩子的心理呢?
一位女孩的爸爸給我們分享了他的經(jīng)驗:
在我們家,有一個"親情寶盒",俗稱"意見箱"。與女兒之間出現(xiàn)溝通障礙時,我們都是靠它來解決問題的。
有一次,女兒突然不開心了,我很納悶,問她也不說,就寫了個紙條丟進"親情盒"里:"爸爸怎么惹你不高興了,能給爸爸說嗎?"
一會兒,女兒也丟紙條進去了:"你叫我寫字,說這個沒寫好,那個也沒寫好,還說我笨。"
有時,女孩子的心理父母是很難把握的,就算是父母開口問她,她也不一定愿意說出來。這時,"親情盒"便成了父母與女兒之間的溝通橋梁。
當(dāng)然,當(dāng)女兒慢慢長大后,家長還可以用與孩子交換看日記的形式來解決,把自己不明白的事情寫在日記里,同時也要求孩子用日記來回答。這樣,父母、孩子的心理、想法都白紙黑字地呈現(xiàn)在日記上,那父母與孩子之間有效地溝通,進而成為好朋友,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方法二:與你的女兒無話不談
和女兒做朋友,就要隨時與她保持暢通的溝通關(guān)系,不要因為她的話題是你不能接受的、不能理解的,就拒絕交談或毫無顧忌地駁斥。
只有父母能夠做到與孩子平等對話、無話不談,才能真正走進她的內(nèi)心世界,引導(dǎo)她的思想漸漸步入正軌。
一位睿智的母親,在這方面為我們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一天晚飯后,女兒問我:"媽媽,假如愛情和事業(yè)只能選擇一個,你選哪一個?"我心里一驚,14歲的小姑娘怎么問了一個成年人的大問題?看來得認真對付,我說:"我選擇愛情,有了愛情才會有溫暖的家,即使事業(yè)不成功,也有個避風(fēng)雨的港灣哪。"
哪知女兒竟然胸有成竹地表示:"我選擇事業(yè),事業(yè)成功了,愛情自然會來。"我思忖著說:"事業(yè)成功的喜悅也該有人分享啊……"
"可是,愛情太麻煩了,我不喜歡唯唯喏喏的男人。"女兒反駁道。
一語道破天機,我知道她一直暗暗和一位男生關(guān)系忽冷忽熱,并且她正為這似斷非斷的關(guān)系而煩惱。這不,自己就嫌煩了,我又不便于捅破。于是,我借用了一句歌詞自編自唱:"愛情這東西,擁有了好麻煩,沒有了又拼命想,來早了添麻煩,來晚了又著急,不早不晚最香甜哪。"女兒會意地笑了。
我覺得,學(xué)著與女兒交朋友,學(xué)著與女兒平等對話,我與女兒的心更加貼近了,交流也更容易了。
當(dāng)孩子向母親提出有關(guān)愛情的話題時,母親像朋友一樣與她各抒己見,并且在談話的最后,含蓄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意見??上攵@樣一個開明、睿智的母親,自然會贏得孩子的信任和愛戴。
此外,父母平時也應(yīng)多抽一些時間和孩子聊聊天,問一問孩子學(xué)校的事情、人際關(guān)系的情況,以及對一些事物的看法等等。
如果這時,孩子告訴你一些真實感受和想法,如對某男同學(xué)有好感,或某男同學(xué)對她有好感等,千萬不可指責(zé)她,要站在她的立場先去理解她,然后告訴她該怎么辦。這樣,女孩感受到父母對自己尊重和信任,她們會越來越信任父母,就會把父母當(dāng)成傾訴對象,而不是保密對象了。
(未完待續(xù))
資料來源:《培養(yǎng)完美女孩的100個細節(jié)》
杜京葉搜集整理
相鄰博客
- 被青春期撞倒的媽媽 [2010-07-10 21:08:00]
- 孩子是如何叛逆的 [2010-07-10 21:34:00]
- 女孩父母最應(yīng)掌握的教育藝術(shù)(2) [2010-07-11 22:05:00]
- 青春期學(xué)生早戀“處方”——專家的18條建議 [2010-07-11 22:13: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