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肉伦伦在线观看,亚洲系列一区A久久,色老头在线精品线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激情在线

  • <ul id="q2cmq"></ul>
  • <rt id="q2cmq"><acronym id="q2cmq"></acronym></rt>
    <center id="q2cmq"><dd id="q2cmq"></dd></center>
  • <delect id="q2cmq"></delect>
  • <strike id="q2cmq"><source id="q2cmq"></source></strike>
    <center id="q2cmq"><dd id="q2cmq"></dd></center>
    <tr id="q2cmq"></tr><menu id="q2cmq"></menu>
    登錄    注冊
      
    正文

    如何看待家庭教育的有效性問題 (轉)

    (2009-04-01 10:24:00)   [編輯]
    如何看待家庭教育的有效性問題 (轉)
    [ 2009-3-18 23:51:00 | By: 羅建輝 ]
     
    如何看待家庭教育的有效性問題

     

     我們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關注家庭教育的家長是越來越多了,按說這是一個好現(xiàn)象,因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于大國于小家都是不言而喻的??墒沁@個現(xiàn)象也暴露出了它的另一面,之所以越來越多的家長關注家庭教育,除了部分智慧家長是真的從一開始就非常重視、把培養(yǎng)孩子當作一個系統(tǒng)工程來進行外,絕大部分家長其實都是在發(fā)現(xiàn)孩子的教育出了問題,并且問題已經(jīng)到了等不得、錯不得的時候,才去心急火燎地到處尋找補救方法的。所以他們希望能馬上得到一種快速而有效的方法,一下子將問題解決掉。

     有一位家長在指導師的博客里留下了這樣的求助:“我的孩子今年上初二,是男孩子,嚴重逆反,感覺他什么都明白,什么都不愿意去做,愁人呀!你講座的內容我看了,也試過了,可是不收效??湟矝]用,罵也沒用,也打過,不知道怎么去引導他了。請老師幫幫我這個家長吧……”

     像這個媽媽這樣的家長不在少數(shù),孩子教育出了問題之后,他們四處求教、學習,可是當他們拿著新聽來、學來的東西急切切地運用在孩子身上的時候,發(fā)現(xiàn)并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甚至情況更糟糕。于是有的家長就認為是方法不好,掉頭又去追逐其他方法,有的堅持了一段時間,心灰意冷,覺得自己的孩子情況特殊,無可救藥,干脆放棄了努力……

     現(xiàn)在致力于家教研究的專家、學者非常多,而且社會上也常常出現(xiàn)成功地培養(yǎng)了自己孩子的家長典范。在這個領域,并不缺乏好的教育理論、教育方法。

     為什么別人成功的育兒經(jīng)驗和方法,我們很多家長在借鑒和實踐過程中,被認為是無效的呢?為什么我用了就不靈?是這些理論、方法不正確,或者它們局限性很大,不具備普遍有效性?還是我在運用的過程中出了問題?所以說這里面存在一個問題:家庭教育的有效性。

     

    一、怎樣認識家庭教育方法的有效性

    1、有效方法的背后有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作支撐。

     “方法”和“理念”前面是兩個不同的形容詞,一個是有效,一個是正確。方法是什么?方法就是解決問題的方式與手段,它常常是具體的,因對象而異的。而理念與方法相比,它是一個更一般的、帶有普遍性的概念。是對待問題的總的指導思想和方針。

     方法沒有絕對的對錯,有效是它的評價標準。中國家庭教育有句古訓:“棍棒底下出孝子”,主張以打罵這種嚴格的方式教育孩子。我們來評價它對不對。我們都知道傅雷、傅聰?shù)墓适?,傅雷對兒子的管教非常嚴厲,幾乎可以說是殘酷。他在樓上翻譯作品,孩子在樓下練琴,中間稍有停頓,他下來抓著兒子的頭就往墻上撞??墒撬膬鹤樱粌H成為了一位著名鋼琴家,在成年還一直保持著與父親的精神交流。我們能不能學習傅雷的作法?有的家長,對孩子就是采取打罵的方式,最后不僅把孩子打出了家門,成了社會上的問題少年,有的反過來打自己的父母,甚至把親生父母殺掉。

     方法既然沒有絕對的對錯,對別人有效的方法,對于我也許沒有用,那我們家長的學習、交流是不是沒有意義呢?當然不是。因為有效方法的背后有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作支撐。我們家長要做的,不是照搬具體的方法,而是找到它背后的正確理念,深入學習,吃透,然后再到實踐中,針對自己的孩子的情況,探索有效的方法。

     例如賞識教育法,不少家長都聽過、嘗試過,以為就是一個簡單的手的動作:豎大拇指,嘴里的那句:“孩子,你真棒!”拿回去用,結果孩子不領情,不賣帳。

     有一個年輕的媽媽,她兒子今年已經(jīng)8歲了。這個媽媽從她懷孩子的時候就經(jīng)常在網(wǎng)上查看各種育兒知識,她兒子只要需要,她就可以馬上放下手中的工作陪他。這么一個用心的好媽媽,她的孩子一定培養(yǎng)得很不錯吧?但是前不久才得知,她兒子現(xiàn)在的情況很糟糕,自從上了小學,幾乎天天老師都要請家長到學校去,不是沒做作業(yè),就是上課犯紀律,或者打了同學。成績在班上倒數(shù)第一。媽媽現(xiàn)在失敗感很重,很無力,因為她不知道自己錯在哪里。她當時說了一句很經(jīng)典的話:孩子要像電腦該多好啊,出了問題,中了病毒,重裝一下系統(tǒng)就行了……很多家長可能都有過類似的感嘆。她說,每次孩子拿回慘不忍睹的成績回來,她都說:“孩子,不要緊的,我相信你下次一定會考好!”她說她一直就在鼓勵孩子,賞識孩子?!百p識”二字讓我我突然記起一個情景,好像是她兒子3歲時,有一天我回家路過他們門棟,她正抱著兒子上樓。不知因為什么原因,兒子在哇哇大哭,媽媽就抱著他,輕聲說:“樂樂真棒!” 從一樓到五樓,孩子的哭聲始終很響亮,媽媽的聲調始終很溫柔,我當時很為這位媽媽的耐心感動。當時我不懂?,F(xiàn)在系統(tǒng)學習了家庭教育,才明白,問題就出在這個“賞識”上。她錯誤地理解和運用了它。說兒子“真棒”,到底是指的哭鬧得好,還是此前引起哭鬧的行為?是為了安慰孩子,還是止住孩子的哭聲?3歲的孩子,還不具備分析推理能力,在這個情境中他得到的結論可能是:看來我無論做什么,媽媽都愛我。媽媽把孩子的判斷搞混亂了。

     賞識法是不是一種好方法?是!它已經(jīng)被別人的成功實踐證明了。那為什么家長用不好?因為我們在舍本求末,在東施效顰。那么賞識法背后的理念是什么呢?周弘自己說,就是家長在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時,心靈最深處都是堅定地相信自己的孩子“行”這一個字上。就是信任孩子。賞是為了激發(fā)、強化孩子內部積極向上的生命力量。當我們弄清楚了賞識背后的正確理念之后,什么時候該賞識,什么時候該批評,怎樣賞識,要達到一個什么樣的目的,就比較有把握了。

     所以,家長應該深入挖掘有效家庭教育方法背后那個正確的教育理念,而不是拿來便套用。有些家庭教育觀念的提法,聽起來很武斷,很偏激,我們千萬不可斷章取義。有些書初看書名甚至就是一些對立的觀點,比方說《孩子是管出來的》和《千萬別管你的孩子》,你將會無所適從。你如果拿來就試,那是很危險的。我們需要靜下心來讀,理解,我們會發(fā)現(xiàn)它們都有個合理的內核,那些看似不同的提法,它背后的理念卻有很多共同之處。

     

    2、有效的方法不是現(xiàn)成的、固定不變的。

     在正確教育理念的指導之下,摸索出來的方法卻是各不相同的,不是唯一的。因為教育孩子,不僅是理念和方法的問題,還有:每一個家庭的家庭環(huán)境、條件、孩子自身的條件,都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個孩子,在不同階段遇到的困難和出現(xiàn)的問題也不一樣。周弘在賞識的總思路下,還在不停地思考,他說他“吃飯在想,走路在想,連睡覺都在想,一想到好的方法就馬上把它記下來?!备道壮藝绤柕墓芙讨?,還有濃厚的藝術氣氛,學術精神,深厚的學養(yǎng)。他對孩子的要求,與他本人嚴謹而又刻苦的治學態(tài)度、崇高的人生理想是一脈相承的,如果你只從傅聰?shù)某晒χ械贸觥昂⒆泳褪且颉保淮虿怀善?,那就大錯特錯了,你恰恰是把傅雷家庭教育中最不可取的部分拿走了。

     同時我們還要看到,方法越具體,其實也越有局限性和針對性。有效性涉及到正確的時間、對象、條件。這就好比感冒吃藥。我感冒了吃銀翹最有效,女兒喝三九才行。感冒剛開始吃藥有效,感冒嚴重時,吃半個月的藥,都不見好。在家庭教育領域,幾乎沒有放之四海皆準的方法,這是家庭教育的魅力所在,也是它的困難之處。

     周弘將天生耳聾的女兒培養(yǎng)成了神童,卡爾·威特將被別人認為智力很有問題的兒子培養(yǎng)成了天才,按照我們正常的推理邏輯,我們把他們的方法拿過來,那我們的孩子還不培養(yǎng)到天上去了。

     其實他們成功的因素有很重要的一條(拋開其它不說),他們都是從孩子最一開始就系統(tǒng)地、一貫地實施著自己的教育理念的。毛主席說,一張白紙最好畫最美的圖畫。而我們孩子出現(xiàn)了一大堆的問題,并且又是在孩子青春期這個公認的做父母最艱難的時期,我們不能急匆匆地把別人美好的果實不加處理地嫁接在自己的樹上,這里面是需要技巧和用心的。

     一位父親在聽了周弘的講座后,痛感自己的錯誤,他每天只逼孩子學習,從不顧及孩子的心靈需要,親子關系非常僵。女兒這天放學回來,他滿腔柔情地問:你今天心情好不好?女兒白了他一眼,你有病???一盆冷水從頭潑到腳,一下子就將那沒有根基的熱情澆滅了:你才有病呢,不知好歹的東西。成天供你吃供你喝,還要看你臉色……

     周弘教育女兒的事跡中,有一個很有名故事,婷婷做應用題,十道只對了一道,周弘在那道對題旁邊打了個大大的紅勾……孩子小的時候,他對自我的評價更多地依賴于成人,他的父母,這個時候他獲得你的表揚和肯定,他很高興,他會更努力。

     可是你要是依葫蘆畫瓢,對著你上初二的孩子一張30分的數(shù)學考卷,(你以前一直在挫敗他,老師也說他是差生)說類似的話,他會以為如何?

     哪怕你鼓勵得很誠懇,對大孩子,他有了一定的自我評判能力,而且他的評判更多地從成人移到了同齡人,他根本不在乎你的夸獎。他甚至會覺得你老土。他也知道,你那輕飄飄的鼓勵只是為了換來他更加努力的學習。

     所以我們說任何好方法都不是絕對的,方法是死的,在實際運用中我們得綜合各種因素,它才能被激活。

     

    3、有效并非立竿見影。

     一個孩子,在不合理的要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耍賴、哭鬧,你走過去一頓打,孩子不敢哭了,是不是很有效果?如果你只是想要孩子安靜下來,不煩你,那這確實是很有效。但是你這一巴掌下去,也許在孩子心中留下了恐懼和暴力的陰影,也許埋上了仇恨的種子,等到他長大了,這些被壓制下去的東西可能會以同樣的方式爆發(fā)出來,造成破壞性的后果。所以說,效果有長效、短效之分,還有有形的和無形之別。我們不能為了簡單、直接、看得見摸得著的踏實感,而犧牲掉了孩子長遠的利益。

     就拿陪讀來說,很多家長都明白陪讀有壞處,一個要占去自己的大量時間和精力,另一個不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自覺性、責任感、學習能力等等。因為學習終究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但是之所以不敢放手,家長說,我一放手,成績就滑滑梯一樣的往下直掉,我抓一抓,成績還看得。

     我們要明白,好的成績并非最終目的。有人曾說:育兒的成果只有到最后才能看得出來。孩子不是一天長大的,孩子的培養(yǎng)是個長期的過程,不能爭一日之短長。我們如果足夠有信心,對自己,對孩子,足夠有力量,最好還是把眼光放遠一點。

     

    二、如何探索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

     1、遇到問題和困難時,回到根本理念。

     很多家長聽完一場講座,看完一本家教書籍或一篇文章,或得到指導師的一番指點,最初都會有耳目一新,茅塞頓開的感覺。于是滿腔熱情地帶著更新的思想、態(tài)度、心情,去面對孩子??墒呛⒆拥膯栴}不是一天養(yǎng)成的,你知道自己在變,孩子的變化卻需要時間,慢慢地,在這個過程中,熱臉貼著了冷臉,就難以為繼了。家長們就開始動作走形了,技術要領都拋到腦后了,不知不覺就回到過去的互動模式去了。習慣的力量是強大的。

     這個時候一定要給自己叫暫停,重新溫習正確的理念。就像古希臘神話中的那個力大無比的英雄安泰一樣,他在和對手打斗的時候,他疲憊了,他受傷了,需要一次次地回到大地母親的懷抱,重新獲得他的力量。并且你這個時候回去,不是簡單的回去,那些正確的理念,只要你用心在實踐,你多少會對它有更深刻、更個人化的認識。《誰拿走了孩子的幸?!返淖髡呃钴S兒說:我的教育就是在我的錯誤里面生長出來的,是我一步步反思出來的。

     理念表達起來往往都是簡單的,所謂“越是真理越明了,越是大道越簡捷?!彼枰覀儾粩嗟厝嵺`它,去豐富它的內涵。理念必須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否則,它高高在上,永遠也無法轉化成我們手中的武器。

     就拿接納孩子、信任孩子來說,簡簡單單八個字,但里面隱含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多少教育專家告訴家長:要接納孩子的現(xiàn)狀。家長們也都覺得應該這樣。那就承認差距、接受現(xiàn)實吧,接納了心態(tài)就放平了。這只是接納的第一步。接納里面很重要的一個東西,是承擔!是《士兵突擊》里面的那句名言:不拋棄,不放棄。央視《中華醫(yī)藥》有這樣一期節(jié)目:一對年輕夫婦,婚后生下了兩個十分可愛的孿生男孩,可是這兩兄弟兩歲的時候,被確診為孤獨癥兒童。了解孤獨癥的就知道這對一個家庭意味著什么,整個家庭因此而徹底改變了。爸爸不得不放下自己的科研理想,把業(yè)余時間都給了孩子,媽媽在外拼命工作,以保證他們的訓練開銷。這里面的艱難,常人無法感同身受。為了聽兒子叫一聲“爸爸”,爸爸對著兒子教了成千上萬聲;一個普通孩子重復幾次就可以學會的簡單動作,兩兄弟也許要練習上百次;而要建立一個好習慣、改掉一個壞毛病,得以“年”計……除了承擔,他們沒有別的選擇。爸爸說了一句話,非常感人:“他能達到什么程度,我心里邊沒底,但是我能做什么,我心里面要想清楚?!?/span>我們多少家長為自己的孩子傷心欲絕,覺得自己所有該做的都做了,仁至義盡了。與這對父母比起來,算得了什么,因為孤獨癥在目前的醫(yī)學界,沒有治愈一說,得終生干預。

     接納不是被動接受,如果接納的同時沒有對于改變的信心,接納就成了自艾自怨,顧影自憐,接納就沒有積極的意義了。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促使人們作出種種行為的,是他對未來的期望,而不只是其過去的經(jīng)驗?!?/span>所以說,接納里面還包涵了信心。

     同樣,信任孩子,里面也包含了很多東西。一個孩子,由于各種原因,成績很落后,在學習上一直沒得到快樂和成就感,一直受挫,這個時候考試快臨近了,你對他說:孩子,不要緊,我相信你這回能考好!這是信任嗎?這不是,你是在假借信任的雙手把孩子懸掛在半空中,是對他身心的折磨。我們不應該僅僅把信任當作風來使,一個勁兒地向孩子吹鼓,只為強迫他不停下來。信任應該還包含,哪怕他在讀書求學階段真的不行,落后了,失敗了,也能相信在未來的人生中,他仍有許多機會去掌握和改變自己的命運,做父母的仍有能力給予他某種幫助。有一位教育家說得好:所有的孩子最終都是通過自我教育而成長、成熟的。

     有一個孩子,從小被溺愛。高中沒考上大學,在家待業(yè),吸煙、喝酒,賭博,輸了一萬多塊錢。媽媽花錢托人弄到部隊,后來上了士官學校,又進過新聞培訓班的,在部隊搞宣傳工作,寫報道,得到解放軍報認可,漸漸走上這條路?,F(xiàn)在在湖北省軍區(qū)宣傳部工作,正在職讀研。

     

    2、等待時機,抓住時機。

     我們傾向于認為,孩子成長的軌跡就像一個緩緩的斜坡,一天一天,我們不斷地教他這,教他那,他一天天學習、吸收,持續(xù)地進步、成長。但是,實際情況并非這樣,孩子的成長,尤其是生活、做人方面,它的變化軌跡更像是一個個不規(guī)則的臺階狀的。有時候那個平臺特別長,長到我們覺得這孩子怎么油鹽不進,都有些灰心了??吹胶⒆油2讲磺?,我們會著急,忍不住反復地啰嗦,引起孩子的反感。他們會說,哎呀,我知道了!耳朵都出繭子了!

     孩子真的知道了嗎?學習的重要性,良好的個人生活習慣,最基本的做人道德準則,等等,這些東西我們父母平時重復得太多,他能不知道嗎?但他為什么做不到呢?當然個中原因很多,很不同,有一種就是,孩子沒有從自己的生活中真正地體驗到。這些東西都是我們強行要從外部教給他的。(自己孩子手機被偷的例子,見上篇博文)她躺在床上,眼睛無辜,很受傷的樣子,我真不忍心再刺激她。但我感到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教育的時機。因為平時給她這方面的建議,她不是不耐煩,就是不以為意,她很固執(zhí),常讓我感到束手無策。當時她聽得出奇地溫順,我感到并不是因為丟了手機怕責罰,而是她虛心地打開了自己,愿意接納經(jīng)過驗證之后正確的東西,她在真誠地向生活中的道理靠攏。我發(fā)現(xiàn)事實的教育力量如此之大,而教育時機的選擇似乎比教育內容更重要。逮到一個好時機,四兩撥千斤,事半功倍。

     對于孩子老說不改的毛病,我們一定得管住自己的嘴巴,要心里存得住事,沉得住氣,等待教育的機會。當你覺得該說的都說了,該做的都做了,那你只有等待。我們無法代替孩子成長。要相信,實在不行,還有生活。生活會將它的教訓和答案交給孩子,在一定的時候。

     

     3、辯證施治,學學中醫(yī)之道

     其實孩子表現(xiàn)出來的問題常常不是孤立的,有些問題只是表象,它有深層的根源。所以家長如果采取頭疼醫(yī)頭,腳疼醫(yī)腳的態(tài)度,很難收到很好的效果。

     創(chuàng)建了雙贏網(wǎng)站的趙雨林老師,提出了學習上的冰山理論:學習成績只是冰山露出的部分,它的多少取決與水面以下的部分,那就是你個人的綜合素質。簡單的一個公式就是,好的學習成績來自于好的學習品質,好的學習品質來自于好的生活品質。所以家長看到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拼命給孩子報培優(yōu)班,增加課外作業(yè)量,四處尋找學習方法和捷徑無異于緣木求魚,適得其反。

     

    4、身教勝于言教,細節(jié)處見精神。

         身教為什么勝于言教?人最初是通過什么學習的?是通過觀察和模仿,人最初接觸的是一個個具體的物,慢慢地才形成概念以及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所以身教符合人學習的內在規(guī)律。另外,與言教相比,身教并不直指被教育的對象。我們總提倡與孩子平等,但是一旦把孩子放在一個被教育的位置上,顯然就有了一個主、客體的區(qū)別。尤其是12歲以后的孩子,自我意識越來越強烈,他是很反感大人說教的。

     我們常常更多的是從細節(jié)去了解一個人,而不是從非常規(guī)的舉動。因為非常規(guī)的舉動,帶有一種偶然性,比方說我突然沖動了,去獻了血;或者可控性和刻意性,比方說家長為了給孩子樹立榜樣,教育孩子,給汶川地震捐款。而細節(jié)呢,生活處處有細節(jié),日常的生活就是由細節(jié)組成了,它的內容很大一部分都是習慣的驅使,人對于生活的基本看法使然。

     總之,身教與注重細節(jié),就是要將教育的痕跡淡化。你不是把教育的內容直接給孩子,而是把它們放在自己身上,你要相信,孩子的觀察和學習力是很強的,孩子可以在潛移默化之中向著父母期望的方向發(fā)展。

     當然,身教與注重細節(jié),這給家長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斷修煉和完善自身。

     

     這篇“如何提高家庭教育的有效性”的講稿,其實也并未給出什么特別好的操作方法,而是更側重于對“有效性”的態(tài)度。其實這一點更重要,如果能夠正確認識“有效性”,端正態(tài)度,家長們就能夠探索出適合自己孩子的具體方法,為什么呢,因為我們都愛孩子,愛是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

     但我們需要學習:怎樣去愛。梅·薩藤說:把一個人看成他本身,而不是憑你對他的感情,這需要智慧。說得有多好!我們都說我們是愛孩子的,愛有許多種形式,每一種都不是唾手可得的。讓我們一起,學著去愛我們的孩子,只為了我們的孩子明天會更好。

     

    0
    寫得好

    ●我要參加家庭教育的學習培訓

    最近訪客

    2005~2025 家庭教育網(wǎng)·家庭教育顧問·家庭教育指導師 Copyright by ajm-engineering.com

    本網(wǎng)投訴信箱:gwzds@zhjtjyw.com
    手機版
    滬ICP備13036094號 家庭教育網(wǎng)

    推薦博客↑返回頂部x

    【真情傳遞】石宣家庭教育書院

    【父母手記】不發(fā)脾氣日

    【家教誤區(qū)】教子感悟

    【】讀書沙龍的人文關懷

    【家教論壇】《每日分享》105(2019年6月)

    【】父親節(jié)

    【】寫給女兒的信

    【】分享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