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案例二
一、什么是情商?
情商(Emotional Quotient),簡稱EQ,翻譯過來就是情緒智慧的意思。是指一種發(fā)掘情感潛能,運用情感能力影響生活各個層面和人生未來的品質(zhì)。情商比智商在更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人的愛情、婚姻、學習、工作、人際關系以及整個事業(yè)。
情商這個概念首先是由美國耶魯大學教授彼得·沙洛維和新罕布什爾大學教授約翰·梅耶于1990年提出的。
1995年10月,美國《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丹東尼·戈爾曼出版了《情感智商》一書,在他的書中明確指出,情商不同于智商,它不是天生注定的,它主要由下列5種能力組成:
1.了解自己情緒的能力。能立刻覺察自己的情緒,了解情緒產(chǎn)生的原因。
2.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能夠安撫自己,擺脫強烈的焦慮憂郁以及控制刺激情緒的根源。
3.激勵自己的能力。能夠調(diào)整情緒,讓自己朝著一定的目標努力,增強注意力與創(chuàng)造力。
4.了解別人情緒的能力。理解別人的感覺,察覺別人的真正需要,具有同情心。
5.維系融洽人際關系的能力。能夠理解并適應別人的情緒。
心理學家認為,這些情緒特征是生活的動力,可以讓智商發(fā)揮更大的效應。心理學家霍華·嘉納說:“一個人最后在社會上占據(jù)什么位置,絕大部分取決于非智力因素?!钡|尼·戈爾曼認為:“僅有IQ是不夠的,我們應用EQ來教育下一代,幫助他們發(fā)揮與生俱來的潛能。”
人的情緒體驗是無處不在的,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有過莫名其妙被某種情緒侵襲的經(jīng)驗。這些情緒體驗既包括積極的情緒體驗,也包括消極的情緒體驗。不是所有的情緒都是對人的行為有利的,所以,認識情緒,進而管理情緒,成為我們必須正視的課題。
大體上,我們可以將情緒分為愉快和不愉快兩種經(jīng)驗:
愉快的經(jīng)驗包括喜悅、快樂、積極、自豪、驚喜、滿足、熱忱、冷靜、好奇心和如釋重負等。
不愉快的經(jīng)驗有失望、挫折、憂郁、困惑、尷尬、羞恥、不悅、自卑、愧疚、仇恨、暴力、譏諷、排斥和輕視等。
二、情商的價值?
(一)成功的80%決定因素來自情商
《三國演義》中有這樣一段細節(jié):張飛得知關羽被東吳殺害后,陷入了極度悲痛之中,他“旦夕號泣,血濕衣襟”,因為,劉備、關羽和張飛曾桃園結義,手足之情極為深厚。關羽被害,張飛的悲痛也算是一種正常的情緒反應,但是他在悲痛之中喪失了起碼的理智,任由此種不利情緒發(fā)展,并深深感染了劉備,被張飛無休止的號哭弄得失去分寸,沖動地做出了出兵東吳的錯誤決定,結果使蜀漢的力量在這場戰(zhàn)爭中大大削弱,為蜀漢的衰落埋下了伏筆,而張飛呢,“每日望南切齒睜目怒恨”。由于報仇心切,一腔怨怒無處發(fā)泄,在不知不覺間把怒氣出到了自己人頭上,“賬上帳下,但有犯者即鞭撻之,多有鞭死者?!睆堬w喪失理智,不給別人留任何退路,最終引來殺身之禍,手下范疆、張達陳其酒醉,潛入帳中將張飛刺死。
由于張飛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負面情緒,盡管他勇猛、豪爽、忠義,卻不受部屬的擁戴,作為一名大將,沒有戰(zhàn)死沙場,卻死在自己人之手,這的確是負面情緒釀成的悲劇。
美國一位來自伊利諾伊洲的議員康農(nóng)在初上任時就受到了另一位代表的嘲笑:“這位從伊州來的先生口袋里恐怕還裝著燕麥呢!”
這句話的意思是諷刺他還有著農(nóng)夫的氣息。雖然這種嘲笑使他非常難堪,但也確實如此。這時康農(nóng)并沒有讓自己的情緒失控,而是從容不迫地答道:“我不僅在口袋里裝有燕麥,而且頭發(fā)里還藏著草屑。我是西部人,難免有些鄉(xiāng)村氣,可是我們的燕麥和草屑,卻能生長出最好的苗來。”
康農(nóng)并沒有惱羞成怒,而是很好地控制了自己的情緒,并且就對方的話“順水推舟”,做了絕妙的回答,不僅自身沒有受到損失,反而使他從此聞名于全國,被人們尊敬地稱為“伊利諾伊州最好的草屑議員”。
情商就是情緒管理的能力,情商高,代表著情感管理的能力強,人際關系和社會適應能力也比較好,泰然自若地面對各種刁難,在社會上立于不敗之地,就像上面的那位“伊利諾伊州最好的草屑議員”一樣,是靠控制自己的情緒而贏得人們的尊重。反過來說,情商低,就代表一個人時常會陷入大悲大喜的情況,這種巨大的情緒起伏最終導致一事無成,情商低的人相對他人人際關系容易緊張,社會適應就力較差,就像《三國演義》里的張飛一樣,因自己無法控制情緒而招來殺身之禍。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有很多家長由于工作上的壓力、工作的變遷、夫妻感情不和、家庭矛盾等等而感覺身力焦脆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在教育孩子時,很容易把自己的負面情緒感染給孩子,強加給孩子,這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我們這些家長在家庭教育中不僅要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緒,提高育人環(huán)境,更要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情商。一些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乃至研究生、博士生面對生活中各形各色的坎坷磨難,他們在困惑之中無處排解,越陷越深,以為一死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出路,不是自殺就是殺人,給社會給家庭都帶來了無窮的傷害。究其原因,不是這些孩子的智商有問題,而是他們不懂控制自己的情緒,不知曉調(diào)整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
(二)情商教育決定著孩子的未來
獨生子女的標簽讓當今的孩子仿佛生長在蜜罐中,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更是讓一些家長盲目是從,由于一味地重視智力投資,而培養(yǎng)出了一批又一批高分低能的孩子。
北京大學醫(yī)學部某學生,在實習時因為一時沖動而“亂刀”砍死同班同學,作案現(xiàn)場的樓梯到處血跡,慘不忍睹。據(jù)報道,該同學在學校時就與班里的同學關系緊張。他砍死另一名男生的理由也很荒唐:他所追求的一名女生成為被害者的女友——妒火中燒令他走向了罪惡的深淵……
曾有人追蹤1940年哈佛的95位學生中年的成就(相對于今天,當時能夠上哈佛的人比上不了哈佛的人,差異要大得多),發(fā)現(xiàn)以薪水、生產(chǎn)力、本行業(yè)位階來說,在??荚嚦煽冏罡叩牟灰姷贸删妥罡撸瑢ι?、人際關系、家庭、愛情的滿意程度也不是最高的。
另有人針對背景較差的450位男孩子作同樣的追蹤,他們多來自移民家庭,其中三分之二的家庭仰賴社會救濟,住的是有名的貧民窟,有三分之一的智商低于90。研究同樣發(fā)現(xiàn)智商與其成就不成比例,譬如說智商低于80的人里,7%失業(yè)10年以上,智商超過100的人同樣有7%。就一個四十幾歲的中年人來說,智商與其當時的社會經(jīng)濟地位有一定的關系,但影響更大的是兒童時期處理挫折、控制情緒、與人相處的能力。
三、情商要從小開始培養(yǎng)
(一)父母是孩子情商學習的榜樣
孩子的一些美德與修養(yǎng)來自于家庭的培養(yǎng),父母是孩子情商學習的榜樣。對到孩子的教育,身為父母的一定要表里如一,不能要求孩子做到好品格好修養(yǎng),自己卻背地里完全破壞形象,這樣的情商教育只會讓孩子產(chǎn)生懷疑,還有可能對父母不尊重。
有一天,我看到一個四五歲的男孩在課間和別的小朋友追趕嬉鬧,他的父親幾次制止他,要孩子安靜下來,可是喊了幾聲,孩子都像沒聽見一樣,氣得這位父親猛沖過去抓住他,訓斥他。孩子想要掙脫,父親不放手,男孩噼里啪啦地踢打父親,這位父親氣急了,用他那大而有力的巴掌打在孩子的后背上,孩子哭了,當別的家長把他們拉開之后,好半天,孩子才安靜地回到教室,但卻少了剛才的活潑和頑皮。第二天,我又看到這個男孩,依然是那么“老實”。
我真的很不希望看到這樣“聽話”的孩子,在家長的逼迫下失去孩子的“本真”和快樂,尤其當我看到那位父親打孩子時我非常心痛。我們這些大人在遇到問題時都以武力去解決,何況是孩子?當他們遇到問題時,是不是也要以武力去解決?
高情商的父母會教育出高情商的孩子。下面的這位父親就是一位了不起的父親。
案例《是誰砍了櫻桃樹?》
喬治·華盛頓是美國第一任總統(tǒng),他小時候是個又聰明又淘氣的孩子。
一天,父親送給他一把小斧頭。那小斧頭新嶄嶄的,小巧鋒利。小喬治可高興啦!他想父親的大斧頭能砍倒大樹,我的小斧頭能不能砍倒小樹呢?我要試一試。他看到花園邊上有一棵櫻桃樹,微風吹得它一擺一擺的,好像在向他招手:“來吧,小喬治,在我身上試試你的小斧頭吧!”小喬治高興地跑過去,舉起小斧頭向櫻桃樹砍去,一下,兩下……櫻桃樹倒在地上了。他又用小斧頭將小樹的枝葉削去,把小樹棍往兩腿間一夾,一手舉著小斧頭,一手扶著小樹棍,在花園里玩起來騎馬打仗的游戲。
一會兒,父親回來了,看到心愛的櫻桃樹倒在地上,很生氣。他問小喬治:“是你砍倒了我的櫻桃樹嗎?”小喬治這才明白自己闖了禍,心想:今天準得挨爸爸揍啦!可他從來不愛說謊,就對父親說:“爸爸!是我砍倒你的櫻桃樹。我想試一下小斧頭快不快?!?span lang="EN-US">
父親聽了小喬治的話,不僅沒有打他,還一下把他抱起來,高興地說:“我的好兒子,爸爸寧愿損失一千棵櫻桃樹,也不愿你說一句謊話。爸爸原諒誠實的孩子。不過,以后再也不能隨便砍樹了?!?span lang="EN-US">
小喬治望著父親,懂事地點了點頭。
因此,我們在教育孩子的同時,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讓孩子擁有健康的人格是每個家庭的義務,正如著名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楊瀾所說:“關于孩子的培養(yǎng),我并不看重他會彈什么琴,畫什么畫,我更在意培養(yǎng)他面對困難時的性格及健全的人格?!?/span>
(二)培養(yǎng)情商應從培養(yǎng)愛心開始
一個富有愛心的人內(nèi)心不會恐懼與壓抑,人們在行善之時也會獲得一種前所未有的崇高感,甚至是一種“成就感”和“幸福感”。善良的舉動也會帶給他人內(nèi)心的感動和震撼,常言道“好心有好報”,有時候,善良的表現(xiàn)還會帶給自己不可思議的回報。
所以,我們要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告訴他:“幫助別人的人是高尚的人,一個充滿愛心的人,也會得到更多的愛?!?/span>
而且,我們要用心維護孩子那顆與生俱來的善言良行。當孩子看到街頭的乞丐想要捐錢時,當孩子想為貧困災區(qū)捐助時,當孩子第一次說:“爸爸,媽媽,我?guī)湍脮r……,我們要鼓勵孩子去做,要贊許孩子的行為。
可以說,現(xiàn)在的孩子都是在兒歌童話中長大的,這些兒歌、童話其實就是很有教育意義的愛心故事。
有一個案例每每想起來都會讓人覺得心痛、震驚。
一個上初中的孩子放學后回到家里,準備拿球出去玩,這時他的父親蜷縮在床上,一邊呻吟著一邊讓他的兒子倒杯水,他好吃藥,可是他的兒子說了句:“你自己倒吧,我要出去玩球了?!比酉乱痪湓捑统鋈チ?。這位孩子的父親因為突發(fā)急病搶救不及時去世了。
現(xiàn)在,我想問各位家長朋友,是誰造就了孩子的冷漠?
也許更多的家長會問:“為了孩子,在生活上百般照顧,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在學習上全力投資,全程陪讀,車接車送,做了這么多,孩子應該懂得父母一片心啊,為什么孩子越來越執(zhí)拗,越來越冷漠?”
是的,可憐天下父母心!可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家長們要知道愛是需要培養(yǎng)的,愛是相互的。在家庭教育中愛心的必修課首先要從培養(yǎng)孩子愛父母開始。孩子不愛父母是可悲的,也是非常危險的。
(三)教育孩子正確面對成敗
曾經(jīng)有位教育專家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孩子從小學、中學到大學考試都是前三名,這并不是一件好事,這樣的孩子也要引起我們家長的注意了?!?/span>
對這樣智商超群的孩子,家長一定非常自豪,這也是很多家長夢寐以求的東西,但是,智商高不代表能力高,智商高不代表情商高。
家庭教育的目的首先是“人的教育”,其次是在人的教育基礎上的“人才教育”,最終目的是讓我們的孩子成為學習和生活的主人而不是奴隸。
哈里·S·杜魯門當選美國總統(tǒng)以后,有記者到其家采訪杜魯門的母親。記者首先稱贊道:“有哈里這樣的兒子,您一定感到十分自豪?!?/span>
“是這樣?!倍鹏旈T的母親贊同道,“不過,我還有一個兒子,也同樣讓我感到自豪?!?/span>
“他是做什么的呢?”記者問。
“他正在地里挖土豆?!?/span>
挖土豆的人生也是一種人生,只要他感到快樂,喜歡做,只要他不損害他人,有益于社會,怎樣生活是他自己的事情。我們家長可以分析,可以引導,但不能做過多的干預。
十年寒窗苦讀,成也罷,不成也罷,談不上成功與失敗,家長要孩子懂得這一點,要從現(xiàn)在的分數(shù)開始,教育孩子正視自己的分數(shù),正確理解分數(shù)的含義。
分數(shù)只能代表過去,況且也不能完全因分數(shù)而定奪這人是優(yōu)等還是劣等。分數(shù)高分數(shù)低都是過去式,勝不驕,敗不餒,才是我們應有的處事心態(tài)。
(四)如何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
在培養(yǎng)孩子情商時,孩子也經(jīng)常表現(xiàn)出合理的情緒和不合理的情緒,也就是所謂的積極情緒和負面情緒。在孩子形成控制自己情緒能力之前,我們家長要給予孩子形成的時間和過程。要強化該肯定的言行,淡化那些不該肯定的言行。例如,當孩子表現(xiàn)出獨立、進取、愛心、快樂,積極時,我們不要忘了去強化,支持孩子的言行,這樣被強化的言行必然會再重復。而當孩子表現(xiàn)出怯懦、發(fā)脾氣、不合作、殘暴、破壞性、消極時,不要去理會,孩子會從家長的態(tài)度和神情中,感受到那些言行是不受歡迎,得不到支持的,孩子會感到無趣,從而會自我調(diào)節(jié)和約束。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成長的孩子,就仿佛有一只無形的手總是在扶持、指引著他。
我還建議家長要懂得一些兒童心理學。因為有幾個年齡段是孩子的“執(zhí)拗期”,例如3、4歲和10歲左右的孩子,這個時候他們就像長了翅膀的小鳥總想獨立,總想飛出去一樣,自我意識開始崛起,他們強烈需要父母的尊重。其實這是很正常的發(fā)展階段,孩子終究要長大,總不能一輩子在父母的庇護下生存,這是好事。所以家長們要注意孩子的這些心理變化。如果家長們懂得尊重孩子,不強迫孩子接受家長的意愿,孩子也不會形成所謂的叛逆?zhèn)€性,凡事都和父母對著干了。
(五)培養(yǎng)孩子控制情緒的能力
曾經(jīng)看到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對剛結婚不久的夫妻,因為個性的不同,經(jīng)常發(fā)生意見不統(tǒng)一的時候,丈夫的脾氣很暴躁,動不動就暴跳如雷,夫妻倆爭吵不休,很傷之間的感情,終于到了無法收拾的局面,兩人才認真地思考起來,問題怎么會越鬧越糟的。其實就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才把芝麻大的問題弄大了。之后,丈夫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是每當自己要發(fā)脾氣的時候,馬上到廚房倒一杯熱水,看著那杯熱水直到冷卻為止。
什么是能力?我覺得能在認識自己的錯誤時,馬上想辦法改正自己的錯誤,這就是能力。我們做家長的要具備這種能力,并且也要幫助我們的孩子擁有這種能力。
這就要求我們的家長要注意觀察我們的孩子,了解他們的心理,當我們發(fā)現(xiàn)孩子情緒激動、憂郁、消沉、自卑、恐懼的時候,家長就要弄清楚原因是什么。父母最應該讓孩子明白這一點:有了負面情緒,沒有關系,說出來,看看父母有沒有好的辦法幫你解決。
還有,家長要讓孩子知道,當自己有了壞情緒,不能控制了,就要想辦法發(fā)泄出去,當然發(fā)泄的方法決不是傷害別人的,例如做深呼吸、到別的房間安靜一會兒、出去散散步、打打籃球、找個好朋友談談心等等。
我們有的家長對待孩子非常用心,一發(fā)現(xiàn)孩子情緒有變化了,就會很擔心,也不顧孩子的心情如何非要問個明白,有的孩子就很反感,越問越煩越不說,這又把矛盾轉向了家長和孩子之間。家長一定要注意,當孩子不想說“為什么”的時候,就給孩子安靜的時間,等孩子的情緒穩(wěn)定之后再說。
情商,是關乎我們一生的智慧。情商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工作息息相關,一個高情商的人,婚姻中易產(chǎn)生幸福感,學習工作中易于成功,人際關系如魚得水……古希臘德爾斐城的帕提農(nóng)神廟里,鐫刻著蘇格拉底的一句名言:認識你自己。當我們清醒地認識自己,接受自己,喜歡自己,我們才有勇氣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所以,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情商至關重要。
|